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弱case EB1A求评估# Immigration - 落地生根
Y*o
1
材料专业phd 在读
文章17 篇,一作8篇,IF 3-8
引用总共400次(他引用300),比较平均,每篇基本20-30次
审稿 21篇,来自8个不同杂志
不知eb1a可有希望
avatar
w*r
2
躺过

【在 Y*****o 的大作中提到】
: 材料专业phd 在读
: 文章17 篇,一作8篇,IF 3-8
: 引用总共400次(他引用300),比较平均,每篇基本20-30次
: 审稿 21篇,来自8个不同杂志
: 不知eb1a可有希望

avatar
b*d
3
tang guo
avatar
o*g
4
这是糖果的节奏
avatar
d*4
5
这个也叫弱,感觉有点。。。。。
avatar
b*5
6
Yes it is too 弱. 文章10篇,一作5篇,引用总共200次(他引用100)is much
stronger.
avatar
p*d
7
这很强case了,直接上吧。
也许有人会抬杠说什么不同专业不一样,有的专业平均引用是要多一些,可是我是想不
出任何一个专业,400多得总引用还不够平均标准的。。。

【在 Y*****o 的大作中提到】
: 材料专业phd 在读
: 文章17 篇,一作8篇,IF 3-8
: 引用总共400次(他引用300),比较平均,每篇基本20-30次
: 审稿 21篇,来自8个不同杂志
: 不知eb1a可有希望

avatar
w*n
8
看来大家都是觉得数字高就好,这个话呢,也对也不对,在600以内,就目前RFE的例子
看来,并非评审员认为的自动outstanding的范畴。
所以,引用数字在200到600之内的,不能认为是自动强,都必须仔细花功夫做引用功课
的。
现在的评审程序已经改变了。
大家需要的多做功课。数字本身,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直接说明问题。
avatar
z*a
9
躺过啊。。这还写弱case要被人骂BSO的。。^^

【在 Y*****o 的大作中提到】
: 材料专业phd 在读
: 文章17 篇,一作8篇,IF 3-8
: 引用总共400次(他引用300),比较平均,每篇基本20-30次
: 审稿 21篇,来自8个不同杂志
: 不知eb1a可有希望

avatar
p*r
10
完全躺过,除非偷懒.....
avatar
h*9
11
数字确实不是唯一标准,但说自己是弱case的标准在哪里呢?可以理解楼主小心谨慎,
但是还是觉得,那自己只有20个引用的算什么呢

【在 w******n 的大作中提到】
: 看来大家都是觉得数字高就好,这个话呢,也对也不对,在600以内,就目前RFE的例子
: 看来,并非评审员认为的自动outstanding的范畴。
: 所以,引用数字在200到600之内的,不能认为是自动强,都必须仔细花功夫做引用功课
: 的。
: 现在的评审程序已经改变了。
: 大家需要的多做功课。数字本身,在一定范围内,不能直接说明问题。

avatar
w*n
12
只有20个引用,也不见得就弱。这个我在很多帖子里说了,仔细挖掘自己的引用。
律师因为不想花时间来挖掘,所以他们一般只看个大概数字,引用过300对EB1A,200对
EB1B,基本是他们接受的底线。因为这个数字上的引用,挖掘出例子来做证据一般都问
题不大。
20个引用,数字看的确低,所以挖掘出好证据的几率就低,对律师而言,投入和产出不
成比例。所以他们一般是不接的。
就是这么简单。
申请的过程,完全就是一个论证过程。20个引用里,如果你可以找到有说服力的impact
的例子,有何不可申请呢?
所谓花功夫挖掘就是这个意思。

【在 h*******9 的大作中提到】
: 数字确实不是唯一标准,但说自己是弱case的标准在哪里呢?可以理解楼主小心谨慎,
: 但是还是觉得,那自己只有20个引用的算什么呢

avatar
N*n
13
不过挖引用真是力气活啊。这两天在帮ld挖,说实话95%以上的research paper或者
review真的只是一两笔带过。基本就是introduction里提一句,还是跟其他文章坨在一
起的。然后discussion里最多再提一两句,当然也就只能通过这些来吹了。反正任何人
的研究都是基于俺的研究,扩展,俺的研究奠定了无数基础啊,blablabla

impact

【在 w******n 的大作中提到】
: 只有20个引用,也不见得就弱。这个我在很多帖子里说了,仔细挖掘自己的引用。
: 律师因为不想花时间来挖掘,所以他们一般只看个大概数字,引用过300对EB1A,200对
: EB1B,基本是他们接受的底线。因为这个数字上的引用,挖掘出例子来做证据一般都问
: 题不大。
: 20个引用,数字看的确低,所以挖掘出好证据的几率就低,对律师而言,投入和产出不
: 成比例。所以他们一般是不接的。
: 就是这么简单。
: 申请的过程,完全就是一个论证过程。20个引用里,如果你可以找到有说服力的impact
: 的例子,有何不可申请呢?
: 所谓花功夫挖掘就是这个意思。

avatar
w*n
14
所以品审员才会以此作为客观证据来评价呀,公允的说,现在的品审过程还是比较能反
映申请人的真实情况的。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过挖引用真是力气活啊。这两天在帮ld挖,说实话95%以上的research paper或者
: review真的只是一两笔带过。基本就是introduction里提一句,还是跟其他文章坨在一
: 起的。然后discussion里最多再提一两句,当然也就只能通过这些来吹了。反正任何人
: 的研究都是基于俺的研究,扩展,俺的研究奠定了无数基础啊,blablabla
:
: impact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