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个是绿卡广告吧
avatar
这个是绿卡广告吧# EB23 - 劳工卡
T*e
1
因为家里小朋友的behavior problem, 最近才接触到这个名词。感觉以前很多行为都
被忽视了。 譬如:
**说话晚, 被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男孩子。 再加上双语的环境, 理
解有困难。 其实这个也是其中的一个症状。
**脾气倔, 对某些食物、物体偏爱到极致, 行为也很固执。 姥姥的妈妈说姥姥小的
时候也脾气倔, 所以是“遗传”。
**小的时候, 曾经一段时间热衷于旋转东西,任何他可以拿到的东西,譬如姥姥的化
妆瓶, 譬如厨房的锅盖, 譬如。。。大人只是当时觉得很好玩,这么小的孩子那么会
转东西。
**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发脾气就拿头撞墙或撞大人。。。后来这个行为慢慢消失
了,大人也就把它当作成长中的一个阶段。
等等这些症状都被忽视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因为自己这方面知识的缺乏, 造成了
对这些行为的忽视, 没有更早地寻求专业的帮助, 因为3岁以前的训练, 效果最好。
其实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这个名词是07年才被确定下来的。 最早理论的提出
在1969年。 虽然之前在看关于自闭症的书籍,但是相关书籍并没有明确提到这个单词
。 专家们对小朋友的评估比较矛盾,但是明确的一点是自闭的倾向很轻微或几乎没有
。 我们还在等待更进一步的评估。 如果不是小朋友的校长意识到问题,并且推荐了相
关的资料,我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前几天推荐给国内朋友相关知识, 朋友对比后
发现自己儿子的症状也很符合。 但是国内这方面的诊断、训练等等远不如美国丰富。
虽然朋友有的时候觉得孩子的行为有些偏差, 但是没有严重到也没有意识到需要专业
的评估。 (国内可能更加忌讳这些), 现在孩子7岁了,父母才刚刚接触到这些知识
, 想要寻找专业帮助。
百度百科仍然沿用以前的名词称之为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并说“现代
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可能这个比例过高了, 但是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孩子的姑姑说,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告诉别人,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小朋友更早的接收
干预评估。
顺便推荐一本孩子的校长送的书 Out of Sync Child has Fun
http://www.amazon.com/Out-Sync-Child-has-Fun/dp/0399528431
中文版:不怕孩子少根筋:輕鬆克服感覺統合障礙
http://shopping.pchome.com.tw/DJAO1A-A54719864
avatar
l*i
2
Interested individuals in the above openings must hold a master’s degree in
a business-related field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r Master of
Accounting) and CPA or CMA certification. Also, must have substantial
documented successful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area of assigned teaching
responsibility, and demonstrate involvement in meaningful research and/or
program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pedagogical skills. A.B.D. (has completed
all course work required for a PhD or DBA in business, passed the general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 but has not completed a dissertation) with a
major, minor, or concentration in the accounting area or Doctorally
qualified to teach accounting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IACBE definition
individuals are preferred.
avatar
m*8
3
pat pat 您已经是个有心人了,不用太自责。3岁多开始干预也不算晚。有条件的话自
己家里都可以整一套为感统失调设计的器械,让孩子在上面跌打滚爬,象玩一样的。当
然家长去学习一下训练内容最好。
我亲戚在国内把感统干预治疗引入她学校很多年,她说是挺有效的只是需要长期坚持。
不少孩子从幼儿园的年纪开始练,到小学低年级就慢慢好了,也有严重些的一直到小学
高年级还来。长期坚持的孩子,观察到这些进步:以前多动的能坐住了,注意力集中时
间变长,从而学习成绩也变好。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家里小朋友的behavior problem, 最近才接触到这个名词。感觉以前很多行为都
: 被忽视了。 譬如:
: **说话晚, 被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男孩子。 再加上双语的环境, 理
: 解有困难。 其实这个也是其中的一个症状。
: **脾气倔, 对某些食物、物体偏爱到极致, 行为也很固执。 姥姥的妈妈说姥姥小的
: 时候也脾气倔, 所以是“遗传”。
: **小的时候, 曾经一段时间热衷于旋转东西,任何他可以拿到的东西,譬如姥姥的化
: 妆瓶, 譬如厨房的锅盖, 譬如。。。大人只是当时觉得很好玩,这么小的孩子那么会
: 转东西。
: **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发脾气就拿头撞墙或撞大人。。。后来这个行为慢慢消失

avatar
t*1
4
I remember my ad even said it was for green card application. Thought it was
a must to state that.
