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i3,i5出来快一年了还没有把core 2 淘汰?
avatar
为什么i3,i5出来快一年了还没有把core 2 淘汰?# Hardware - 计算机硬件
a*l
1
被看不见的东西打了一下,道士们的反应与普通人截然不同。
普通人大多会惊恐、会惶惑,将责任归于鬼神,吓得跪地乞求,也可能会有个别胆
大的人不以为意,骂一句就当没事一样;道士不相信鬼神,他们就是“鬼神”,既不会
恐惧也不会毫无反应,他们相信内丹和法术,知道所谓的“看不见”只是看的方法不对。
申忌夷挨了一下打,促不及防,正右眼,虽然没留下伤痕,却也向后退了一步才勉
强稳住身形,立刻亮出隐藏的铁尺与明镜,转身的工夫,将天目和各类明目法术全用了
一遍,结果还是一无所见。
他的行为在其他人看来十分古怪,除了慕行秋,谁也看不到幼魔,他们呆呆地看着
牙山道士莫名其妙地后退、转圈,甚至还亮出了法器。
“你疯了吗?”杨清音问。
星山道士金百炼反应更快一些,右手捏出法诀,背后的法剑嗡嗡鸣叫,目光也在警
惕地四处巡视——结果他是第二个挨打的人,额头上挨了一脚,整个人向后仰倒,好在
法力更为深厚,脚步没有移动。
“真幻,是真幻!”金百炼怒声道,目光盯向慕行秋,背后的法剑鸣声更响。
申忌夷也已明白过来,目光扫来扫去,“慕行秋,你这是什么意思?”
其他道士都退在墙边,给争斗双方和看不见的真幻腾出地方。
慕行秋其实比谁都要惊讶,上一次幼魔现身对芳芳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这回居
然出手打人了,而且还能打对方,这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他微微耸肩,“这不是
我的意思,真幻七天出现一次,你们赶上了。我控制不了它。”
慕行秋此时此刻的确控制不了幼魔的行为,但他知道幼魔执行的是他的想法。申忌
夷与金百炼威逼利诱,已经令慕行秋心生怒意,他本人能很好地掩饰住,幼魔却不会掩
饰,它带着寄居之所眼下的情绪,讨厌谁就打谁。
星山金百炼的经验丰富一些,一直监视着慕行秋的目光,猛地伸出手,抓的正是幼
魔所在的地方。
幼魔一直在两名道士面前来回飘动。手掌抓来,从它身上穿过,扑了个空,它却更
加恼怒,使出率兽变的拳法,对申、金二人一顿拳打脚踢,只招呼脸部,速度快如疾风
骤雨。
申忌夷和金百炼与看不见的对手搏斗,很快就落入下风。无论怎么躲避都会挨打,
屋狭小,两人互相妨碍,更显狼狈不堪。
“召回去。把真幻召回去!”金百炼厉声道。
“你还想不想得到牙山的帮助了?”申忌夷也已恼羞成怒,正如杨清音所说,五家
道统的弟都在场,自己却像被蜜蜂追赶的孩一样躲无可躲。这是有生之年从未有过的狼
狈。
“住手,别打了……瞧,它不听我的话。”又过了一会儿。慕行秋觉得差不多了,
假装突然想起来,“马上退出房间,真幻追不出去,它不能离我太远。”
原本死活不肯先行离开的两人,这时争先恐后地跑出去,站在门口的杨清音急忙闪
身让开,她早就忍不住了,这时放声大笑起来,“哈哈,有意思,可我记得它从前不能
打人来着。”
“它大概是长大了。”慕行秋看着还在施展拳法的幼魔,隐约觉得不妥,“你们还
是都出去吧,它好像……”
不用他把话说完,剩下的召山道士和棋山道士杨青元丢下一句“告辞”,急忙跑出
房间,杨清音不敢保证真幻会对自己印象良好,也退出去,芳芳向慕行秋点下头,随后
离开。
只剩下秃又蹦又跳,他虽然一直生活在慕行秋身边,对幼魔的了解却非常少,直到
今天才对它产生兴趣,“我是小秋哥最好的朋友,快出来,咱们……”
幼魔一拳击在秃额角,头颅哎呦一声翻着跟头飞出房间,被守在外面的芳芳接住了。
今晚的幼魔十分反常,像是失控了一般,先是打人,外人都走了它接着练起拳来,
一遍又一遍,速度越来越快,慕行秋开始还想办法阻止,渐渐地看得入迷,一句话也不
说了。
一直以来,幼魔的行为都与慕行秋息息相关,从未超出他的能力界限,拳法更是与
他一模一样,都是率兽变第七层,可是这一次,它超越了慕行秋,在拳法加入了凤隐、
熊舞两种吐纳之法。
幼魔实现了拔魔洞内念心传人所谓的幻境第一层,一心一用,幻化出条手臂,同时
施展不同吐纳之法的率兽变。
它突破了境界,欢欣雀跃,嘴里冒出一连串的咔嗒声,甚至具有了某种韵律。
噗的一声,它消失了,留下震惊的慕行秋。
好一会,外面的杨清音的问:“它回去了吗?”
“没事了,你们进来吧。”
杨清音小心地迈步进屋,身后是芳芳,秃立在芳芳肩膀上,神情警惕,小声说:“
它的脾气可真不好。”
“它不是故意踢你的,你自己撞在它拳头上了。”慕行秋笑着说。
“要是换了别人,肯定会主动收回拳头。”秃还是很不高兴,“大家都说我可爱…
…”
发现屋内已无异常,杨清音松了口气,转身说:“你再小也有十来岁了,真幻才几
岁而已,比你小,自然也比你可爱。”
秃被说得哑口无言。
芳芳注意到慕行秋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好奇地问:“什么事这么高兴?”
“还记得我之前跟你们说过的念心科十一层幻境吗?”
“那是念心科骗你的。”杨清音马上说,“五行法术才是道统正途,这是十三万年
的定论。”
“这是定论,可我想要尝试一下念心科的道路,可能不是‘正途’,但也未必就是
绝路。”
杨清音吃了一惊,“你真相信那些囚徒的鬼话啦,难道你也要……滥结凡缘、道缘
?”
慕行秋笑着摇头,“当然不会,我只修行拳法和咒语。”他深吸一口气,“我是念
心科唯一弟,可是三心二意,对本科功法没有信心,这是我的错。十一层幻境是真是假
?刚听到的时候我跟你们一样心存怀疑,可幼魔告诉我真相,原来我已经心动,既然如
此,我又何必犹豫不决呢?”
“你的意思是你本来犹豫,是幼魔说你早已心动?”杨清音听糊涂了。
“幼魔没有说,它用行为显示了我的最真实想法。”
幼魔抢先练至幻境第一层,这是最明确不过的证据。慕行秋终于醒悟,他的犹豫来
自道统的教育,其实他已经决定在念心科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杨清音转向芳芳,“我听不懂了,你来说几句。”
芳芳盯着慕行秋,她具有幼魔的本事,几乎能猜到他的一切心事,现在却有点拿不
准,“在拔魔洞里,念心传人明显是想害你。”
“没错,可她未必句句都是谎言。”
“十一层幻境仍可能是她编造出来的,还可能是一种陷阱,让你不知不觉跳进去,
就好像她们需要一个人在拔魔洞里使用念心法术,而不是五行法术。”
“很有可能。”慕行秋嘴角上扬,一点也不担心,“除了所谓的正途,所有的道路
都可能通向陷阱,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就只能退出念心科,承认过去几年的努力全是白
费。我不想这样,我要继续走下去,那怕这条路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是正确的,我也要
走下去。禁秘科的研究不就是这样吗?只要有一点可能,就有人愿意花费一生去研究,
比如碎丹之术,它更像绝路一条,兰道士却锲而不舍。正途当然是好的,可如果人人都
走在正途上,今天的道统跟十三万年前有什么区别?”
