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克里斯多福在ICAO歡迎台灣 被大會主席打斷發言 (转载)# Joke - 肚皮舞运动
t*e
1 楼
lovelyfish00:你好!我理解你的心情和处境。这篇文章是2013年七月,国内一个亲子杂
志找我约稿,我回顾了一下自己作为小白菜和母亲的经历,成文。希望对你走出困境有
帮助。这是我的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2736455-1.shtml
从“小白菜”到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一直认为,之所以把那些孩提时代遭受父母忽视、虐待的人称作“小白菜”,这灵感
来自那首童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岁半啊!没了娘啊!弟弟吃肉我喝汤呀!”
这首童谣里,主人公小白菜之所以遭受不幸,有三个原因:一、因为她是“命贱”的女
孩,而弟弟是“金贵”的男孩。二、因为她和后母一起生活,没有生身母亲。三、父亲
的角色在这首童谣里貌似缺席,实际上,父亲扮演的是一个隐身幕后,纵容配偶虐待孩
子的角色,如同现实生活中某些“小白菜”一方的父母。
而网络上,聚集在中文的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里,或者“天涯”论坛,那些现实生
活中的“小白菜”们,遭受的往往是来自亲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的遗弃、忽视、冷漠、
虐待。
不管是豆瓣小组,还是天涯的那些跟帖云集,翻页无数的“小白菜”楼主吐槽帖,都可
以发现,倾吐苦水的,女性所占的比例比男性要多得多……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个男女比例完全对应现实生活中“小白菜”的男女比例吗?这是
一个很值得心理学或者社会学进行研究考证的问题,但是,在真正的考证数据和结论出
来之前,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思考,我认为:这两个比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换句话说,尽管隐身在网络背后诉说自己小白菜遭际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但是现实
生活中小白菜命运的男女比例也许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也许是因为:一、中国社会是个具有浓厚的男权思想观念的
社会,男性这个角色,相比女性,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环境出生成长,
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是隐身在网络背后,男性也不愿意选择倾诉的方式排解
和宣泄痛苦,他们认为这是非常令人羞惭的举动。二、传统的“孝道”观念,“天下没
有不是的父母”,这些思想和观念对男性的影响更深,男性小白菜即使经历饱受虐待的
童年,也会被种种社会或者家庭舆论洗脑,选择性遗忘,或者主动寻找借口为父母的行
为开脱,毕竟,和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挑战,需要勇气,而这勇气,只能来自个体的觉
醒,而被生活的压力挟裹着往前奔跑的人们,已经沉重得喘不过气来,哪有余暇去回顾
反思自己的童年阴影?三、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观念的影响
,那些不爱孩子的父母,对于儿子,或多或少有些忌惮,觉得有可能是自己年老之后的
依靠,那些“非爱”的行为,相较对于女儿的态度,可能会比较隐蔽,男性受到的父母
的伤害,可能更多是以“爱”为名义的粗暴干涉和霸道控制,或者感情要挟,而不是赤
裸裸的歧视和肢体暴力。
另外,“祸害父母”,那些制造小白菜儿女的人,他们自己本身,往往也是被自己的“
祸害父母”制造出来的小白菜,这似乎是一个悲剧的恶性循环的链条,一代又一代传承
下去,我发现,祸害父母并不存在什么男女比例悬殊的问题,也就是说,伤害和虐待孩
子的男性和女性其实是一样多的,而祸害父母,往往就是成年以后的小白菜,这一点,
也许可以佐证,实际上,小白菜的性别比例,并不悬殊。
既然我打算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来参与这个话题讨论:而我又是女性,我难免推想,
在杂志上谈论这个话题的,也许仍然是女性参与者更多,这就会给人们形成一种错觉:
在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多小白菜,都是因为女性过于敏感,容易夸张,容易陷入歇斯底
里的感性错觉,而我希望大家不要产生这种误会,这会导致忽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
以才有上文的那些分析。
我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女性“小白菜”。
父母的婚姻毫无感情基础可言,父亲是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工人,母亲是六十年代重点名
校毕业的理工科大学生,可是这样两个人又如何会凑到一起?
