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25岁前要做的事”“不要对自己的未来说不”......我们的身边充溢着许许多
多的“心灵鸡汤”,那些不知道是生活得有多么坎坷的作家们,用几乎看见文字就能感
觉到喘息的耳语告诉你他的人生的点滴,用几乎剖析人生和命理的方式告诉你,你现在
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去面对人生的起伏。
在人生的低谷时,我也曾因为几篇暖心的“心灵鸡汤”文而感觉重拾人生的自信,
正视困难。甚至还订阅了不少频道准备不是给自己的心灵补充能量。
然而看多之后发现心灵鸡汤喂养的或许根本不是看的人,而是写的人。倾诉欲和说
教欲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隐藏个性,尤其是在经历过一些自认悲苦的过往之后,又找不到
倾诉的出口,只能利用笔触,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正一些似乎有血有肉却实则并无灵魂的
文字,来满足自己想要宣泄的内心,安抚自己的痛感。利用一种“过来人”的姿态总结
人生哲理来说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存在感的满足。
或许其中的一部分刚好与读者的经历相似,在某一时间段中使人感到的鼓舞,但吃
多了这样带有牢骚和自我需求膨胀的鸡汤,究竟能摄取多少营养成分还确实难说,只怕
吃多了,只会消化不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