avatar
T*e
5
谢谢。 曾经被要求看了儿童精神科医生、儿童心理医生、儿童神经科医生, 每份报告
都不一样。现在校长建议我们找学区。 可能需要重新来一次评估。
精神科医生说他的治疗需要药物配合, 我们是strongly against这个的, 孩子学校里
曾经有个学生屁股上贴了膏药治疗类似症状, 结果整个人就变成了呆呆傻傻的了。
到目前为止接受的信息资料,我们比较倾向于西式的一整套训练项目。 而治疗的话,
我们则倾向于寻求中医的帮助。 在买卖提一位网友的文章里看到了介绍安徽的周尔晋
医生, 目前按照老先生的书每天晚上尽量对儿子进行耳穴按摩。 打算稍后带儿子回国
一段时间去拜访老人。 今天忽然想起了之前机缘巧合接触到的能够运用气功遥距治疗
的丁天阁教授, 通过朋友联系上并且大概把小朋友的症状描述了一番后,丁教授已经
走了一遭小朋友的经络,发现从耳部一直到脑门都有堵塞, 这两天要开始治疗了,因
为小朋友无法描述自己的感受,所以家长还必须每天细心观察, 随时向丁教授汇报变
化。
我会随时更新。
avatar
T*e
6
请问您亲戚的学校在国内哪个城市?

【在 m*****8 的大作中提到】
: pat pat 您已经是个有心人了,不用太自责。3岁多开始干预也不算晚。有条件的话自
: 己家里都可以整一套为感统失调设计的器械,让孩子在上面跌打滚爬,象玩一样的。当
: 然家长去学习一下训练内容最好。
: 我亲戚在国内把感统干预治疗引入她学校很多年,她说是挺有效的只是需要长期坚持。
: 不少孩子从幼儿园的年纪开始练,到小学低年级就慢慢好了,也有严重些的一直到小学
: 高年级还来。长期坚持的孩子,观察到这些进步:以前多动的能坐住了,注意力集中时
: 间变长,从而学习成绩也变好。
:
: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avatar
h*3
7
这说话多晚就叫晚阿?
avatar
T*e
8
只是说话晚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有很多说话都比同龄孩子晚, 当
然还有其他症状, 当时就是觉得这不算什么,忽视了。
avatar
az
9
谢谢分享,我觉得我家月月条条都符合,我也去找来这本书看看,谢谢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因为家里小朋友的behavior problem, 最近才接触到这个名词。感觉以前很多行为都
: 被忽视了。 譬如:
: **说话晚, 被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男孩子。 再加上双语的环境, 理
: 解有困难。 其实这个也是其中的一个症状。
: **脾气倔, 对某些食物、物体偏爱到极致, 行为也很固执。 姥姥的妈妈说姥姥小的
: 时候也脾气倔, 所以是“遗传”。
: **小的时候, 曾经一段时间热衷于旋转东西,任何他可以拿到的东西,譬如姥姥的化
: 妆瓶, 譬如厨房的锅盖, 譬如。。。大人只是当时觉得很好玩,这么小的孩子那么会
: 转东西。
: **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发脾气就拿头撞墙或撞大人。。。后来这个行为慢慢消失

avatar
T*e
10
这家学校的网站有很多相关的知识
http://www.fjrenyu.cn/show.asp?id=488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
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
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
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
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自闭症儿童大多有感知觉方面的障碍。他们对刺激或是过于敏感或是反应迟滞。主
要是由于大脑在受到刺激后,接收和处理信息出现异常。而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对孩子视
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本体感、前庭觉方面的锻炼,来提高感知能力,分辨能
力以及身体的平衡感和各部位的协调性等。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之前,训练者必须了解
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
第一部分 触觉
触觉对人的身体、精神和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婴儿时期起,触觉刺激使我们能
够认知这个世界、保持自身的健康并发挥身体的各项功能。
我们从头到脚的皮肤会通过感知觉的接收细胞(也就是接收器)获取触觉信息。这
些接收器感受压力、振动、温度、疾病等触觉体验。或主动或被动地感知其他的人或周
围的物体,如家具、衣物、脚下的地、无处不在的空气等。触觉的感知能力不仅影响视
觉、动作设计、对身体的认知,而且还会影响到学习、情绪控制和社交能力。如果一个