芳芳露出微笑,“我支持你。”
杨清音却露出疑惑之色,“你又来了,在致用所的时候你就爱讲这种似是而非的大
道理,骗得大家跟你一块修逆天之术,这几年老实不少,现在又变回去了。”
慕行秋大笑,“这几年我一直不够坚定,总担心念心科法术比不上五行法术,今后
被你们越落越远,可我现在不担心了。”
“随你便。”杨清音略显恼怒,就像几年前她第一次听说慕行秋要在致用所继续修
行时一样,“念心法术厉不厉害,过两三年就清楚了。在致用所算你对了,这次未必还
正确,到时候要是被老娘的火球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你可别后悔。”
“我不后悔。”
杨清音想说什么又止住,无奈地叹了口气,“看你的本事吧,反正你修的是逆天之
术,走的路注定跟别人不一样,念心科虽然名声不好,怎么也是道统十八科之一,再不
正还能偏到哪去?”
“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
杨清音退后一步,站在芳芳身边,警惕地说:“放眼大道统,我们两个也是第一等
人物,你想结凡缘,只能挑一个,我是假意的,芳芳是真心的。你想学念心科传人挨个
结缘可不成。”
芳芳脸色微红,秃跳到她另一边的肩膀上,离杨清音远一些,用极小声地说:“我
觉得挺好。”
慕行秋摇头,“和那无关,我想让你帮我练习完整的率兽变。”
慕行秋的率兽变是第七层,还有凤隐、熊舞两种心法没能融合进去,这恰恰是杨清
音当年学过的拳法。
avatar
a*y
2
http://www.confucius2000.com/20century/kxlzgc.htm
黄玉顺
20 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
称“人生观论战”。这场论战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然而论战涉及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不
能说已经彻底澄清了。论战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是哲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前沿
课题,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玄论战自1923年2月开始,一直到1924年年底基本结束,历时将近两年之久;(1)此
后仍然断断续续,但已不是那么集中。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
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
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
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
、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3)论战的转折与结局:从1923年11月
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直到
1924年岁末,其间“科-玄”论战发展为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
争。
1.论战的缘起与爆发
1923年2月14日,张君劢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对科学主义“科学万
能”的思想倾向提出批评。这篇演讲词随之发表于《清华周刊》第272期。(2)
张君劢开宗明义指出,科学与人生观是根本不同的:“科学之中,有一定之原理原则,
而此原理原则,皆有证据”;然而“同为人生,因彼此观察点不同,而意见各异,故天
下古今之最不统一者,莫若人生观。”他接着将科学与人生观加以比较,列举了以下五
点区别:
第一,科学为客观的,人生观为主观的。
第二,科学为论理(3)的方法所支配,而人生观则起于直觉。
第三,科学可以以分析方法下手,而人生观则为综合的。
第四,科学为因果律所支配,而人生观则为自由意志的。
第五,科学起于对象之相同现象,而人生观起于人格之单一性。
张君劢总结道:“人生观之特点所在,曰主观的,曰直觉的,曰综合的,曰自由意志的
,曰单一性的。”这一切,都是与科学的特点截然不同的。
关于这种人生观问题,张君劢列举了以下九个方面:我与我之亲族之关系,我与我之异
姓之关系,我与我之财产之关系,我对于社会制度之激渐态度,我在内之心灵与在外之
物质之关系,我与我所属之全体之关系,我与他我总体之关系,我对于世界之希望,我
对于世界背后有无造物主之信仰。“凡此九项皆以我为中心,或关于我以外之物,或关
于我以外之人,东西万国,上下古今,无一定之解决者,则以此类问题,皆关于人生,
而人生为活的,故不如死物质之易以一例相绳也。”
接下来又专门提出四大方面“有关人生观之问题”,其中第一点是关于“精神与物质”
。他认为,科学是关乎物质的,而人生观是关乎精神的。他对中、西文明进行了对比,
认为中国的是“精神文明”,西方的是“物质文明”:“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学家,
侧重内心生活之修养,其结果为精神文明。三百年来之欧洲,侧重以人力支配自然界,
故其结果为物质文明。”而西洋的“物质文明”的文化或人生观到底不足以解决人生观
问题,所以导致了“一战”的灾难;唯有中国的“精神文明” 的文化或人生观才能解
决人生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张君劢之用心所在,实乃中西文明的比较。他对西方现代
文明基本是持批评态度的,而对中国传统文明则是颂扬有加的。但他立论的根据则是“
人生观”与“科学”的区分,其结论是:“科学无论如何发达,而人生观问题之解决,
决非科学所能为力,惟赖诸人类之自身而已”;“盖人生观,既无客观标准,故惟有返
求之于己。”
张君劢“人生观”演讲发表以后,“吾友丁在君(4),地质学家也,夙以拥护科学为
职志者也,读我文后,勃然大怒,曰,诚如君言,科学而不能支配人生,则科学复有何
用?吾两人口舌往复,历二时许,继则以批评之文万余字发表于《努力周报》。”(5
) 这就是丁文江作于4月12日、发表在北京《努力周报》第48、49期的长文《玄学与科
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6)
“科玄论战”由此爆发。
丁文江把张君劢的人生观哲学斥为“玄学”,称张君劢“玄学鬼附身”,并从以下八个
方面驳斥了张君劢的“人生观”哲学:
(1) “人生观能否同科学分家?” 丁文江首先把张君劢的理路归结为“人生观‘天
下古今最不统一’,所以科学方法不能适用”,然后据此加以驳斥:“人生观现在没有
统一是一件事,永久不能统一又是一件事”;“何况现在‘无是非真伪之标准’,安见
得就是无是非真伪之可求?”“要求是非真伪,除去科学方法,还有什么方法?”