这也许要从双方各自的家庭说起:我的爷爷是个非常暴虐的男人,他是个农民,但是做
得一手好菜,乡下的红白喜事,经常请他掌厨,他爱喝酒,醉了就经常虐待妻子和孩子
们,据说奶奶是个性情温和而且非常勤劳的人,她偏爱我的伯父。我的伯父和叔父都生
活得很幸福(因为隔得太远,来往不多,我只能观察到表面,起码看上去如此),伯父
日后成了一个不小的地方官员(学而优则仕),叔父是个农民,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
奶奶因为生计艰难,把他过继给了另外一户农民,那家对叔叔很好,别说打,连骂都没
有骂过。伯父和叔父都过的是家庭幸福,儿孙满堂的日子,当然,他们也都是非常疼爱
自己孩子的人,没有任何家庭暴力行为。
父亲厌恶上学,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离开故乡的山沟沟,做了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工
人,也许是因为爷爷的暴力虐待,加上他不能像伯父一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回顾和反
思并且用行动祛除性格中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扭曲阴暗,也不能像叔父一样因为养父母
的爱而成为一个正常和健全的人。
父亲一辈子都生活在严重的心理阴影中,我想,他从来没有走出过爷爷对他的伤害,他
一辈子都被禁锢在那个阴影里,在心智上,父亲一直都是那个青春期甚至儿童期,被爷
爷各种肢体暴力虐待,又被偏爱伯父的奶奶忽视的人,因为缺爱,他一直长不大,一直
到去世,仍然是那样。
母亲的原生家庭里,有五个孩子,她是长女,从小资质出众,现在,她当年就读的中学
,还保留着她的奖状和荣誉。外祖父母似乎是小镇上开小饭馆的,后来下放到农村,在
我的记忆里非常慈祥,起高腔都没有过的外祖父,在他的青壮年时代,却同样也是一个
非常暴虐,对子女动辄打骂的人(根据姨妈和二舅的叙说),那本热销的心理学书籍《
少有人走的路》里,曾经说过,精神病的心理成因是由于儿童时代父母的伤害和虐待,
我不知道这是否能解释,大学毕业之后,文革期间,母亲在单位被整治批斗之后患上精
神病的原因。
父亲和母亲经人介绍结婚的时候,应该都算是大龄青年了。父亲暴虐而喜怒无常,毫无
责任感和上进心,极其冷酷偏狭,铿吝封闭而且专横固执,缺乏生活常识,没有文化,
不知道照顾自己,更不用说照顾妻子和孩子,但是当时,父亲看上去相貌清俊,木讷也
可以当成老实,又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母亲的精神病时好时坏,但是顶着一个“大
学生”和技术员的光环,两人在没有多少了解,更谈不上磨合的情况下结婚了。
母亲是个多才多艺而且心高气傲的人,婚后不久,她就被极其痛苦的婚姻生活刺激得病
情恶化,然后,她的工作也渐渐变得形同虚设,从技术员到子弟学校的老师,最后病休
在家。
我的出生加重了母亲的苦难,她似乎希望我是一个男孩,她觉得儿子能够让她所有落败
的人生理想得以实现,据说,孕期,因为我的性别,她失望得服药自杀过一次,被抢救
回来。
父亲和母亲处处大相径庭,唯独对孩子的性别期待上,同心同德,心有灵犀,“女儿有
什么用?”父亲经常这么说。我生下来三天,就被送到外祖父母家抚养,一直长到五岁
左右,才回到父母身边。
若干年之后,当我成年,当我自己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当我经历了父亲一个人在国内
去世,我暌隔万里的愧疚,愧疚得如坠地狱,当我被迫以难描难绘的勇气,面对童年的
黑暗,我才终于明白: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性别期待,许多年以来,就是我肩上的一座大
山,过去的几十年,我一直扛着这座大山奔跑,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企图得到他们的
欢心,“瞧,男人能够做到的所有事情,我全部都能做到。看,我证明给你们看了,除
了不能为生育提供精子,我什么都能做到……”
然而,又如何呢?这一切,都由潜意识决定,都发生在我自己几乎都意识不到的角落,
是我很多性格和行动后面的驱动力,但是,我和父母之间,是始终隔阂的,他们看不见
我的心,永远看不见,听不见我的呼唤,永远听不见,表面上,似乎是因为,母亲和我
阴阳相隔(在母亲四十岁的那一年,她终于无法承受这对她充满了痛苦的生活,服药自
杀),父亲文化水平太低,无法理解我这样一个禀赋很好,灵性很高的孩子,其实,这
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不爱我,他们对我缺乏父母对孩子应该有
的那种无条件的爱。
是的,这桩婚姻中的双方,都无比憎恶对方,他们本身也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个体,他
们怎么可能去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呢?做不到,他们做不到。
多少次,我回顾起自己在父母身边的童年和少年,尤其是父亲对我的虐待,我的灵魂就
变得怒火熊熊地燃烧,浑身上下,我充满了足以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硫斯匹敌的愤怒
,真想大声质问父亲,“为什么?为什么那样对我?为什么为什么那样对待一个孩子?
为什么为什么那样剥夺我的少年时代?为什么,为什么,让我度过那样一个本应该是最
美好的青春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充满了恐惧,他像一个炸弹,随时会爆炸
,肢体暴力或者语言毒箭会随时劈头盖脸倾泻在我身上。
儿童时代,低头看蚂蚁这样的行为也会触怒父亲,遭到无穷无尽的詈骂和羞辱,少年时
代,因为追着向父亲讨要一个帮我去职工图书馆借书的承诺,便会得到一翻毒打。父亲
招惹聚集在家里的那群麻将赌鬼男人,其中有的对少女时期的我有不轨企图,而我又是
一个特别敏感的人,此类情境给我带来的羞恶愤怒,足以让我冲动得杀人。
对于母亲,我一直纠结的是,“您到底爱不爱我?爱不爱我?爱不爱我?”如果爱,在
我十岁的时候她就选择了自杀,这是她对自己的放弃,也是对我的抛弃;如果不爱,可
是我知道,如果没有母亲,没有她对我儿童时期的启蒙教育——现在,仍然能够那样清
晰地记得母亲给我提供的种种阅读的便利条件,以及她对我各种问题的耐心解答——在
父亲的家里生活那么久之后,遭受具有极度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父亲种种虐待,现在的我
,也许没有能力移民海外,辛苦但是幸福地享受养育两个孩子的全职主妇生活,也许我
会待在精神病院或者监狱里,又或者,我和母亲一样,不堪这些痛苦,自杀了事。
不过,最应该感激的人,应该还是我的外祖父母,五岁之前,我在乡下和他们一起度过
,他们很爱我,他们是无条件爱我的代父母,回忆起那段时期的生活,我的心情是一团
喜悦,正如同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恐惧”。我觉得,之所以我
有那种蓬勃旺盛得如同郝思佳一样的生命力,这来自外祖父母,尤其是外祖父给予我的
爱,我母亲,是外祖父最偏爱的孩子,我也是母亲家族中,第三代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
许多和我一样的“小白菜”们,因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和“祸害父母”一起生活,他
们被摧毁得不成样子,他们找不到心理重建的力量,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出于善良的天
性,不愿意悲剧在自己后代身上重演,他们选择了终身不婚或者不育——童年的阴影太
过惨重,他们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变成把他们制造出来的父母:我爱你们,我恨你们,
可是不知不觉中,我变得和你们一模一样,天哪!——子女和父母的纠葛,怎么能够说
得清?