人的触觉系统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就很难调节、辨别、协调或组织相应的触觉信息。
触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一、超敏型
□ 对别人的触摸具有强烈的抵触(对突然的、哪怕是轻轻的触摸特别的敏感)。
如擦拭别人碰过的部位,如有人试图接触自己,就会把他推开。
□ 对无害的接触行为,或是立刻进行激烈地攻击或是逃开。
□ 不喜欢做复杂一点儿的活动(如烹饪、绘画、使用粉笔或是胶带)。
□ 讨厌某些类型的衣服,对袜子的连接部位、鞋、还有衣服上的标签特别敏感。
□ 哪怕是在夏天,也喜欢穿长袖的衣服和长腿的裤子。或者即使是在冬天,也喜
欢穿得很少。
□ 在大风天或类似的坏天气的时候,容易产生不安和攻击性的情绪。
□ 挑食;因为一些食物的口感,而不喜欢吃(如米饭、花生油、土豆块、蔬菜等
);喜欢吃或冷或热的食物。
□ 不喜欢洗澡、游泳、刷牙和理发。
□ 与同伴的关系很差
二、迟滞型
□ 喜欢长时间地触摸别人或是物品。
□ 除非是被用力地碰触,否则没有感觉;对疼痛没有反应即使是受伤了也没有意
识到。
□ 自己的东西掉了,也没有觉察到。
□ 对自我的身体意识很差,只有在受到很强的压迫,自己的身体才有感觉。
□ 衣服穿在身上没有感觉,也不知道是否穿得整齐。
□ 对室内的温度没有感觉。
□ 喜欢吃流食,对弄在脸上、嘴里和鼻子上的脏东西没有感觉。
□ 喜欢咀嚼非食用的东西(如手指甲、头发、衣袖、衣领、玩具还有铅笔等)。
□ 攻击别人或是小动物,而不理解别人会有疼痛感。
□ 喜欢侵占别人的空间。(比如在别人谈话时,把人家推到一边,或是站在中间
。)
三、辨弱型
□ 不会用手去触摸,好像它们不是自己身体上的部位。
□ 用手去握东西或是使用工具(如铅笔、剪刀或是筷子)时有困难。
□ 不喜欢主动地去碰触东西,如把东西捡起来。
□ 对认识物体的物理特征有困难(如质地、形状或是大小等)。
□ 在没有视觉辅助的帮助下:
△ 不能确定自己身体的哪个部分被触摸。
△ 仅通过触摸,不能确认自己熟悉的物品。
△ 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很笨拙,如拉拉链、扣钮扣、打开钮扣、系鞋带,判断衣服
穿得是否整齐。
△ 愿意站着而不愿意坐着,这样可能是为了看到周围的环境。
△ 喜欢坐在椅子边上或是在上面不停地蠕动。
第二部分 前庭觉
前庭位于内耳,是一套综合的系统,使我们能感觉到自身所处的位置。它具有的特
殊感受器接收运动和重力的刺激。前庭系统通过脖子、眼睛和整个身体来接收平衡和运
动的信息,并把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央神经系统,然后组织肌肉进行协调运动。
前庭系统使我们知道自己的头部和身体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使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
是向上、向下还是倾斜的;是否在运动中还是在静止中;是否有物体向我们移动。它也
同时告诉我们自己身体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速度,或者我们是否处于危险之中还是在轻
松的环境中。
如果孩子的前庭系统失调,则会造成平衡和运动的困难,在调节、辨别、协调和组
织平衡运动方面产生问题。
前庭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一、超敏型
□ 不能忍受运动,因此总是避免做运动。
□ 对普通的运动强烈地拒绝。
□ 不喜欢体育活动,如跑、跳、滑雪或是跳舞等。
□ 不喜欢玩秋千、滑梯等。
□ 行动缓慢,做事迟缓。
□ 不喜欢头向下,如在洗头的时候。
□ 固
执地保持头部的位置。
□ 讨厌爬楼梯,喜欢贴着墙壁或是楼梯扶手走。
□ 坐车、船、飞机、电梯和电动扶梯时感到眩晕。
□ 任性、胆小,不配合。
□ 总是要求自己信赖的伙伴或是成人辅助自己。
□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失重,总是跌倒。
二、迟滞型
□ 特别喜欢强烈、刺激的运动(如从转椅、跳蹦床、坐过山车等)而且不会眩晕。
□ 胆子非常大,什么危险都不怕,喜欢从高处往下跳或是快速地冲撞。
□ 刻板的重复行为如摇晃,转圈、跳跃、晃头、摆手等。很难在凳子上面规矩地
坐下来。
□ 喜欢大头朝下的感觉,或是吊在床沿边荡来荡去。
□ 平衡感很差,总是摔倒。
□ 快速地冲撞家具或是物品,而且明显是故意地。
三、辨弱型
□ 容易失去平衡,特别是在以下几种情况:往椅子上面爬、骑脚踏车、跳、单脚
站立或是把脚尖翘起。
□ 行动迟缓、笨拙。
□ 总是处在烦躁和不安的情绪之中。
□ 不会用力。
□ 在做运动时,很容易就会产生疲劳感。
□ 不能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如很难坐直。
□ 不能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移动之中,如正在开动的火车、一个飞速行进中的球
或是正在走的一个人。
□ 方向感很差,总是向错误的方向移动。
第三部分 本体感
本体感是指感知觉信息提供给我们的自身的位置、压力、方向和身体部位的运动情
