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有没有转让今天的T430? (转载)
avatar
有没有转让今天的T430? (转载)# Hardware - 计算机硬件
S*g
1
首先建立正确的观念“寿暖识三,说为命根”,再进一步由寿、暖、识三法中之识,说
这识就是如来藏本识,这样修习阿含解脱道时,才不会唐捐其功。什么叫作寿、暖与识
呢?《中阿含经》卷58说:
复问曰:“贤圣!有几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法乐比丘尼答曰:
“有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云何为三?一者寿,二者暖,三者识;是
谓三法,生身死已,身弃冢间,如木无情。”毘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善哉
!贤圣!”毘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复问曰:“贤圣!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有何
差别?”法乐比丘尼答曰:“死者,寿命灭讫,温暖已去,诸根败坏。比丘入灭尽定者
,寿不灭讫,暖亦不去,诸根不败坏。若死及入灭尽定者,是谓差别。”毘舍佉优婆夷
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圣。”毘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
这意思是说,死人是因为寿命时限已经到了,所以入胎识离去,色身就会败坏,温
暖也跟著失去了。但是灭尽定与无想定中,虽然都如同死时一样没有意识,没有见闻觉
知,也没有呼吸与心跳,可是因为寿命还没有终了,所以入胎识仍然驻于身中,使得温
暖不会失去,色身虽无呼吸及脉搏,历经三、四天也不会败坏。这意思就很清楚地说明
了一个事实:死亡与入灭尽定、无想定中,表面上看起来是相同的,但是其中有很大的
不同;前者是寿命已终,所以入胎识已经离去,后者是寿命未终,入胎识仍然驻于身中
。这样的四阿含教证中,也证明了确实有第八识的存在了。因为在阿含四大部经典中已
经说:灭尽定中的倶解脱阿罗汉们,或是无想定中的外道与凡夫,虽然呼吸和心跳都停
止了,意识也断灭而无见闻觉知,看起来似乎是死亡了,但是因为还有命根,故不等于
死亡,只是入了甚深定中而已。由阿含所说的灭尽定及无想定中仍有命根,而说识、寿
、暖三法仍然继续存在,可是那时的识阴已经全部灭尽了,连意识心都已经不存在了,
却仍然不会死亡,而仍然保有身体体温,仍然可以在数天以后再度出定去托钵,可见第
八识是确实存在的。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放心断尽我执。
又《杂阿含经》卷21中,也有相同的内容如下:复问:“尊者!有几法,若人舍身
时,彼身尸卧地;弃于丘冢间,无心如木石?”答言:“长者!寿暖及与识,舍身时俱
舍;彼身弃冢间,无心如木石。”复问:“尊者!若死、若入灭尽正受,有差别不?”
答:“舍于寿暖,诸根悉坏;身命分离,是名为死。灭尽定者,身口意行灭,不舍寿命
,不离于暖;诸根不坏,身命相属。此则命终、入灭正受差别之相。”
以上这一段经文,意思是说:又问:“尊者!有哪几个法,假使有人舍身时,使得
他的身体变成尸身而倒卧在地,被人弃置于坟堆中,没有心存在而如同木石一般?”答
言:“长者!寿、暖以及入胎识,在舍身时同时弃舍色身而去,那个色身就会被人遗弃
于坟堆中,没有心驻在色身中,如同木石无情一般。”又再问:“尊者!若是死亡,若
是入灭尽定的正受,二者之间有差别吗?”回答说:“假使舍离寿命与温暖,所有五色
根全部毁坏,色身与命根分离了,这就是死。若是入灭尽定,只是身口意行断灭了,可
是不弃舍寿命,也不离开色身的温暖,所以五色根都不毁坏,色身与命根仍然互相摄属