毫无悬念,在那样一个家庭长大,我自己的性格也有许多问题,这导致我的婚恋之路很
不顺利,因为父亲的脾气那样暴虐,下意识地,我也选择了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丈夫,
在我们长达十几年的婚姻里,我们相爱相杀,是的,就是相爱相杀,加上丈夫的母亲,
是一个控制欲很强,擅长感情要挟的女性,我们这两个起初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小白菜
”命运的“白菜”婚姻组合,充满了坎坷动荡。
不过,我们都很爱孩子,然而,说到底,这是因为,这桩婚姻,其实是充满感情的组合
(虽然我们互相攻击,伤痕累累),所以,我们都发自内心地,无比珍爱婚姻的结晶—
—孩子。
如果说我对孩子有什么期待的话,那就是在性别方面,和我的父母完全相反,我希望有
一个女儿,因为,我觉得养育一个女儿,能够很好地弥补我那苦难深重的童年和少年—
—多少次,我真想坐上时光机器,去拯救当年那个小小的,绝望的我……可是我生育的
两个孩子都是男孩。
长子出生之后,我对他的期望唯有健康,可是,上帝很眷顾我,他给了我很多我没期望
过的美好:长子不但健康,而且聪明帅气,现在,他六岁了,是个音乐天赋出众的小男
孩,此外,他的性格好极了,情商很高,很有爱心,快乐而活泼。在长子不到一岁的时
候,他的奶奶曾经企图把他带到外地的姑姑家抚养一段时间,当时我愤怒得几乎丧失理
智,因为我太清楚孩子和父母分开意味着什么,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爱子经历这种几
乎等同于被遗弃的伤害。那段时间很艰难,我陷入婆媳大战的泥淖中,被产前产后抑郁
症折磨着,和自杀的念头打持久战,现在想起来,最遗憾和愧疚的就是,长子零岁到一
岁这段时间,我和他之间没有太多的亲子互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现在有时候比较害
羞内向的原因。
因为儿时,在我有记忆开始,并没有什么人关注我的内心需要,关注我的感情和心理需
求,而我又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孩子,这让我看上去特别木讷,那种隔绝和封闭其
实很痛苦,父亲在物质金钱方面对我的极端铿吝更不用提了。在这些方面,我特别注意
不要给长子留下同样的空白和遗憾。我们夫妻俩在物质上和精神感情上,都非常注意长
子的需求,我们俩本身,也算是各自行业里的专业工作者,对于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
梦想,满足虚荣心之类的,没有任何企图。
我记得当时看过一条育儿经验,大意是说,两岁之前,孩子的任何需求都可以满足,这
样他/她才有安全感,两岁之后就要给他立规矩,我很认真地照样执行,丈夫觉得我对
长子太严格,很有怨言,不过,我坚持了自己的主张,在长子两岁到四岁期间,我对他
偶尔使用过体罚,就是做错事情的时候打屁股,不过,我很注意一点,就是绝对不要带
着情绪这么做,实际上,长子现在六岁,这六年当中,我对他真正发火,可能不会超过
三次,在弱小的儿童面前,我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我的父亲在社会上一事无成,是彻底的底层弱者,却对年幼且身为女性的我拳脚相加,
将我当作出气筒,我深深地鄙夷和厌恶这样的行为,很小的时候就发誓,绝对不要做父
亲这样的人,也包括不做父亲这样的家长。丈夫没有我这样的自觉意识,他宠孩子的时
候宠得没边没际,有时脾气坏起来,就态度恶劣,胡乱发火(当然,他从来不动手),
不过这种时候,我通常会毫不迟疑地保护儿子。虽然我很少对长子发脾气,但是,真正
能管得住这个小精灵的人,是我,不是他爸爸。
在陪伴和养育长子长大的过程中,想起那句老话“养儿才知父母恩”,不由苦笑,直到
我成为母亲,我才知道,原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原来,孩子给了父母这
么多的爱,这么多的温馨、欢乐和甜蜜。不一定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无条件地爱孩子,可
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无条件地爱父母,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长子很小的时候,还不到三岁,他说话晚,那时候说话还不利索,有一天,我上教室学
习去了,他和丈夫要睡觉了,丈夫要关掉客厅的灯,长子嘟嘟囔囔说了一堆,丈夫终于
听明白:妈妈晚上回来看不见,别关灯,妈妈回家能看见。丈夫转述了这话,我感动得
稀里哗啦。
前一阵,丈夫感冒了,长子上学前,就对他爸说,“爸爸,我要上学了,不能照顾你。
你在家多喝水,多喝果汁,果汁里很多维生素,好好休息。”
次子现在才两个月,嗷嗷待哺,因为长子太优秀,我对次子更加没有什么期望了(闺女
梦在怀孕的时候就知道又落空了,医生提前告知了性别),唯一担心的就是,如果他资
质平凡,以后会不会因为哥哥的出色自卑?我做好了这个思想准备,无论如何,我们父
母不能偏心,一视同仁,也会告诉他,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无须比较。
