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Anal. Chem. first two authors equal contribution能在首页标注吗?
avatar
Anal. Chem. first two authors equal contribution能在首页标注吗?# Chemistry - 化学
w*t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bentian (朴素的本田),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学术圈”投稿相互掩护的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6 16:23:45 2010, 美东)
杂志这个推荐审稿人的制度也是有一定瑕疵的。我经常见两个人关系很好,相互打
掩护的情况。
一个AP,接近要评tenure的时候发了一个好杂志,那篇文章接近于垃圾,不仅数据明显
看起来有问题,结果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竟然发了。他从一个大牛实验室出来,倒是
能说会道,跟以前的师兄弟姐妹关系很好。后来我从他们实验室的人了解到,他们自己
都不相信那个数据。我猜没有圈中人物的掩护,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无独有偶,一大牛实验室的博后发了cell以后,由于领域冷门只能在另一个实验室
挂名AP,其实就一高级博后。想回中国,被中科院给拒绝了。她做的方向实在是冷门,
结果也不引人注意。又呆若干年,结果竟然发了cell,终于到美国一州立大学任AP了,
我们领域里面的人都觉得不可能。
还有就是圈子小,投的文章都在会议上报告过,私底下也交流过了。你的文章送到我手
中审,我的文章送到你手中审,大家都手下留情,双双过关。
一个领域的“繁荣”,也在于领域里有几个大牛在会议上穿针引线,比较团结,不
相互刁难,这个领域的文章经常上好杂志,渐渐地就成“热门领域”了。一个领域渐渐
式微,有时候跟两个大牛携子弟相互排斥有关。
学术领域到处都有学霸,通过个人努力达到顶峰,然后靠个人的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霸占资金,霸占杂志,这是
学术研究的常态。好在学术圈的人人品一般尚可,不会到刺刀见雪的程度。大家心知肚
明即可,不要去追求什么绝对的公平。
avatar
c*n
2
瓷娃娃、牵线木偶人、月亮的孩子、熊猫宝宝……这些听起来卡通的词语背后,却带着
常人无法想象的伤痛,他们对应的是一种种通常闻所未闻的罕见病。
今日,是“国际罕见病日”。目前全球已确认的罕见病有7000种,我国首批罕见病目录
收录了其中121种。虽然发病率低,但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患有罕见病的绝对人口数
也不小。
“罕见病并不罕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出率越来越高,2016年至2018年,同济医
院住院患者中约6950人确诊为罕见病。”同济医院儿科学系主任罗小平教授表示,至今
仍有极少数的罕见性遗传病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多数罕见病只能依靠对症治疗,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确诊难的罕见病 背后是沉痛的生命代价
对于26岁的小丽(化名)而言,每每提到“小胖威利综合征”总有些许哽咽。“一年前,
当儿子被确诊为‘小胖症’时,我怎么也无法相信发病率万分之一的‘孤儿病’,竟发
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2017年,当小丽满怀憧憬期待孩子出生时,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孩子一出生,不
会哭、全身苍白、吮吸差,被紧急送往新生儿监护病房。在做了全基因检测后,报告显
示,完全正常。
然而,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小丽发现,儿子不会抬头、翻滚,发育明显慢于同龄婴儿,
“4个月大了,还被邻居误以为刚刚满月,身体总是软软的。”小丽一次次带着孩子辗
转在各家医院。“脑瘫”“缺氧”“肌无力”,医生们给出了各种答案。
直到小丽带着孩子找到同济医院儿科系主任罗小平教授。当检查后,被确诊为“小胖威
利综合征”时,小丽久久不愿意相信,发病率万分之一的“孤儿病”,竟然会发生在自
己孩子的身上。
“没有特效药,生长延迟,心智发育迟缓,随年龄增长患者无法控制食欲逐渐发展为重
度肥胖,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及并发症,甚至猝死……”医生的话如针一般刺进了小丽
心里。现在,孩子只能每天注射生长发育激素,逐渐追赶同龄人的成长。
像小丽儿子这样的罕见病患者在同济医院并不“罕见”。“5个孩子的代价,近10年的
时间,辗转10余家医院,真相终于大白。”15年前,这段揪心的回忆,让同济医院儿科
医生仇丽茹教授感慨万分,一对夫妇在医院生下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这个孩子也没有
逃过厄运,出生几天就夭折了。但夫妇俩却给医务人员送了锦旗。“原因是,医院弄清
了孩子们的致死元凶,是一种罕见病。”
“罕见病发病率低,社会认知度低,甚至很多医生也并不了解。”罗小平表示,诊断需
要专业平台的特殊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艰难,导致许多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有些