,这就是命终与进入灭尽定中的差别不同之相。”
如何是真识?是说这个真识,使诸阿罗汉入涅槃后,不堕于断灭空;入涅槃后,不
堕于断灭空,故说是真识。真识就是入胎识,就是部派佛教的声闻人根据臆测而说的本
识、不可说我、有分识、穷生死蕴,一法多名。由于有入胎识执持色身而驻于身中,恒
常坚固而不可坏,时时都在运作中,才会使色身依照业果而自动生成、出生、成长、衰
老、寿命终了而死亡,完成了生死的全部过程。这个真识是与五阴同时同处的,是与五
阴不一也不异的,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以后,不是断灭空。所以舍利弗反问说:“多闻
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多闻的圣弟子都不许把五阴中的某一法认作是真
实不坏我,但也不许把五阴认作与真实我本识无关,外于真我之法,也不许把五阴与自
心如来混合为同一法。因为五阴若无常、苦,是变易法。所以漏尽阿罗汉舍寿时,灭了
无常、苦、变易的五阴以后,阿罗汉们的真我本识离万法而独存,是真实而非断灭空,
非一切法空,所以不许焰摩迦比丘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以后无所有。
关于这个本识,《杂阿含经》卷5中又另外说:(略)
在这部经文中,佛陀一再地反问:色是自心如来本识吗?受、想、行、识是自心如来本
识吗?色阴中有某一个色法是本识如来吗?受、想、行、识中有某一个受,乃至于某一
个识,是自心如来吗?色阴与自心如来有异吗?色阴等于自心如来吗?受、想、行、识
与自心如来有异吗?受、想、行、识就是自心如来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色
阴而寻找吗?若想要寻找自心如来,可以离受、想、行、识,四阴而寻找吗?色阴与自
心如来是混合而不可分离的吗?受、想、行、识与自心如来是混合而不可分离的吗?自
心如来是与色阴混合为一的法吗?受、想、行、识是与自心如来混合为一的法吗?离开
色阴能有自心如来出现于人间吗?离开受、想、行、识,能有自心如来出现于三界中吗?
佛陀不断地反问这些问题,从各种不同的方向来反问,激发仙尼外道出家 深入理
解,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真实意涵。佛陀的意思很清楚地表明,五阴固然是虚
妄法、缘生法,无常、苦、无真实我、非无间等法,但是 佛陀也很清楚地表明,另有
一个被称为自心如来的真实法真我,一向都与五阴同时同处,但又不是五阴,也不是五
阴中的某一法,可以被称为自心如来;而五阴都不是无间等法,如来真我却是无间等法
,所以漏尽比丘身坏命终以后,住无间等法中,不是入于断灭境界中。
佛陀为了防止仙尼外道出家误会法义,又从正反面提问:真我如来是在五阴中吗?
五阴是在真我如来中吗?这意思是说,真我如来若是五阴中的某一法,或者真我如来是
与五阴混合而不可分的,当五阴将来坏灭时,真我如来就会如同五阴一样坏灭,而成为
断灭了。所以真我如来不是与五阴混合而不可分离的;若五阴就是真我如来,那么真我
如来就是生灭法,将来一定会随著五阴的坏灭而灭失,成为断灭。所以说,五阴与真我
如来不相在,不是同一法,也不是互相混合为一而不可分离。
由这部经中往复的问难,而激发仙尼外道出家,理解到五阴与真我自心如来,是非
一亦非异的。如来真我不等于五阴,而五阴也不等于如来真我,五阴不离如来真我,如
来真我也不离如来的五阴。而五阴中的任何一法,都不是真我如来,但也不能说五阴与
真我如来无关,不可以说五阴全然异于自心如来,因为五阴是由自心如来真我出生的,
是与真我自心如来和合一起运作,所以五阴不异真我、不异如来。但也不可以说五阴就
是如来,因为五阴不是无间等法,而自心如来真我是无间等法,非无间等的五阴是被无
间等的自心如来真我所出生的。所以将来五阴坏灭时,自心如来不会坏灭,但是五阴虽
由自心如来真我出生,不异于真我如来,可是五阴终究会坏灭,故不是无间等法。而自
