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感觉大分子制药颠覆了传统药厂的商业模式
avatar
t*t
2
小分子化学药药厂要花很多钱在lead discovery, optimization,etc 上,到确定下来一
个lead进入临床前阶段的时候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
现在的大分子药,比如pd-1,找个抗体你自己没有科研力量,直接外包给三方机构也不用
多少钱。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最近突然出现了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药企。
感觉按现在大分子药物发展的趋势,有做药物development经验的人,就是有经验推动一
个lead从临床前到临床再到最终上市这些人,现在如果回去创业做大分子药还是比较有
前途的。当然在wet lab做基础实验的那些人不算。
讨论一下哈。
avatar
a*1
3

:小分子化学药药厂要花很多钱在lead discovery, optimization,etc 上,到确定下来
一个lead进入临床前阶段的时候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

外包的三方很快做出来了,给你个差的,它自己留个好的。
avatar
c*r
4
我感觉也是这样的。从公司内部的人的态度就可以感受得到。做疾病研究的觉得产抗体
就是一个很简单直白的事情。
顺便问问,analytical development 或者 CMC 有没有前途啊?

小分子化学药药厂要花很多钱在lead discovery, optimization,etc 上,到确定下来一
个lead进入临床前阶段的时候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现在的大分子........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小分子化学药药厂要花很多钱在lead discovery, optimization,etc 上,到确定下来一
: 个lead进入临床前阶段的时候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
: 现在的大分子药,比如pd-1,找个抗体你自己没有科研力量,直接外包给三方机构也不用
: 多少钱。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最近突然出现了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药企。
: 感觉按现在大分子药物发展的趋势,有做药物development经验的人,就是有经验推动一
: 个lead从临床前到临床再到最终上市这些人,现在如果回去创业做大分子药还是比较有
: 前途的。当然在wet lab做基础实验的那些人不算。
: 讨论一下哈。

avatar
z*o
5
大分子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每个做生物的人都能很快上手,就是
转个细胞做个表达。不容易的是怎么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和稳定性,这方面国内那些一窝
蜂上的所谓药企得准备死一大半,剩下几个半死不活的还得扒好几层皮和大药厂打价格
战。
因为生产已经流程化,单抗目前已经不是大药厂关注的重点。目前都在集中火力搞双抗
和三抗,难点不在设计在于如何降成本和稳质量。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小分子化学药药厂要花很多钱在lead discovery, optimization,etc 上,到确定下来一
: 个lead进入临床前阶段的时候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
: 现在的大分子药,比如pd-1,找个抗体你自己没有科研力量,直接外包给三方机构也不用
: 多少钱。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最近突然出现了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药企。
: 感觉按现在大分子药物发展的趋势,有做药物development经验的人,就是有经验推动一
: 个lead从临床前到临床再到最终上市这些人,现在如果回去创业做大分子药还是比较有
: 前途的。当然在wet lab做基础实验的那些人不算。
: 讨论一下哈。

avatar
t*t
6
我觉得二抗三抗这种东西只是大药厂为了提高门槛而故意做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你可以做到一石二鸟,我做不到一石二鸟,但我可以做两个药来分别对不同的靶点就
可以了。
我觉得关键在于找到target,在各种信号通道上的蛋白成千上万,对哪个蛋白的抗体有
作用是个关键问题。就像发现了pd1,大家就一拥而上。如果对抗的靶点能够受到专利
保护,也就说是我发现pd1的抗体有治疗作用,那未来的二三十年就只有我能够生产和
销售对抗这个蛋白的抗体。如果这样的话,整个大分子药的商业模式就会跟目前完全不
一样。当然这种专利保护是不存在的,好像以前药厂曾经想要过,但是被最高法院给否
决了。


: 大分子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每个做生物的人都能很快上手
,就是

: 转个细胞做个表达。不容易的是怎么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和稳定性,这方面国内那
些一窝

: 蜂上的所谓药企得准备死一大半,剩下几个半死不活的还得扒好几层皮和大药厂
打价格

: 战。

: 因为生产已经流程化,单抗目前已经不是大药厂关注的重点。目前都在集中火力
搞双抗

: 和三抗,难点不在设计在于如何降成本和稳质量。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分子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每个做生物的人都能很快上手,就是
: 转个细胞做个表达。不容易的是怎么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和稳定性,这方面国内那些一窝
: 蜂上的所谓药企得准备死一大半,剩下几个半死不活的还得扒好几层皮和大药厂打价格
: 战。
: 因为生产已经流程化,单抗目前已经不是大药厂关注的重点。目前都在集中火力搞双抗
: 和三抗,难点不在设计在于如何降成本和稳质量。