家庭不了解疾病背后的遗传因素,继续生育孩子,进一步加剧家庭灾难。
让“孤儿病”患者不孤单
确诊后的治理更是艰难,罕见病患者还面临着“用不到和用不起”两种情况下的无药可
用。像罕见病常被称为“孤儿病”一样,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常被称为“孤儿药”。罕见
病患者人群少、市场需求有限、药物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罕见病药品的研
发。
罕见病患者是一个亟需我国慈善事业及整个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小丽儿子的治疗之
路还很漫长,或许会伴随他的一生。”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海外与青少年项目部、成长
天使基金办公室主任陈珞介绍,同济医院是中国红十字会成长天使基金定点医院,到该
医院就诊的2周岁以内、新确诊的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可以提出救助申请,减轻家庭
及社会负担。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宣布,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先行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较
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4家医院作为协作网医院,对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
向转诊,提高我国罕见病综合诊疗能力,湖北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11家医院入选。
2月27日,同济医院对外宣布设立罕见病专病门诊,可以诊断11个学科、121种罕见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约有80%的罕见病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约有50%以上的罕见病在
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
“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死产,家族有不能确诊的疾病,孩子生长发育和别的孩子不
同,或者孩子的一些检查和别的孩子不同,一定要留心这些可能是罕见病的提示,可以
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患的可能是罕见病,尽早到国家刚刚发布的300多家罕见病诊疗协
作网医院诊治,少走弯路。”罗小平介绍,做好婚检、孕检和新生儿筛查很重要。
avatar
i*g
3
现在在兼职帮一家做单克隆抗体色谱仪的公司做series A fundraising, 个人最少资金
要求三万块,必须人在东北部或mid Atlantic areas, 公司有两个色谱专利,和几家大
制药公司(如 regn)有partnership,有望今年底到明年开始产生销售额,起步阶段有
incubator capital 融资,series a阶段,有两家做earlystage 的风投答应融资。
感兴趣的话和我联系.具体的私下谈
avatar
K*7
4
申请Social Security Card 已经是第二次了。因为刚转F1不久就申请的,不然没有
SSN学校的工作不能干,学费也不能免。奇怪的就是所有的材料都交上去后居然等了
两个月还没批下来。我一次次去社会安全局查询,他们每次都告诉我还没有被
approved.知道最后一次某位工作人员说是因为移民局查不到我的移民资料,怀疑是
我的program information有问题。无奈我又跑到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让他们重新给
我输入了我的学生信息,F1 VISA是真真确确的在我手上啊,奇怪怎么会查不到呢
?莫非是因为我刚从H4转到F1不久的原因?
没办法,又于7月15号重新申请了一遍,想着这次信息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因为学校
又重新帮我输入了我的信息。但三个星期已过,今天打电话查询,依然是没有被批准。
而且没有告诉我原因。我都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问题了,都不能再继续等了,没有社会安
全号学校的学费也不能paid了。请问有谁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好像大家一般申请也都是
两个星期就下来了啊
avatar
T*e
5
天下节度 181赶回1
avatar
p*o
7
MAC地址?某硬件的编号?
复制了两个ubuntu的vmware虚拟机,没刷成……
avatar
k*o
8
一个工作刚被AC接受, equal contribution的2nd author。原稿按常规在first two
authors上打了记号标注,结果proof发过来标注没了,编辑换在acknowledgement里说
了一下。这是AC的规矩吗?还是可以争取按常规办?
avatar
a*e
9
这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这算什么问题?
人家没有文凭没有研究的骗子们照样控制学术,而一些人品好聪明才气的博士们只能流
落到街头,学术界黑暗比哪里都厉害
玩黑心术的骗子比真做学问的更有发展前途,呵呵