(2) “科学的智识论” 作为一个马赫主义者,丁文江在此处阐述的是一种“经验实
在论”立场,包括这几层意思:一是经验原则:科学知识起于感知。“觉官感触是我们
晓得物质的根本”;“无论思想多么复杂,总不外乎觉官的感触。”二是逻辑原则:另
外一些知识起于据经验而进行的逻辑推论。他以“自觉”(自我意识)为例,“旁人有没
有自觉呢?我不能直接感触他有,并且不能直接证明他有,我只能推论他有。”三是唯
心原则:物质存在最终起于经验-逻辑。“我们所晓得的物质,本不过是心理上的觉官
感触,由知觉而成概念,由概念而生推论。科学所研究的不外乎这种概念同推论。”丁
文江的立论,是基于两条“原则”的:其一,“凡常人心理的内容,其性质都是相同的
。心理上联想的能力,第一是看一个人觉官感触的经验(经验原则——引者注),第二
是他脑经思想力的强弱(逻辑原则——引者注)。”其二, “天才豪杰同常人的分别
,是快慢的火车,不是人力车同飞机。因为我们能承认他们是天才,是豪杰,正是因为
他们的知觉概念推论的方法完全与我们相同。”这两条原则其实是一条,即经验主义的
心理联想主义的原则。
(3) “张君劢的人生观与科学” 丁文江从五个方面指出:张君劢的“人生观”“决
逃不出科学的范围”。其中有几个论点很值得注意:其一,“凡不可以用论理学批评研
究的,不是真知识。”其二,“科学的材料原都是心理的现象,若是你所说的现象是真
的,决逃不出科学的范围。”其三,“科学未尝不注重个性直觉,但是科学所承认的个
性直觉,是‘根据于经验的暗示,从活经验里涌出来的’。”
(4)“科学与玄学战争的历史” 丁文江简述了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和独立出来的历史,
宣判了哲学的死刑。
(5)“中外合璧式的玄学及其流毒” 丁文江指出:“张君劢的人生观,一部分是从玄
学大家柏格森化出来的”;“西洋的玄学鬼到了中国,又联合了陆象山、王阳明、陈白
沙高谈心性的一班朋友的魂灵,一齐钻进了张君劢的‘我’里面。”
(6) “对于科学的误解” 丁文江在这里列举出人们对科学的三种误解:“向外”的
(务外逐物),“物质的”,“机械的”。他申辩道:第一,“科学的材料是所有人类
心理的内容”;“张君劢说科学是‘向外’的,如何能讲得通?”第二,科学不仅是“
物质的”;科学对人心大有裨益:“科学不但无所谓向外,而且是教育同修养最好的工
具”;“不但使学科学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拿论理来训练
他的意想,而意想力愈增;用经验来指示他的直觉,而直觉力愈活”。第三,科学不是
“机械的”;“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才能够真知道生活的乐趣。这种‘
活泼泼地’心境,只有拿望远镜仰察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的人,
方能参领得透彻”。
(7) “欧洲文化破产的责任” 丁文江不承认“欧洲文化破产”之说,认为:“我所
不得不说的是欧洲文化纵然是破产(目前并无此事),科学绝对不负这种责任,因为破产
的大原因是国际战争”;“对于战争最应该负责的人是政治家同教育家。这两种人多数
仍然是不科学的”;“欧美的工业虽然是利用科学的发明,他们的政治社会却绝对的缺
乏科学精神。”
(8)“中国的‘精神文明’” 丁文江不同意张君劢所采取的“西方为物质文明,中国
为精神文明”这种当时比较流行的说法,指出:“至于东西洋的文化,也决不是所谓物
质文明、精神文明,这样笼统的名词所能概括的。”
最后,丁文江引用了胡适的一句话来作“结论”:“我们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不
能不承认人类今日最大的责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
丁文江的文章发表以后,张君劢又撰长文《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发表于北
京《晨报副刊》(7),予以反击。这篇驳议所针对的核心议题,仍在于人生观与科学
的界线。他从十二个方面答复了丁文江的驳难:
(1)关于“物质科学精神科学之分类” 张君劢认为:“精神科学,依严格之科学定义
,已不能认为科学。”
(2)关于“科学发达之历史及自然公例之性质” 张君劢也像丁文江一样,针锋相对地
通过叙述科学的历史来证明其观点:科学的“自然公例”也并不是“万能”的;“关于
纯粹之思想”的“纯正心理学”更无“公例”可求。
(3)关于“物质科学与精神科学之异同” 张君劢以物理学和心理学为物质科学和精神
科学的典型加以比较,指出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这是张君劢的人生观哲学的基本理据
:“第一,凡在空间之物理易于试验,而生物学之为生活力(Vital force)所支配者
,不易试验,至于心理学则更难。第二,凡在空间之物质,前后现象易于确指,故其求
因果也易;生物界前后现象虽分明,而细胞之所以成为全体,其原因已不易知;若夫心
理学则顷刻万变,更无固定状态可求。第三,三坐标或四坐标,验诸一质点之微而准者
,可推及于日月星辰,此尤为生理学心理学所不能适用之原则。第四,物理上之概念,
曰阿顿,曰原子,曰质量,曰能力:此数者得之抽象(Abstraction)而绝不为物体之
具体的实在(Concrete Reality)所扰。至于生物学,有所谓种别,有所谓个性;而心
理学为尤甚。因而生物心理两界日为个性之差异所扰,而不易得其纯一现象(
Uniformity)。”“物理现象惟有此四大原则,故日趋于正确;生物心理现象惟无此四
原则,故不能日就于正确。”
(4)关于“人生观” 张君劢归纳了丁文江的质问的几个要点,答复如下:“物质科学
与精神科学内容不同,绝对可以分别;即以科学分类,久为学者所公认一端,可以证之
”;“人与动植物同是活的,然动植物学之研究之对象为动植物,精神科学之所研究者
为人类心理与心理所生之结果,故不得相提并论”;“凡为科学方法所支配者,必其为
固定之状态。纯粹心理,顷刻万变,故非科学方法所能支配”;“人生观超于科学以上
,不能对抗,故分家之语,不能成立。”
(5)关于“君子之袭取” 这里是针对丁文江讥讽玄学家之所以厌倦科学而取玄学,“
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张君劢反唇相讥,指出丁文江“抄袭”皮耳生。
(6)关于“所谓科学的知识论” 张君劢在这里是要反驳丁文江的“科学的知识论”之
说:首先,如果所谓“科学的知识论”是指科学家的知识观,“则古今科学家中有关于
知识论之主张者,不止赫氏、达氏、詹氏、杜氏、马氏数人”,还有许多其知识观绝不
相同的科学家,那么,究竟哪一家的才算是“科学的”?进一步讲,“知识论者,哲学
范围内事也,与科学无涉者也。”科学是知识,但并不是“形而上”的“知识论”;只
有哲学的知识论,而无所谓“科学的知识论”。
(7)关于“科学以外之知识(一名科学之限界)” 张君劢在这里划定“科学之界限”
,以求“科学以外之知识”;限定认识论的“真”,确立价值论的“真”。他引证英国
生物学家托摩生的话,以说明在科学认识之外还有三种“真”以及求“真”的途径:哲
学(形而上学),宗教(道德),美术(艺术)。
(8)关于“玄学在欧洲是否‘没有地方混饭吃’” 张君劢在这里列举若干事实,称欧
洲最近二三十年的思潮可以叫做“新玄学时代”。
(9)关于“我对于科学教育与玄学教育之态度” 张君劢对科学教育的流弊进行了批判
,但也并不完全赞同社会改造派之教育,而是指出两者各有偏颇:“吾以为教育有五方
面:曰形上、曰艺术、曰意志、曰理智、曰体质。科学教育偏于理智与体质,而忽略其
他三者。社会改造派之教育,偏于意志与牺牲精神。”他认为,在现有科学教育基础上
还应该加上“玄学教育”,包括三条:形而上学(超官觉超自然的条目),艺术,自由
意志。
(10)关于“我对于物质文明之态度” 张君劢进一步申诉了他关于西方为物质文明、
中国为精神文明的观点,对“物质文明”的西方列强那种科技立国、工商立国的政策及
其造成的恶果进行了批判,告诫国人不要重蹈覆辙,而应“别寻途径”。
(11)关于“我对心性之学与考据之学之态度” 张君劢对传统的“汉学”(考据之学
)、“宋学”(心性之学)的优劣得失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中国的汉学与宋学之争,同
欧洲的经验派/唯物派与理性派/唯心派之争,是“人类思想上两大潮流之表现,吾确信
此两潮流之对抗,出于心同理同之原则”,因而是可比较的。他以列表的方法,对中西
两大派思想潮流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说:“关于自然界之研究与文字之考证,当然以
汉学家或欧洲惟物派之言为长”;“其关于人生之解释与内心之修养,当然以惟心派之
言为长。”
(12)关于“私人批评之答复” 他再次申明其思想上的“立脚点”:“(一)知识以
觉摄与概念相合而成。(二)经验界之知识为因果的,人生之进化为自由的。(三)超
于科学之上,应以形上学统其成。(四)心性之发展,为形上的真理之启示,故当提倡
新宋学。”
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