次子和长子小时候长得很像,但是更帅,他是个健康、漂亮、爱笑的奶娃娃,是爸爸、
妈妈和哥哥的小珍宝、心头爱。
因为抚育长子的过程中出现过遗憾,所以我更加珍惜第二次当母亲的机会,虽然次子看
上去什么都不懂,我仍然尽量和他进行互动,和他说话,抱他哄他逗他,我相信,婴儿
这段时间和母亲之间的互动,是他日后能够落落大方地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的心理基础。
因为母亲对我的智力文化启蒙太早,而母亲给我的温馨回忆,拥抱和亲吻几乎没有,我
也几乎没有任何父母陪伴我玩耍的记忆,我很疑心这也是我几乎缺乏童年少年欢乐的原
因。矫枉过正,我一度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几乎放弃了对长子在智力文化方面的启
蒙教育,尤其是语言文学方面,对于我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其实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长子目前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玩”,各种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滑冰、滑雪
、游泳、网球、画画、弹钢琴、听故事、看动画片、国际象棋、各种玩具,旅行……我
在他这个年纪,似乎除了阅读的乐趣,什么都没有,他却是,除了阅读的乐趣,什么都
有……
两个孩子就如同治愈我童年创伤的灵丹妙药,随着伤口逐渐愈合,长出新肉,我开始以
比较中庸持平的态度对待孩子们的阅读和语言文学方面的学习,我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专
业人员,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双语环境,再加上中文母语,如果我放弃对孩子们这方面的
引导启蒙,简直是暴殄天物。
我曾经和一个拥有美好幸福童年的母亲在网络交流过,她是一个女儿的母亲,她对待孩
子的那种态度,我非常欣赏,孩子是她的好朋友,她是充满平等尊重,充满惊喜和发现
的观察者,“润物细无声”的幕后引导者;她的性格我也非常欣赏,充满了女性的灵性
、弹性、韧性和智慧,也充满母性的善良、宽容、温厚,还充满了“大写的人”的乐观
、正直、和勇敢。
和“小白菜”一样,这类出生在充满爱心的父母家庭中的幸运儿,也会代代传承,他们
成年之后,仿佛天生就知道如何做好妻子(丈夫),如何做好父母,因为他们通过原生
家庭这个社会化里程的第一个驿站,学习了如何去爱,只有充分被爱的人,才知道如何
给予爱。
如果我们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爱,那么,也许,我们的一生都会充满不安全感,对他
人和社会充满了由衷而本能的猜疑、敌意和抗拒;我们会充满焦虑,不停地逼迫自己,
对别人,尤其是对自己,非常苛刻,仿佛,如果我们不能达到“完美”,就永远也不配
享有美好的生活;我们会变得非常冷漠,也许我们貌似热情,其实我们谁都不爱,因为
,自己都不爱的人,如何会爱别人?
在孩提时代,父母给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必须如何如何,必须听话,必须有用,
必须有出息,必须……我们才爱你,可是,(我的个人经验跳出来了)那是假的,那是
谎言,当我费劲全部力气,实现了那一切“必须”,我还是那么清晰而绝望地知道,父
亲根本就不爱我,是的,就算我实现了一切,甚至即使我变成了男孩子,他还是不爱我
,不爱就是不爱,没有理由,也永远不可能改变……我痛苦而绝望,阴郁地愤怒和咆哮
,但是于事无补。
我们的童年记忆告诉我们:我们不值得爱,因为父母都不爱我们。我们似乎永远站在幸
福的彼岸,永远对其望尘莫及,或者,就差那么一点,就一丁点,可是,注定了每次都
是擦肩而过,永远和幸福无缘……童年的创伤留在那里,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承认
还是不承认,它永远会对现在的你具有不可磨灭不可忽视的莫大影响。
爱你的孩子吧!他/她是上帝送给你的天使,无条件爱你的天使,然后,他/她会慢慢长
大,生长出和你完全不一样的灵魂,你唯一能做的,是左右这个灵魂的生长,可是你没
有专属权,他/她不属于你,他/她和你一样,属于上帝,即使你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也
要存有敬畏——比如,永远,永远也不欺压凌虐弱小的儿童,包括,在没有任何人看见
的地方,包括,即使你并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
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是人类最纯真自然的幸福之一,有那么一些人,虽然相对数量
不多,但是绝对的数量却不少,他们无缘这种爱,成为制造小白菜的祸害父母。生殖的
能力几乎人人都有,爱,却是需要学习的,好父母并非仅仅拥有生殖能力的人,让我们
一起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吧!
