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陆奇失业后,找工作艰难啊 (转载)
avatar
陆奇失业后,找工作艰难啊 (转载)# JobHunting - 待字闺中
x*l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v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xmail (hahaha), 信区: Living
标 题: 陆奇失业后,找工作艰难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1 03:54:23 2018, 美东)
留给陆奇的工作机会不多了
陆奇的选择
是接下来一段历史的序幕
自从卸任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之后,陆奇——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华人高管的
去向就成了一个谜,与之相伴的是各种传言,靠谱的和不靠谱的混杂在一起,但大多数
都颇不靠谱。
最新的不靠谱的传言是:陆奇即将加盟比特大陆——全球最大的比特币矿机制造商,一
家估值超过120亿美元,传说中即将赴港上市的区块链独角兽。你只需要把“陆奇”跟
“挖矿”两件事自动联想在一起,那个画面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和喜感。
“比特大陆”是比特币领域一家很厉害的公司,这是个事实,它的创始人吴忌寒是《纽
约时报》评出的“区块链革命”10位代表人物中唯一的中国人,1980后,被他的欧美同
行们称为“JHAD"(Jihan的谐音,意译为恐怖分子),掌控着全球比特币矿机30%的计
算力。他主导了比特币历史上的第一次硬分叉,是技术和投资的双重信徒。我是一个对
区块链界的群魔乱舞非议颇多的人,但对吴忌寒,我充满了敬意和好奇,一直想找机会
跟他聊个天,尤其是听说他要借助在矿机领域积累的算力研究基础,转向人工智能芯片
研发之后。
但这跟陆奇要加盟比特大陆,是两回事。陆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和学术积累,与比
特大陆和吴忌寒的AI芯片研发,也是两回事。陆奇卸任了百度的COO,加盟比特大陆,
就好比是卸任了总理当了三线城市的市长。
好在比特大陆很快辟谣了,称陆奇的加盟一事“无中生有”。但有意思的是,“链圈”
和“币圈”的大多数宁可信其有,传得不亦乐乎。愿意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传言,视一切
传言为区块链的利好,无视常识的作用,是这个圈儿的习惯。
陆奇不可能去比特大陆,也不可能去任何一家炙手可热的“独角兽”科技企业,这是一
个事实,也是一个常识。他在拼多多担任的是独立董事——这是一家科技公司在上市前
通常会有的标准操作,邀请一位具备公众影响力的企业家或投资人,代表公众对这家公
司行使监督权。就像滴滴的董事会观察员杨致远(雅虎创始人)和美团的独立董事沈向
洋(微软执行副总裁、陆奇的继任者)那样,除此无它。
而人们之所以对陆奇的去向感兴趣,除了对陆奇本人的期待和兴趣之外,还因为陆奇选
择去哪家公司,实际上意味着这家公司具备了某种不可言说的地位——与BAT,至少是
BAT当中的B——等量齐观的业界地位。
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能进入陆奇视野的公司,才少之又少。
据我所知,在2016年初陆奇以腿伤为由突然宣布辞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时候,用户
规模达到上亿规模的中国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几乎倾巢而动,延揽陆奇加盟,其中包括
一系列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涉猎或积累的独角兽们——几乎人人都相信陆奇的职业生涯下
一站在中国。这个猜测是没错的,但在陆奇视线范围内的公司却屈指可数,在一度几乎
与腾讯谈妥所有细节的时候,百度的公告发出来了——2017年2月,陆奇成了百度的副
董事长、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陆奇当时加盟百度的原因,现在已经很清楚了。陆奇是科学家,也是全球顶级的职业经
理人,他需要一个能与此完全匹配,实现其抱负的位置。他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认识20
多年,而百度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最深广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搜索算法、语音、语
义和图像识别,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有强烈的企图;加上首席运营官的职位和负责所
有业务部门的权限,确实是个合适的选项。
至于一年多之后陆奇即卸任在百度的所有核心职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对百度品
牌的伤害,但这种伤害是双向的。百度的品牌形象甚至股价确实因为陆奇的卸任一度受
到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但这件事对陆奇的影响同样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全球顶级的华
人职业经理人,回到中国的第一次职业经理人生涯在14个月内即告终结,对其它想与陆
奇合作的中国互联网和科技企业来说,很难不权衡这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们将用怎样的