况。它把触觉和前庭感综合到了一起。本体感的感受器有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筋
)和结缔组织。
本体负责传递信息:肌肉的伸缩、关节的屈张。甚至在没有运动的时候,重力也会
刺激感受器,使本体接收信息。而此时,我们自己并没有感觉到。
本体感可以增加身体的意识、对动作的控制和动作的组织能力。使身体各部位能够
更好、更协调地运动。它可以帮助我们爬楼梯、快跑、搬手提箱、坐/站、伸展身体或
躺着,并提供一种情绪上的稳定感,使我们相信自己的身体处在安全之中。
本体感障碍的可能表现:
□ 在触觉、平衡还有运动方面有问题。
□ 对身体的自我意识很差。
□ 动作僵硬、呆板、不协调,经常摔倒。
□ 喜欢靠着、冲撞别人或是物品。
□ 在做不熟悉或是复杂动作的时候有困难。如第一次穿溜冰鞋。
□ 即使是做最简单而且最熟悉的事情,也有困难,如穿衣服。
□ 喜欢不停地摆弄发卡、电源开关等物品。
□ 喜欢抻拉衣服、咀嚼衣袖或衣领。
□ 上、下楼梯有困难。
□ 喜欢巅脚走路、蹲着、伸屈四肢、戳自己的腮部、拉拽手指或是弄出指响。
第四部分 视觉
视觉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它使我们能够识别景物、看清即将靠近的物体,
并准备做出反应。但不能把视觉与视力混为一谈,看视力表上的字母的能力只是视觉的
一部分而已。
健康的眼睛和标准的视力是视觉发挥作用的前提,就如听力是语言的前提一样。视
力只是基本的视觉能力,被叫做---眼球的运动能力(也可以叫做眼睛运动能力)。当
一个人从其它感官(特别是前庭感)综合接收信息,这就要求更复杂和更精细的视觉空
间处理能力。
如果视觉出现异常,会直接影响基本的眼球运动和视觉处理能力。
视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 喜欢用手遮住双眼、睁一只眼睛、蒙住一只眼睛或是斜着眼睛。
□ 看东西重影。
□ 很难把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来,如看黑板之后再看自己的书本。
□ 看书翻页时,喜欢晃着头或是斜着脑袋。
□ 看电视或玩圆圈游戏时,喜欢晃动身体或是斜着身子。
□ 视线很难跟随移动中的物体,如飞转而过的乒乓球或是打印的一行字。
□ 很难理解自己所读的内容,或是很快失去兴趣。
□ 搞不清图片、文字、符号和物品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 在读书、写字时,总是丢三落四的,忘写数字或是某些词。
□ 对文化课的学习有困难,如搞不懂字的大小,所占的空间、数字的顺序。
□ 很难做一些精细的动作,如拼图或是按虚线剪纸。
□ 写字参差不齐,不工整。
□ 弄不清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经常会撞到家具或是上台阶时踩空。
□ 分不清左和右,方向感很差。
□ 不理解上、下/前、后/先、后的顺序。
□ 对自己阅读的东西没有一个形象上的概念。不能把图片、文字与具体的实物联
系在一起。
□ 对移动的物体或是人,或是过于关注或是过于厌恶。
□ 不能安安稳稳地做工课。
□ 总是逃避集体活动。
第五部分 听觉
听觉是指接收声音的能力。我们天生具有这种能力,它不是后天学来的。但是具有
听的能力并不能保证我们对听来的东西能够听得懂。听力是天生的,但理解能力不是与
生俱来的。通过综合前庭感觉,才具有这种对声音的理解力。并渐渐地与环境进行有目
的的互动。
听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 不能分辨声源,总是四处张望以找到声音是从哪发出来的。
□ 辨别声音有困难,特别不能区别相
近的音,如‘京’和‘星’。
□ 在没有其它声音干扰的情况下,不能集中精神听一个声音。
□ 听到尖的、高的、金属的、突然的声音极其痛苦,即使是一些常人觉得正常的
声音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难以忍受的。
□ 很难专心去听或者读,而对于听到的和读到的东西也很难理解或是记住。如总
是错误地理解别人的要求,或是不断地让别人重复。或只能连续地听一个或是两个指令。
□ 在做出反应之前总是向别人张望。
□ 很难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是写下来。
□ 总是跑题。如:其他人都在谈论足球比赛的时候,他却在谈论自己的新衬衫。
□ 在与人进行近距离交流时有困难,如:不能对别人的问题和评论做出适当的反
应。
□ 对自己说过的话很难进行更正。
□ 词汇量特别少,句子结构也不正确(不会语法、句法)。
□ 不能大声朗读。
□ 唱歌时跑调,没有节奏感。
□ 说话时口齿不清。
□ 在经过剧烈运动之后,说话能力有所提高。
第六部分 嗅觉和味觉
当我们去嗅某一种物体时,嗅觉直接刺激大脑的相应区域,而不象其它的感知觉需
要经过多种途径向大脑传递信息。
我们对熟悉的气味会立即做出反应,比如闻到香皂的气味,立即就会想起舒适和干
净。而对于不熟悉的气味也会立即做出反应,例如,闻到有害气体、腐烂的水果味道、
泄漏的煤气都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我们会立刻捂住鼻子走开。
