Redian新闻
>
感觉韩春雨做科研的境界比颜宁高
avatar
感觉韩春雨做科研的境界比颜宁高# Biology - 生物学
i*D
1
上网搜了一天也没找到解决办法
avatar
b*r
2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
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可能名垂人类生
物技术研究历史的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耍大牌”的NgAgo迟迟不肯
在显微镜暗淡的灯光下登上科技舞台。
韩春雨只得穿过漆黑的走廊,用一把他学生之前偷偷配的钥匙打开公共实验室的大门。
在更先进的设备下,这个淘气的蛋白终于对蹑手蹑脚的科学家莞尔一笑。
5月2日,韩春雨和他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公之
于众。紧接着,这位河北科技大学42岁的副教授对互联网时代“一夜成名”有了深刻体
验。
在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核糖核酸(RNA)作为引导工具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今最炙手可
热的角色,号称“将手术刀送入细胞”。韩春雨却不走寻常路,带着NgAgo这个默默无
闻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闯进热闹的片场。“脱发的中年人通过基因修复,满头黑
发就成为可能。”他这样解释这项被称为“诺奖级”科研成果的功用,“当然从现在看
这还是比较科幻一点的应用。”
随着网站在北京时间5月2日凌晨发布该成果,很快朋友的越洋电话就向他通报,连MIT
(麻省理工学院——记者注)的BBS上都有人开始议论他这位“HIT”(朋友对河北科技
大学的简称——记者注)的副教授。
但在韩春雨看来,自己科研人生并没有因为这一刻而发生意外改变。这位70后总是喜欢
用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台词来描述与NgAgo相遇对于他的意义。“就在那
一刻,我是一名科学家了;而在这之前,我其实是一名科学家。”
韩春雨一家三口住在学校提供的58平方米的住宅里。他刚到河北科技大学任教时,学校
原本给他提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但他看中了如今这套旧住宅离自己实验室只有5
分钟自行车路程,于是婉拒了。
与NgAgo初次相遇的更多细节,韩春雨已记不清。只记得在那历史性的一天,他从实验
室翻墙回家,“身手格外轻快”。——凌晨离开实验室对韩春雨来说是常事儿,他从不
打扰熟睡的门卫,总是从一人多高的围墙上一跃而出。
这一次,随着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亮相,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也一个跟头翻到
了灯光闪耀的学术舞台。
有人评论,相比已经备受关注的前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被韩春雨带到大家面前的这个新
面孔能做更多的事情。它的编辑对象所受限制更小,能编辑基因组内任何位置。而且编
辑精准度更高,能避免前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的脱靶现象。
43岁的中科院院士邵峰专门撰文探讨,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更有媒体直接指
出,韩春雨的成功将给无数非名校、无头衔、无职位的科研人员以信心。
在韩春雨看来,做科研只是“爱冒险却胆子小”的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2000年,韩春雨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的第一天,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无意间看到了
一张报纸:一面是深圳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人们端着饭盒边吃饭边谈工作;而翻过来
则是爱因斯坦悠闲的半躺在花园的躺椅上。这个年轻人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这条路不那么好走。寻找一种全新基因编辑工具的想法并非韩春雨独有。和他一样,全
世界的科研工作者都受到一篇专业论文的启发,正摩拳擦掌。在高手林立的学术圈,韩
春雨默默无闻。北大清华的优秀毕业生,价值千万元的实验设备——学术竞争者的这些
优势都是韩春雨难以企及的。
他的实验团队只有5人。在河北科技大学的旧实验楼里,进进出出的学生没几人能说清
韩春雨实验室的确切位置。实验室像极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教室,实验所用的器皿,
有些是喝完的饮料瓶。
开始此次科研时,他手中有可支配科研资金30多万元,可没想到做的时间比预期要长,
费用也比预期要多。为了买试剂,目前他个人欠试剂公司30多万元。
在这一点上,要“当科学家”的他就像《喜剧之王》的主人公尹天仇。只是与故事里的
主角相比,韩春雨的逆袭如今在科技界已不是天方夜谭。
互联网时代悄悄地改变了科研的游戏规则。通过一根网线,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
用手触摸到巨人的肩膀。但能否率先成功站到巨人的肩头,用韩春雨的话说——那就要
看科学家的自我修养了。
“我们的实验没有什么复杂的,关键要看实验设计。”对自己的科研成果,韩春雨实话
实说:“大家都是聪明人,比的就是智商!”尽管一再声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韩