【在 w******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 发信人: bentian (朴素的本田), 信区: Biology
: 标 题: “学术圈”投稿相互掩护的问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6 16:23:45 2010, 美东)
: 杂志这个推荐审稿人的制度也是有一定瑕疵的。我经常见两个人关系很好,相互打
: 掩护的情况。
: 一个AP,接近要评tenure的时候发了一个好杂志,那篇文章接近于垃圾,不仅数据明显
: 看起来有问题,结果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竟然发了。他从一个大牛实验室出来,倒是
: 能说会道,跟以前的师兄弟姐妹关系很好。后来我从他们实验室的人了解到,他们自己
: 都不相信那个数据。我猜没有圈中人物的掩护,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avatar
c*n
10
瓷娃娃、牵线木偶人、月亮的孩子、熊猫宝宝……这些听起来卡通的词语背后,却带着
常人无法想象的伤痛,他们对应的是一种种通常闻所未闻的罕见病。
今日,是“国际罕见病日”。目前全球已确认的罕见病有7000种,我国首批罕见病目录
收录了其中121种。虽然发病率低,但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患有罕见病的绝对人口数
也不小。
“罕见病并不罕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出率越来越高,2016年至2018年,同济医
院住院患者中约6950人确诊为罕见病。”同济医院儿科学系主任罗小平教授表示,至今
仍有极少数的罕见性遗传病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多数罕见病只能依靠对症治疗,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确诊难的罕见病 背后是沉痛的生命代价
对于26岁的小丽(化名)而言,每每提到“小胖威利综合征”总有些许哽咽。“一年前,
当儿子被确诊为‘小胖症’时,我怎么也无法相信发病率万分之一的‘孤儿病’,竟发
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2017年,当小丽满怀憧憬期待孩子出生时,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个玩笑。孩子一出生,不
会哭、全身苍白、吮吸差,被紧急送往新生儿监护病房。在做了全基因检测后,报告显
示,完全正常。
然而,随着孩子慢慢成长,小丽发现,儿子不会抬头、翻滚,发育明显慢于同龄婴儿,
“4个月大了,还被邻居误以为刚刚满月,身体总是软软的。”小丽一次次带着孩子辗
转在各家医院。“脑瘫”“缺氧”“肌无力”,医生们给出了各种答案。
直到小丽带着孩子找到同济医院儿科系主任罗小平教授。当检查后,被确诊为“小胖威
利综合征”时,小丽久久不愿意相信,发病率万分之一的“孤儿病”,竟然会发生在自
己孩子的身上。
“没有特效药,生长延迟,心智发育迟缓,随年龄增长患者无法控制食欲逐渐发展为重
度肥胖,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及并发症,甚至猝死……”医生的话如针一般刺进了小丽
心里。现在,孩子只能每天注射生长发育激素,逐渐追赶同龄人的成长。
像小丽儿子这样的罕见病患者在同济医院并不“罕见”。“5个孩子的代价,近10年的
时间,辗转10余家医院,真相终于大白。”15年前,这段揪心的回忆,让同济医院儿科
医生仇丽茹教授感慨万分,一对夫妇在医院生下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这个孩子也没有
逃过厄运,出生几天就夭折了。但夫妇俩却给医务人员送了锦旗。“原因是,医院弄清
了孩子们的致死元凶,是一种罕见病。”
“罕见病发病率低,社会认知度低,甚至很多医生也并不了解。”罗小平表示,诊断需
要专业平台的特殊检查,确诊后的治疗更是艰难,导致许多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有些
家庭不了解疾病背后的遗传因素,继续生育孩子,进一步加剧家庭灾难。
让“孤儿病”患者不孤单
确诊后的治理更是艰难,罕见病患者还面临着“用不到和用不起”两种情况下的无药可
用。像罕见病常被称为“孤儿病”一样,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常被称为“孤儿药”。罕见
病患者人群少、市场需求有限、药物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罕见病药品的研
发。
罕见病患者是一个亟需我国慈善事业及整个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小丽儿子的治疗之
路还很漫长,或许会伴随他的一生。”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海外与青少年项目部、成长
天使基金办公室主任陈珞介绍,同济医院是中国红十字会成长天使基金定点医院,到该
医院就诊的2周岁以内、新确诊的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可以提出救助申请,减轻家庭
及社会负担。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宣布,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先行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较
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4家医院作为协作网医院,对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
向转诊,提高我国罕见病综合诊疗能力,湖北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11家医院入选。
2月27日,同济医院对外宣布设立罕见病专病门诊,可以诊断11个学科、121种罕见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约有80%的罕见病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约有50%以上的罕见病在
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
“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死产,家族有不能确诊的疾病,孩子生长发育和别的孩子不
同,或者孩子的一些检查和别的孩子不同,一定要留心这些可能是罕见病的提示,可以
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患的可能是罕见病,尽早到国家刚刚发布的300多家罕见病诊疗协
作网医院诊治,少走弯路。”罗小平介绍,做好婚检、孕检和新生儿筛查很重要。
avatar
s*l
11
莫非王茂章同学要降鸟。 不过反正也是要降朱瘟,降小吕还说得更过去点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天下节度 181赶回1
avatar
h*i
12
林正义也能信??
他不是四处上台湾的八卦节目吗?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讲了上佛土和上南天门的事
: 人外的異度空間:林正義談異度空間的宇宙旅行
: youtube上的。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hwwV2eKvDI&feature=related