avatar
z*o
7
一个药能够达到两个药的效果为什么要两个药?生产成本不要钱吗?FDA提交临床测试
还有后期的市场推广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现在的行情一个大分子药就可以养活一个小
药厂。你说的target在大药厂眼里根本就不是事,现在光市面上可试的oncology
targets就够玩好久了,新的只需要买小公司就可以。最近听一些圈内的报告,我感觉
现在抗体药火爆搞得有些过了,什么病都想用antibody,其实很多单基因遗传病用gene
therapy或者缺啥补啥就行。做这个决定的人不从生物学考虑只看到抗体药在platform
稳定的前提下很好推到临床,这个方面以后会有一些泡沫。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二抗三抗这种东西只是大药厂为了提高门槛而故意做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 。你可以做到一石二鸟,我做不到一石二鸟,但我可以做两个药来分别对不同的靶点就
: 可以了。
: 我觉得关键在于找到target,在各种信号通道上的蛋白成千上万,对哪个蛋白的抗体有
: 作用是个关键问题。就像发现了pd1,大家就一拥而上。如果对抗的靶点能够受到专利
: 保护,也就说是我发现pd1的抗体有治疗作用,那未来的二三十年就只有我能够生产和
: 销售对抗这个蛋白的抗体。如果这样的话,整个大分子药的商业模式就会跟目前完全不
: 一样。当然这种专利保护是不存在的,好像以前药厂曾经想要过,但是被最高法院给否
: 决了。
:

avatar
t*t
8
有很多可试的肿瘤target很正常,但是要做成抗体在临床上试了以后才知道这个target
到底有没有用,而这个过程是最痛苦和花钱的过程,别人把target试出来了,但由于目
前(2011年以后由于一些court case)的专利保护不能够申请对一个蛋白的广谱抗体专
利,就导致了大家对有用的target一窝蜂而上(比如pd1的例子),是一种非常短平快
的商业模式。


: 一个药能够达到两个药的效果为什么要两个药?生产成本不要钱吗?FDA提交临
床测试

: 还有后期的市场推广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现在的行情一个大分子药就可以养活
一个小

: 药厂。你说的target在大药厂眼里根本就不是事,现在光市面上可试的oncology

: targets就够玩好久了,新的只需要买小公司就可以。最近听一些圈内的报告,
我感觉

: 现在抗体药火爆搞得有些过了,什么病都想用antibody,其实很多单基因遗传病
用gene

: therapy或者缺啥补啥就行。做这个决定的人不从生物学考虑只看到抗体药在
platform

: 稳定的前提下很好推到临床,这个方面以后会有一些泡沫。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药能够达到两个药的效果为什么要两个药?生产成本不要钱吗?FDA提交临床测试
: 还有后期的市场推广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现在的行情一个大分子药就可以养活一个小
: 药厂。你说的target在大药厂眼里根本就不是事,现在光市面上可试的oncology
: targets就够玩好久了,新的只需要买小公司就可以。最近听一些圈内的报告,我感觉
: 现在抗体药火爆搞得有些过了,什么病都想用antibody,其实很多单基因遗传病用gene
: therapy或者缺啥补啥就行。做这个决定的人不从生物学考虑只看到抗体药在platform
: 稳定的前提下很好推到临床,这个方面以后会有一些泡沫。

avatar
t*t
9
另外我发这个贴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找一些合作伙伴来共同做这个事情。我是做临床的
,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创业的经验,我想找几位在人源化抗体的制备和scale up方面有经
验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找个target,在3~5年内把一个抗体做到临床2期。有兴趣的站
内短信我。可以在美国做,也可以在中国做。资金方面可以个人先投资(凑个几百万美
元),先把事情做起来,然后再去找风投。
注意是找合作伙伴,不是找员工,所以要求你既要有人源化抗体的技术,又要有一些个
人资金,能够在初创公司里投入,还要忍受3~5年内没有工资。有意的站内短信我。
avatar
z*o
10
那你进错版了,这里大多是有技术没钱的或者没技术没钱的,做生物的缺的就是钱,要
不也不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劝退。
另外你这思路和什么绿叶齐鲁之类的有什么区别吗?它们还有稳定的资金投入,拉到了
不少业内人士搭台子。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我发这个贴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找一些合作伙伴来共同做这个事情。我是做临床的
: ,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创业的经验,我想找几位在人源化抗体的制备和scale up方面有经
: 验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找个target,在3~5年内把一个抗体做到临床2期。有兴趣的站
: 内短信我。可以在美国做,也可以在中国做。资金方面可以个人先投资(凑个几百万美
: 元),先把事情做起来,然后再去找风投。
: 注意是找合作伙伴,不是找员工,所以要求你既要有人源化抗体的技术,又要有一些个
: 人资金,能够在初创公司里投入,还要忍受3~5年内没有工资。有意的站内短信我。