就在丁、张激战的时候,思想界的一员宿将梁启超出场了。5月5日,他写了一篇《关于
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暂时局外中立人梁启超宣言》(8)。这篇“宣
言”有两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其一,“这个问题(即“人生观”问题)是宇宙间最
大的问题。”其二,“这种论战是我国未曾有过的论战”;“替我们学界开一新纪元”
。这充分表现出梁启超的敏锐。
科学派继丁文江之后第一个出场的,则是大名鼎鼎的胡适。5月11日,胡适在上海写成
《孙行者与张君劢》,发表于《努力周报》(9)。他把张君劢比做孙悟空,而把“赛
先生(科学)和罗辑先生(逻辑)”比做如来佛;认为玄学纵有天大的本领,也跳不出
科学的掌心。
胡适此文开其端,科学派对玄学派展开了凌厉的攻势。其中,科学派主将丁文江的《玄
学与科学——答张君劢》(10)是最值得注意的。此文从八个方面反驳张君劢的批评:
(1)批评了张君劢的“反进化论”的“现在主义”。(2)反驳了张君劢的“人生观”
定义:如果“人生观是我对于我以外的物同人的观察、主张、要求、希望。范围既然这
样广,岂不是凡有科学的材料都可以包括在人生观里面?因为那一样科学不是我对于物
同人的一种观察,一种主张?”(3)指责张君劢对科学有两大误解:“君劢对于科学
最大的误解是以为‘严正的科学’是‘牢固不拔’,公例是‘一成’不变,‘科学的’
就是‘有定论’的”;“君劢对于科学第二种误解是把科学的分类当做科学的鸿沟。”
(4)为其“存疑学者的态度”申辩:“无论遇见甚么论断,甚么主义,第一句话是:
‘拿证据来!’”(5)继续宣讲其“科学的知识论”,其要点有三:其一,“这种知
识论是根据于可以用科学方法试验的觉官感触”;其二,“以感觉为知识的原子,有许
多心理学的证据”;其三,“我们现在是就知识论知识,没有把情感计算在内”。(6
)说明物质科学与精神科学是没有根本区别的,因为它们的 “材料”(对象)同为心
理“现象”,它们的方法同为经验“归纳”。(7)批驳张君劢所说“科学以外之知识
”,指出:“他把美术宗教当做知识,不但学科学的人不承认,恐怕学美术的信宗教的
人也未必承认的。”(8)丁文江第一次明确给“人生观”下了一个定义:“一人的人
生观是他的知识情感,同他对于知识情感的态度。”“知识情感”这个短语很令人费解
,从他的上下文来看,他认为“情感是知识的原动,知识是情感的向导”,则所谓“知
识情感”似乎指在知识规束下的情感冲动。
后来丁文江又于6月5日作了一篇短文《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发表于《努力周报
》(11)。此文除附了一个长长的书目以外,主要就是“答林宰平”,指出:“他说玄
学就是本体论,张君劢所讲的人生观与玄学无关,我却不能承认。”“宰平先生要我给
玄学下一个定义。我就斗胆地说:‘广义的玄学是从不可证明的假设所推论出来的规律
’。”
除胡适、丁文江外,这一阶段科学派中其他人物的观点大致如下:
任叔永《人生观的科学或科学的人生观》(12) 提出:“人生观成不成科学是一事,
科学能不能解决人生观的问题又是一事”;“人生观的科学是不可能的事,而科学的人
生观却是可能的事。”其一,科学可以“间接”“改变”人生观;其二,科学可以“直
接”“造出”人生观。
章演存发表于《努力周报》的《张君劢主张的人生观对科学的五个异点》(13),是直
接针对张君劢“人生观”演讲中所列的人生观与科学的五点区别而发的:(1)一方面
,“不能说科学纯为客观的”;不过,客观的“原则还是存在”。另一方面,“人生观
里最不容易统一的,就是一种情感作用”,但是“要能分析到和没有情感一样的地步,
原则也一定还是存在。庄子说,‘有人之形,无人之情’,这就是去求人生原则的方法
。”(2)认为张君劢所谓“直觉”也还是“意见”,因而不能施之以科学的“论理”
。(3)指出:“张君没有告诉我们人生观是全体的——不能分割的理由。”(4)指出
张君劢的一种“自相矛盾”:他所举古今中外伟人及他自己的人生观及其表现都是有动
机和理由的,“动机和理由就是因,他们的人生观就是果。”(5)指出张君劢的“人
生观”“是从张君‘皆以我为中心’一句话产出来的”;“张君要是换句话说,‘凡此
九项,皆以“真”为中心’,这个是非立即就解决了。”
朱经农《读张君劢论人生观与科学的两篇文章后所发生的疑问》(14),从八个方面对
张君劢提出质疑:(一)既然人生观为文化转移之枢纽,而文化又有有益有害之分,此
有益有害即是文化之是非标准,也即人生观之“是非标准”;凡有益者采之,而有害者
除之,此存革取舍,即“方法”;由人生观之是非,而有文化之是非,此即有其“因”
,则有其“果”。(二)张君劢既说人生观无绝对之是非标准,又说人类目的避恶向善
,此善与恶,正是“是非标准”。(三)指出了张君劢的一个严重混乱,就是把“无公
例可求”的“人生观”归入哲学,又把哲学归入了所谓“精神科学”范畴,而又承认精
神科学是有公例可求的。(四)对张君劢关于 “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物质科
学”与“精神科学”的划分提出质疑。(五)批驳张君劢关于科学的“金科玉律”、“
一成不变”的说法,捍卫丁文江关于科学“日进无已”、“前程不可限量”的思想。(
六)质疑张君劢的“纯粹心理”概念,并指出他以“顷刻万变”来证明其不为科学所支
配的谬误。(七)揭露张君劢的矛盾:既云“人生之所谓善者皆精神之表现……其所谓
恶者皆物质之接触”;又云“所谓物质者,凡我以外皆属之”(包括父母、妻子、国家
、社会等等)。可是人谁不接触父母妻子,这岂非说人人皆必陷于恶?(八)指出了张
君劢的另外一个问题,即把中国文明归结为“精神文明”,而把欧洲文明归结为“物质
文明”;进而指出,任何精神文明都是要受物质文明的制约、尤其是受物质自然环境的
影响的。
《科学与人生观》一书,共收入唐钺五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心理现象与因果律》(15
)开宗明义:“我这篇文章的主意,在说明一切心理现象是受因果律所支配的。”他强
调:“因果律是从经验得来的。”第二篇文章《“玄学与科学”论争的所给的暗示》(
16),与梁启超那篇《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性质相当。第三篇文章
《一个痴人的说梦——情感真是超科学的吗?》(17)是针对梁启超《人生观与科学》
中的论点而发的,认为,梁文以为情感如“爱”和“美”是“神秘”的,也就是不可分
析的;但事实上爱与美之情感也是可以分析的。第四篇文章《科学的范围》(18)是针
对林宰平对丁文江的质疑,解释说,“我的浅见,以为天地间所有现象,都是科学的材
料。天地间有人,我们就有人类学、人种学、人类心理学等。天地间有鱼,我们就有鱼
学。天地间有艺术,我们就可以有艺术学。天地间有宗教,我们就可以有宗教学。说艺
术宗教的科学的研究是科学,不是说艺术宗教就是科学,同说鱼的科学研究是科学,不
是说鱼就是科学一样。”最后一篇文章《读了〈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后》(
19)是针对范寿康的驳议而发的抗辩,坚持“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的全部”。
心理学家陆志韦的《“死狗”的心理学》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20),指责丁、
张两家都在大谈心理学,却都不懂心理学。
王星拱作了一篇题为《科学与人生观》的文章,与后来出版的论战文集同名,发表于《
努力周报》(21)。与丁文江一样,王星拱也是个马赫主义者。王文贯彻了他的“科学
”立场:“依科学去解释生命问题,应该叫做‘人生之科学观’”,即对人生的科学认
识;“依科学态度而整理思想,构造意见,以至于身体力行,可以叫做‘科学的人生观
’”,即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人生态度。结论:“科学是凭借因果和齐一两个原
理而构造起来的;人生问题无论为生命之观念、或生活之态度,都不能逃出这两个原理
的金刚圈,所以科学可以解决人生问题。”
《科学与人生观》书中收入了一篇署名为“穆”的文章《旁观者言》(22),文中标举
“科学家的人生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事实”;二是“对于事实之平等观”;
三是“条理密察”。
吴稚晖以嘻笑怒骂的文笔作了一篇《箴洋八股化之理学》,发表在《晨报副刊》(23)
。认为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正是科学和物质文明。另外,在“附注”中,他对中国的“国
故”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国学大盛,政治无不腐败。因为孔孟老墨便是春秋战国乱世
的产物。非再把他丢在毛厕里三十年,现今鼓吹成一个干燥无味的物质文明,人家用机
关枪打来,我也用机关枪对打,把中国站住,再整理什么国故,毫不嫌迟。”