春雨的锐气,像他光头上的头发茬,一不留神就会冒出来。
科研团队成员、他的徒弟高峰告诉记者,受相同论文的启发,竞争者的思路通常是如何
将该种蛋白改造成在常温下依然有活性,而韩的做法则是找到功能类似但不需要65摄氏
度才有活性的同源蛋白。
这一思路简洁得多,但也意味着有可能是在庞大的蛋白家族中“大海捞针”。“肯定有
,找去吧!”韩春雨对高峰说。
坐冷板凳,对于韩春雨来讲,已经算不上什么稀奇事儿。韩春雨的父亲韩进廉,生前是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韩进廉开始从事当时并不被鼓励的红学
研究。韩春雨记得父亲这样的研究,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偷偷进行。一张稿纸,父亲也总
是用完了正面用反面。
这次团队中的另一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研究员沈啸记得,他第一次到韩春
雨实验室,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实验室落后的硬件,而是这里的人对科研的“疯魔”程度。
永远散发着潮湿气味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里,用铝合金和玻璃隔出一个几平方米的角
落,就算卧室,床是直接铺在地上的4床褥子。
每天晚上高峰都在这里睡觉。贴在玻璃上的旧纸箱,阻挡着组培室24小时不灭的灯光。
铺盖旁边的纸箱子上放着饭盆,而晾衣服的枯树枝则搭在空调和墙壁之间,晃晃悠悠地
从电脑桌上通过。
窗台上一个花盆里种着植物。刚入住时,高峰吃完桔子随手撒下的种子,如今已经有一
尺多高。
“卧室”电脑桌旁有一把小转椅是属于韩春雨的,他总是坐在这里和徒弟谈论文。他至
今依然很难在这个缺了一条腿的小转椅保持平衡。每当他不小心一个趔趄的时候,总是
会苦笑着告诉高峰:比我那时候好多了。
和高峰一样,韩春雨2003年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为了完成科研项目,也在
实验室“飘”了两年。和高峰不同,他没有固定的地铺——哪个学弟不在他就借个地方
睡觉,要是学弟都在,他便在协和医院的走廊里找个相对僻静的地方打开铺盖卷。
互联网把更多机会带到科技工作者面前。韩春雨认为,这个时代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依
然是对科学“非功利”的热爱。
为了更投入寻找新的基因编辑工具,2014年他果断放弃了已经被学术期刊答应“接收”
的论文,而那篇论文的发表无疑会带来科研项目和不菲经费。
“科学家做科研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发论文。”对科研目的的追求,韩春雨达到了“洁癖
”的程度。
2005年年底,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他曾在期刊《核酸研究
》上发表过科研成果。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只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文。 “
那只是学生毕业有需要。”他说,为评职称写论文还不如淘茶壶、弹古琴。
走出实验室,韩春雨看起来并不像科学家。他喜欢淘茶壶,自己研习古琴。时常在古琴
和汉服论坛潜水的他,还警告记者,这两个圈子的人不能惹,他们的嘴可“毒”着呢!
在他看来,公众对科学家存在某种误读。“科学家都是很热爱生活的。”随之又笑着补
充说,“走火入魔的除外。”
他一鸣惊人后,很多人都猜想韩春雨会不会离开这所既非211也非985的院校。他却没有
这么想,“工作十几年没有出什么重要成果,要在其他院校可能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和电影中的尹天仇一样,一夜成名后,韩春雨也成为媒体追逐采访的对象。记者对他的
成功逆袭总是充满好奇。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爱扮酷的韩春雨会不厌其烦地搬出《喜
剧之王》的桥段“打太极”——这是一个科学家的自我修养。(原标题:韩春雨:小科
学家跳上大舞台)
**********************************************************************
很欣赏他的 “科学家做科研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发论文”,和颜宁的“我要发nature”
的毕业典礼演讲,高下立判。
还有,把MITBBS翻译成MIT的BBS很有意思。国内实验室可以随便睡觉,也是国内科研环
境为数不多的一大优势吧。
avatar
b*s
3
遥想当年,在协和老师的办公室也打地铺睡了几个月。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
: 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可能名垂人类生
: 物技术研究历史的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耍大牌”的NgAgo迟迟不肯
: 在显微镜暗淡的灯光下登上科技舞台。
: 韩春雨只得穿过漆黑的走廊,用一把他学生之前偷偷配的钥匙打开公共实验室的大门。
: 在更先进的设备下,这个淘气的蛋白终于对蹑手蹑脚的科学家莞尔一笑。
: 5月2日,韩春雨和他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公之
: 于众。紧接着,这位河北科技大学42岁的副教授对互联网时代“一夜成名”有了深刻体
: 验。
: 在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核糖核酸(RNA)作为引导工具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今最炙手可