方式,建立怎样的信任,以实现与陆奇的合作。
百度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有它的自身问题,这恐怕是陆奇离职无法回避的原因,在陆
奇离开之后,百度再想延揽同一级别的职业经理人的难度恐怕大得多。但百度在文化上
存在的这些问题,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有。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普遍是强文化驱动的,而
且这种企业文化与硅谷范儿的、美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大相径庭。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创始
人绝大多数都仍然是公司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话事人,而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们也普
遍相信:职业经理人是无法管理好一家公司的。
而“最有权势的华人职业经理人”陆奇,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美国人。他在美国生活了26
年,在美国科技公司工作了近20年,担任美国科技公司的高级职业经理人长达10年。无
论在雅虎还是微软,他的“老板”都是担任CEO的职业经理人,他从来没真正地和创始
人一起共事过,尤其是中国公司的创始人。
与中国公司的创始人合作,就得接受他们多少有些粗放式的管理,就得接受他们把增长
视作一切的价值取向,和一边急速狂奔一边补轮子的冒险行动,就得适应丛林法则,就
得适应随时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太“职业”了不行,太“经理人”了也不行,太
爱惜羽毛更不行。
如果在百度这些问题都是问题的话,那么在滴滴,在今日头条,在美团,在拼多多,甚
至在小米,这些问题都更是问题。在阿里巴巴也是问题——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
,它的杭州总部是被一种气场更强大的中国式企业文化驱动的,而且职业经理人团队很
成熟,如果一名外部的职业经理人加入的话,显然没法像在百度一样被授予掌管所有业
务的权限,文化上的挑战也更大。
腾讯呢?它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治理最“像硅谷”的一家公司了,但它并不是一家
技术驱动的公司。它需要一个科学家背景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让它变得更像一家科技公司
而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和投资公司么?也许真的需要。但在创始人仍主导着
公司的发展方向的背景下,由一名华人职业经理人把它变成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公司
,真的比在一家内部山头林立的技术公司当主导所有业务的职业经理人更容易么?
但这恐怕就是事实。当56岁的陆奇开始把他的职业生涯重心放到中国的时候,他看到的
是充满热血、机会、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中国科技和互联网市场,中国互联网的头号玩家
们看到的是一个谦逊、有经验、声望和全球资源的顶级职业经理人。但陆奇很难真切地
体认中国互联网的草莽和血脉贲张,中国互联网的头号玩家们也很难直接察觉到陆奇谦
逊笑容背后的矜持和爱惜羽毛。他们互相需要又彼此误读,而且这种误读会持续下去,
在百度结束了,在其它地方也会开始。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互联网独角兽诞生的速度和独立存活的概率(接受腾讯和阿里
的投资也算)超过硅谷的公司,且随着中国人口和增长红利的衰退而产生了对全球市场
的企图心,加上原生创始团队视野和经验半径的局限,它们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需
要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顶级职业经理人的加盟,而有着“家国情结”的第一代华人职业经
理人是更好的选择。但曾经供职于世界级顶级科技公司、现今仍然活跃在研发和产品一
线的华人职业经理人已经少之又少,在他们兴奋且充满疑惑的视野所及范围之内,可供
选择的中国科技公司也是少之又少,前人踩过的坑,他们都会远远地绕开,绕来绕去就
又回到了硅谷或西雅图的原点上。
可供陆奇选择的工作机会不多了。回到美国继续在大公司做职业经理人?也许是个选项
,除了微软,还有Google和Facebook,但这对已经57岁的陆奇有什么意义。去创业?这
个传闻也有不少,那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现在中国VC和PE的钱已经不多了,但支持陆奇
这样的顶级人物没有问题,但钱之外的问题呢?搭建一个中国和美国两边的研发和产品
团队是一个选项,但在中国和美国贸易冲突以及与之相伴的科技资源冲突日渐紧迫之时
,这么做的风险也变得更大——陆奇的华人身份和在百度14个月的经历,放在现在的环
境下真的是件好事么?
陆奇不可能去比特大陆,这是常识。他甚至也很难去今日头条、美团、小米和拼多多;
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他可能会面临与百度不同,但同样给巨大且难以兼容的挑战。如果
创业,他需要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平衡。
avatar
a*z
2
瞎操心。皇帝不急你也别急。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