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 I140 PP EB1A DIY RFE approved# Immigration - 落地生根
f*8
1 楼
感谢本版和前辈的心得体会,特别是那些EB1A模板!我是采用前辈的EB1A模板,没有创
新,写些体会以回馈本版。我是教育方向,希望对同胞的申请能有些许帮助。
1. 过程
7月23日匆忙邮递I140 和I485,为赶在8月I485 停顿前提交材料。USCIS 显示7月28日
收到材料。10天后收到RFE,接受AUTHORSHIP AND REVIEW,要求对CONTRIBUTION补充材
料。10月27日邮递出补充材料,为赶在11月5日期限前到达USCIS. 11月3日收到电子通
知I140获批。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15封推荐信,在第一次提交材料前收到13封推荐信,推荐人基本
没有改动我提供的草稿。又用了一个月完成了I140和I485的所有材料准备。我一个人准
备材料,时间仓促,质量不能和负责任的律师的作品相提并论。感到如果能通过是运气
好,收到RFE不意外。对RFE的准备时间充裕很多,3个月,提交后感到正常应该能通过
。之间已经收到另外2封迟到的推荐信,推荐人太忙,把时间忘了。这2封信和RFE其它
材料一起提交。
去年开始关注本版,看到好的模板或体会就下载,但一直未动手直到今年5月下旬。
2. 推荐信
1封来自新西兰的华人,编辑
1封来自美国主编
2封来自美国PI (1封RFE时提交)
1封来自美国工作老板
1封来自博士论文组成员
1封来自美国博士导师
1封来自中国前老板
1封来自中国独立推荐人,教育部顾问 (RFE时提交)
1封来自中国独立推荐人,系主任
1封来自美国两院院士
1封来自国际会议主席
在RFE信中,被指出推荐信只是间接材料,需要直接证据。之前我的CONTRIBUTION部分
是几乎完全靠推荐信佐证的。起草这么多推荐信是担心有人不回复,想确保7封。幸运
的是全部回复,虽然有的质量不高。所谓的独立推荐人,也是我认识的。感觉推荐人的
背景不重要,重要的是推荐信内容的具体。
3. 其它材料
138引用,12篇文章,多数中文。回复RFE时发现2篇中文文章知网同类引用前4 。 国际
会议发言38次。会议和杂志审稿100+。回答RFE时罗列了自己的1个国际best paper
award, 4 个国家、省、校科研课题立项,1个州学术会议board member.
4. 感想体会
1) 看论坛多数强调不要过多CLAIM, 3 条即可。在RFE时幸得见两位朋友的EB1B申
请,发现CLAIM的条数非常多。由此启发,我在回复RFE时几乎是按照官网列出的所有条
目,如awards, full membership 等来回复contribution的质疑。个人感觉Claim 4 条
比较合理,万一一方面比较弱,其它方面可以弥补。
2) 推荐信不需要多。但不要只强调自己的成就,要反复强调对美国的重要性。
3) 整个申请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审视自己过去工作的过程。非常感谢PUMA和我周
边朋友及推荐人的帮助。还感谢元臣律所。在RFE时联系几家律所,元臣依据我提供的
PL 和 RFE给了回复的建议,并且对我的案子充满信心。后来因为我的惰性,时间来不
及和他们合作。在回复RFE时我没有采纳元臣的建议,因为使用新的视角,发现完全有
条件claim awards 和membership,并且有其它contribution的证据,这些在我之前的
PL里根本没有提到。对过去工作的审视角度很重要。但是,元臣对我案子的信心是一个
侧面的鼓励。
4) 前辈提到的感想在这里不再赘述,比如强调small percentage.
新,写些体会以回馈本版。我是教育方向,希望对同胞的申请能有些许帮助。
1. 过程
7月23日匆忙邮递I140 和I485,为赶在8月I485 停顿前提交材料。USCIS 显示7月28日
收到材料。10天后收到RFE,接受AUTHORSHIP AND REVIEW,要求对CONTRIBUTION补充材
料。10月27日邮递出补充材料,为赶在11月5日期限前到达USCIS. 11月3日收到电子通
知I140获批。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15封推荐信,在第一次提交材料前收到13封推荐信,推荐人基本
没有改动我提供的草稿。又用了一个月完成了I140和I485的所有材料准备。我一个人准
备材料,时间仓促,质量不能和负责任的律师的作品相提并论。感到如果能通过是运气
好,收到RFE不意外。对RFE的准备时间充裕很多,3个月,提交后感到正常应该能通过
。之间已经收到另外2封迟到的推荐信,推荐人太忙,把时间忘了。这2封信和RFE其它
材料一起提交。
去年开始关注本版,看到好的模板或体会就下载,但一直未动手直到今年5月下旬。
2. 推荐信
1封来自新西兰的华人,编辑
1封来自美国主编
2封来自美国PI (1封RFE时提交)
1封来自美国工作老板
1封来自博士论文组成员
1封来自美国博士导师
1封来自中国前老板
1封来自中国独立推荐人,教育部顾问 (RFE时提交)
1封来自中国独立推荐人,系主任
1封来自美国两院院士
1封来自国际会议主席
在RFE信中,被指出推荐信只是间接材料,需要直接证据。之前我的CONTRIBUTION部分
是几乎完全靠推荐信佐证的。起草这么多推荐信是担心有人不回复,想确保7封。幸运
的是全部回复,虽然有的质量不高。所谓的独立推荐人,也是我认识的。感觉推荐人的
背景不重要,重要的是推荐信内容的具体。
3. 其它材料
138引用,12篇文章,多数中文。回复RFE时发现2篇中文文章知网同类引用前4 。 国际
会议发言38次。会议和杂志审稿100+。回答RFE时罗列了自己的1个国际best paper
award, 4 个国家、省、校科研课题立项,1个州学术会议board member.
4. 感想体会
1) 看论坛多数强调不要过多CLAIM, 3 条即可。在RFE时幸得见两位朋友的EB1B申
请,发现CLAIM的条数非常多。由此启发,我在回复RFE时几乎是按照官网列出的所有条
目,如awards, full membership 等来回复contribution的质疑。个人感觉Claim 4 条
比较合理,万一一方面比较弱,其它方面可以弥补。
2) 推荐信不需要多。但不要只强调自己的成就,要反复强调对美国的重要性。
3) 整个申请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审视自己过去工作的过程。非常感谢PUMA和我周
边朋友及推荐人的帮助。还感谢元臣律所。在RFE时联系几家律所,元臣依据我提供的
PL 和 RFE给了回复的建议,并且对我的案子充满信心。后来因为我的惰性,时间来不
及和他们合作。在回复RFE时我没有采纳元臣的建议,因为使用新的视角,发现完全有
条件claim awards 和membership,并且有其它contribution的证据,这些在我之前的
PL里根本没有提到。对过去工作的审视角度很重要。但是,元臣对我案子的信心是一个
侧面的鼓励。
4) 前辈提到的感想在这里不再赘述,比如强调small percen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