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中国芯酸往事# China - 中国研究
n*d
1
在讲述海归和民企的时代之前,先跟读者普及一个中国芯片行业有趣的迷思:大多
数优秀的中国芯片公司,都成立于2000年之后的几年。其中包括: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
珠海炬力成立于2001年;
展讯通信成立于2001年;
福建瑞芯成立于2001年;
汇顶科技成立于2002年;
锐迪科成立于2002年;
中兴微成立于2003年;
华为海思成立于2004年;
澜起科技成立于2004年;
兆易创新成立于2004年。
这里面的背景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类理工科学生,在80年
代出国潮中率先留洋,毕业后留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工作,见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
2000年之后,这批人积攒了足够多的技术沉淀和管理经验,开始陆续从大洋彼岸回到中
国创业。
半导体行业有一个独特的特点: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就是通常所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
”,大多数顶尖人才都必须要读到博士。这跟互联网行业截然相反,几个年轻人聚在一
起捣腾一个网站或者App就能融资的现象,在芯片行业几乎不存在,而行业赚快钱的机
会则更是寥寥无几。
因此,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理工科人才,首先在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行业建功立业,促
进了腾讯和华为等公司的诞生,但要轮到芯片行业,则还需要等待更多的时间。80-90
年代那些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承担半导体研发的重担,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
,尤其需要去全球集成电路技术集聚区-美国的硅谷。
这从侧面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何80-90年代中国总是吃不透引进的芯片生产线和技
术。原因很简单:80-90年代承担芯片研发重任的,应该是60-70年代的大学毕业的中年
技术骨干,但在六七十年代,半导体专业的教授们都在下牛棚扫厕所,培养学生无疑痴
人说梦。
所以中国很多东西表面看起来像是当前的问题,但本质却是在为历史还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