志找我约稿,我回顾了一下自己作为小白菜和母亲的经历,成文。希望对你走出困境有
帮助。这是我的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2736455-1.shtml
从“小白菜”到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一直认为,之所以把那些孩提时代遭受父母忽视、虐待的人称作“小白菜”,这灵感
来自那首童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岁半啊!没了娘啊!弟弟吃肉我喝汤呀!”
这首童谣里,主人公小白菜之所以遭受不幸,有三个原因:一、因为她是“命贱”的女
孩,而弟弟是“金贵”的男孩。二、因为她和后母一起生活,没有生身母亲。三、父亲
的角色在这首童谣里貌似缺席,实际上,父亲扮演的是一个隐身幕后,纵容配偶虐待孩
子的角色,如同现实生活中某些“小白菜”一方的父母。
而网络上,聚集在中文的豆瓣小组“父母皆祸害”里,或者“天涯”论坛,那些现实生
活中的“小白菜”们,遭受的往往是来自亲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的遗弃、忽视、冷漠、
虐待。
不管是豆瓣小组,还是天涯的那些跟帖云集,翻页无数的“小白菜”楼主吐槽帖,都可
以发现,倾吐苦水的,女性所占的比例比男性要多得多……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个男女比例完全对应现实生活中“小白菜”的男女比例吗?这是
一个很值得心理学或者社会学进行研究考证的问题,但是,在真正的考证数据和结论出
来之前,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思考,我认为:这两个比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换句话说,尽管隐身在网络背后诉说自己小白菜遭际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但是现实
生活中小白菜命运的男女比例也许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也许是因为:一、中国社会是个具有浓厚的男权思想观念的
社会,男性这个角色,相比女性,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环境出生成长,
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使是隐身在网络背后,男性也不愿意选择倾诉的方式排解
和宣泄痛苦,他们认为这是非常令人羞惭的举动。二、传统的“孝道”观念,“天下没
有不是的父母”,这些思想和观念对男性的影响更深,男性小白菜即使经历饱受虐待的
童年,也会被种种社会或者家庭舆论洗脑,选择性遗忘,或者主动寻找借口为父母的行
为开脱,毕竟,和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挑战,需要勇气,而这勇气,只能来自个体的觉
醒,而被生活的压力挟裹着往前奔跑的人们,已经沉重得喘不过气来,哪有余暇去回顾
反思自己的童年阴影?三、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观念的影响
,那些不爱孩子的父母,对于儿子,或多或少有些忌惮,觉得有可能是自己年老之后的
依靠,那些“非爱”的行为,相较对于女儿的态度,可能会比较隐蔽,男性受到的父母
的伤害,可能更多是以“爱”为名义的粗暴干涉和霸道控制,或者感情要挟,而不是赤
裸裸的歧视和肢体暴力。
另外,“祸害父母”,那些制造小白菜儿女的人,他们自己本身,往往也是被自己的“
祸害父母”制造出来的小白菜,这似乎是一个悲剧的恶性循环的链条,一代又一代传承
下去,我发现,祸害父母并不存在什么男女比例悬殊的问题,也就是说,伤害和虐待孩
子的男性和女性其实是一样多的,而祸害父母,往往就是成年以后的小白菜,这一点,
也许可以佐证,实际上,小白菜的性别比例,并不悬殊。
既然我打算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来参与这个话题讨论:而我又是女性,我难免推想,
在杂志上谈论这个话题的,也许仍然是女性参与者更多,这就会给人们形成一种错觉:
在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多小白菜,都是因为女性过于敏感,容易夸张,容易陷入歇斯底
里的感性错觉,而我希望大家不要产生这种误会,这会导致忽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
以才有上文的那些分析。
我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女性“小白菜”。
父母的婚姻毫无感情基础可言,父亲是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工人,母亲是六十年代重点名
校毕业的理工科大学生,可是这样两个人又如何会凑到一起?