心如来是无间等法,永不坏灭,所以五阴终究不是真我自心如来,五阴与自心如来既然
同时同处与五阴和合似一,却不许因此就说五阴就是如来,也不可以说自心如来就是五
阴,因为自心如来与所生的五阴不是混合为同一个法而不可分离的,所以五阴坏灭的时
候,真我如来可以离开五阴不会坏灭。
假使有人毁坏自心如来的五阴时,只能毁坏自心如来变化而出生的五阴,不能毁坏
真我自心如来。因此大乘法的《楞伽经》中,佛说金刚力士所保护的是化身如来,至于
法身如来真我,不是金刚力士所保护的。因为祂是永远都不会坏灭的,三界中也没有任
何一法可以坏灭自心如来,所以当化身如来的五阴,若被恶人恶意毁坏时,自心如来不
会跟著毁坏。因为自心如来不是与五阴混合为同一个法,所以五阴毁坏的时候,真我自
心如来就舍身而去再转生来世的五阴于三界中,无止尽地造出世世五阴,来利益众生而
无穷尽。所以不单是 释迦如来常住三界利乐有情,过往十方三界的一切如来也都如此
,不断示现于三界中广利有情。所以说如来常住,不是涅槃后无。能这样理解的人,才
是懂得解脱道的无间等法;不是这样理解的人,就是错解阿含道的人,所知所证都不是
无间等法,而是有间等法。那么他一定是尚未证果的凡夫,不论他的名气有多大,虽然
阿含道的修证不必亲证真我如来,但是绝对不可以离开这个正见,否则就一定会如同应
成派中观师一般,落入常见与断见具足的恶见中。
如同今天在台湾的某些法师一样,继续主张缘生法的意识心是常住法,以免堕入断
见中而被讥评,但这样却已公然违背了 佛的圣教。能理解到如来涅槃后,不是空无、
断灭,才有可能真的断除我见与我执,才能得到阿含道的解脱实证,才能确定而无所疑
。所证的解脱果,虽然是要灭除五阴自我等一切我,不论是多么微细的五阴中的任何一
种自我,都必须灭除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但是灭除一切我法以后,却有自心如来常住,
而非断灭后的空无。所以自己所证的解脱果,固然是要灭尽自我的,但是灭尽自我以后
却不是断灭的,而是无间等,是无间断地存在,而且是与一切众生都平等平等的。懂得
这个道理,心中就不再对入涅槃时必须灭除自我的事情有所恐惧,五上分结中的我慢结
使,才能确实灭除。
死后即使仍有极微细的我慢存在,无法避免中阴身的出生。但在中阴阶段,一定不
会再去入胎或是受生于天界,就不会再有生死苦了。我慢若仍然存在,就会不信有自心
如来常住,恐惧堕入断灭境界中,就一定会再去入胎或受生天界。但是我慢的意思,已
经普遍被佛教界的大师们误会了,总是误以为对别人生起分别比较,就是我慢。这样地
错解我慢的真义,将会使三果人无法取证阿罗汉果,故应该加以说明。其实我慢纯然是
对自我而生起的慢,不是对别人而出生的,我慢的真实义是:因“我”而起慢。
众生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我慢,譬如婴儿才出生后,就已经有我慢的存在了。
才出生数个月的婴儿,父母如果故意不理他,让他继续处于尿湿的状态中,他就生气而
大哭不止,但他并非是对父母生气。又如世间人在下意识中—也就是意根自住的作意中
—常常因为自我的存在,而有极微细的洋洋自得,这种心态是很难被人发觉的!不但世
间人无法发觉,乃至修行人、哲学家也不知道这种慢的存在,甚至于三果人也很难发觉
到这个我慢的存在,所以他无法成为四果人,无法取受现般涅槃,除非有人为他开导我
慢的真正意涵。
譬如哲学中的存在主义“我思故我在”,喜乐于自己存在,正是基于我见而混合我
慢的具体事例。我慢的存在,表示对于自我的执著还没有全部断尽,他心中仍有一丝一
毫的怀疑,究竟灭尽了五阴以后,是否真的如 佛所说不是断灭境界。由于有极微细的
疑心存在,我慢就无法断除。若是真有智慧的人,相信 佛陀圣教而无所怀疑,就能真
的断除这个我慢。确信入涅槃后是无间断,只有自心如来唯一法性存在,不是断灭。而
且是众生都有这样的如来法性存在,平等不二,这才是证得阿含道的无间等法。若是我
慢(因我起慢)仍然存在,就不是无间等法,因为他心中仍然保留著一点点对自我的贪