味觉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苦、甜、咸、酸等。如吃药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苦而难以下
咽,如果味觉告诉我们某个东西是有害的,我们就会立刻把它吐出来。
实际上嗅觉和味觉是联系在一起的,大约75%的味觉感受器要依赖于嗅觉。当一个
人感冒时,食欲也会受到影响。因为闻不到食物的味道,吃起来也就不会觉得香。
嗅觉出现问题的表现,一方面是对气味过于敏感,一方面对气味反应迟滞。而味觉
出现问题 则会影响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导致挑食和厌
食的原因。
一、嗅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 对一些气味特别敏感,如:腐烂的香蕉的味道、或是一些别人认为正常的气味
,但他们却难以忍受。
□ 对一些难闻的气味没有感觉,如:脏尿布。
□ 挑食。
二、味觉障碍的可能表现:
□ 对一些食物的味道、口感或是温度特别敏感。
□ 吃东西会经常呕吐。
□ 经常舔或尝不能吃的东西,如:玩具或是橡皮泥。
□ 喜欢特别辣或是特别热的食物。
第七部分 口部运动
通常地,大多数新生儿天生具有基本的口部运动技能---吸吮、吞咽和呼吸。这样
的技能可以使孩子能够吃东西和使自己平静。而孩子的第一个口部运动就是吸吮,这个
动作可以发展嘴部的肌肉。然后,再逐步地学习更多地口部运动技能,如:咬、啃、咀
嚼、舔。这些口部运动能力对孩子的整体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口部运动障碍的可能表现:
□ 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咬玩具。这样的孩子可能更想得到口部的刺激,不断
地吸吮或是咀嚼不能吃的物品,甚至包括自己和别人的身体部位。
□ 吃东西有困难。包括:
▽ 在吸吮、咀嚼和吞咽时有困难
▽ 有挑食的习惯,喜欢一些固定食物的味道、口感、温度。
▽ 不接受新的没吃过的食物。
▽ 在食物的吞咽和消化方面有问题。
▽ 经常流口水、噎食或是呕吐。
□ 健康问题。包括:
▽ 慢性肠炎或是便秘。
▽ 牙病。如:牙齿生长缓慢、龋齿、牙齿参差不齐。
▽ 经常感冒、支气管炎、哮喘、慢性中耳炎。
运动发展方面的问题。
▽ 不能控制身体的姿势。
▽ 肌肉的张驰力较低,不会用力。
▽ 本体感觉很差。
▽ 平衡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很差。
▽ 双侧协调能力很差。
▽做过中线运动有困难。
语言发展方面的问题。
▽ 很少用手势语和面部表情。
▽ 说话声音很怪。
▽ 对语言的接受和表述有困难。
▽ 当说话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对呼吸和声音进行调节。
▽ 不能很好地控制音调,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视觉或是眼部运动问题。
▽ 双眼的协调运动有问题。
▽ 眼睛与身体其它部位的协调有问题,如在画画、涂色、写字、剪纸、投掷、跑
跳时。
▽ 很难直视自己正在做什么或是正在去哪。
注意力和行为调节方面的问题。
▽ 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或是被别人安抚。
▽ 在睡觉前、吃饭前、或是活动开始前。总是重复自己的一些刻板行为。
▽ 在睡觉、吃饭和玩耍的时候,总是做出不适宜的行为。
▽ 从一个事情转换到另一个事情的时候,会有困难。
▽ 在做熟悉的、日常的活动时,也有困难。
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问题。
▽ 对别人的情绪和情感不能理解,也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 喜欢离群,一个人独处。
▽ 态度、举止蛮横,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 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不会使用适宜的方式去迎合别人。
▽ 自我意
识较差。
第八部分 动作组织
动作组织就是对没接触过的和相对复杂的事情进行组织,如在别人的车上系安全带
或是第一次在操场上玩旋转滑梯。通常认为动作组织是运动实践的同义词,而实际上动
作组织是运动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运动实践包括思考(构思一系列复杂的、不熟
悉的动作)、动作计划(把要进行的动作组织在一起)、还有动作的执行(做出动作)。
有些孩子看到别人做过之后,就会很好地进行动作组织,如玩旋转木马或是吹气球
。当然只有看和听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做。
一个孩子实际动手次数越多,他的动作组织和运动能力就越好。只要掌握了一种动
作能力,就可以把这个能力泛化到以前所学的内容中去,当然也可以应用到难度更高的
方面。例如:一个孩子在爬软梯成功之后,就可以试一试爬铁网梯。
动作组织也是进行粗大动作的基础,而协调的大肌肉运作又是精细动作的基础。平