吴稚晖同时在《太平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长文,题为《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
人生观》(24),洋洋6万余言,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自称:“吴稚晖拼命做这文
章,鼓吹物质。”在他看来,人生不外乎三件事:“清风明月的吃饭人生观,神工鬼斧
的生小孩人生观,覆天载地的招呼朋友人生观。”要把这三件事办好,都需要科学与物
质文明。他在文中表明了七个“坚信”:“我坚信精神离不了物质”;“我是坚信宇宙
都是暂局”;“可坚决的断定古人不及今人,今人又不及后人”;“善也古人不及今人
,今人不及后人。恶也古人不及今人,今人不及后人。知识之能力,可使善亦进恶亦进
”;“我信物质文明愈进步,品物愈备,人类的合一,愈有倾向;复杂之疑难,亦愈易
解决”;“我信道德乃文化的结晶,未有文化高而道德反低下者”;“我信‘宇宙一切
’,皆可以科学解说。”表达了坚定的科学主义立场。
面对科学派的攻势,玄学派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发起反击。其间尤可注意的是,
张君劢又在中国大学发表了一次演讲《科学之评价》(25)。提出,人生在世,存在五
个方面的问题:形上、审美、意志、理智、身体。除身体外,前四者是心灵的问题,分
为两个层次:形上、形下。形下又分两个方面:情意(审美、意志)、理智。科学主义
注重于身体和理智,忽视了形上和情意。
此时,那位“暂时局外中立人”梁启超也披挂上阵来,并成为玄学派的另外一员大将。
他于5月23日作《人生观与科学——对于张丁论战的批评》,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
》(26)。这篇文章要义有五:(1)对“人生”、“人生观”的界说:“人类从心界
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悬一种理想来完成这种生活,叫
做 ‘人生观’。”(2)对“理智”与“情感”的分辨:“人类生活,固然离不了理智
;但不能说理智包括尽人类生活的全内容。此外还有极重要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生
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3)肯定科学的作用:既然人生观如张君劢所言的基
于“观察”,“观察离得了科学程序吗?”即便人生观是“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
要与理智相辅的。”(4)对科玄双方都提出了批评:“在君过信科学万能,正和君劢
之轻蔑科学同一错误”,因为“人生关涉理智方面的事项,绝对要用科学方法来解决。
关于情感方面的事项,绝对的超科学。”(5)最终却落脚到对情感与自由意志的歌颂
。“生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情感表现出来的方向很多。内中最少有两件的的确
确带有神秘性的,就是‘爱’和‘美’。”“一部人类活历史,却什有九从这种神密中
创造出来。”“‘科学帝国’的版图和威权无论扩大到什么程度,这位‘爱先生’和那
位‘美先生’依然永远保持他们那种‘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的身份。”
林宰平的《读丁在君先生的〈玄学与科学〉》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27),全文
共八个部分:(1)抨击了科学主义的酷似宗教的“排他”倾向、企图“统一一切”的
“野心”、“带有杀伐之音”的霸道。(2)对“科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了
严格的区分,指出对艺术与人生固然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但本身仍不是科学。(3)
对丁文江的逻辑观念提出批评。(4)从“心和物”的关系问题出发,对丁文江“存疑
的唯心论”、“唯觉主义”的经验论原则进行了批判,说明科学主义以为根本的“经验
”原来是“靠不住”的东西。(5)对丁文江所确立的用来审查概念、推论的“两条原
则”、“三条方法”(28)加以评说,批判丁文江的经验原则。(6)捍卫张君劢关于
“纯粹心理现象”的观点,认为它不仅在作为自然规律或“天然律”的“因果律”之外
,而且在作为思维规律的“思想律”之外。(7)具体谈了他对“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
”的看法:一方面,他赞成“科学有益于人生观”;另一方面,他却反对“人生为科学
所支配” 的观点。(8)最后,林宰平表示:“科学我是相信的”;但是“别像吹胰子
泡似的,吹得太大,反而吹破了。”
甘蛰仙《人生观与知识论》(29)虽然力图公允,其实应该属于玄学派的。他谈了六个
方面的问题:“(1)人生之目的——良知之完成。”“我们为什么活着?就是为完成
我们做小孩时的一片赤心——生来的良心——而活着。”“(2)人生之途径——到良
知完成之路”在于“于可能的范围内,妥为设法,使吾良知美满实现。”“(3)人生
之修养——致良知之工夫,不可不做;我知我行之真自由,不可不保持。”“(4)道
德的自由之所从出——本体论中的自由论。其引伸之义,在肯定良心的自由,道德的自
由。”“(5)由知识论略释先哲学说——以知识论为从事研究或解决人生问题者所宜
知故。”“(6)由人生观略释先哲之人格态度 ——以人格态度为从事建设新人生观者
所宜知故。”
针对唐钺《一个痴人的说梦》,屠孝实发表了《玄学果为痴人说梦耶?》(30)。在他
看来,科学派中两位大将,吴稚晖“仅谓玄学之提倡,无益于今日之中国”,“对于玄
学之本身,未尝有否认之意”;唯有丁文江“则直斥玄学为鬼物”,“然细读丁君前后
诸文,对于本体论之研究,亦未尝否认之,且自称为存疑的唯心论者。”由此确立其文
的主旨:玄学决不可无。
菊农的《人格与教育》,发表于《晨报副刊》(31)。此文立场是与张君劢一致的。他
把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文明概括为两大基本精神:个人主义,机械主义。此文的哲学观
可以说是一种“生命意志论”,认为宇宙的本体即“变”、“生活的创新”,而“自由
意志便是中心的创造力”;“人生的目的便是完成他自己的人格以贡献于大的全体;换
言之,便是实现小己的人格以求超人格的实现。”
王平陵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的《“科哲之战”的尾声》(32),篇幅虽小,却
极有分量。此文将“科玄之争”称为“科哲之战”,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很有
见地的。围绕这个问题,他着重谈了两点:1.科学(实则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哲学
)企图排斥哲学是办不到的。2.科学与哲学是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
3.论战的转折与结局
论战进行到此时,这场论战的两本文集几乎同时推出了:一本是汪孟邹编辑、上海亚东
图书馆出版的《科学与人生观》;另一本是郭梦良编辑、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人生
观之论战》。两书均于1923年12月出版发行,所收文章差别不大:《科学与人生观》收
文29篇,另有陈独秀、胡适两篇序;《人生观之论战》收文 30篇,另有张君劢序。(
33)但两书的思想倾向性却是截然对立的:《科学与人生观》代表了科学派的立场,突
出体现在陈、胡二序上;《人生观之论战》代表了玄学派的立场,不仅体现在张君劢的
序上,而且尤其突出体现在编排上:该书三编,甲篇收玄学派的文章,乙篇收科学派的
文章,附录则收其它文章。
论战文集《人生观之论战》是代表玄学派的主张的,张君劢所作的序(34)是对其关于
“人生观”观点的更进一步阐述。他说明心理学、社会学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是不
可能的,而尤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科学的社会主义” 不以为然,认为其
“公例”无定准,绝非科学。在他看来,“第一,科学上之因果律,限于物质,而不及
于精神。第二,各分科之学之上,应以形上学统其成。第三,人类活动之根源之自由意
志问题,非在形上学中,不能了解。”
论战的另一种文集《科学与人生观》则是代表科学派的主张的,而且,它的推出标志着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派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派”正式加入到论战中
来了。这个标志就是陈独秀为《科学与人生观》作的序,以及书中收入的胡适《答陈独
秀先生》与陈独秀《答适之》之间所展开的辩论。所以,文集的出版不是论战的结束,
