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更想证明基因没能回答的那部分
avatar
我更想证明基因没能回答的那部分# Chemistry - 化学
p*e
1
路过悄悄的下几滴童子尿,赶紧跑掉。
avatar
D*j
2
我更想证明基因没能回答的那部分
收到十万来字儿的各色 DNA 检测解读报告时,泽南问我愿不愿意聊聊基因检测这事儿
,我想了想,答应了。一是为在我的视频专访栏目仅有蓝图毫无前景可料时便愿意出手
赞助的情义,二是看到这份结果,对自己这么多年费劲的妄念竟终有定论而怅然。
在第一期视频裁掉的部分里我和鲸书聊了一个话题,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寻求自我证明。
鲸书轻易地嘴角一撇,那多傻啊。她说这话时,我却心下一悸,因为我太清楚在我成长
的过程里确曾为此多受煎熬。
在我身上有无数种矛盾标签的组合,要说其中争执最久的,怕是内向与外向的对垒。我
从小学到高中转过三次学,每个求学阶段各一次。每一次转学后同桌们总需用两三个月
对我的评价完成从最内向到最外向的转变仪式,或者截然相反,标志着我们彼此的友好
适应期告罄。有太多人告诉我,我总和他们的第一印象大相径庭。
我曾无不骄傲地视这种变化为我丰富的人格厚度与寻常人眼力劲儿之间的恒差。再年长
一些没这么自负了,才意识到这里确实大有问题。
准确来讲,在我的学生期,我对社交的渴望程度是建立在能否居于一个良性上风的位置
,得之则忘形,无之则怯缩。但是对于一个打小体弱多病履历也千篇一律的小药罐子而
言,我能有什么提升自己社交价值的玩具呢?我只能寄托于那些虚无的精神力上,比如
聪明。
今天想来,我上学时应该是个蛮烦人的角色。比如我总是要抢在全班人连题目都没琢磨
明白前最剑及履及地给出答案,为的就是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周遭人的惊叹声。这些声音
中当然隐匿着同龄人的忿恨,但我却并不为所动,反倒将其看做了一种别样的证明。而
如果侥幸遇到了一些真诚赞扬的目光就更像于万米高空坠落时背后沐浴的阳光,士为知
己者不开降落伞。
十二年的义务教育里,我一遍遍贪婪地重复这个赛速游戏,直到2011年元旦高二理科班
聚餐。蒙古人有用碗喝酒的传统,其实还是吓唬外乡人的居多,但我们班里这四五十个
汉族男生学起样来竟也不管不顾,话赶话酒赶酒,饭店一冰箱的啤酒就见了底。
那也是我头一次把自己喝飘,激发的兴奋感其实只在颅内兜转了一小会儿便昏睡过去,
但当第二天我很惊讶地察觉到我的反应速度比之前慢了,虽然似乎只差了一丢丢,敏感
如我却一下子陷进了漫长的恐惧当中。我无法接受自己变笨,这意味着我青春期最引以
自豪的标签在从身上剥离,意味着在我以不够努力转移成绩糟糕的苦涩时段里唯一的翻
盘点在失守,拿掉这个自我坐标的承重梁之后,我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是谁。
在那一周我着了魔一般地测试自己的反应速度,把笔抛起又接住,连审题都没看完的强
行飞速涂卡,为的就是证明这股灵气还在我身上。可想而知,那是怎样一种患得患失的
状态。最夸张的是有一次同学打闹,我的后脑勺被磕下一个凹陷,引起了我小半节课的
头晕,我午休时便惶恐地要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困惑的眼神反倒点醒了我,他提出实在
不放心就做个核磁检查吧,我闻讯拔腿就跑。
越是如此紧张,我越惴恐到自己并没有那么聪明,我成了自己幻想形象的反面,只得在
课堂上向反应更迅捷的同学投去成色复杂的目光。这种渴求证明自己而不得的状态其实
一直贯穿到我大三,因为一进大学我就意识到,尽管后来自己在高考、自主招生的表现
都还算前列,但我的阅历、才华比起更优秀的同学如有一道鸿沟,最自命不凡的我最黯
淡如尘,我彻底迷失了对自己的定位。
转机直到2016年的2月才出现,我那时已经绝望得动了自杀的念头,但我想我不能充满