爱执著,只是这么一点点的因自我存在而喜乐,就无法取证无余涅槃,就会堕入我执中
,执取识阴中的微细意识为常住法,但其实仍是有间等法。所以说,慢是有间等,非无
间等,一切想要真正修学阿含解脱道的大师与学人们,都必须确实地理解这部经,才有
可能与阿含道的无间等法相应,否则都会如同一般人一样落入有间等法的粗、细意识境
界中。
但是想要理解这部经的含意,是极为困难的。当代大师与学人连断句都不可能正确
,何况是真正理解经中 佛陀说法的真义,何况能如说而实地观行。这些不否定如来常
住的大师与学人们都无法正确断句以及理解,更何况是否定了阿含诸经中如来常住正理
的应成派中观师们,又如何能正确地断句及理解呢?当然更不可能正确地如实观行。他
们又一向只作佛学学术研究,又信藏密黄教的应成派中观六识论邪见,信受日本松元史
朗等凡夫研究者的错误论断,否定如来常住不灭的阿含经正理,怎能理解阿含正义及入
手修证之处呢?若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寄望他们对阿含道作出正确的弘扬来利益众生,
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地愚痴了,他们都是不可期待的!
由四阿含中所说的如来常住正理,就可以确认阿含诸经中,有许多地方所说的识,
不是识阴中的识。因为 佛不断地处处宣说五阴中的六识心都是缘生法,都是在入涅槃
时必须灭除的,当然不会违背自己所说,而认为识阴中的细意识心是常住的。所以阿含
许多地方说六识是有间等法,却又同时说有不会灭坏的识,有出生五阴的入胎识;又在
十因缘法中说有“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说涅槃的本际、生死的本际,真如、如
来藏、我;乃至南传佛法经中所讲的,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当
然都是指第八识如来藏,不是指识阴中的任何一识。
而阿含中由于寿、暖与识三法的存在,使得众生性命得以存在,这个识当然是指第
八识如来藏自心如来。因为当这个识在无病而正常的情况下离开时,寿命就终了,暖触
也跟著灭失,识阴六识就全部灭除了。必须等到不属于识阴所摄的这个第八识出生了中
阴身以后,才会再有识阴六识在中阴身生起,所以这个本识当然不是指识阴中的意识。
这部经中所说的如来,也不是指称以五阴示现的如来,而是真我常住的第八识自心
如来,才会不断地反复质问:五阴与如来是同、是异,是不同、是不异,是和合为一、
是不和合为一,是分离二处、是同在一处。所以阿含部的诸经中所说的识,有时是指第
八识,有时是指第六识意识,但常常都说、单称为识,不明说是第六识意识,或第八识
如来藏,这时就必须有智慧来解读,也要有智慧来理解及往复推敲,才有可能真实确认
其中识的涵义。
所以,必须劝请一切大师与学人们,对于四阿含诸经中的声闻佛法,千万不要自己
想象就自以为真实了知,就依照自己所了解的,起而误导广大学人,成为不净说法者,
甚至成为大妄语者!若只是自己大妄语,所害的只是自己一人,对于佛教界及广大学人
而言,倒也无伤大雅,但若残害学徒也同堕大妄语业中,可就其罪弥天了。因此故说,
对于识的真义,务必要确实厘清以后,有十分把握才可以斩钉截铁地自称已经懂得阿含
佛法了。
正仁 命根与本识
avatar
m*t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hopp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marriott (marriott), 信区: shopping
标 题: 有没有转让今天的T43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4 22:34:14 2012, 美东)
站内联系。谢谢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