而是论战的深化。此所谓“深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科学精神得到了马克
思主义者的支持,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科学主义倾向与唯物史观相结合,更加势不
可当。
11月13日,陈独秀应邀为即将出版的《科学与人生观》作了一篇序(以下简称“陈序”
)。应邀作序的还有胡适,其序(以下简称“胡序”)作于11月29日;并附《答陈独秀
先生》。陈独秀又于12月9日作《答适之》。两篇答文一并收入《科学与人生观》书中
。这“两序两答”,是在陈、胡之间展开的关于科玄问题的对话。
陈序表明,他是同时要对玄学派、科学派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这就为科玄论战当中唯物
史观派的立场定下了基调。他批评了玄学派的三个人物:批评张君劢举出的“九项人生
观”;批评梁启超的“情感超科学”的“怪论”;批评范寿康所谓人生观的“先天的形
式”。然后又批评科学派代表丁文江的所谓“存疑的唯心论”,认为, “他的思想之
根底,仍和张君劢走的是一条道路”;“其实我们对于未发见的物质固然可以存疑,而
对于超物质而独立存在并且可以支配物质的什么心(心即是物之一种表现),什么灵魂
与上帝,我们已无疑可存了。”最后表明:“我们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
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由此,“唯物史观
派”旗帜鲜明地加入到科玄论战之中。
胡序所涉及的问题更广泛一些,着重正式提出了他的“科学的人生观”或者“新人生观
的轮廓”, 此即著名的“胡适十诫”:
(1)根据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空间的无穷之大。
(2)根据于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的知识,叫人知道时间的无穷之长。
(3)根据于一切科学,叫人知道宇宙及其中万物的运行变迁皆是自然的,——自
己如此的,——正用不着什么超自然的主宰或造物者。
(4)根据于生物的科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生物界的生存竞争的浪费与惨酷,——
因此,叫人更可以明白那“有好生之德”的主宰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
(5)根据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叫人知道人不过是动物的一种,他
和别种动物只有程度的差异,并无种类的区别。
(6)根据于生物的科学及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生物及人类
社会演进的历史也演进的原因。
(7)根据于生物的及心理的科学,叫人知道一切心理的现象都是有因的。(8)根
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道德礼教是变迁的,而变迁的原因都是可以用科
学方法寻求出来的。
(9)根据于新的物理化学的知识,叫人知道物质不是死的,是活的;不是静的,
是动的。
(10)根据于生物学及社会学的知识,叫人知道个人——“小我”——是要死灭的
,而人类——“大我”——是不死的,不朽的;叫人知道“为全种万世而生活”就是宗
教,就是最高的宗教;而那些替个人谋死后的“天堂”“净土”的宗教,乃是自私自利
的宗教。
胡适的《答陈独秀先生》与陈独秀的《答适之》是科玄论战中科学派与唯物史观派的第
一次正面交锋。胡文是对上述陈序的批驳,他区分了自己的“唯物的人生观”与陈序的
“唯物的历史观”:“(1)独秀说的是一种‘历史观’,而我们讨论的是‘人生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于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见解;历史观是‘解释历史’ 的一种见解,
是一个人对于历史的见解。历史观只是人生观的一部分。(2)唯物的人生观是用物质
的观念来解释宇宙万物及心理现象。唯物的历史观是用‘客观的物质原因’来说明历史
。(狭义的唯物史观则用经济的原因来说明历史。)”“我们虽然极端欢迎‘经济史观
’来做一种重要的史学工具,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思想知识等事也都是‘客观的原因
’,也可以‘变动社会,解释历史,支配人生观’。”陈独秀的答复是:“‘唯物的历
史观’是我们的根本思想,名为历史观,其实不限于历史,并应用于人生观及社会观”
;“唯物史观所谓客观的物质原因,是指物质的本因而言,由物而发生之心的现象,当
然不包括在内”,但是“唯物史观的哲学者也并不是不重视思想文化宗教道德教育等心
的现象之存在,惟只承认他们都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而非基础之本身。”
马克思主义者最早正式对科玄论战双方作出批评的,是两篇几乎同时出现的文章,即上
面谈到的陈独秀的《科学与人生观·序》和邓中夏的《中国现在的思想界》。
邓中夏《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于1923年11月24日发表在《中国青年》第6期上。(35)
此文虽然不长,其价值却不容忽视。第一,他对中国思想界三足鼎立的格局作了一种异
常清晰的勾画,这种勾画直到今天仍旧适用。第二,他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来对此格局
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了论战的阶级斗争性质。第三,他谈到了唯物史观派与科学方法
派之间的异同,强调了两者的一致:“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
,与上一派原无二致。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
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次年1月26日,邓
中夏又在《中国青年》第15期上发表了一篇《思想界的联合战线问题》(36),提出:
“我们应结成联合战线,向反动的思想势力……向哲学中之梁启超张君劢(张东荪、傅
侗等包括在内)梁漱溟;……分头迎击,一致进攻。”
紧接着邓中夏的,就是瞿秋白分别批判科、玄两派的两篇文章:《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
——驳张君劢》,《实验主义与革命哲学——驳胡适之》。《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作
于1923年11月24日,发表于12月20日《新青年》季刊第2期。(37)此文针对玄学派的
“自由意志”论,而集中讨论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全文分五部分:(1)确认自然
现象及社会现象的因果性。(2)区分“自由”与“意志”:意志是不自由的;自由在
于探索并利用必然规律。“‘自由’不在于想象里能离自然律而独立,却在于能探悉这
些公律;因为只有探悉公律之后,方才能利用这些公律,加以有规画的行动,而达某种
目的。因此所谓‘意志自由’,当解作:‘确知事实而能处置自如之自由’;若是否认
因果律,就算自由,那真是盲目的真理了!人的意志愈根据于事实,则愈有自由;人的
意志若超越因果律,愈不根据于事实,则愈不自由。”(3)谈历史的必然与有意识的
行动:“那‘附条件的必然’是主观的行动,‘障碍力的必然’是主观的受动。至于‘
因果的必然’才是客观的解释。”“历史是人做的;当然,人的意向不能不是历史发展
的一因素。可是,人所做成的历史偏偏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正因为其中亦有个‘必
然’在。既有这一‘必然’,便有这‘必然’的果——人的某种意向。此种意向再回过
去做社会发展因素。”(4)理想与社会的有定论:由意志而产生社会理想,但理想最
终是社会历史之必然性的产物,这就是历史唯物论的决定论。(5)谈社会与个性。用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说明个人意志。《实验主义与革命哲学》发表于1924 年8月1日《
新青年》季刊第3期。(38)这篇文章是批判科学派、尤其是胡适的实验主义的,其目
的在于要说明:实验主义不是真正彻底的科学,只是一种唯心论的改良派哲学;马克思
主义才是真正彻底的“科学”、因而才是一种“革命哲学”。
1924 年5月25日,陈独秀又作了一篇《答张君劢及梁任公》,发表于8月1日《新青年》
季刊第3期。(39)这篇文章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对于张君劢列举的九
