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2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nprc (Shrek),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谁有黄永玉骂范曾?这里是范曾骂黄永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3 22:25:49 2011, 美东)
西闪评范曾
有朋友打趣我,说你批评了黄永玉,何不说说范曾?言下之意,我得一碗水端平。可是
,他二人的艺术并无本质联系,也缺少可比之处。更何况,在我的心目中,黄永玉值得
批评,范曾却不值得,又何必浪费笔墨?可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范曾先生的确“值得”
一说。一则我发现,在不着边际的夸赞以及更不着边际的道德评判遮盖下,真正的批评
不多见。二则因为范曾的作品在大众的视野里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无论褒贬,他已是
当代中国人艺术认知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对范曾艺术的反思,也是对我们自己欣赏
水准的反思。
在我印象中,首度接触范曾作品,当是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小说《药》的两幅插图
。在那个年代,中国传统白描蜷缩在《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连环画中,能堂皇入
选教材的优秀作品太少了。相信很多学生和我一样,一笔一画地将那两幅插图临摹了不
止一次,只是并不知道它们出自范曾手笔。
范曾的功夫,七成来自白描。他曾放话“国内白描无人比肩”,未必全是虚言。他
就读中央美院时,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刘凌沧等人,功底打得比较扎实。毕
业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跟随沈从文先生编绘中国古代服饰资料,期间在白描上更是痛
下苦功。据说,诸如《货郎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图》
、《八十七神仙卷》等等历代名作,范曾都一一临摹,所获不浅。说起来范曾真是幸运
,当同辈人在时代浪潮里上下翻覆,命运为他做了相当不错的铺垫。
正因如此,范曾没有在国画西洋化的弯路上走太远,加上自身的努力,就技法而言
,他在三十岁出头的表现已远超同辈,与师长辈相比也毫不逊色。他所作的《韩非子像
》、《屈原造像》足以证明这一点。之后十年,范曾的技艺日臻圆熟,其成就集中体现
于《鲁迅小说插图集》(1978)和《蒋兆和像》(1979)。前者线条精纯,中规中矩,
后者半工半写,张弛有道,初具风格。但是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彼时范曾的画里仅看得
见功力,看不到自我。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范曾的艺术风格变得相当鲜明。他在《范曾自述》里写道,自
己三十岁左右仍为未来画风郁闷彷徨。某日应挚友相邀,在四尺单宣放胆挥毫。画了一
个美髯飘飘的名士,与一只活泼猴儿四目相对,赢得满堂喝彩。自此豁然开朗,天地一
新。但就像我之前所说,范曾的苦恼与觉悟都是超前的。当别人在画《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矿山新兵》(杨之光),他在潜心临写古人。当别人在画《同欢共乐》(
刘文西)和《主席走遍全国》(李琦)的时候,他已在追摹古人。当别人刚从时代的余
震中醒过神来,小心地借助少数民族风情,实现自我纾困的点滴念头,他笔下的人物已
经袒胸舒臂,作风流潇洒状了。事实上,不单国画家们落在范曾之后,连油画家的步子
也略显迟缓。以靳尚谊为例,他从《探索》(1980)、《画家黄永玉》(1981)开始,
到《青年歌手》(1984),再到《画家黄宾虹》以及《画僧髡残》(1999),艺术风格
的转变与确立,虽不能和范曾做生硬的比较,却提供了相当有趣的参照体。
范曾认为画家分六品,由低到高依次为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巨匠、魔鬼。自
况正迈向五品之境界,所谓“坐四望五,以待来日”。上世纪80年代他的确做到了超拔