avatar
r*y
13
一帮mit毕业生搞的东东,哈哈哈哈

【在 p**o 的大作中提到】
: MAC地址?某硬件的编号?
: 复制了两个ubuntu的vmware虚拟机,没刷成……

avatar
b*g
14
好像是这样
变相同意 co-first,一般不允许co-first

【在 k****o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工作刚被AC接受, equal contribution的2nd author。原稿按常规在first two
: authors上打了记号标注,结果proof发过来标注没了,编辑换在acknowledgement里说
: 了一下。这是AC的规矩吗?还是可以争取按常规办?

avatar
l*r
15
毕竟这些互相掩护的本身都是牛人
人家也经历过白手起家成为大牛的过程

【在 w******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 发信人: bentian (朴素的本田), 信区: Biology
: 标 题: “学术圈”投稿相互掩护的问题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6 16:23:45 2010, 美东)
: 杂志这个推荐审稿人的制度也是有一定瑕疵的。我经常见两个人关系很好,相互打
: 掩护的情况。
: 一个AP,接近要评tenure的时候发了一个好杂志,那篇文章接近于垃圾,不仅数据明显
: 看起来有问题,结果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竟然发了。他从一个大牛实验室出来,倒是
: 能说会道,跟以前的师兄弟姐妹关系很好。后来我从他们实验室的人了解到,他们自己
: 都不相信那个数据。我猜没有圈中人物的掩护,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avatar
a*i
16
原来他怎么降的猪瘟?,出使然后就留在那儿了?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莫非王茂章同学要降鸟。 不过反正也是要降朱瘟,降小吕还说得更过去点
avatar
d*b
17
GUID,一般的tracking cookie都要读GUID,你问这问题,水平太次了点吧?

【在 p**o 的大作中提到】
: MAC地址?某硬件的编号?
: 复制了两个ubuntu的vmware虚拟机,没刷成……

avatar
k*o
18
希望Murray退了之后能上来个年轻的改改规矩。毕竟时代变了。还是欧洲刊物变通多了。

【在 b*******g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是这样
: 变相同意 co-first,一般不允许co-first

avatar
m*e
19
没错. 所以我们屁民也就别抱怨贪官占用社会资源了. 人家也是有不少付出的嘛.特别
是人家舔屁股一路升上来多不容易呀. 象我等不能如此无耻的卢瑟, 就还是检烂地方发
文章吧. 连盜拓都不赶说他的所为是堂黄正义的, 此种逻辑倒在老九中被接受, 这逻辑
熊的很.
哥们不是愤青, 早过了, 但公义如果都和污于厚黑了, 学术界最后的遮羞就都没有了.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毕竟这些互相掩护的本身都是牛人
: 人家也经历过白手起家成为大牛的过程

avatar
s*h
20
this seems to be the ACS policy...Nothing special to do with AC..
u send it to JACS, u will get the color to see see from Stang...

了。

【在 k****o 的大作中提到】
: 希望Murray退了之后能上来个年轻的改改规矩。毕竟时代变了。还是欧洲刊物变通多了。
avatar
z*y
21
最近jacs就冒出来了一个co-first author的事。。很是奇怪
Stang同学眼花缭乱,放人家一马?

【在 s*******h 的大作中提到】
: this seems to be the ACS policy...Nothing special to do with AC..
: u send it to JACS, u will get the color to see see from Stang...
:
: 了。

avatar
c*n
22
哪篇?

【在 z****y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jacs就冒出来了一个co-first author的事。。很是奇怪
: Stang同学眼花缭乱,放人家一马?

avatar
k*o
25
我知道ACS的J. Proteome Res.是可以的。应该不是ACS的政策,取决于各杂志编辑。

【在 s*******h 的大作中提到】
: this seems to be the ACS policy...Nothing special to do with AC..
: u send it to JACS, u will get the color to see see from Stang...
:
: 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