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几十年来从太平洋这头飞到那头,看似在积极寻找机会,但潮流起落,并不由
人,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这回,他们是不是又错过了这一轮中国的黄金期?还是像朱
敏所说的那样,答案还没有到揭晓的时候?"
" 回国的最初两年,他做了几笔投资,但更多的时间,他在学习,学习在自己这片土
地生存的技巧。他学会了怎么识破被投企业做的假账;学会了和政府领导沟通时一口一
个“汇报”;学会了要隔一段时间就在媒体上曝曝光,“不然人家会认为你被抓起来了
”。
而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调整了心态。“在美国觉得自己苦干这么多年挺有钱
了,但回来一看,随便一个企业家只要有本事弄到几百亩破地,就比我有钱多了,心里
很失落。”
" 但在投资圈里,朱敏被看做是一个边缘的另类人物。赛伯乐以对创业团队强势而著
称,屡被业界诟病。“正泰太阳能是唯一没有被他完全控制的被投企业,”一位熟悉赛
伯乐的人曾对《创业家》说,“朱敏的态度是:你们现在玩儿的把戏,我早就玩烂了,
你们听我的就行。”
“他也算做投资的?没他那个玩儿法。”曾经有多位投资界的大佬私下这样评价朱
敏。5年来,朱敏没有得到业界的认可,也还没有能拿出手的战绩,他的赛伯乐至今没
有一个IPO项目。"
" “回国后最大的挑战,是那些机会型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可能会有道德瑕疵,但
也许能更快成功,能有很高的回报。邓锋“每天都在面临这样的选择” .
曾经有一家著名的互联网社区创始人来找邓锋融资,对方讲了一句非常露骨的实话
。“就他这一句话,我就不敢投了。”还有一家做赌博机的公司找到他,邓锋同样没敢
投。但不少国内的草根大佬都把钱投到这些公司。"
" 事实上,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日常化,硅谷华人对中国的认识越来越深。一位担任
某华人协会会长的先生请我吃了一顿工作午餐,他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但因为这个会长
的职位,每年都会回国若干次,接触的也都是一些主要招商城市和工业园区的领导。午
餐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讲吸引海归创业的潜规则。
“你知道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做?”我问他。
他想了一下,然后说:“这么大的一个历史潮流,重在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