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35S和native promoter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avatar
35S和native promoter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Biology - 生物学
I*o
1
各位前辈,
我检查WT和mutant B中蛋白A的蛋白量,发现没有区别。但是,我将蛋白A的超表达植株
与mutant杂交,从F3中获得野生型和突变体背景的蛋白A超表达植株,发现蛋白A在
mutant中的蛋白量低于WT。这结果怎么解释呢?蛋白B貌似不能影响蛋白A的endogenous
水平,但影响artificial超表达的水平,有意义吗?这结果可信吗?谢谢大家指点迷津
avatar
N*e
2
你这个问题描述的非常不清楚。
我猜你的模式生物是Arabidopsis,你的MutantB是T-DNA mutation line。你的
overexpression line也是用的35S-driven T-DNA insertion vector。这些T-DNA
insertion fragment元件都非常相似比如都有35S启动子,都有35S或是NOS terminator
,还有很多坑性元件的启动子和终止子都是相同的。多个T-DNA insertion 在同一个植
株里面会导致植物PTGS,使 T-DNA insertion 上的基因表达沉默。这个在Arabidopsis
里面非常常见。
即便是野生型背景下插入一个T-DNA多次传代后表达量也有变化。很直接的例子是T-DNA
insertion 库的种子多次传代后失去antibiotic抗性。
就算不考虑PTGS的因素,因为T-DNA是随机插入。你也需要有至少两个A 基因
overexpression line说明MutantB对A基因表达的量的影响,因为B基因可能调控A的T-
DNA插入位点的表达水平。
你已经有了WT和Mutant B中A的蛋白质量,不明白你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杂交一个
mutant B的 A overexpression line。F3代已经是双纯合体。至少要花大半年的时间。
有时间多出去玩玩,或者学点数学和编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