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另起一个帖子或者组个club吧# EB23 - 劳工卡
a*1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aaliwei91 (My, you are a tall one!), 信区: USANews
标 题: 我对AA的全面总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2 01:24:51 2016, 美东)
Fisher排12%,录取10%,她没有录到,然后抽签没抽到,但她发现很多不如她的黑人录
取了,于是起诉;
这在职场中何其像啊!很多哦亚裔的水平远在Fisher之上,按硬性的标准肯定可以升职
的,但总是一些莫名奇怪的原因,受到“玻璃天花板”影响,身边很多不如自己的白人
升上去了,自己却原地不前。
在职场中,我们宣传“正能量”,就是“不要抱怨,努力工作,逆来顺受”;
但在求学中,我们似乎有另外一套标准,自己没有录取到,却鼓励去抗争,去造反;
其实在美国社会,很多所谓的歧视都是隐形的,特别像盎格鲁萨克逊这么虚伪的民族,
待人接物总是热情,特别是对待明显不如自己的人,还能摆出高姿态,但是对那些跟自
己差不多、甚至有可能超过自己的人,就另一副嘴脸了。在升职上的竞争是最后一个战
场,白人丢掉入学的竞争其实影响不大,找工作的时候利用“隐性歧视”照顾回来不就
行了;有时候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招很多海外的人,这对本国劳工也造成了一定冲击,但
白人也能忍,毕竟虽然外国人招多了,最后升职的时候再“隐性歧视”照顾回白人不就
可以了。公司的利益、高管的利益、中层的利益、下面小虾米的利益,这些并不是完全
一致,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提拔自己的人,这些东西,中美都有。不存在完全
的merit based,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机器或量化标准判断说谁更牛逼就提拔谁,这是华
人自己空想出来的乌托邦理想世界才存在的。按族裔选拔的结果不会比现在“隐性歧视
”的选拔效果差。
因此,白人即使丢掉了入学、求职两大战场,只要他们把升职这块保住了,他们还是可
以维持上层社会的身份。而身为亚裔,即使6%的亚裔占了20%的名校份额,占了33%的硅
谷岗位,如果更上面的硅谷公司董事会只有6%、总体公司董事会比例只有0.3%,远远达
不到相应的比例,这么下去对亚裔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很多人说亚裔的优势只在学校,毕业工作了啥都不是,这才是值得注意了。我反对AA,
是因为我觉得大家斗争的方向完全错了。AA更多的是一种建议,表面上对入学、求职、
升职都多少有些提到,但几十年来一直围绕着入学这块,这才是华人最错的地方。白人
把AA的斗争限制在入学上,这是因为白人在求职、升职上占尽便宜,只在入学上吃亏;
但亚裔不应该跟着瞎起哄,因为对亚裔伤害最大的是升职方面的AA,其次是求职方面的
AA,入学的AA对亚裔伤害是最小的。如果6%的亚裔占了常春藤、斯坦福20%的名额,这
就叫歧视,那么试问一下,30%的亚裔员工只有6%的董事会成员,这又叫什么呢?种族
灭绝?
AA的初衷很简单:正因为现实社会中白人占据了社会的高层——他们决定学校录取什么
人,公司招什么人,公司提拔什么人——而美国作为多种族社会,白人(有时候特指白
人男性,因为AA刚开始也照顾女性的)也有自己的固有观念,他们会认为跟他们背景一
样的才是“好人”——比如他们认为白人男性、信基督、已婚、保守派——这些都是有
隐性加分的。正因为如此,如果啥法律都没有,客观上对其他群体造成了歧视,因此需
要AA来强制增加其他群体的比例。经过几十年的AA,大致结果如下:
性别方面的入学、求职影响基本消除,但升职方面女性仍受歧视;
族裔方面的入学、求职影响基本消除,但升职方面亚裔仍受歧视;
我相信这些都是共识。因此,最近兴起的chief diversity officer,本质上就是要追
求在升职方面的AA,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比如欧洲已经出现了很多女内阁、女首
相、女总理,澳洲也有华人总理等。美国也应顺应这样的潮流。
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入学AA显得很奇怪,特别是对一个亚裔来说,谈这个更奇快,
因为最核心的利益诉求不在这里,而在升职AA上。
当然,社会领域的斗争是此起彼伏的,不像科技发展一路向前。比如遗产税三废三立,