avatar
C*l
4
是个纯粹的人。
相当好。
mit一下多了几十万学生哈哈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
: 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可能名垂人类生
: 物技术研究历史的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耍大牌”的NgAgo迟迟不肯
: 在显微镜暗淡的灯光下登上科技舞台。
: 韩春雨只得穿过漆黑的走廊,用一把他学生之前偷偷配的钥匙打开公共实验室的大门。
: 在更先进的设备下,这个淘气的蛋白终于对蹑手蹑脚的科学家莞尔一笑。
: 5月2日,韩春雨和他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公之
: 于众。紧接着,这位河北科技大学42岁的副教授对互联网时代“一夜成名”有了深刻体
: 验。
: 在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核糖核酸(RNA)作为引导工具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今最炙手可

avatar
s*y
5
MIT(麻省理工学院——记者注)的BBS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未名空间啊?
avatar
e*o
6
美国也行啊
我一个实验室的因为住的远 晚了就只有睡实验室了

【在 b********r 的大作中提到】
: 事后回想起来,韩春雨觉得,自己和NgAgo的首次相遇,就像一部“无厘头”的喜剧。
: 那是一个深夜,他已经苦寻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多日。但就在这个可能名垂人类生
: 物技术研究历史的关键时刻,实验室的显微镜却不给力,“耍大牌”的NgAgo迟迟不肯
: 在显微镜暗淡的灯光下登上科技舞台。
: 韩春雨只得穿过漆黑的走廊,用一把他学生之前偷偷配的钥匙打开公共实验室的大门。
: 在更先进的设备下,这个淘气的蛋白终于对蹑手蹑脚的科学家莞尔一笑。
: 5月2日,韩春雨和他团队的科研成果通过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公之
: 于众。紧接着,这位河北科技大学42岁的副教授对互联网时代“一夜成名”有了深刻体
: 验。
: 在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核糖核酸(RNA)作为引导工具的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今最炙手可

avatar
m*a
7
转一个颜宁在weibo上对这篇报道的评论
“到了这一步终于变味了。上周组会的点评:1.我很佩服韩老师,在支持这么差的情况
下坚持科研,真心佩服;2.希望借此能够关注对于本土培养的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问题;
3.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4.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
是跟风型的,没必要神话,原创在2014年。”
相比媒体吹一公“清华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时候的重口味,这篇报道清新有趣,哪来
“变味”之说?
一个做蛋白结构的把别人这么好的原创性工作说是“跟风”,是不是有点恶心?
avatar
p*n
8
此文章有深度,赞一个
avatar
c*n
9
颜宁做的都是原创?测结构测出来的都是“诺奖级”成果了,而且开新闻发布会?呵呵。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个颜宁在weibo上对这篇报道的评论
: “到了这一步终于变味了。上周组会的点评:1.我很佩服韩老师,在支持这么差的情况
: 下坚持科研,真心佩服;2.希望借此能够关注对于本土培养的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问题;
: 3.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4.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
: 是跟风型的,没必要神话,原创在2014年。”
: 相比媒体吹一公“清华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时候的重口味,这篇报道清新有趣,哪来
: “变味”之说?
: 一个做蛋白结构的把别人这么好的原创性工作说是“跟风”,是不是有点恶心?

