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是国事“养不起”为何不能成为国事?# China - 中国研究
e*s
1 楼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辽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还是生二孩问题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的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风口浪尖的问题,8月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再
次把这个问题作为了讨论的焦点
这篇名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的文章明确表示,低出生率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
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觉,还应该制定更为
完整的体制机制。说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null
这句话真的击中了多少人的痛点,诚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孩政策成为了中国
的重要政策,当时提倡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了那个年代特殊的记忆符号
。从一孩政策实施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少生了4亿人口,从人口承载力的角度来说
,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环境资源的的压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那个历史时期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其实无可厚非。
此次,人民日报再提生娃大事,并上升到国事的高度,可见,扭转低生育率恶性循环,
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很
多人把生一个孩子当成默认选择,导致养育模式奢侈化,推高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费用
。这让愿意多生的父母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对养育负担的判断来自对孩子平均养育成本
的感受。如果家庭普遍养育二三个孩子,平均费用没这么高,多生的父母没有这么多顾
虑,孩子也不会面临那么大压力。生育率越低对生育意愿抑制越强,形成恶性循环。长
期低生育率导致的深度老龄化也会加重育龄家庭的赡养负担,进而也抑制生育意愿,这
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null
生不起,相信是大家共识,在生不起的背后重要原因是“养不起”虽然“养不起”是个
伪命题,像我们的父辈他们都是姊妹几个,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很匮乏,但并没有饿死。
“养不起”主要是看怎么养,穷养,富养;都是养。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重点问题是
生孩子是国事,生病是否可以纳于国事?养不起是否可以纳于国事?
现如今,教育、医疗、房价是高悬在生育头上的三把利剑,不敢生,生不起,才是不愿
生的根源,对大多适龄新婚的夫妇来说“养不起”是现实的症结所在。毕竟时代不同,
我们不能指望现代人还像我们父辈那样回到“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社会,生育质量和孩
子生活质量,成为很多家长首先考虑的问题,不能空喊生育率低,给精神上的鼓励,而
不分析生育率低的背后原因。最近出现的“疫苗”问题,更是让人不敢生,生得安全,
活得不安全,这块心病不破除,确实是老百姓心中的梗。
null
既然人民日报发文,生孩子不只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大事。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生孩
子是国家大事,凭什么养不起,就不是国家的大事?孩子生病了就不是国家的大事,孩
子的安全疫苗就不是国家的大事?国家大事,国家就应该负责到底,何不把生孩子的任
务交给百姓,把养孩子的大事交给国家,这样国家也放心,人民也省心,还突出了社会
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何乐而不为?
咱们老百姓,听党的话,听国家的安排,也想做好这个“国事”,但真的希望国家出台
相关政策当个事,把国事办好。我查了一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的生育率,还
是很高的!之后一路下滑,生育率已经低到令欧美政府如鲠在喉着了,为了竭力提高生
育率,欧美政府不得不大力补贴孕妇、补贴教育,美国生育率现在走出了U型水平,他
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关国家的经验完全可以为我们办好国事提供借鉴。
null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充足的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但随着人口红
利的逐渐消失,长期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等问题,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巨
变。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人口政策的竞争,今年以来,各
地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争夺战”备受关注,南京、武汉、西安等20多个城市接连
出台人才引进政策,送钱、送房、送户口,甚至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力度前所未有,
在专家看来,这表面是抢人才,实际是抢人口。因为人口结构影响创新力和消费力。对
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将成为决定经济创新的关键因素。
笔者一直崇尚毛时代提出人多就是力量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人是一种财富,人只要活
着就有作用。毛比任何人都更深刻的知道这一点,知道人能发挥的作用,所以他才会如
此重视教育,重视对人的建造,世界那么大,那里都可容纳中国人。
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养育后代的成本上,一个是直接的成本,后代的衣食住行