社会领域很少双赢,基本都是零和。AA也一样。入学上白人受到伤害他们也会反扑,但
我觉得亚裔不应该去凑热闹,因为在升职上亚裔受到的伤害更大。
发信人: aaliwei91 (My, you are a tall one!), 信区: USANews
标 题: 我对AA的全面总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2 01:24:51 2016, 美东)
Fisher排12%,录取10%,她没有录到,然后抽签没抽到,但她发现很多不如她的黑人录
取了,于是起诉;
这在职场中何其像啊!很多哦亚裔的水平远在Fisher之上,按硬性的标准肯定可以升职
的,但总是一些莫名奇怪的原因,受到“玻璃天花板”影响,身边很多不如自己的白人
升上去了,自己却原地不前。
在职场中,我们宣传“正能量”,就是“不要抱怨,努力工作,逆来顺受”;
但在求学中,我们似乎有另外一套标准,自己没有录取到,却鼓励去抗争,去造反;
其实在美国社会,很多所谓的歧视都是隐形的,特别像盎格鲁萨克逊这么虚伪的民族,
待人接物总是热情,特别是对待明显不如自己的人,还能摆出高姿态,但是对那些跟自
己差不多、甚至有可能超过自己的人,就另一副嘴脸了。在升职上的竞争是最后一个战
场,白人丢掉入学的竞争其实影响不大,找工作的时候利用“隐性歧视”照顾回来不就
行了;有时候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招很多海外的人,这对本国劳工也造成了一定冲击,但
白人也能忍,毕竟虽然外国人招多了,最后升职的时候再“隐性歧视”照顾回白人不就
可以了。公司的利益、高管的利益、中层的利益、下面小虾米的利益,这些并不是完全
一致,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提拔自己的人,这些东西,中美都有。不存在完全
的merit based,不存在一个客观的机器或量化标准判断说谁更牛逼就提拔谁,这是华
人自己空想出来的乌托邦理想世界才存在的。按族裔选拔的结果不会比现在“隐性歧视
”的选拔效果差。
因此,白人即使丢掉了入学、求职两大战场,只要他们把升职这块保住了,他们还是可
以维持上层社会的身份。而身为亚裔,即使6%的亚裔占了20%的名校份额,占了33%的硅
谷岗位,如果更上面的硅谷公司董事会只有6%、总体公司董事会比例只有0.3%,远远达
不到相应的比例,这么下去对亚裔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很多人说亚裔的优势只在学校,毕业工作了啥都不是,这才是值得注意了。我反对AA,
是因为我觉得大家斗争的方向完全错了。AA更多的是一种建议,表面上对入学、求职、
升职都多少有些提到,但几十年来一直围绕着入学这块,这才是华人最错的地方。白人
把AA的斗争限制在入学上,这是因为白人在求职、升职上占尽便宜,只在入学上吃亏;
但亚裔不应该跟着瞎起哄,因为对亚裔伤害最大的是升职方面的AA,其次是求职方面的
AA,入学的AA对亚裔伤害是最小的。如果6%的亚裔占了常春藤、斯坦福20%的名额,这
就叫歧视,那么试问一下,30%的亚裔员工只有6%的董事会成员,这又叫什么呢?种族
灭绝?
AA的初衷很简单:正因为现实社会中白人占据了社会的高层——他们决定学校录取什么
人,公司招什么人,公司提拔什么人——而美国作为多种族社会,白人(有时候特指白
人男性,因为AA刚开始也照顾女性的)也有自己的固有观念,他们会认为跟他们背景一
样的才是“好人”——比如他们认为白人男性、信基督、已婚、保守派——这些都是有
隐性加分的。正因为如此,如果啥法律都没有,客观上对其他群体造成了歧视,因此需
要AA来强制增加其他群体的比例。经过几十年的AA,大致结果如下:
性别方面的入学、求职影响基本消除,但升职方面女性仍受歧视;
族裔方面的入学、求职影响基本消除,但升职方面亚裔仍受歧视;
我相信这些都是共识。因此,最近兴起的chief diversity officer,本质上就是要追
求在升职方面的AA,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比如欧洲已经出现了很多女内阁、女首
相、女总理,澳洲也有华人总理等。美国也应顺应这样的潮流。
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入学AA显得很奇怪,特别是对一个亚裔来说,谈这个更奇快,
因为最核心的利益诉求不在这里,而在升职AA上。
当然,社会领域的斗争是此起彼伏的,不像科技发展一路向前。比如遗产税三废三立,
社会领域很少双赢,基本都是零和。AA也一样。入学上白人受到伤害他们也会反扑,但
我觉得亚裔不应该去凑热闹,因为在升职上亚裔受到的伤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