这也许要从双方各自的家庭说起:我的爷爷是个非常暴虐的男人,他是个农民,但是做
得一手好菜,乡下的红白喜事,经常请他掌厨,他爱喝酒,醉了就经常虐待妻子和孩子
们,据说奶奶是个性情温和而且非常勤劳的人,她偏爱我的伯父。我的伯父和叔父都生
活得很幸福(因为隔得太远,来往不多,我只能观察到表面,起码看上去如此),伯父
日后成了一个不小的地方官员(学而优则仕),叔父是个农民,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
奶奶因为生计艰难,把他过继给了另外一户农民,那家对叔叔很好,别说打,连骂都没
有骂过。伯父和叔父都过的是家庭幸福,儿孙满堂的日子,当然,他们也都是非常疼爱
自己孩子的人,没有任何家庭暴力行为。
父亲厌恶上学,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离开故乡的山沟沟,做了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工
人,也许是因为爷爷的暴力虐待,加上他不能像伯父一样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回顾和反
思并且用行动祛除性格中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扭曲阴暗,也不能像叔父一样因为养父母
的爱而成为一个正常和健全的人。
父亲一辈子都生活在严重的心理阴影中,我想,他从来没有走出过爷爷对他的伤害,他
一辈子都被禁锢在那个阴影里,在心智上,父亲一直都是那个青春期甚至儿童期,被爷
爷各种肢体暴力虐待,又被偏爱伯父的奶奶忽视的人,因为缺爱,他一直长不大,一直
到去世,仍然是那样。
母亲的原生家庭里,有五个孩子,她是长女,从小资质出众,现在,她当年就读的中学
,还保留着她的奖状和荣誉。外祖父母似乎是小镇上开小饭馆的,后来下放到农村,在
我的记忆里非常慈祥,起高腔都没有过的外祖父,在他的青壮年时代,却同样也是一个
非常暴虐,对子女动辄打骂的人(根据姨妈和二舅的叙说),那本热销的心理学书籍《
少有人走的路》里,曾经说过,精神病的心理成因是由于儿童时代父母的伤害和虐待,
我不知道这是否能解释,大学毕业之后,文革期间,母亲在单位被整治批斗之后患上精
神病的原因。
父亲和母亲经人介绍结婚的时候,应该都算是大龄青年了。父亲暴虐而喜怒无常,毫无
责任感和上进心,极其冷酷偏狭,铿吝封闭而且专横固执,缺乏生活常识,没有文化,
不知道照顾自己,更不用说照顾妻子和孩子,但是当时,父亲看上去相貌清俊,木讷也
可以当成老实,又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母亲的精神病时好时坏,但是顶着一个“大
学生”和技术员的光环,两人在没有多少了解,更谈不上磨合的情况下结婚了。
母亲是个多才多艺而且心高气傲的人,婚后不久,她就被极其痛苦的婚姻生活刺激得病
情恶化,然后,她的工作也渐渐变得形同虚设,从技术员到子弟学校的老师,最后病休
在家。
我的出生加重了母亲的苦难,她似乎希望我是一个男孩,她觉得儿子能够让她所有落败
的人生理想得以实现,据说,孕期,因为我的性别,她失望得服药自杀过一次,被抢救
回来。
父亲和母亲处处大相径庭,唯独对孩子的性别期待上,同心同德,心有灵犀,“女儿有
什么用?”父亲经常这么说。我生下来三天,就被送到外祖父母家抚养,一直长到五岁
左右,才回到父母身边。
若干年之后,当我成年,当我自己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当我经历了父亲一个人在国内
去世,我暌隔万里的愧疚,愧疚得如坠地狱,当我被迫以难描难绘的勇气,面对童年的
黑暗,我才终于明白: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性别期待,许多年以来,就是我肩上的一座大
山,过去的几十年,我一直扛着这座大山奔跑,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企图得到他们的
欢心,“瞧,男人能够做到的所有事情,我全部都能做到。看,我证明给你们看了,除
了不能为生育提供精子,我什么都能做到……”
然而,又如何呢?这一切,都由潜意识决定,都发生在我自己几乎都意识不到的角落,
是我很多性格和行动后面的驱动力,但是,我和父母之间,是始终隔阂的,他们看不见
我的心,永远看不见,听不见我的呼唤,永远听不见,表面上,似乎是因为,母亲和我
阴阳相隔(在母亲四十岁的那一年,她终于无法承受这对她充满了痛苦的生活,服药自
杀),父亲文化水平太低,无法理解我这样一个禀赋很好,灵性很高的孩子,其实,这
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不爱我,他们对我缺乏父母对孩子应该有
的那种无条件的爱。
是的,这桩婚姻中的双方,都无比憎恶对方,他们本身也都是心智尚未成熟的个体,他
们怎么可能去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呢?做不到,他们做不到。
多少次,我回顾起自己在父母身边的童年和少年,尤其是父亲对我的虐待,我的灵魂就
变得怒火熊熊地燃烧,浑身上下,我充满了足以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硫斯匹敌的愤怒
,真想大声质问父亲,“为什么?为什么那样对我?为什么为什么那样对待一个孩子?
为什么为什么那样剥夺我的少年时代?为什么,为什么,让我度过那样一个本应该是最
美好的青春期?”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充满了恐惧,他像一个炸弹,随时会爆炸
,肢体暴力或者语言毒箭会随时劈头盖脸倾泻在我身上。
儿童时代,低头看蚂蚁这样的行为也会触怒父亲,遭到无穷无尽的詈骂和羞辱,少年时
代,因为追着向父亲讨要一个帮我去职工图书馆借书的承诺,便会得到一翻毒打。父亲
招惹聚集在家里的那群麻将赌鬼男人,其中有的对少女时期的我有不轨企图,而我又是
一个特别敏感的人,此类情境给我带来的羞恶愤怒,足以让我冲动得杀人。
对于母亲,我一直纠结的是,“您到底爱不爱我?爱不爱我?爱不爱我?”如果爱,在
我十岁的时候她就选择了自杀,这是她对自己的放弃,也是对我的抛弃;如果不爱,可
是我知道,如果没有母亲,没有她对我儿童时期的启蒙教育——现在,仍然能够那样清
晰地记得母亲给我提供的种种阅读的便利条件,以及她对我各种问题的耐心解答——在
父亲的家里生活那么久之后,遭受具有极度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父亲种种虐待,现在的我
,也许没有能力移民海外,辛苦但是幸福地享受养育两个孩子的全职主妇生活,也许我
会待在精神病院或者监狱里,又或者,我和母亲一样,不堪这些痛苦,自杀了事。
不过,最应该感激的人,应该还是我的外祖父母,五岁之前,我在乡下和他们一起度过
,他们很爱我,他们是无条件爱我的代父母,回忆起那段时期的生活,我的心情是一团
喜悦,正如同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恐惧”。我觉得,之所以我
有那种蓬勃旺盛得如同郝思佳一样的生命力,这来自外祖父母,尤其是外祖父给予我的
爱,我母亲,是外祖父最偏爱的孩子,我也是母亲家族中,第三代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
许多和我一样的“小白菜”们,因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和“祸害父母”一起生活,他
们被摧毁得不成样子,他们找不到心理重建的力量,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出于善良的天
性,不愿意悲剧在自己后代身上重演,他们选择了终身不婚或者不育——童年的阴影太
过惨重,他们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变成把他们制造出来的父母:我爱你们,我恨你们,
可是不知不觉中,我变得和你们一模一样,天哪!——子女和父母的纠葛,怎么能够说
得清?