、教育和医疗,一个是女性由于照顾后代付出的机会成本。如果这两个成本降不下来,
生育率是不会得到改善的,生娃的事,也用不着国家在苦口婆心的教育大家。
,的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风口浪尖的问题,8月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再
次把这个问题作为了讨论的焦点
这篇名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的文章明确表示,低出生率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开始不断显现。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
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家庭自觉,还应该制定更为
完整的体制机制。说白了,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null
这句话真的击中了多少人的痛点,诚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孩政策成为了中国
的重要政策,当时提倡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了那个年代特殊的记忆符号
。从一孩政策实施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少生了4亿人口,从人口承载力的角度来说
,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环境资源的的压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那个历史时期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其实无可厚非。
此次,人民日报再提生娃大事,并上升到国事的高度,可见,扭转低生育率恶性循环,
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很
多人把生一个孩子当成默认选择,导致养育模式奢侈化,推高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费用
。这让愿意多生的父母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对养育负担的判断来自对孩子平均养育成本
的感受。如果家庭普遍养育二三个孩子,平均费用没这么高,多生的父母没有这么多顾
虑,孩子也不会面临那么大压力。生育率越低对生育意愿抑制越强,形成恶性循环。长
期低生育率导致的深度老龄化也会加重育龄家庭的赡养负担,进而也抑制生育意愿,这
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null
生不起,相信是大家共识,在生不起的背后重要原因是“养不起”虽然“养不起”是个
伪命题,像我们的父辈他们都是姊妹几个,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很匮乏,但并没有饿死。
“养不起”主要是看怎么养,穷养,富养;都是养。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重点问题是
生孩子是国事,生病是否可以纳于国事?养不起是否可以纳于国事?
现如今,教育、医疗、房价是高悬在生育头上的三把利剑,不敢生,生不起,才是不愿
生的根源,对大多适龄新婚的夫妇来说“养不起”是现实的症结所在。毕竟时代不同,
我们不能指望现代人还像我们父辈那样回到“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社会,生育质量和孩
子生活质量,成为很多家长首先考虑的问题,不能空喊生育率低,给精神上的鼓励,而
不分析生育率低的背后原因。最近出现的“疫苗”问题,更是让人不敢生,生得安全,
活得不安全,这块心病不破除,确实是老百姓心中的梗。
null
既然人民日报发文,生孩子不只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大事。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生孩
子是国家大事,凭什么养不起,就不是国家的大事?孩子生病了就不是国家的大事,孩
子的安全疫苗就不是国家的大事?国家大事,国家就应该负责到底,何不把生孩子的任
务交给百姓,把养孩子的大事交给国家,这样国家也放心,人民也省心,还突出了社会
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何乐而不为?
咱们老百姓,听党的话,听国家的安排,也想做好这个“国事”,但真的希望国家出台
相关政策当个事,把国事办好。我查了一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的生育率,还
是很高的!之后一路下滑,生育率已经低到令欧美政府如鲠在喉着了,为了竭力提高生
育率,欧美政府不得不大力补贴孕妇、补贴教育,美国生育率现在走出了U型水平,他
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关国家的经验完全可以为我们办好国事提供借鉴。
null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充足的劳动力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但随着人口红
利的逐渐消失,长期低生育率、老龄化加速等问题,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巨
变。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人口政策的竞争,今年以来,各
地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争夺战”备受关注,南京、武汉、西安等20多个城市接连
出台人才引进政策,送钱、送房、送户口,甚至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力度前所未有,
在专家看来,这表面是抢人才,实际是抢人口。因为人口结构影响创新力和消费力。对
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将成为决定经济创新的关键因素。
笔者一直崇尚毛时代提出人多就是力量这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人是一种财富,人只要活
着就有作用。毛比任何人都更深刻的知道这一点,知道人能发挥的作用,所以他才会如
此重视教育,重视对人的建造,世界那么大,那里都可容纳中国人。
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养育后代的成本上,一个是直接的成本,后代的衣食住行
、教育和医疗,一个是女性由于照顾后代付出的机会成本。如果这两个成本降不下来,
生育率是不会得到改善的,生娃的事,也用不着国家在苦口婆心的教育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