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g*c
1
夜里随便翻本新搞来的古词集,一下子看见了《采莲子》一组词,每句后都注了和声。不
知咋的,突然觉得搞笑。比如:
采莲子
皇甫松
菡萏香边十顷陂(举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想象一下那场面,好像一个小女孩子在中间船上认认真真唱,特严肃,一帮闲人在旁边船
上起哄。尤其是那些手里拿桨的。
然后又想起在老虎版、饭米粒,尤其是苹果版上的风格:一位正儿八经地严肃地贴个帖子
,一帮闲人在旁边灌水起哄。hoho~~~
另:这和声也忒难听些了,连看几首,都是一模一样的和声。不知是否是《采莲子》的通
例。而且其它词牌是否也有和声的说?哪位给讲讲?
avatar
k*g
2
呵呵,摘录沈括《梦溪笔谈》中的一段:“詩之外又有和聲﹐則所謂曲也。古樂府皆有聲
有詞﹐連屬書之﹐如曰‘賀賀賀’‘何何何’之類﹐皆和聲也。今管弦中之纏聲﹐亦其遺
法也。唐人乃以詞填入曲中﹐不復用和聲。”
而《朱子语类》里也提到:“古乐府只是诗中间添却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
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因为古乐府以及早期的词字数都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但是他们所配的曲子却长短曲折
不一,所以有时必须要配上一些“和声”或是“泛声”才可以歌唱,(大概类似周杰伦《
双节棍》中的 “hohohahee”),所以早期的词作中有和声,与乐府类似。到了词发展的
日趋完善,不再是整齐的五言或是七言而是依照词牌名有了长短句,和声就不必要了,所
以说“不复用和声”。
呵呵,我的理解。




【在 g**c 的大作中提到】
: 夜里随便翻本新搞来的古词集,一下子看见了《采莲子》一组词,每句后都注了和声。不
: 知咋的,突然觉得搞笑。比如:
: 采莲子
: 皇甫松
: 菡萏香边十顷陂(举棹),
: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
: 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 想象一下那场面,好像一个小女孩子在中间船上认认真真唱,特严肃,一帮闲人在旁边船
: 上起哄。尤其是那些手里拿桨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