毫无悬念,在那样一个家庭长大,我自己的性格也有许多问题,这导致我的婚恋之路很
不顺利,因为父亲的脾气那样暴虐,下意识地,我也选择了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丈夫,
在我们长达十几年的婚姻里,我们相爱相杀,是的,就是相爱相杀,加上丈夫的母亲,
是一个控制欲很强,擅长感情要挟的女性,我们这两个起初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小白菜
”命运的“白菜”婚姻组合,充满了坎坷动荡。
不过,我们都很爱孩子,然而,说到底,这是因为,这桩婚姻,其实是充满感情的组合
(虽然我们互相攻击,伤痕累累),所以,我们都发自内心地,无比珍爱婚姻的结晶—
—孩子。
如果说我对孩子有什么期待的话,那就是在性别方面,和我的父母完全相反,我希望有
一个女儿,因为,我觉得养育一个女儿,能够很好地弥补我那苦难深重的童年和少年—
—多少次,我真想坐上时光机器,去拯救当年那个小小的,绝望的我……可是我生育的
两个孩子都是男孩。
长子出生之后,我对他的期望唯有健康,可是,上帝很眷顾我,他给了我很多我没期望
过的美好:长子不但健康,而且聪明帅气,现在,他六岁了,是个音乐天赋出众的小男
孩,此外,他的性格好极了,情商很高,很有爱心,快乐而活泼。在长子不到一岁的时
候,他的奶奶曾经企图把他带到外地的姑姑家抚养一段时间,当时我愤怒得几乎丧失理
智,因为我太清楚孩子和父母分开意味着什么,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爱子经历这种几
乎等同于被遗弃的伤害。那段时间很艰难,我陷入婆媳大战的泥淖中,被产前产后抑郁
症折磨着,和自杀的念头打持久战,现在想起来,最遗憾和愧疚的就是,长子零岁到一
岁这段时间,我和他之间没有太多的亲子互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现在有时候比较害
羞内向的原因。
因为儿时,在我有记忆开始,并没有什么人关注我的内心需要,关注我的感情和心理需
求,而我又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孩子,这让我看上去特别木讷,那种隔绝和封闭其
实很痛苦,父亲在物质金钱方面对我的极端铿吝更不用提了。在这些方面,我特别注意
不要给长子留下同样的空白和遗憾。我们夫妻俩在物质上和精神感情上,都非常注意长
子的需求,我们俩本身,也算是各自行业里的专业工作者,对于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
梦想,满足虚荣心之类的,没有任何企图。
我记得当时看过一条育儿经验,大意是说,两岁之前,孩子的任何需求都可以满足,这
样他/她才有安全感,两岁之后就要给他立规矩,我很认真地照样执行,丈夫觉得我对
长子太严格,很有怨言,不过,我坚持了自己的主张,在长子两岁到四岁期间,我对他
偶尔使用过体罚,就是做错事情的时候打屁股,不过,我很注意一点,就是绝对不要带
着情绪这么做,实际上,长子现在六岁,这六年当中,我对他真正发火,可能不会超过
三次,在弱小的儿童面前,我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我的父亲在社会上一事无成,是彻底的底层弱者,却对年幼且身为女性的我拳脚相加,
将我当作出气筒,我深深地鄙夷和厌恶这样的行为,很小的时候就发誓,绝对不要做父
亲这样的人,也包括不做父亲这样的家长。丈夫没有我这样的自觉意识,他宠孩子的时
候宠得没边没际,有时脾气坏起来,就态度恶劣,胡乱发火(当然,他从来不动手),
不过这种时候,我通常会毫不迟疑地保护儿子。虽然我很少对长子发脾气,但是,真正
能管得住这个小精灵的人,是我,不是他爸爸。
在陪伴和养育长子长大的过程中,想起那句老话“养儿才知父母恩”,不由苦笑,直到
我成为母亲,我才知道,原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原来,孩子给了父母这
么多的爱,这么多的温馨、欢乐和甜蜜。不一定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无条件地爱孩子,可
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无条件地爱父母,这才是事实的真相。
长子很小的时候,还不到三岁,他说话晚,那时候说话还不利索,有一天,我上教室学
习去了,他和丈夫要睡觉了,丈夫要关掉客厅的灯,长子嘟嘟囔囔说了一堆,丈夫终于
听明白:妈妈晚上回来看不见,别关灯,妈妈回家能看见。丈夫转述了这话,我感动得
稀里哗啦。
前一阵,丈夫感冒了,长子上学前,就对他爸说,“爸爸,我要上学了,不能照顾你。
你在家多喝水,多喝果汁,果汁里很多维生素,好好休息。”
次子现在才两个月,嗷嗷待哺,因为长子太优秀,我对次子更加没有什么期望了(闺女
梦在怀孕的时候就知道又落空了,医生提前告知了性别),唯一担心的就是,如果他资
质平凡,以后会不会因为哥哥的出色自卑?我做好了这个思想准备,无论如何,我们父
母不能偏心,一视同仁,也会告诉他,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无须比较。
