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最近485批的神速啊,一个月?
avatar
最近485批的神速啊,一个月?# Immigration - 落地生根
x*B
1
小哥哥看弟弟很有耐心,即使小脚踢到身上也不恼。笑槑/摄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前往国际登机口的小火车上,两个孩子并排坐着看着外面。一到假
期,首都机场每天进出港人数达到几十万,其中许多是中小学生前往世界各地。笑槑/摄
有兄弟姐妹的小朋友,平时多了玩伴也多了烦恼。北京东城区一胡同里,一个小男孩追
着姐姐跑,小姑娘有点“嫌弃”。 笑槑/摄
“啊——”一声尖利的哭喊声,王蕾心头一紧,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1岁半的二宝躺
在地上哭得喘不过气来,5岁的大宝愣在一旁。
这是家里最常出现的一幕,哥哥又把弟弟给弄哭了,而更激烈的“战争”正积蓄着随时
可能爆发。
奶奶推开王蕾,一个箭步冲上去,心疼地抱起小的,口无遮拦地骂大的:“你个缺德玩
意儿,下手这么重,你是要害死弟弟啊!”哥哥又怕又气,小脸憋得通红,委屈得大哭
不止。
“妈,怎么能这么说孩子呢!”王蕾有些生气,伸手要从奶奶手里把弟弟夺过来,奶奶
不肯,争夺之间,孩子们吓得尖叫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王蕾和婆婆之间较着劲,谁也不跟谁说话。家里的气氛像是贮满弹药的
火药桶,一点就炸。
王蕾怪老人看孩子不细心,还偏心眼儿。奶奶气得直抹眼泪,跺脚要回老家,“我成天
被‘捆’在你们家,看了大的又看小的,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最后还落了一身埋怨!”
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老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为了照看孙辈,老人的晚年生活被结结实实
地“捆”住了。“老人带娃”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家庭育儿现象。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
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二孩时代的到来,让老人
距离“松绑”的日子更加遥遥无期了,而长时间处于“责任重、风险高”的带娃压力下
,老人也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不堪重负。
二宝出生后,奶奶“罢工”了
李璐瑶怎么也没想到,当她告诉公公婆婆自己怀上二宝的时候,两老的反应却是一脸冷
漠。
她和老公都是朝九晚五的工薪族,大宝出生后,她公公主动提前半年办了退休手续,老
两口几乎承包了带孙子的全部工作。每天一早骑电动车到家里来照顾孙子,直到孩子睡
着了才在夜色中离开,风雨无阻。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公公还是每天负责接送。李璐瑶
小两口虽然偶尔也抱怨“老人有点太宠孩子了”,但自己落得轻松,“一家人也挺愉快
的”。
这次,一直好说话的婆婆先开了口,“我和你爸年纪大了,你们自己生了就要想办法自
己带。”这句话让李璐瑶吃惊不小, “我们白天要上班,怎么自己带啊?”她心里有
自己的小算盘,爷爷奶奶根本不放心把孙儿给外人带,又补上一句,“您如果不管,我
们就只能请保姆带了。”
没想到老人这次言出必行。二宝出生后,李璐瑶原以为奶奶会像照顾大宝一样,每天来
家里帮忙。可这次,奶奶三天两头的不是头疼、就是腰扭了,总跑医院,动不动就“罢
工”。还在休产假的李璐瑶不得不自己照顾二宝,经常连午饭都吃不上。
矛盾一天天在积累、升级。李璐瑶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四处“开战”:老公下班回家,还
是像从前一样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她气不打一处来,跟老公吵;大儿子不愿意妈妈成天
只照顾妹妹,时常在家乱发脾气,她又得教训儿子。而她最不满的,是公公婆婆这一次
真的“掉链子”了,“谁家不都是老人看孩子吗?我管生,他们负责带,这不是天经地
义的吗!”