时的吃饭、写字,过马路、做游戏等都需要动作组织能力。并且要有效地统合各种感知
觉以对要做的动作来进行组织。
动作组织障碍的可能表现:
□ 很难组织连续性的动作,如:用剪刀剪东西、或是骑自行车。对新的活动做起
来有困难,有时甚至对熟悉的活动也是如此。
□ 不清楚自己的身体位置,如:有人帮他穿衣服时不能很好地配合、也不能自如
地穿衣服或是脱衣服。
□ 不清楚自己与周围其他人或是物品的位置。经常跌倒,或撞到别人或是其它物
体上。
□ 如果到一个新环境,就会感到害怕。
□ 不能把自己学过的东西泛化到一个新的活动中去。
□ 自理能力很差。
□ 做跑、跳、爬、上楼梯、下楼梯等粗大动作有困难。
□ 用手指做精细动作、脚趾紧贴凉鞋、光脚走路、或用嘴咀嚼、说话时都有困难。
□ 手眼不协调。
□ 自我意识较差。
第九部分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建立在有效的粗大动作基础之上的。它集中了触觉、前庭、本体感觉,
来发展大肌肉运动(或者说叫粗大动作),也就是控制躯干、颈部、手臂和腿部的动作
。成功的粗大动作是小肌肉运动(或叫精细动作)的基础。
精细动作要求精细地使用小肌肉。如手指、手部、脚趾、眼睛、舌、嘴唇、嘴部和
下颚处的运动都属于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要求手眼要协调。这样才能写字、画画、翻页、玩七巧板、使用餐具和其
它的工具。精细动作也是眼球运动、描述性语言所必需的。如果铅笔掉在地上,一个孩
子可能会用脚趾把它勾回来,这也属于精细动作,还有摆动耳垂、挑起眉毛、扩张鼻孔
、小便等。
一个孩子每天都会做各种各样的精细动作,如使用剪刀、钳子、勺子等。对于触觉
异常和动作不协调的孩子来说,他在精细动作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精细动作障碍的可能表现:
一、手的运动能力问题。
□ 对普通的学习活动有困难,如:书写练习、画画还有科普试验课等。
□ 使用工具有困难,如:彩笔、铅笔、剪刀、订书机、钳子、格尺等。
□ 写字难看。
□ 自助能力差。
□ 吃饭时弄得到处都是。
二、口部运动能力问题。(详见第七部份)
□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有困难。
□ 说话不清晰,语言的使用不合语法规则。
□ 因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舌头、嘴唇和下颚,所以在交流时更喜欢使用手势而不是
语言
三、眼球运动能力问题。
□ 对于简单的眼球运动有困难,如目光跟随或是专注于某个物体。
□ 手眼不协调。
一:什么叫“感觉统合”?
人的大脑将身体上的各种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皮肤、肌肉、关节等)
受到刺激后传来的信息进行组织、分析、综合处理的功能,叫做“感觉统合”。如果大
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发生了问题,不能够作出适当的反应,人的机体就不能有效和谐地
运作,即产生了失调,此时大脑的高级认知活动如注意力、组织力、控制力、协调力、
感受力、判断力等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感觉统合能力是儿童学习生活能力的重要基础
,对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感觉统合失调会有那些表现?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经常丢三落四、东西凌乱
、;总是给老师和家长添麻烦,也难与他人和平共处。
2.无法流利地阅读;做作业常丢字、落字、串行、抄错题、;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
倒,甚至一看书写字就会感到眼酸头痛。
3.不喜欢听别人讲话,听话也总是过耳不入,经常好像没听见或听不懂大人所说的
话。
4.语言能力差,不愿意讲话;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不能像其它孩子那
样很快学会翻滚、跳绳、骑车以及其他一些运动。
5.经常表现出紧张、孤僻、不合群、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怕黑、恐高等;常
有偏食、啃指甲、粘人易哭或好攻击别人的情况。
三:怎样预防和矫治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根据感觉统合能力的生理机制和发展过程原理,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爱瑞丝博士(
Dr ? Jean Aryes )经多年研究时间,创设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游戏运动疗法 —— 感
觉统合训练:让孩子们通过各种专门的器械,在有计划、有指导、有针对性的游戏运动
中,输入较强的感觉刺激,通过诱发的顺应性反应,增强和改善大脑的整合功能。从而
使孩子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各种不良表现和失调状态得以矫正,大脑的潜在功