出群,那么之后是否一骑绝尘呢?情形恰恰相反——范曾盛极而衰的艺术曲线比他笔下
的线条峻峭得多。
设身处地,初次遭遇艺术市场的急切热烈,把持不住实属正常。再加上性格中本来
就有的傲慢狷狂,范曾产生“睥睨南宋,伯仲梁楷”的想法并不奇怪。(《范曾自述》
)以他四十岁之前的表现,若能由精进而入禅定,接近智慧,本是有可能的。难可逆料
的是,情境与个性的交互作用如此长久,所结恶果竟如此丰硕。
四十以后的范曾,在智性上表现出极其罕见的懈怠。如果隐去画上的题跋落款,我
敢断定,大多数欣赏者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创作时间,将范曾的作品排列出一个大致的顺
序。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范曾1980年画的《钟馗稚趣图》和1987年画的《钟馗神威
》区别不大,1994年《丰谷岁熟》与2000年《促织》里的人物相距甚微。这么多年来,
他像一台全彩复印机,不断地复制自己的成功。一写仙风道骨,必仰头闭目,鼻孔翕张
,做闻屁状;一画睿智老者,定然形容枯槁,蜷坐于地,捻须傻笑。数不清的达摩,数
不清的钟馗,数不清的灵运吟啸,老子出关,让人哈欠连连。
人物之所以“千人一面”,是因为范曾对人物动态缺乏深入,交代不清楚人物动作
的来龙去脉,不得不用摆pose的方式来搪塞观众。而人的“pose”毕竟有限,画作当然
不免单调重复。他试图用灵活多变的线条来弥补画面动感的不足,或用颠姿醉态的伎俩
“藏拙”,可惜,那些无风自动的裙带衣袂,以及那些夸张造作的神情,非但没有正面
的作用,反而衬托出人物动作僵硬,手足无措。
画面布局方面,范曾的毛病更加突出。直露、粗浅,几近墙板报的水平。画中一两
人还行,人物多于三个,则根本无力处理。稍微复杂的场面,更是不堪入目。他也尽力
简化场景,避免处理人物的多重关系。而这种避重就轻,说明书式的做法,自然也会给
观众造成单薄乏味的感受。譬如他创作的多幅《竹林七贤》,每一幅都在重复以上缺点
。人物没有性格,没有精神,之间更无实质联系。一群人凑在一起,出现在同一画面,
感觉不过乌合之众。若将他们手中的酒杯、古琴等道具换作拂尘、芭蕉扇,抑或朴刀、
齐眉棍等等,都不会给人任何唐突滑稽的印象。所谓“竹林七贤”,也可以是八仙过海
,甚至是刚劫了生辰纲,正在举杯庆功的吴用公孙胜等人。
我相信以范曾的才华,上述问题他自己是最清楚的。然而事实是,他并无改正的迹
象。随着年岁日增,他也失去了改正的机会。结果就是,他只好继续创作自我造神的当
代笑话。
在最近出版的《范曾自述》中,他是这样写的:“当我有了这样的明确的发现之后
,我的艺术的进步简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全社会震惊,我的画也以空前的速度冲
出亚洲走向世界。仅仅十年的时间,我像从激烈的地震颤动中,大地被拥起的奇峰,直
插云天。”
且让范先生继续。至于我等就不奉陪了,趁早散了吧。
发信人: znprc (Shrek),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谁有黄永玉骂范曾?这里是范曾骂黄永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3 22:25:49 2011, 美东)
西闪评范曾
有朋友打趣我,说你批评了黄永玉,何不说说范曾?言下之意,我得一碗水端平。可是
,他二人的艺术并无本质联系,也缺少可比之处。更何况,在我的心目中,黄永玉值得
批评,范曾却不值得,又何必浪费笔墨?可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范曾先生的确“值得”
一说。一则我发现,在不着边际的夸赞以及更不着边际的道德评判遮盖下,真正的批评
不多见。二则因为范曾的作品在大众的视野里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无论褒贬,他已是
当代中国人艺术认知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对范曾艺术的反思,也是对我们自己欣赏
水准的反思。
在我印象中,首度接触范曾作品,当是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小说《药》的两幅插图
。在那个年代,中国传统白描蜷缩在《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连环画中,能堂皇入
选教材的优秀作品太少了。相信很多学生和我一样,一笔一画地将那两幅插图临摹了不
止一次,只是并不知道它们出自范曾手笔。
范曾的功夫,七成来自白描。他曾放话“国内白描无人比肩”,未必全是虚言。他