avatar
T*i
10
彦宁发的是CNS,韩春雨只发子刊,在现在体制下,还是彦宁牛。
无论中美,现在的狗屁科研体制对韩春雨这种人非常不利。
avatar
s*Y
11
老韩不仅比颜宁境界高,目前看来眼光和水平也比颜宁高。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个颜宁在weibo上对这篇报道的评论
: “到了这一步终于变味了。上周组会的点评:1.我很佩服韩老师,在支持这么差的情况
: 下坚持科研,真心佩服;2.希望借此能够关注对于本土培养的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问题;
: 3.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4.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
: 是跟风型的,没必要神话,原创在2014年。”
: 相比媒体吹一公“清华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时候的重口味,这篇报道清新有趣,哪来
: “变味”之说?
: 一个做蛋白结构的把别人这么好的原创性工作说是“跟风”,是不是有点恶心?

avatar
s*e
12
暂且不说科研境界,这个评论如果是真的话,人品堪忧。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个颜宁在weibo上对这篇报道的评论
: “到了这一步终于变味了。上周组会的点评:1.我很佩服韩老师,在支持这么差的情况
: 下坚持科研,真心佩服;2.希望借此能够关注对于本土培养的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问题;
: 3.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4.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
: 是跟风型的,没必要神话,原创在2014年。”
: 相比媒体吹一公“清华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时候的重口味,这篇报道清新有趣,哪来
: “变味”之说?
: 一个做蛋白结构的把别人这么好的原创性工作说是“跟风”,是不是有点恶心?

avatar
h*n
13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施一公,颜宁这种“科学家”。不对,应该说施一公是政治型科学家
,现在貌似是局座吧
avatar
b*r
14
大部分科研资源被这样的人把持着,真正的千里马,真正有潜质能为真大师的人,很难
有出头之日。其实这也是中国教育领域的大问题。

【在 h****n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施一公,颜宁这种“科学家”。不对,应该说施一公是政治型科学家
: ,现在貌似是局座吧

avatar
N*Q
15
mitbbs非要拆开…
没文化真可怕啊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MIT(麻省理工学院——记者注)的BBS是不是就是我们的未名空间啊?
avatar
F*s
17
关键是最后一句,呵呵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转一个颜宁在weibo上对这篇报道的评论
: “到了这一步终于变味了。上周组会的点评:1.我很佩服韩老师,在支持这么差的情况
: 下坚持科研,真心佩服;2.希望借此能够关注对于本土培养的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问题;
: 3.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4.这项研究不属于创新型研究,
: 是跟风型的,没必要神话,原创在2014年。”
: 相比媒体吹一公“清华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时候的重口味,这篇报道清新有趣,哪来
: “变味”之说?
: 一个做蛋白结构的把别人这么好的原创性工作说是“跟风”,是不是有点恶心?

avatar
w*y
18
这个站最早就是bbs.mit.edu

【在 N*****Q 的大作中提到】
: mitbbs非要拆开…
: 没文化真可怕啊

avatar
S*e
19
没法比,除了颜值可以pk
追风没有用,得找棵大树乘风才能破浪
别再拿韩春雨当逆袭屌丝代表了,丢人

【在 T****i 的大作中提到】
: 彦宁发的是CNS,韩春雨只发子刊,在现在体制下,还是彦宁牛。
: 无论中美,现在的狗屁科研体制对韩春雨这种人非常不利。

avatar
s*y
20
偷配的钥匙打开了公共实验室的大门,然后借用到了高端的某型号显微镜
(⊙o⊙)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