带娃压力大、风险高,老人情绪障碍渐多
为了让子女“负担小一点”、让“孙儿一代”成长得更好,很多老人全身心付出甚至放
弃正常生活,日复一日埋头带孩子,这件似乎“天经地义”的事成了他们晚年生活中不
能承受之重。
住在女儿家近2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6年了,陈阿姨始终觉得很寂寞,“毕竟不是自己家
,不自在。”
退休这几年,她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十几岁”。她曾是单位里的“积极分子”,爱穿
漂亮衣服,头发总是盘得一丝不苟。为了照顾两个孙女,她收起五颜六色的衣裙,从老
家搬到北京,住进女儿家里。可至今,北京给她印象最深的,不过是楼下的花园和小区
外的菜市场。
“老伴来住了半年,不适应,高血压的老毛病犯了,就回去了。”陈阿姨眼神暗下来,
像是自言自语,“一辈子在一起,这老了老了,老两口倒分开了。”
原以为咬牙坚持几年,等孙女上小学她就能回老家了,可一年前,女儿又生了二宝。不
久前,陈阿姨一个不小心,二宝从床上翻身跌落到地上哇哇大哭,她当时吓得直心慌。
孩子很快没事了,可她半天都缓不过来,甚至开始失眠,“做梦都是孩子从悬崖上掉下
去。”
“带孩子责任重、压力大、风险高,而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他们越
发感到力不从心,往往容易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可能会导致情绪障碍。”天津师范大
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主任吴捷长期关注老年人心
理和隔代教养问题。他注意到,现在一些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很大比例都来自带
娃的焦虑”。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出现各种情绪障碍的老人的确在增多。
老人的焦虑等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孩子和家里的其他成员,这样一来,势必导致家庭人
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婆媳之间的矛盾更容易激化。
吴捷注意到,不同于年轻人,老人的情绪障碍往往表现为各种身体不适,有的总是感觉
胸闷、心慌,胃痛、胃胀等症状也很高发,往往与情绪波动关联很大。有的老人总感觉
不舒服,但去检查又并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其实是心理上出了问题”。
隔代教养无法替代亲子教育,必须身体力行
年轻父母的眼睛总是“往下看”,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极为关注,认为父母“应该”帮自
己分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却忽视了对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的关心和照顾。
吴捷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老人总丢三落四,爱忘事,年轻的子女觉得“年纪大了
,挺正常”。一次老人把孙子带出门,却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家人吓得四处寻找
。等家人找到老人时,他手里一直紧紧抱着孙子,谁说也不肯松手。经诊断发现,老人
已出现了轻度认知障碍。
“这并不是个案,风险也非常大,究其原因,还是年轻子女长期忽视了自己父母的身心
健康状况。”吴捷认为,从老年人心理学的角度讲,让他们带孩子确实有好处,“让他
们有事干、排解寂寞,同时让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然而,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能力也有所欠缺,心理上也会有所变化,“有的
老人变得更固执、敏感,加上与年轻一代受教育的差异,带孩子的观念和方法都不一样
,特别容易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对立。
比起身体上的疾病,那些藏在心里的隐疾更加难以察觉。吴捷认为,在普遍由老人隔代
教养的中国,到了重视这些老人的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时候了。
大多数的中国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会主动帮助子女带孩子,哪怕自己的身体状况不
那么好,或者牺牲晚年生活的自由,也往往能忍则忍。而如今的年轻父母,都是独生子
女,习惯了被照顾,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老人为自己带孩子就是理所应当,很少去考
虑老人的情绪以及他们的难处。
带孩子甚至成为不少家庭婆媳关系的转折点。此前有媒体报道,因为婆婆不愿带孩子,
儿媳四处吐苦水,在网上讨伐恶婆婆,也引起不少网友就“孩子谁来带”话题的争议,
不少人提出,不该对老人带娃进行“道德绑架”。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隔代教养都无法替代亲子教育,必须身体力行。”吴捷说,很
多实例已经证明,父母带大的孩子,更具创新精神,也较少娇溺,“这样的早期教育环
境,对人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这需要每个人彼此充分地尊重和沟通。
老人的性格、能力和健康状况差异很大,子女应该充分考虑长辈各方面的实际承受力,
特别要对老人多一些关心和理解,但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于,年轻家长应摆正自己在家庭
教育中的位置,“老人可以适当地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协助,但必须清楚,父母才是孩
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吴捷说。
avatar
g*n
2
最近485批的神速啊,一个月?
avatar
k*i
3
怎么活的这么累啊!!!
avatar
x*o
4
这些485批得快的是不是都是EB1-A啊?
avatar
h*s
5
因为幼儿园不收3岁以下娃。
制度是根本原因。

【在 k*******i 的大作中提到】
: 怎么活的这么累啊!!!
avatar
g*0
6
这还有1A在TSC挂了六个月的呢,还不让做sr,这种事情很难说的。
avatar
R*6
7
It depends.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