就读中央美院时,师从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刘凌沧等人,功底打得比较扎实。毕
业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跟随沈从文先生编绘中国古代服饰资料,期间在白描上更是痛
下苦功。据说,诸如《货郎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图》
、《八十七神仙卷》等等历代名作,范曾都一一临摹,所获不浅。说起来范曾真是幸运
,当同辈人在时代浪潮里上下翻覆,命运为他做了相当不错的铺垫。
正因如此,范曾没有在国画西洋化的弯路上走太远,加上自身的努力,就技法而言
,他在三十岁出头的表现已远超同辈,与师长辈相比也毫不逊色。他所作的《韩非子像
》、《屈原造像》足以证明这一点。之后十年,范曾的技艺日臻圆熟,其成就集中体现
于《鲁迅小说插图集》(1978)和《蒋兆和像》(1979)。前者线条精纯,中规中矩,
后者半工半写,张弛有道,初具风格。但是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彼时范曾的画里仅看得
见功力,看不到自我。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范曾的艺术风格变得相当鲜明。他在《范曾自述》里写道,自
己三十岁左右仍为未来画风郁闷彷徨。某日应挚友相邀,在四尺单宣放胆挥毫。画了一
个美髯飘飘的名士,与一只活泼猴儿四目相对,赢得满堂喝彩。自此豁然开朗,天地一
新。但就像我之前所说,范曾的苦恼与觉悟都是超前的。当别人在画《粒粒皆辛苦》(
方增先)、《矿山新兵》(杨之光),他在潜心临写古人。当别人在画《同欢共乐》(
刘文西)和《主席走遍全国》(李琦)的时候,他已在追摹古人。当别人刚从时代的余
震中醒过神来,小心地借助少数民族风情,实现自我纾困的点滴念头,他笔下的人物已
经袒胸舒臂,作风流潇洒状了。事实上,不单国画家们落在范曾之后,连油画家的步子
也略显迟缓。以靳尚谊为例,他从《探索》(1980)、《画家黄永玉》(1981)开始,
到《青年歌手》(1984),再到《画家黄宾虹》以及《画僧髡残》(1999),艺术风格
的转变与确立,虽不能和范曾做生硬的比较,却提供了相当有趣的参照体。
范曾认为画家分六品,由低到高依次为画家、名家、大家、大师、巨匠、魔鬼。自
况正迈向五品之境界,所谓“坐四望五,以待来日”。上世纪80年代他的确做到了超拔
出群,那么之后是否一骑绝尘呢?情形恰恰相反——范曾盛极而衰的艺术曲线比他笔下
的线条峻峭得多。
设身处地,初次遭遇艺术市场的急切热烈,把持不住实属正常。再加上性格中本来
就有的傲慢狷狂,范曾产生“睥睨南宋,伯仲梁楷”的想法并不奇怪。(《范曾自述》
)以他四十岁之前的表现,若能由精进而入禅定,接近智慧,本是有可能的。难可逆料
的是,情境与个性的交互作用如此长久,所结恶果竟如此丰硕。
四十以后的范曾,在智性上表现出极其罕见的懈怠。如果隐去画上的题跋落款,我
敢断定,大多数欣赏者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创作时间,将范曾的作品排列出一个大致的顺
序。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范曾1980年画的《钟馗稚趣图》和1987年画的《钟馗神威
》区别不大,1994年《丰谷岁熟》与2000年《促织》里的人物相距甚微。这么多年来,
他像一台全彩复印机,不断地复制自己的成功。一写仙风道骨,必仰头闭目,鼻孔翕张
,做闻屁状;一画睿智老者,定然形容枯槁,蜷坐于地,捻须傻笑。数不清的达摩,数
不清的钟馗,数不清的灵运吟啸,老子出关,让人哈欠连连。
人物之所以“千人一面”,是因为范曾对人物动态缺乏深入,交代不清楚人物动作
的来龙去脉,不得不用摆pose的方式来搪塞观众。而人的“pose”毕竟有限,画作当然
不免单调重复。他试图用灵活多变的线条来弥补画面动感的不足,或用颠姿醉态的伎俩
“藏拙”,可惜,那些无风自动的裙带衣袂,以及那些夸张造作的神情,非但没有正面
的作用,反而衬托出人物动作僵硬,手足无措。
画面布局方面,范曾的毛病更加突出。直露、粗浅,几近墙板报的水平。画中一两
人还行,人物多于三个,则根本无力处理。稍微复杂的场面,更是不堪入目。他也尽力
简化场景,避免处理人物的多重关系。而这种避重就轻,说明书式的做法,自然也会给
观众造成单薄乏味的感受。譬如他创作的多幅《竹林七贤》,每一幅都在重复以上缺点
。人物没有性格,没有精神,之间更无实质联系。一群人凑在一起,出现在同一画面,
感觉不过乌合之众。若将他们手中的酒杯、古琴等道具换作拂尘、芭蕉扇,抑或朴刀、
