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EB1A I-140 TSC PP Approved 一点体会
avatar
EB1A I-140 TSC PP Approved 一点体会# Immigration - 落地生根
l*7
1
基本背景
专业:环境微生物
学历:中科院博士
文章:一作10篇(7篇SCI)共24篇,IF=2+至6+不等
引用:Google Scholar 总引用260+,最高引用出自两篇1作,1篇90另1篇47
审稿:50+期刊绝大多数SCI,包含专业内大部分有影响杂志(16 Journals),IF从6+
到无
编委:3个新杂志editoral board,其中一新刊尚无文章刊出
审理:TSC
服务:直接PP
日期:3月1号Received,3月13 Approved
大概流程
第一阶段:准备
2012国内J-1入境,2014申请J-1豁免同年转H1B,2015年开始关注绿卡申请年底并在
MITBBS“落地生根”版了解基本流程。2015年末咨询WeGreened并做免费评估。当时文
章23篇,引用GS=195,审稿15篇。律师给了Approval or Refund于是决定签约(2016年
1月底正式签约)。由于工作比较忙签约后一直没动手写Summary,当然也是考虑审稿数
量不多,引用没到200想等一等。由于项目结束2016年下半年从中部某州转到东部继续
做科研(H1B)。下半年10月份新的研究项目基本上路准备重新启动申请发现此时的I-
140审批局势已经风云突变,门槛貌似一夜提高很多(如著名的0124 >1000 citations
),本来自评是中等的case一夜之间变成了相对偏弱(生物领域)不敢再拖延。
第二阶段:着手
自整理:WeGreened对客户的基本要求:1)Research Summary; 2)联系推荐人;3)
其它基本资料的准备。2016年着手写之前其实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个人认为也是最核
心的任务):将所有引用我文章的SCI文章全部下载下来。一篇一篇过,找出具体的引
用内容并分类:1)footnote归一类;2)大段引用归一类;3)同一实验室多次引用归
一类。
搭框架:整理好这些基本素材,然后围绕自己2个引用最高(90 和47 citation)和2篇
非1作相对高引(32 和25 citation)的文章开始构建3个Projects。前两个项目相对容
易写,因为工作全是自己一手做文章也自己写的。以发表论文为框架结合WeGreened提
出的要求写成Scientific和layman 两个长摘要。第3个项目虽然做了不少具体工作但毕
竟不是第一作者(一个第3一个第5)花了一些时间斟酌,将两篇发表的文章摘要进行融
合形成第三个project,至此3个project框架完成。
写初稿:WeGreened要求客户除了写出自己的研究项目更重要是寻找自己工作的
Highlights,当然是围绕被引用和应用角度。我是基础科研所以亮点全部来自引用。每
个Project我挑选了大约10个引用篇幅相对较长的文章(实际整理时3个project总共挑
出大约50个大小亮点)。至此,Summary完成初稿移交WeGreened,他们的答复是looks
good,然后让我着手联系推荐人。
推荐人: 遵循1)International Impact; 2)Independent;3)Expert这3个原则导向
1)为了体现国际影响力尽可能在不同区域寻找潜在推荐人(1美国,1加拿大,1捷克,
1香港,1中国,1非洲)。
2)参考版上关于非独立推荐人作用大小的意见不统一,决定全部选择独立推荐人。
3)引用文章优先,重复并有大段引用我文章的人 > 大段引用过 > 引用过,这一顺序
发送邮件寻找推荐人。由于优先名单的人未必会有回应,所以邮件基本是第一批发完4
天后发第二批再到一周后发第三批。最终大约2周时间找到6个人答应写推荐信(提醒:
最好要多联系2-3个做备用,只找6人万一出差就会很拖时间。我集齐6个推荐人后继续
联系一周得到3个备用推荐人实际上后面发挥了作用,总共发出大约有30+邀请封)。
WeGreened要求是全部找齐6个推荐人后将推荐信一次成型,一开始我觉得没必要但拿到
推荐信后发现还是很make sense的。在拿到我们最终推荐人名单前,WeGreened律师事
实上已经拿到我们的Research Summary有1周左右时间。具体准备case的律师应该是利
用这段时间设计好了基本框架,比如从哪些具体的点切入讨论我的哪些具体
contribution。虽说切入点拟定好后分到不同推荐人头上也行,但如能结合推荐人自己