次子和长子小时候长得很像,但是更帅,他是个健康、漂亮、爱笑的奶娃娃,是爸爸、
妈妈和哥哥的小珍宝、心头爱。
因为抚育长子的过程中出现过遗憾,所以我更加珍惜第二次当母亲的机会,虽然次子看
上去什么都不懂,我仍然尽量和他进行互动,和他说话,抱他哄他逗他,我相信,婴儿
这段时间和母亲之间的互动,是他日后能够落落大方地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的心理基础。
因为母亲对我的智力文化启蒙太早,而母亲给我的温馨回忆,拥抱和亲吻几乎没有,我
也几乎没有任何父母陪伴我玩耍的记忆,我很疑心这也是我几乎缺乏童年少年欢乐的原
因。矫枉过正,我一度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我几乎放弃了对长子在智力文化方面的启
蒙教育,尤其是语言文学方面,对于我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其实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的。长子目前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玩”,各种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滑冰、滑雪
、游泳、网球、画画、弹钢琴、听故事、看动画片、国际象棋、各种玩具,旅行……我
在他这个年纪,似乎除了阅读的乐趣,什么都没有,他却是,除了阅读的乐趣,什么都
有……
两个孩子就如同治愈我童年创伤的灵丹妙药,随着伤口逐渐愈合,长出新肉,我开始以
比较中庸持平的态度对待孩子们的阅读和语言文学方面的学习,我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专
业人员,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双语环境,再加上中文母语,如果我放弃对孩子们这方面的
引导启蒙,简直是暴殄天物。
我曾经和一个拥有美好幸福童年的母亲在网络交流过,她是一个女儿的母亲,她对待孩
子的那种态度,我非常欣赏,孩子是她的好朋友,她是充满平等尊重,充满惊喜和发现
的观察者,“润物细无声”的幕后引导者;她的性格我也非常欣赏,充满了女性的灵性
、弹性、韧性和智慧,也充满母性的善良、宽容、温厚,还充满了“大写的人”的乐观
、正直、和勇敢。
和“小白菜”一样,这类出生在充满爱心的父母家庭中的幸运儿,也会代代传承,他们
成年之后,仿佛天生就知道如何做好妻子(丈夫),如何做好父母,因为他们通过原生
家庭这个社会化里程的第一个驿站,学习了如何去爱,只有充分被爱的人,才知道如何
给予爱。
如果我们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过爱,那么,也许,我们的一生都会充满不安全感,对他
人和社会充满了由衷而本能的猜疑、敌意和抗拒;我们会充满焦虑,不停地逼迫自己,
对别人,尤其是对自己,非常苛刻,仿佛,如果我们不能达到“完美”,就永远也不配
享有美好的生活;我们会变得非常冷漠,也许我们貌似热情,其实我们谁都不爱,因为
,自己都不爱的人,如何会爱别人?
在孩提时代,父母给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必须如何如何,必须听话,必须有用,
必须有出息,必须……我们才爱你,可是,(我的个人经验跳出来了)那是假的,那是
谎言,当我费劲全部力气,实现了那一切“必须”,我还是那么清晰而绝望地知道,父
亲根本就不爱我,是的,就算我实现了一切,甚至即使我变成了男孩子,他还是不爱我
,不爱就是不爱,没有理由,也永远不可能改变……我痛苦而绝望,阴郁地愤怒和咆哮
,但是于事无补。
我们的童年记忆告诉我们:我们不值得爱,因为父母都不爱我们。我们似乎永远站在幸
福的彼岸,永远对其望尘莫及,或者,就差那么一点,就一丁点,可是,注定了每次都
是擦肩而过,永远和幸福无缘……童年的创伤留在那里,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承认
还是不承认,它永远会对现在的你具有不可磨灭不可忽视的莫大影响。
爱你的孩子吧!他/她是上帝送给你的天使,无条件爱你的天使,然后,他/她会慢慢长
大,生长出和你完全不一样的灵魂,你唯一能做的,是左右这个灵魂的生长,可是你没
有专属权,他/她不属于你,他/她和你一样,属于上帝,即使你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也
要存有敬畏——比如,永远,永远也不欺压凌虐弱小的儿童,包括,在没有任何人看见
的地方,包括,即使你并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
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是人类最纯真自然的幸福之一,有那么一些人,虽然相对数量
不多,但是绝对的数量却不少,他们无缘这种爱,成为制造小白菜的祸害父母。生殖的
能力几乎人人都有,爱,却是需要学习的,好父母并非仅仅拥有生殖能力的人,让我们
一起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