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你懂的、嘿嘿”不可逾越的界限一点点松动
avatar
z*e
2
2014年03月05日07:38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 付小为
既然“两会”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那么必然会围绕着一些问题与解答展开。那
些“闭门会”之外,新闻发言人、官员与记者之间公开的一问一答因此格外受人关注。
前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答记者问末了的一句“你懂的”,不仅引得记者
会现场笑声一片,也无形中让外界对问答的“尺度”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在较真的人
看来,这句话虽然未见得说出了什么,但其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深意,至少没有回避的态
度,又确实与以往不同。也因此,“你懂的”像一个“两会”小段子似的迅速在坊间传
开,而“两会”现场,它又像一个标答模板,成了一些代表委员不想说、不能说、不愿
说时的“嘴边话”。
这些天来,“你懂的”时常被拿出来反复回味。“你懂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
没有人在深究。它就像语言文化里的一个小窍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甚至不用推敲,
也经不起推敲。在繁杂的语言系统,我们看到过许多用丰富的描述、详细的罗列汇结,
却让人略感困惑的论述。“你懂的”恰恰相反,它并没有说什么,却潜藏着不言而喻,
对于听话的人来说,似是在“心照不宣”中收到了什么信息。
当然,想要表达一份心照不宣,未必非用“你懂的”不可。比如,东莞市长袁宝成
面对记者“扫黄”和“经济转型”的追问,坚持一连三个“嘿嘿”作答。又比如,住建
部部长姜伟新在一系列有关房价的提问面前,始终沉默不语,最后,只留下“双向调控
”四个字,至于什么是“双向调控”,外界玩笑称其为“谜面”。
有媒体总结出自两会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以来,各位新闻发言人面对敏感问题时的
“应答录”。这些尖锐的问题,涉及外交、政治、社会等不同方面的问题,回答的角度
亦因应着各有侧重,但从语言层面来看,他们客观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对问题本身的闪避
。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言语的机巧。相对来说,“你懂的”、“嘿嘿”,看上去不能算
回答,却至少没有回避。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不少媒体评论针对“你懂的”表达出相似的乐观。虽然我无法
说得更深,“你懂的”,但它某种程度上已经完全不是禁区,至少从发言者自身的拿捏
上是如此的,而这也是逐渐“脱敏”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这样含糊的语词,不能让所
有人满意,但可以肯定的是,某些我们过去一度以为不可逾越的界限确实在一点点松动
。从“你懂的”到“讲你知”,这样的渐进发展值得期待。
avatar
s*x
3
same as laptop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