遗憾地告别大学乃至人生。我把全部的余勇灌进腿里,走进红灯区,写完了那篇《她的
国》,也就从这篇文章开始,我一生的轨迹扭转了。我意识到自己的独特不再需要依赖
如此缥缈的标签,那是我前半生中最开心的一年,像孙猴子蹦出五指山,释放掉了一切
承重。我没有变得更聪明,但我找到了平凡里却更有光芒的价值。大学毕业后,我为了
写《酒馆》当服务员,半夜两点饿得毫无人格,客人刚踏出门,他们的剩饭我抓起来就
吃;后来又一路靠沿途酒吧老板赞助地跑完全国一线城市,穷困到从鞋到袜子都破着大
洞,就像《少林足球》里的周星驰,结果在上海外滩18号暗访时竟被当成啤酒推销员给
轰了出来,这些磨练我照单全收于笑谈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一个新的我在破芽重生,那
时所有的奋斗指标里不可能再有孤芳自赏般地证明聪明这码事。回头想想我那么多年的
青春啊,都既渴求着他人的认同又无法认同大多数人,真是一种奇怪的自私。
可说实话,时至今日我依然是一个很在乎别人眼光的人。饭桌上遇到恭维之词总是推诿
得很舍不得。青少年时对价值判断的条件反射还是刻在了骨子里,我以为它被我丢在了
孤身跑遍全国精酿酒吧时的火车窗外,被我遗忘在了梦境之外的黑暗中,我以为我在不
断进化,我就该放下曾经的玩具和玩伴,去寻找更高级别的寄托,但是当我打开各色的
基因检测报告,让我于尽头重逢这些年的变化,我发现我还是那个高中时作文成绩比数
学成绩都高的、脆弱又洋洋自得、目光渴求一些又警惕一些的我。
是,在基因检测结果中,我的虚荣心终于得到了一种尘埃落定的满足。我立刻捕捉到了
“创造力最强”“记性较好”“耐力最好”“反应较快”“开放性最高”“敏锐”这些
基因标签,怎么看似乎都勉强能站在聪明人的行列里。
但我反而没有任何过分的喜悦,更像是隔着屏幕触摸到了高中时那样自负又自缚的我,
他的头上落满了灰尘,我说你多可惜啊,原来过去那么多年奉为神明的价值观它的游戏
规则不过如此。
检测报告我与现状测试差别最大的一项仍然是宿命般的“特别内向”与“特别外向”的
对峙。在经历几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格重塑后,我确实很久没有听到再有人评价我内
向的声音。哪怕仅仅是基于职业,我都必须适应聚光灯的审判,必须具备和人快速建交
的能力。但检测里一句“很多内向的人也非常擅长社交,只是社交对他们而言需要付出
更多的努力,也更容易让他们疲倦”,竟多少让我有一种心事被看穿后的释然。
我深知我注定要往更加玲珑世故的道路里去,但较之于在人群中唤潮,我记忆里最深的
软肋仍是那些年在操场循环漫步的陪伴,遗憾的是那时稚嫩得想在手相里联结命运,却
一个个遗失在了旅途中。我已忘记了他们对我命运的预言,只记得他们认真闪烁的眼神
比远方的聚光灯更明亮。如果说外向是一条我必须加速的高速公路,内向就是我沿途努
力收罗的星光,就像有首我喜欢的歌,“The highway don`t care if you`re all
alone, but I do I do.”
我今年25岁了,距离我最后一次拿星座算命已经过去了四年。基因检测之于我,不可能
是给它再找个代替品,而是相当于在红色警戒的地图里拾到一个卫星间谍的道具,我借
由它又多看到了一点自己与他人的位置。毕竟它是那些予人以自我安慰和接纳的道具中
,最为科学的。
他们可基于570万DNA数据生成10万字的解读报告和300多个基因标签。比如长年萦绕我
的惶惑、愤怒、痛苦、酸涩,各色的检测报告用“情绪不稳定”的标签说明。可唯有我
知道,这些各自成章的标签它们曾合起伙来怎样燃烧过我的心,组成了独一无二的故事
。我知道石头终将沉在水底,但我在乎的是它划过水漂的涟漪。

如果你也对各色 DNA 有兴趣,原价499元,购买后,参与各色发起的有偿研究还可返现
最高 300 元,最低只需 199 元。微博关注@各色人类研究中心,回复「康康」可获得
我的检测报告及「康宸玮粉丝专属福利」领取优惠券下单再减 50 元。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