齐眉棍等等,都不会给人任何唐突滑稽的印象。所谓“竹林七贤”,也可以是八仙过海
,甚至是刚劫了生辰纲,正在举杯庆功的吴用公孙胜等人。
我相信以范曾的才华,上述问题他自己是最清楚的。然而事实是,他并无改正的迹
象。随着年岁日增,他也失去了改正的机会。结果就是,他只好继续创作自我造神的当
代笑话。
在最近出版的《范曾自述》中,他是这样写的:“当我有了这样的明确的发现之后
,我的艺术的进步简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全社会震惊,我的画也以空前的速度冲
出亚洲走向世界。仅仅十年的时间,我像从激烈的地震颤动中,大地被拥起的奇峰,直
插云天。”
且让范先生继续。至于我等就不奉陪了,趁早散了吧。
c*t
3 楼
Oracle in-memory DB, how is it?
T*4
4 楼
对头,绳子粗些就更好了。我一般扯一把长野草扎。
g*y
5 楼
你居然转这种文章?
不过这个作者的观点显然靠铺多了
范增太哗众取宠了
顺便去搜了一下他的博客
赞啊~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znprc (Shrek), 信区: History
: 标 题: Re: 谁有黄永玉骂范曾?这里是范曾骂黄永玉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3 22:25:49 2011, 美东)
: 西闪评范曾
: 有朋友打趣我,说你批评了黄永玉,何不说说范曾?言下之意,我得一碗水端平。可是
: ,他二人的艺术并无本质联系,也缺少可比之处。更何况,在我的心目中,黄永玉值得
: 批评,范曾却不值得,又何必浪费笔墨?可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范曾先生的确“值得”
: 一说。一则我发现,在不着边际的夸赞以及更不着边际的道德评判遮盖下,真正的批评
: 不多见。二则因为范曾的作品在大众的视野里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无论褒贬,他已是
不过这个作者的观点显然靠铺多了
范增太哗众取宠了
顺便去搜了一下他的博客
赞啊~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发信人: znprc (Shrek), 信区: History
: 标 题: Re: 谁有黄永玉骂范曾?这里是范曾骂黄永玉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3 22:25:49 2011, 美东)
: 西闪评范曾
: 有朋友打趣我,说你批评了黄永玉,何不说说范曾?言下之意,我得一碗水端平。可是
: ,他二人的艺术并无本质联系,也缺少可比之处。更何况,在我的心目中,黄永玉值得
: 批评,范曾却不值得,又何必浪费笔墨?可是很快我就意识到,范曾先生的确“值得”
: 一说。一则我发现,在不着边际的夸赞以及更不着边际的道德评判遮盖下,真正的批评
: 不多见。二则因为范曾的作品在大众的视野里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无论褒贬,他已是
n*2
11 楼
偶的結球白菜還是才長了兩片稍大的葉子。。这個就要捆起來了。。
不公平哈不公平。。
不公平哈不公平。。
a*a
12 楼
哇塞,这就开绑了啊,我家的还没挪苗呢。。。。。。。
L*A
26 楼
没种大白菜的含恨飘过。。。
相关阅读
哪里可以下载比较大的数据库请问如何将word里的表格中的数据导入access请问如何在C里面写进行数据库操作.download oralce9i windows 98 to xp?urgent problem about databasehow to write this sql statement有个程序,需要高手指点,多谢了Oracle Text in Oracle9iTHANKS Re: 高手请进,问个SQL问题[转载] 各位大虾,我该看点什么?view oracle table[转载] BIRCH Implementation (Data Clustering)问个初级问题,不许笑!安装MS SQL Server 2000的问题数据库题紧急求助:Transact-SQLQuestion 2: distributed database question?Question on SQL QuerySQLSever安装失败问题how to list all tables in my account?question on JOIN on 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