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y*e
1
袁玉立
中庸之“中”义的演变到了春秋时期,已先后蕴含了“内”“正”“合”“和”诸义
1;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中”上升到“道”的形上学高度,是贯穿一切“为己”之学
的道理和实理。但是,孔子在阐述这一思想时,并没有提出新的概念,而是用已有的“中
”义对这一思想加以发挥,除了使用了中的“正”与“和”义外,主要是对“中”所蕴含
的“实”义作了阐发。孔子的全部学说,如果我们用“中庸”或“允执其中”观点看,可
分为“正己”和“正人”两个部分,“正己”主要解决主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问题,“正
人”主要解决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问题;“正己”是“正人”的前提,“正人”是“正
己”的目的;“正己”的关键是“正心”,“正人”的关键是“正名”。中庸思想在孔子
时代是通过“正心”和“正名”来贯彻的,而中庸之“中”正是以其蕴含的“实”义运用
于其中。

我们先看“正心”,“中”是如何在“实”义上被使用的。
孔子的“正己”思想在《大学》中有清晰、明白的表达。这就是儒家的“修身”思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一》),然后才能“正人”即齐家
、治国、平天下。而“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