项“人生观”问题的驳难:“汇集各种事实而推求其由来,而为之说明,此非科学之方
法而何?此方法倘有应用于说明及推求社会现象所由来之可能,则社会现象亦必为因果
律所支配,尚何待赘言?社会科学亦得成为科学,又何待赘言?”(2)关于张君劢对
于“事实”与“思想”之关系的观点的辩论:“第一先有了物质的世界这个事实,第二
才有能思想的人这个事实,第三又有了所思想的对象这个事实,然后思想才会发生,思
想明明是这事实底儿孙,如何倒果为因,说思想是事实之母?”(3)关于梁启超对马
克思主义的“两个误会”:一个是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机械的人生观”;另外一个误会
是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宿命论”。
1924年7月29日,萧楚女(署名“萧初遇”)作了一篇《国民党与最近国内思想界》,
发表于8月出版的《新建设》第2卷第2期。(40)此文全面评述了当时的思想界,其中
谈及“东方文化派”或“精神文明派”之反对科学、反对物质文明、反对工业,乃是出
于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厌恶;却是一种幼稚的、落后的观念。
1924 年还有一些关于科玄论战的文章发表,例如谢国馨的《评吴稚晖的人生观》(41
),陈大齐的《略评人生观和科学论争——兼论道德判断的普效性》(42),张颜海的
《人生观论战余评》(43),等等。这些可以说是科玄论战的“尾声”了,并没有取得
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问题的解决只得俟诸将来了——可是这个“将来”至今似乎尚未来
临。
注释:
(1)通常认为科玄论战至1923年底即结束,乃是以论战文章的结集出版为标志,事实
上两本文集都比较仓促,很不全面,还有相当一部分继续发表出来的、尤其是唯物史观
派的文章未收入。
(2)收入《科学与人生观》,汪孟邹编辑本,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年初版;张利民整
理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再版。下同。
(3)即逻辑。
(4)丁文江,字在君。
(5)张君劢:《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6)收入《科学与人生观》;下同。
(7)收入《科学与人生观》;下同。
(8)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9)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0)作于5月30日,发表于《努力周报》,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1)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2)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3)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4)发表于《努力周报》,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5)发表于《努力周报》,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6)发表于《努力周报》,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7)发表于《努力周报》,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8)发表于《努力周报》,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19)作于9月22日,发表于《努力周报》,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0)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1)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2)原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
(23)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4)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5)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6)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7)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28)见丁文江《玄学与科学》,《科学与人生观》第46、47页。
(29)收入《人生观之论战》。
(30)原载《晨报》五周年纪念刊,收入《人生观之论战》。
(31)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32)收入《科学与人生观》。
(33)后者少收一篇王星拱的《科学与人生观》,多收屠孝实的一篇《玄学果为痴人说
梦耶?》、甘蛰仙的一篇《人生观与知识论》。
(34)收入《中西印哲学文集》,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版。
(35)收入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二卷(李兴华编),浙江人民出
版社1982年版。
(36)同上。
(37)同上。
(38)同上。
(39)同上。
(40)收入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二卷(李兴华编)。
(41)发表于1月18日《学灯》。
(42)发表于2月25日《东方杂志》第20卷第24号,收入钟离蒙等编《中国现代哲学史
资料汇编》第1卷第7册。
(43)发表于12月18日《学灯》。
avatar
w*2
3
looks very nice. hoho
avatar
p*a
4
好像现在还有不少本子用core 2 duo。记得当年core 2 duo出来后没多久上一代cpu就
被淘汰了。这次i3,i5出来了快一年了还是跟core 2 duo共存。为什么?
avatar
a*y
5
看起来,将近100以前,也有一批id在就类似的问题在讨论嘛,而且一个个都鼎鼎大名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confucius2000.com/20century/kxlzgc.htm
: 黄玉顺
: 20 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
: 称“人生观论战”。这场论战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然而论战涉及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不
: 能说已经彻底澄清了。论战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是哲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前沿
: 课题,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科玄论战自1923年2月开始,一直到1924年年底基本结束,历时将近两年之久;(1)此
: 后仍然断断续续,但已不是那么集中。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
: 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
: 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

avatar
a*y
6
更新好快。
还要再买

【在 w********2 的大作中提到】
: looks very nice. hoho
avatar
kn
7
我觉得是因为cpu性能相对过剩,core 2 duo足以应付现在的大部分应用。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现在还有不少本子用core 2 duo。记得当年core 2 duo出来后没多久上一代cpu就
: 被淘汰了。这次i3,i5出来了快一年了还是跟core 2 duo共存。为什么?