的具体研究领域和方向,分配就会更加合理有说服力,这一点我强烈建议使用他们服务
的人照律师的建议办。推荐信发出后第二天就收到2个签名并返回,另外2个隔1周完成
,1人出差2周但答应回来就签所以也算搞定。其中来自巴西的一教授对我的推荐信做了
大量修改,签名返回后律师认为该删减严重削弱推荐信的力量,决定让我找替代者(这
里还是不要嫌麻烦,虽然他签名了但内容不能让律师满意最好还是自己再辛苦点不要偷
懒,虽然我也是很懒的)。于是从backup里调出一个符合该推荐信内容的教授(喀麦隆
),联系几天后拿到签名推荐信。(这里提醒一下,在对方答应给你出推荐信的时候顺
道问他们要他们的简历特别是official website。我当时没经验只要推荐信,没想到后
来律师要这方面内容。一年轻教授除ResearchGate和Google Scholar并无学校官网介绍
,而律师是强烈不建议使用这两个链接,害怕IO会进行Publication or Citations比较
对申请人不利。所以如果你的推荐人仅有这两个social media链接还是要早点做打算)
。至此,剩下的 基本都是律师打理了。
一点体会
对文章发表非常多而且好引用超过500以上甚至1000的,我认为无论是找律师还是自己
DIY最终怎么样都能过,找不找律师我觉得也无所谓。但如果自己case不是很强(个人
评估自己属于算不上多弱但肯定也算不上很强的case)。在这种背景下,律师的价值还
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我一次过但肯定不后悔找律师。也许我们能找到很好的亮点,也能
写一手漂亮的文章,甚至也懂一些法律条款。但要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可能就没那么容
易。特别是WeGreened有大量成功案例,甚至针对不同强弱度的case会有不同的团队和
成功模块来操作保证最大的通过率。在他们手里一周就可以出来让你觉得钱太好赚了(
10 d countdown),也许你一个月能写出来但能否有足够的条理,论证层次是否清晰,
论证逻辑和法律条文结合上是否流畅都存在疑问。当然我同意版上部分人的观点,律师
肯定会套用模板,从这个角度来说拥有大量成功案例的WeGreened一定程度是在用经验
赚钱。但问题是这个经验我们这些individual是没有的,也不可能通过合法途径随便得
到(就算有模板实际成文中还是有一个针对具体案例的再加工过程),这是他们积累的
财富,我们只能购买。
在版上潜水两年了,没有注册过,但一直在学习。在通过前我就曾想过不管顺利不顺利
只要最终能通过我都会过来写点内容(其实我在递交材料时已经做好了RFE的长久战准
备),算是回馈本版的帮助。我知道虽然我过了但后面还有大批的人在等待,他们需要
经验积累。不管自己的case对别人有没帮助,总之众人拾材火焰高。以前每天过来刷版
时总想看到一些新内容新情况,默默对照自己的案例,所以希望更多人将自己成功或者
失败案例(虽然这有点残酷)写出来。当然坦白的说,通过后也接到WeGreened的邮件
希望我能在MITBBS上给他们做点宣传,这篇文章算是一举两得了。
avatar
i*e
2
恭喜恭喜

【在 l*********7 的大作中提到】
: 基本背景
: 专业:环境微生物
: 学历:中科院博士
: 文章:一作10篇(7篇SCI)共24篇,IF=2+至6+不等
: 引用:Google Scholar 总引用260+,最高引用出自两篇1作,1篇90另1篇47
: 审稿:50+期刊绝大多数SCI,包含专业内大部分有影响杂志(16 Journals),IF从6+
: 到无
: 编委:3个新杂志editoral board,其中一新刊尚无文章刊出
: 审理:TSC
: 服务:直接PP

avatar
H*I
3
赞一个,谢谢你的分享!
avatar
P*I
4
赞分享,好帖。
恭喜楼主,预祝485顺利!
avatar
x*a
5
感谢分享!
avatar
n*n
6
重来没看到EB1C发帖啊
avatar
p*a
7
一针见血
因为1C的不会来这个板块,托了没意义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重来没看到EB1C发帖啊
avatar
j*s
8
Cong!!!!
avatar
b*e
9
gxgx
avatar
d*u
10
关键是要相信律师。每个律师,每家律所的风格都不一样。不能因为被rfe或者被拒就
把责任全推给律师,也不能因为一次通过觉得也许不请律师自己也可以一次通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