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n
2
最近要将一个 3k+1k+2k的片段分别克隆到一个3k和8k 的载体上。试了两周Infusion
clone (Clontech, TAKARA)没弄出来。 Trouble-shooting过, 也用过overlap PCR
先assemble两个片段。但是仍然得到的是阴性结果(基于Colony-PCR和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之前一直用Infusion clone,虽然效率有高有低,但是这次彻底挂了。
理论上说Infusion比Gibson要效率高。当然其他方法如Golden Gate cloning, 还有
yeast recombination也许能行。不过似乎都有点麻烦。
请问各位大虾,对于我的这种情况,有没有其他类似高效快速的方法,或者克隆效率低
的可能性是什么呢?
不甚感谢。
avatar
C*g
3
其实就是因为多看了一个t字,后面是联想的,没动脑子。
avatar
i*a
4
你这种片段应该gibson assembly很容易的,GA的话摩尔比很重要,我记得4个片段可以
能要vector:insert 1:3吧,而且时间要1个小时比较好。你用snap gene软件吗?可以
用你设计的引物先做in silico assembly看有没有错。
avatar
M*n
5
我看过的就不m了,哈哈哈

【在 c*******7 的大作中提到】
: =。=
avatar
C*n
6
谢谢回复。
没用过GA,感觉其实原理都类似。用Clontech 的Infusion,因为实验室刚好有这个kit
,然后Infusion的宣传页刚好有一个section,比较和GA的效率高低。那个brochure上
的数据显示Infusion比GA阳性率高得多...
引物设计是用Infusion的web-tool的。每条片段有20bp的overlap。PCR setup中的
Insert和plasmid ratio 也是根据web-tool建议的(2:1)。web-tool最后也给一个载
体图(.gb格式,和snap gene类似吧)。理论上说是不会设计错误的。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种片段应该gibson assembly很容易的,GA的话摩尔比很重要,我记得4个片段可以
: 能要vector:insert 1:3吧,而且时间要1个小时比较好。你用snap gene软件吗?可以
: 用你设计的引物先做in silico assembly看有没有错。

avatar
o*1
7
明明是塞芬。。

【在 c*******7 的大作中提到】
: =。=
avatar
d*m
8
几年没做过克隆了,技术贴帮顶。
avatar
c*7
9
从此以后,请只在joke看笑话吧。。。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过的就不m了,哈哈哈
avatar
d*i
10
我很多年以前国内时候做过类似的,那时候没见过高级的做法,就是把每个片段和载体
的末端设计好,然后每个片段和载体分别纯化好(载体切开后跑电泳时间长些确保切开
和分开了),做常规连接,多做好几管反应,分别转化涂板子。一般来说长出来的克隆
会很少,甚至非常少,少到一两个,但是由于片段之间的末端位点都不一样,一旦长出
来99%几率是阳性的。
avatar
r*e
11
哈哈,这个水平...

【在 c*******7 的大作中提到】
: =。=
avatar
N*e
12
我一直用Clontech In-fusion,曾经一次将三个GFP tandem链接到一个10kb载体,一次
成功。In-fusion效率几乎100%,以至于我现在克隆所有片段都是用Phusion PCR出来,
In-fusion后挑一个菌落抽质粒直接测序。
用Infusion的时候最重要的两点是overlapping区域一定要是15bp,另外就是insertion
和vector的比例。如果你是克隆到8kb载体中,其他3kb,1kb,2kb与8kb的molar ratio应
该为1:1:1:0.5。你可以用clontech的infusion MOLAR ratio calculator。可惜的
是clontech被TaKaRa买了,网站变得奇差。你可以自己算。8kb vector以为200ng为准
,那么3kb是150ng,1kb是50ng,2kb是100ng。建议所有片段PCR,然后跑胶纯化,
nanodrop测浓度。如果浓度不高,那么可以整体scale down,但是ratio一定要是1:1
:1:0.5。
等有了8kb这个克隆,你就可以直接PCR中间3kb-1kb-2kb,然后在用infusion到3kb载体
中。
载体的PCR尽量用极少的template,以防质粒污染PCR纯化结果。或者PCR完成后直接用
DpnI处理半小时。
如果你始终无法克隆,那说明目标质粒在Ecoli中不稳定,这种情况我见过,你就另想
办法了。
avatar
k*i
13
“你是鸡丁?不,我是细肉丝。”的作者还没失业,还是交出徒弟来了。