avatar
a*y
8
科学与人生观
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目录
书 名: 科学与人生观


作 者:(中国)张君劢等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807078562
开本: 32
定价: 35.00 元
人生观不受科学的支配,科学解决不了人生观的问题,这是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
华大学的讲演《人生观》的基本观点。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周报》发表《玄学与
科学》,批评张君劢的观点,从而拉开了论战的序幕。随后,论战的一方是以丁文江、
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所谓“科学派”,另一方是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所谓“玄
学派”。这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影响广泛而深刻,对后世以至当今思想生活都不无启
发意义。本书是当年“科学与人生观”之文章结集,有胡适和陈独秀作序,真刀真枪的
思想交锋,是思想操练的好战场。
作者简介
本书收入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思想论战文章,作者均为一时之名流,
包括张君劢、丁文江、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林宰平、王星拱、吴稚晖等。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影响甚大的论争,如果要论设计的问题
最深刻、但在表现上有最具有戏剧性,恐怕要数“科玄论战”。
1923年2月,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作题为《人生观》的讲演,承袭一战以后渐渐
崛起的“东方文化派”对科学与理性的批判,提出人生观的特质是主观的、直觉的、综
合的……所以无论科学如何发展,对人生观问题也只能徒唤奈何。不意却引起地质学家
丁文江的极大反感,旋即撰文《玄学与科学》予以批驳。张丁两人往复辩难,梁启超、
张东荪、林宰平、胡适、王星拱、吴稚晖等名流纷纷发表文章,争相参战。腾蛟起凤,
俊采星驰,一时成为思想学术界的热点。
这场论战的材料今天仍有阅读的价值。它至少告诉我们,前人在“科学与人生观”
这个问题上已经走得多远,有哪些走不开的死胡同是应该避开的。
目录
序一(陈独秀)
序二(胡适)
人生观(张君劢)
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丁文江)
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张君劢)
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暂时局外中立人梁启超宣言
孙行者与张君劢(胡适)
人生观的科学或科学的人生观(任叔永)
玄学科学论战杂话(孙伏园)
人生观与科学(梁启超)
张君劢主张的人生观对科学的五个异点(章演存)
读张君劢论人生观与科学的两篇文章后所发生的疑问(朱经农)
读丁在君先生的《玄学与科学》(林宰平)
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丁文江)
心理现象与因果律(唐钺)
科学之评价(张君劢先生在中国大学讲)
劳而无功——评丁在君先生口中的科学(张东荪)
人格与教育(菊农)
“死狗”的心理学(陆志韦)
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丁文江)
“玄学与科学”论证的所给的暗示(唐钺)
一个痴人的说梦——情感真是超科学的吗?(唐钺)
科学与人生观(王星拱)
科学的范围(唐钺)
旁观者言(穆)
玄学上之问题(颂皋)
“科哲之战”的尾声(王平陵)
箴洋八股化之理学(吴稚晖)
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范寿康)
读了《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后(唐钺)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吴稚晖)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confucius2000.com/20century/kxlzgc.htm
: 黄玉顺
: 20 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又
: 称“人生观论战”。这场论战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然而论战涉及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不
: 能说已经彻底澄清了。论战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仍然是哲学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的前沿
: 课题,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科玄论战自1923年2月开始,一直到1924年年底基本结束,历时将近两年之久;(1)此
: 后仍然断断续续,但已不是那么集中。整个论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论
: 战的缘起与爆发: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讲演,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
: 文江的驳斥。(2)论战的展开与深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

avatar
w*2
9
刚发行,太华丽了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更新好快。
: 还要再买

avatar
h*n
10
en,没有升级动力
特别最多的应该是日常办公.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是因为cpu性能相对过剩,core 2 duo足以应付现在的大部分应用。
avatar
b*l
11
太阳底下无新事啊。连穿越小说,YY小说100年前都有了。
就连这里有人热衷的考据,也不过是百年前的那批人的余絮而已。
当年的那些人,还考据出孙子孙膑是一个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
尉缭子不存在,史记是传说不足信等等的笑柄。
就是总自大的以为现代人比古人更能了解古代的事情。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起来,将近100以前,也有一批id在就类似的问题在讨论嘛,而且一个个都鼎鼎大名
avatar
p*a
12
难道当年单核cpu性能没法应付大部分日常应用?

【在 k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是因为cpu性能相对过剩,core 2 duo足以应付现在的大部分应用。
avatar
S*U
13
用玄学这个名称是中国式思维。西方哲学中,natural science 本来是哲学的一部分,
后来才分出独立。西方哲学还有本体论,现象学,伦理学,美学,认识论等分支。西方
知识份子在二战后对「科学万能」提出深刻的反醒,西方菁英现在主张「科学万能」的
极少,而是文化多元主义与神学并行。佛法对西方菁英的一大吸引力,就是它不靠神谕
天启,而是探讨生命的普遍法则,具有理性与经验可重复验证性。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起来,将近100以前,也有一批id在就类似的问题在讨论嘛,而且一个个都鼎鼎大名
avatar
e*y
14
现在的日常应用, 确实不行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难道当年单核cpu性能没法应付大部分日常应用?
avatar
a*y
15
然而,"科学为什么不万能?"仍然是个有趣有意义的话题.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用玄学这个名称是中国式思维。西方哲学中,natural science 本来是哲学的一部分,
: 后来才分出独立。西方哲学还有本体论,现象学,伦理学,美学,认识论等分支。西方
: 知识份子在二战后对「科学万能」提出深刻的反醒,西方菁英现在主张「科学万能」的
: 极少,而是文化多元主义与神学并行。佛法对西方菁英的一大吸引力,就是它不靠神谕
: 天启,而是探讨生命的普遍法则,具有理性与经验可重复验证性。

avatar
h*n
16
的确不行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难道当年单核cpu性能没法应付大部分日常应用?
avatar
a*y
17
然而反过来也可以问,考据研究这种研究手段的局限在哪?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太阳底下无新事啊。连穿越小说,YY小说100年前都有了。
: 就连这里有人热衷的考据,也不过是百年前的那批人的余絮而已。
: 当年的那些人,还考据出孙子孙膑是一个人,孙膑兵法就是孙子兵法,
: 尉缭子不存在,史记是传说不足信等等的笑柄。
: 就是总自大的以为现代人比古人更能了解古代的事情。

avatar
p*a
18
奔腾4 3G都不行?

【在 e***y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的日常应用, 确实不行
avatar
m*2
19
阉割中国思想的自卑文人将遗臭万年!
avatar
e*y
20
这玩意连阿童木都不如
更别说装笔记本上那发热和功耗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奔腾4 3G都不行?
avatar
U*n
21
十分感慨。当年的大学教授的风潮,再看看如今的“专家”,“教授”的风采。
avatar
i*e
22
Intel has too many leftover...

【在 p****a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现在还有不少本子用core 2 duo。记得当年core 2 duo出来后没多久上一代cpu就
: 被淘汰了。这次i3,i5出来了快一年了还是跟core 2 duo共存。为什么?

avatar
a*y
23
第 1 册,229页
一 正文◇第1页
,第 2 册,153页
玄学与科学◇第1页
人生观能否同科学分家◇第2页
科学的智识论◇第6页
张君励的人生观与科学◇第12页
科学与玄学战争的历史◇第13页
中外合壁式的玄学及其流毒◇第15页
对于科学的误解◇第17页
欧洲文化破产的责任◇第19页
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励◇第29页
一、君励的现在主义◇第31页
二、君励的人生观的定义与范围◇第33页
三、对于科学的误解◇第37页
四、存疑学者的态度◇第46页
五、知识论◇第48页
六、精神与物质◇第54页
七、美术宗教与科学◇第59页
八、结论◇第64页
枝叶◇第65页
一、武断与事实◇第65页
二、断章取义◇第68页
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第73页
一、答林宰平◇第73页
二、参考的书籍◇第77页
人生观与科学◇第83页
对于张丁论战的批评(其一)◇第83页
心理现象与因果律◇第93页
引言◇第93页
前论◇第93页
(一) 因果律的性质◇第93页
(二) 心理现象的性质◇第95页
本论◇第96页
结论◇第104页
一个痴人的说梦◇第107页
情感真是超科学的吗◇第107页
张君励主张的人生观对科学的五个异点◇第117页
读张君励论人生观与科学的两篇文章后所发生的疑问◇第125页
附录◇第1页
人生观的科学或科学的人生观◇第1页
读了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后◇第1页
,第 3 册,160页
一 正文◇第1页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科学与人生观
: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编辑推荐
: 目录
: 书 名: 科学与人生观
:
:

avatar
p*m
24
现在还有卖core 2 duo的电脑吗?
avatar
t*g
25
据传intel目前LGA 775的芯片仍占总出货量的2/3.

【在 p*******m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还有卖core 2 duo的电脑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