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心得之拼图游戏# ChineseMed - 中医
f*e
1 楼
前段时间,有一天突然兴起,玩了一下孩子一个500块的拼图游戏,还真是难玩,挺化时
间的。玩了好几个小时,才把图拼完。每一个小块与其他小块之间有的形状上非常相似
,再加之如果颜色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很难判断它能放在哪里。因此有的小块在手里拿
起放下好多次,看了又看,但还是不知道该放在哪里。这时只能先慢慢地把其他稍容易
一些的小块拼好,然后在回过头来拼那些难的。这样一点点前进,最后终于拼完了。
这使我突然想起学中医的过程,学习中医与完成拼图游戏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相似。先
从过程上来看,学中医,看中医书,往往并不是一遍就能看懂的,而是等要看好几遍后
,才能较好理解书中准确的含义。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
果每一遍看书的理解都不一样,有时还可能是相反的理解,那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呢?
这就向我们拼图一样,对于一个较复杂的拼图游戏来说,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每一个小块
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判断它会适合放在什么位置,还可能会放错。我们只能知道有一些
具有比较明显形状、图案、色彩的小块能放在哪里,而其他较难一些的,我们只能等到
其他的图案已经拼出一定的形状后,才能慢慢知道他们放在哪里更合适。这就是我们在
理解上的层层深入,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更深的了解以后,我们就能较容易的发现一些细
微的差别,和不同细小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就更容易把一个局部的图案适应到一个大
的图案中去。另一方面,当我们第一、二遍看书的时候,我们已经根据那些容易理解的
片段,绘制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后面再看的时候,把具体的小块放到大的轮廓里,就
有更多的依据可循。
比如,当我们读到向黄帝内经这样的古书的时候,是不可能一下就掌握每一个细节的,
当我们第一遍去读的时候,只能分辨一些大致的轮廓,再读第二遍的时候,能知道四肢
,头、身了,再第三遍,能看到肌肉、皮肤、关节了,在深入继续下去,才能知道经络
、血脉,以至五脏六腑了。我们每读一遍要知道这一遍的目的,不一定是顺序阅读,很
多时候,是把相关的片段一起连读,相互参考映对,这样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收获,都
可能是对以前理解的深入与修正。
再从目标上来看,学中医也就是为了逆向还原一个古人留给我们的拼图难题。因为中医
是古人发明的,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们还不能说完全掌握了古人的思路,更不用说发
展了。我们现在学中医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还原拼图的过程,是一个逆过程。这个与
科学发明等的过程是相反的,而更接近于工程学里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比如计算机软件的反编译、反汇编,硬件上的电路还原、实物还原等等。那么中医治
病就是一个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最佳途径以实现功能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通过创
新来发展的过程。
这里与拼图游戏不同的就是,学中医过程中的每个片段可能并不是完整的,在经过漫长
的历史岁月中,有的片段可能失落了,有的片段可能变形了,甚至可能完全错位了,这
就需要我们根据其他的片段,根据中医的整体思维,并参考其他的中医书籍,来找出这
些错失的片段,并加以修正。
另一点不同的是,在玩拼图游戏时,你是可以参考一个最后图案的缩略图的,而且最后
的图案也是唯一的。但在学中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最终图片可以参考,而且在达到最
终拼图之前的拼接方式可能也不是唯一的。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不过这些差别并不影响我们学习的过程,因为掌握中医的基本思维方式,并不是很难的
。对于中医学习的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与其他学科也是基本类似的。就是当
你初次接触后,能很快获取很多新的知识,而获取新知识的内容会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
而逐渐减少。不过因为中医的知识浩如烟海,这个过程可能会较长。但只要有正确的学
习方法,就会在学中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我认为直接学习中医经典是唯一的正确方法
。因为中医是古人发明的,越直接接触古人的文字,就越能了解古人的原意。
间的。玩了好几个小时,才把图拼完。每一个小块与其他小块之间有的形状上非常相似
,再加之如果颜色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很难判断它能放在哪里。因此有的小块在手里拿
起放下好多次,看了又看,但还是不知道该放在哪里。这时只能先慢慢地把其他稍容易
一些的小块拼好,然后在回过头来拼那些难的。这样一点点前进,最后终于拼完了。
这使我突然想起学中医的过程,学习中医与完成拼图游戏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相似。先
从过程上来看,学中医,看中医书,往往并不是一遍就能看懂的,而是等要看好几遍后
,才能较好理解书中准确的含义。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
果每一遍看书的理解都不一样,有时还可能是相反的理解,那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呢?
这就向我们拼图一样,对于一个较复杂的拼图游戏来说,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每一个小块
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判断它会适合放在什么位置,还可能会放错。我们只能知道有一些
具有比较明显形状、图案、色彩的小块能放在哪里,而其他较难一些的,我们只能等到
其他的图案已经拼出一定的形状后,才能慢慢知道他们放在哪里更合适。这就是我们在
理解上的层层深入,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更深的了解以后,我们就能较容易的发现一些细
微的差别,和不同细小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就更容易把一个局部的图案适应到一个大
的图案中去。另一方面,当我们第一、二遍看书的时候,我们已经根据那些容易理解的
片段,绘制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后面再看的时候,把具体的小块放到大的轮廓里,就
有更多的依据可循。
比如,当我们读到向黄帝内经这样的古书的时候,是不可能一下就掌握每一个细节的,
当我们第一遍去读的时候,只能分辨一些大致的轮廓,再读第二遍的时候,能知道四肢
,头、身了,再第三遍,能看到肌肉、皮肤、关节了,在深入继续下去,才能知道经络
、血脉,以至五脏六腑了。我们每读一遍要知道这一遍的目的,不一定是顺序阅读,很
多时候,是把相关的片段一起连读,相互参考映对,这样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收获,都
可能是对以前理解的深入与修正。
再从目标上来看,学中医也就是为了逆向还原一个古人留给我们的拼图难题。因为中医
是古人发明的,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们还不能说完全掌握了古人的思路,更不用说发
展了。我们现在学中医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还原拼图的过程,是一个逆过程。这个与
科学发明等的过程是相反的,而更接近于工程学里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比如计算机软件的反编译、反汇编,硬件上的电路还原、实物还原等等。那么中医治
病就是一个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最佳途径以实现功能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通过创
新来发展的过程。
这里与拼图游戏不同的就是,学中医过程中的每个片段可能并不是完整的,在经过漫长
的历史岁月中,有的片段可能失落了,有的片段可能变形了,甚至可能完全错位了,这
就需要我们根据其他的片段,根据中医的整体思维,并参考其他的中医书籍,来找出这
些错失的片段,并加以修正。
另一点不同的是,在玩拼图游戏时,你是可以参考一个最后图案的缩略图的,而且最后
的图案也是唯一的。但在学中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最终图片可以参考,而且在达到最
终拼图之前的拼接方式可能也不是唯一的。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不过这些差别并不影响我们学习的过程,因为掌握中医的基本思维方式,并不是很难的
。对于中医学习的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与其他学科也是基本类似的。就是当
你初次接触后,能很快获取很多新的知识,而获取新知识的内容会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
而逐渐减少。不过因为中医的知识浩如烟海,这个过程可能会较长。但只要有正确的学
习方法,就会在学中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我认为直接学习中医经典是唯一的正确方法
。因为中医是古人发明的,越直接接触古人的文字,就越能了解古人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