avatar
g*x
11
你在搞笑吧,自己去看看做小分子的cro有多少。。。。。
随便三五个人搭个草台班子就可以开工了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小分子化学药药厂要花很多钱在lead discovery, optimization,etc 上,到确定下来一
: 个lead进入临床前阶段的时候已经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
: 现在的大分子药,比如pd-1,找个抗体你自己没有科研力量,直接外包给三方机构也不用
: 多少钱。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最近突然出现了很多在香港上市的药企。
: 感觉按现在大分子药物发展的趋势,有做药物development经验的人,就是有经验推动一
: 个lead从临床前到临床再到最终上市这些人,现在如果回去创业做大分子药还是比较有
: 前途的。当然在wet lab做基础实验的那些人不算。
: 讨论一下哈。

avatar
t*t
12
专利上的问题。
对于抗体类药物的专利,中国不承认功能性专利,只承认结构性专利。这就是为什么一
旦找到一个target蛋白,中国可以有好多的药厂同时做针对这个蛋白的抗体,只要每个
药厂所做的抗体在氨基酸顺序上有所不同,那就不侵犯相互的专利,而在美国和欧洲都
承认功能上的专利,所以就有PD-1药物的O和K的专利之争。
对小分子药物虽然CRO很多,但是小分子药物的专利是非常不容易绕过去的,所以小分
子药只有等专利过期后有人做generic。当然如果想投入大资本做一个一类新药,那是
另外一回事。
由于中国专利局在抗体类药物上只授予结构性专利,我觉得抗体类药物在中国将出现百
家竞争的局面,未来价格将白菜化。
即使在欧美国家,虽然承认功能性专利,但现在对抗体类药物的专利权claim覆盖面也
越来越窄了,所以发现一个target以后,也会出现很多家药厂来同时做这个target的抗
体。因为抗体类药物最麻烦的是找到一个有用的target,就像从发现PD1到知道这个
target有用,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但知道这个target有用以后,到抗体上市最快只用了
两三年时间。


: 你在搞笑吧,自己去看看做小分子的cro有多少。。。。。

: 随便三五个人搭个草台班子就可以开工了



【在 g*****x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在搞笑吧,自己去看看做小分子的cro有多少。。。。。
: 随便三五个人搭个草台班子就可以开工了

avatar
Y*C
13
参考BMS和Merck关于PD1靶点的诉讼。最终两家settle,Merck花了个位数的royalty。
avatar
z*o
14
专利我不是很懂,假设两个公司同时筛选到针对pd1完全相同的序列,相互不知情的情
况下都在推临床和专利提交,最后算谁的?

【在 t**********t 的大作中提到】
: 专利上的问题。
: 对于抗体类药物的专利,中国不承认功能性专利,只承认结构性专利。这就是为什么一
: 旦找到一个target蛋白,中国可以有好多的药厂同时做针对这个蛋白的抗体,只要每个
: 药厂所做的抗体在氨基酸顺序上有所不同,那就不侵犯相互的专利,而在美国和欧洲都
: 承认功能上的专利,所以就有PD-1药物的O和K的专利之争。
: 对小分子药物虽然CRO很多,但是小分子药物的专利是非常不容易绕过去的,所以小分
: 子药只有等专利过期后有人做generic。当然如果想投入大资本做一个一类新药,那是
: 另外一回事。
: 由于中国专利局在抗体类药物上只授予结构性专利,我觉得抗体类药物在中国将出现百
: 家竞争的局面,未来价格将白菜化。

avatar
t*t
15
google "america invents act"


: 专利我不是很懂,假设两个公司同时筛选到针对pd1完全相同的序列,相
互不知
情的情

: 况下都在推临床和专利提交,最后算谁的?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专利我不是很懂,假设两个公司同时筛选到针对pd1完全相同的序列,相互不知情的情
: 况下都在推临床和专利提交,最后算谁的?

avatar
t*t
16
已经有人联系我了,继续找。Again,找的是合伙人,不是雇员,要求每位合伙人投入
初创公司的钱至少在50万美元以上。其实真不是因为钱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要求合伙人
用资金投入,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技术吹得天花乱坠,只有当要求用自有资金投入的时
候如果有人还愿意加入进来,那么就说明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对初创公司的发展以及
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avatar
g*5
17
美国这里是谁先发现,谁优先
查实验记录本。
张峰就赢了。

【在 z*******o 的大作中提到】
: 专利我不是很懂,假设两个公司同时筛选到针对pd1完全相同的序列,相互不知情的情
: 况下都在推临床和专利提交,最后算谁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