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0年之后,中国能否消除贫困?
avatar
2020年之后,中国能否消除贫困?# China - 中国研究
a*n
1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减贫效果非常显著,但是贫困问题仍很严重。想预测三年后的贫困状
态,首先要了解当下。
衡量贫困的标准有很多,一种是绝对贫困标准,根据收入、消费、基本生活状态等制定
。此外还有相对贫困标准,即根据整体人群收入而确定,比如以平均收入的50%作为贫
困线,一旦平均收入上升,贫困线也跟着上升。
绝对贫困标准在一段时期内是不变的,相对贫困标准则会不断变动。如果一个国家整体
收入高,相对贫困线就高。
此外还有主观贫困线、客观贫困线的划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都属于客观贫困线,因
为它不是贫困人口自己定的,而是政府部门、学者制定的,这些人被认为和贫困人口没
有直接关系。至于主观贫困线,依据是贫困人口自身满足生活所需要的收入水平。
中国一直使用的是绝对贫困标准,比如经常提到的“年均收入2300元”。识别是否贫困
,就看年均收入是低于还是高于这个标准。
1978年的贫困标准是年收入100元,这个标准其实很高,当年的农村人均年收入才是131
元。以此为标准的绝对贫困线一直用到了2008年,三十年间基本没有调。有所上升的是
物价。1978年的100元相当于2008年的900元左右,相当于现在的1500元左右。
到了2008年,大家意识到,相较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的贫困线严重偏低。当时,世界
银行的极端贫困线是1天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年876元,比中国的绝对贫困线高出30%
。国际社会因此批评中国的绝对贫困线太低,虽然扶贫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低估了贫
困群体。
后来,中国又引入了“低收入线”的标准,接近世界银行的极端贫困线。不管用哪个标
准,中国的贫困人口都在不断下降,到2008年的时候贫困人口已经很少。到了2010年,
政府提出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相当于现在的3000元。
贫困人群如何划分?
在部分地区、部分群体,贫困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少数民族集中区、深山老林地区。一
般的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5%以下,中国有592个贫困县,其贫困发生率比一
般地区高出很多。
使用不同的贫困标准,减贫结果也会不同。
标准不同,贫困人口变动的趋势也有所差别,所以标准很重要。世界银行最近进一步提
高了极端贫困线的标准,早先是1天1美元,调到了1.25美元,现在又调到1.9美元。和
中国的新贫困线相近。世界银行还建议,中国的贫困标准应该采用1天3.1美元。如果按
这个标准,中国的贫困群体在20%以上,是很高的贫困发生率。当贫困线上升后,贫困
问题就会涌现出来。
贫困发生率及减贫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标准制定。贫困线定得低,减贫效果就
很显著。若以最早的绝对贫困标准,中国在2002-2008年间有70%的人脱贫。但是贫困标
准提高以后,减贫效果会下降,农村很多人会落到贫困线以下。
不同地区的减贫效率差异很大。政府把大量扶贫资金、资源投入到西部地区,但是2002
-2008年间,东部地区减贫效果最好,西部地区反而比较差。原因在于各个地方贫困特
征、类型不一样,导致脱贫效果有所不同
不同人群的贫困发生率也有很大差异。少数民族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
到40%。另外,全国8000万左右的残疾人,估计有六七千万在农村,这部分人群是贫困
人口的主体,而且儿童贫困发生率比较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非常重要。
比较有意思的是,女性贫困人口和平均水平差不多。在西方社会,单身母亲比较多,而
中国女性贫困很少,在农村几乎找不到单身母亲,因为女性在农村婚姻市场是稀缺资源。
精准扶贫的难点在哪里?
过去农村贫困发生率达50%,扶贫基本不考虑精确到户、到人,因为贫困人口集中在一
个区域,基本上每个人都贫困,于是直接采取区域开发。现在的贫困人群则更像特殊人
群,比如老弱病残、极端边缘地区的贫困人口。
通过区域发展来降低贫困的战略,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扶贫效果。上个世纪八
九十年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可能和这种战略选择有一定关系——政府本身投入资源
,以及脱贫政策的力度。
在中国,真正通过政府主导、通过资源转移的扶贫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的,
在此之前基本靠经济增长来实现脱贫效果。那段时间因为经济增长快,农民可以进城打
工,也可以把新的种植技术引入农村,所以收入增长快,脱贫效果明显。
但是进入精准扶贫阶段,这种方法就不行了。因为贫困人口越来越分散。到农村看一看
,年轻人基本都出去了,老弱病残构成了贫困人口的主体,区域性发展、开发式扶贫的
效果越来越差。贫困人口分散以后,怎么有针对性的使这些人真正脱贫?所以一定要先
把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但实际上,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有很大的困难。
后来要求精准扶贫,国务院扶贫办需要精确、能掌握的贫困户,所以在2014年开始建档
立卡,要把近6000万贫困人口从分散的地方精准地识别出来。从2014年开始找,2015年
形成了一套数据,2016核查了一轮,看看有没有该进来的没进来,不该进的进来了。经
过了一次大规模调整后,把一部分不该进来的人又移出去了。
扶贫攻坚战已经打了很多年,估计会再打三年。运动式扶贫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不管怎
么说,贫困人群得到了各种好处。但从效率来说,用1000亿做好还是用5000亿、1万亿
做好,是不一样的。不仅要看效果,还要看效率。
现在来看效率是个问题,可能有点过度投入。大量乡村干部派下去,基本在路上、在填
表、在开会汇报,还有做各种各样的展示牌,确实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有时候我反过
来想,中国的公务员队伍是过剩的,剩余资源利用起来也不一定是坏事。乡村干部一门
心思考虑扶贫问题,不去干其他事情,也可能有积极作用,实际当中到底怎么样需要多
看看。
贫困可以消除吗?
最后,2020年中国是否能消除贫困,取决于到时候是继续沿用既有扶贫标准,还是建立
新的扶贫标准。如果按照现有贫困标准,到2020年以后消除绝对贫困没有太大问题,当
贫困发生率低于1%以后,基本就算消除贫困了。当然,这里头还有其他配套措施。
新的扶贫标准可能是相对贫困的概念,也可能是多维贫困的概念。经济发展到不同阶段
,对贫困理解就不一样,贫困标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采用多维标准,或者再提高
贫困标准,消除贫困就变得非常困难。如果采取相对贫困标准,更不可能消除贫困,因
为相对贫困是伴随收入分配不平等而来的贫困,只要存在社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相
对贫困就会存在。
欧洲国家都采取相对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基本在13%。一个社会永远消除不了相对贫
困,只能制定各种各样的再分配政策、保护性措施,帮助相对贫困人群跟上社会发展节
奏,使他们的经济状态不至于不断恶化。
即使消除绝对贫困,也要有制度设计。即便按照现有的绝对贫困标准,如果贫困人群瞄
不准,还会漏掉很多人,所以制度设计非常重要。
我认为,贫困需要分类——是有一定劳动能力还是完全没有劳动能力,是暂时性贫困还
是永久性贫困,是跟社会保持联系还是跟社会隔绝……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和
帮扶政策,要有非常好的制度设计。
当然,把握帮扶的力度非常重要,既要能够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困难,又不能让他们过
度依赖,而是要形成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