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定性了, 《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韩春雨事件不是中国科研的污点
avatar
定性了, 《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韩春雨事件不是中国科研的污点# Biology - 生物学
l*1
1
标题:《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韩春雨事件不是中国科研的污点
“中国有一个学者叫做韩春雨,他的文章从《自然-生物技术》中撤稿了,他的文
章本来在国内、国外都有相当多的传播,您觉得撤稿的事件,对于中国研究人员在以后
,国内国外的期刊上发稿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11月4日,面对“腾讯WE大会”学生记者的问题,国际顶级科学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
然中国区科学总监Ed Gerstner(印格致)做了正面回答。
“我觉得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越是年轻人越有好奇心。我想先简单回答一下,没有影
响,很确定的回答没有影响,如果我们展开回答还是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
的是大家都能够如何来帮助中国的科研人员做得更好。我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是不
是中国研究人员得到了不公平待遇,是不是要到《自然》发文章必须是大佬,或者说你
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你怎么也是哈佛、普林斯顿的教授才行。但是,韩春雨不
是哈佛、剑桥的教授,他的文章还是发出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太好了
,这个可以体现出来,在选稿的时候, 《自然》的编辑关心的是你这个科学是什么,
而不是科学家是谁。”
“我们的文章问题是不能够被可靠的重复性,可靠的重复性其实不止是涉及到韩春雨一
个人,而是所有科学家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
“世界各地都有发的科学文章,最后难以被别的地方科学家重复。在中国也好,世界也
好,有很多高影响力的文章都难以重复。我想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到我们的技术手段,去
把我们的科研成果沟通清楚。在不可重复这个方面,我们看到,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
他的地方,科学家在发表的时候不够透明、开放、详细,以至于别的科学家得不到充分
的信息支撑进行重复。”
“不管是自然集团特别是自然科研也好,都是希望尽我们之所能,帮助科研人员在发文
章的时候做到尽量透明、开放。比如说你在方法论这个方面是不是可以介绍更详细一些
,你的实验方案描述能不能更精确一些,甚至于你在公布的时候,不只是公布主要的科
研成果相关的数据,而且你背后所有支撑的数据,是不是都可以提供。比如说上传到我
们的数据库,以便于别的科学家可以检查、见证你的科研成果,你到底做的是怎么样。”
“文章写得越透明,提供的数据,包括上升到数据库当中的数据越是充分,我们发现这
样的论文可重复性也会越强。”
“所以,开放是问题的解决之道。几年以前,我记得当时习近平主席提治国理政的思想
,讲了五点。第一点是创新,这个我当时也很开心,其中那五点里面第四点是讲开放,
我觉得这个也特别兴奋,他能够让中国的科研更加可靠、高效、优质。韩春雨事件可以
说更加强调了我们现在需要把开放的要求落到实处、落到行动当中来,这样的话,我们
才能让中国的科研做得更好。
所以说,韩春雨事件并不是中国科研的污点,它就告诉我们说,不管投稿,还是审稿的
,我们其实都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做好。”
avatar
g*0
2
巧妙地借着韩爷的事去舔习主席。这个马屁拍的一点都不显山露水。他这么八面玲珑讲
话得体,我很看好他的前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