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情绪和性格得到调整。
最好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幼儿时期就参加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这有助于促进孩子
大脑的发育,开发智力潜能,提高学习能力、运动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以获得最佳的
发展状态。已经发现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更不要错过 3 — 13 岁的最佳发展期,
一定要及时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经过 1 — 3 个疗程的训练,孩子在情绪、理解力、
注意力、语言能力、做事速度、动作灵活性和人际关系、自信心、学习成效等方面都会
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得到最标准最严格的感觉统合训练——通过引进和自创
的三十余种训练项目,促进了前庭功能的正常发展,改善了触觉过分防御症状,增进了
本体感觉的建立和恢复,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开发了智力潜能,提高了学
习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使这些儿童各方面的潜质
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学会正确地评
价他人和评价自己、学会等待和谦让、学会互助和原谅、学会竞争和合作、学会关心和
善待他人、学会约束和反省自己、学会克服惰性、学会坚持到底、学会承受挫折、学会
与人分享等等;
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充分享受游戏和运动的快乐,体验进步和成功的酣畅
,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凡此种种,都是在那些只抓升学率、只看重分数、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学校和家庭中
很难得到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说,所有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的孩子,除了在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之外,更大的收获是心理素质得
到了极大的提高,品性和人格得到了锻炼和升华。这也令许多家长们感到非常的意外和
惊喜。
四:一些感统项目的作用:
1:跳羊角球:孩子双手紧抓球上的两个“羊角”,坐在球上借助弹力向前跳动。
可以强化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及视觉运动协调;对空间知觉、重力感觉和运动企划
的养成帮助很大。适用于身体协调不良、多动、自闭等症。
2:冲滑板:增强斜度和速度感,可以统合紧张性迷路反射,手部、肩部同时收缩
对本体感和身体形象的塑造帮助很大;滑板的速度冲击感可以促成前庭神经和脑干体系
的活跃化。此项活动对孩子整体感觉统合的发展极为有利。
3:站平衡台:站立在平衡台上左右摇动、做动作或者拍小皮球等,有助于平衡反
应的反射感觉统合,对前庭——固有平衡的建立帮助很大。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
良儿童。
4:走梯子:孩子站在梯子两侧、单侧、及间隔中间踏行,对树立正确的空间知觉
及身体控制能力、固有感觉和运动企划能力、平衡反应、视觉——运动协调、双侧协调
等都有很大帮助。适用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儿童。
5:荡圆桶:能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化,并强化触觉体系;在摇晃中可以
大量刺激前庭信息,对触觉敏感、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的孩子帮助很大。
6:俯卧大龙球:孩子俯卧在前后摆动的大龙球上拿取小棍并按顺序插入盒中,可
以强化前庭感觉的输入功能、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强化运动企划的功能,对本体感
的形成帮助很大,亦可改善触觉功能。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和触觉敏感儿童。
7:躺吊网摆动插棍:能强化前庭体系和强化颈部张力,调适重力感的信息。适用
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儿童。