【在 c*******7 的大作中提到】
: =。=
avatar
s*k
14
我也用in-fusion好多年了 载体切彻底了 确实基本只需要挑一个克隆测序
连接时片段载体用得极少 以至于好多年纯化后不测浓度了

insertion
1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用Clontech In-fusion,曾经一次将三个GFP tandem链接到一个10kb载体,一次
: 成功。In-fusion效率几乎100%,以至于我现在克隆所有片段都是用Phusion PCR出来,
: In-fusion后挑一个菌落抽质粒直接测序。
: 用Infusion的时候最重要的两点是overlapping区域一定要是15bp,另外就是insertion
: 和vector的比例。如果你是克隆到8kb载体中,其他3kb,1kb,2kb与8kb的molar ratio应
: 该为1:1:1:0.5。你可以用clontech的infusion MOLAR ratio calculator。可惜的
: 是clontech被TaKaRa买了,网站变得奇差。你可以自己算。8kb vector以为200ng为准
: ,那么3kb是150ng,1kb是50ng,2kb是100ng。建议所有片段PCR,然后跑胶纯化,
: nanodrop测浓度。如果浓度不高,那么可以整体scale down,但是ratio一定要是1:1
: :1:0.5。

avatar
d*f
15
我来,哈哈哈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过的就不m了,哈哈哈
avatar
C*n
16
谢谢分享您的经验。
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Clontech 有设计网页,用起来也很方便。
overlap区域的话是20bp,也是自动设计的。理论上说长一些的话,效率会更高一些。
这个问题是刚换了实验室出现的。一个不同点是gel purification kit 。之前用的是
Qiagen的,后来嫌yield太低,换成Zymo的了。还有就是Nanodrop 不一样,但是应该不
会问题太大。
打算用Infusion Plus 自带的gel purification kit 试一下,然后也order了一个 NEB
的NEBuilder HiFi DNA Assembly。仍然不work的话,只能换其他方法了。

insertion
1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用Clontech In-fusion,曾经一次将三个GFP tandem链接到一个10kb载体,一次
: 成功。In-fusion效率几乎100%,以至于我现在克隆所有片段都是用Phusion PCR出来,
: In-fusion后挑一个菌落抽质粒直接测序。
: 用Infusion的时候最重要的两点是overlapping区域一定要是15bp,另外就是insertion
: 和vector的比例。如果你是克隆到8kb载体中,其他3kb,1kb,2kb与8kb的molar ratio应
: 该为1:1:1:0.5。你可以用clontech的infusion MOLAR ratio calculator。可惜的
: 是clontech被TaKaRa买了,网站变得奇差。你可以自己算。8kb vector以为200ng为准
: ,那么3kb是150ng,1kb是50ng,2kb是100ng。建议所有片段PCR,然后跑胶纯化,
: nanodrop测浓度。如果浓度不高,那么可以整体scale down,但是ratio一定要是1:1
: :1:0.5。

avatar
w*d
17
无语
avatar
C*n
18
您是两个片段连接?(1 insert + linearized plasmid)。多片段的话,效率应当不
会这么高。

【在 s*****k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用in-fusion好多年了 载体切彻底了 确实基本只需要挑一个克隆测序
: 连接时片段载体用得极少 以至于好多年纯化后不测浓度了
:
: insertion
: 1

avatar
i*a
19
祝好运吧!
avatar
N*e
20
那个网页做得很差,你还不如自己手动检查一下你的linker region是否正确。三个
linker region必须不同,否则会全部自连。
我记得In-fusion说明书上说过15bp时效率最高。你说的越长越好应该是指Gibson
cloning。

NEB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分享您的经验。
: 我一直也是这么做的。Clontech 有设计网页,用起来也很方便。
: overlap区域的话是20bp,也是自动设计的。理论上说长一些的话,效率会更高一些。
: 这个问题是刚换了实验室出现的。一个不同点是gel purification kit 。之前用的是
: Qiagen的,后来嫌yield太低,换成Zymo的了。还有就是Nanodrop 不一样,但是应该不
: 会问题太大。
: 打算用Infusion Plus 自带的gel purification kit 试一下,然后也order了一个 NEB
: 的NEBuilder HiFi DNA Assembly。仍然不work的话,只能换其他方法了。
:
: insertion

avatar
z*h
21
Try Simple Cloning.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