8:滑梯 :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下滑,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
,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
的成熟。
9:滑板爬: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
,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10:插棍: 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
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11:脚步器 :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
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12:跳跳床: 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
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13:S形平衡木: 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双
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有助于孩子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14:羊角球 :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
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15:平衡台: 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
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16:圆筒吊缆: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
。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17:圆木马吊缆: 让孩子俯卧在圆木马上,双手紧握吊缆,前后左右摆动。促进
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功能。
18: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
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19:独脚椅 :坐在独脚椅上,手平伸,双脚交叉踢高或单脚连续踢,身体保持平
衡。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能。
20:四角晃动平衡板 :让孩子站在或坐在平衡板上,双手抓紧吊缆,做前后左右
晃动,同时保持身体平衡。调节固有前庭感觉,发展平衡力。
21:晃动平衡木:让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面,身体两边有护栏,单手扶持或双手平伸
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建立本体感觉和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22:趴地推球: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公分,手臂抬起,然后推
球。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锻炼注意力。
一、感觉统合训练,包括:
1.前庭功能训练; 2.运动协调训练; 3.触觉学习训练; 4.认知功能训练;
5.左右脑激活训练;
二、特殊能力训练,包括:
1.空间知觉能力训练; 2.注意能力训练;3.视觉追踪训练;4.图形分辨能力训练
;5.数字记忆训练;6.瞬时记忆训练; 7.文字能力训练; 8.语句重组及拼字训练; 9
.儿童左右分辨能力训练;
三、开发大脑,学会学习,全面发展
1.接收信息能力训练; 2.审题能力训练; 3.记忆能力训练; 4.思维能力训练;
5.手、眼、脑协调训练; 6.社会适应性能力训练;
四、多媒体教育与智力训练系统,包括:
1.语言能力训练; 2.注意力集中及手眼协调训练; 3.视结构认知训练; 4.记忆
能力训练;
五、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结构化教育 :
1.结构化训练; 2.应用行为分析训练; 3.音乐语言训练; 4.认知能力训练;
六、儿童自闭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 :
1、发出指令 ; 2、儿童应答; 3、应答后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