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所谓巴铁不符合基本科学原理和技术标准,zz
avatar
所谓巴铁不符合基本科学原理和技术标准,zz# Joke - 肚皮舞运动
n*4
1
近日,一项被称为中国原创重大发明“巴铁”(又称“立体巴士”)占据了不少新闻的
焦点。据称这种交通工具能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肚子里面能跑小汽车”,上面还能
承载1000多名乘客,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掀起了一番热潮。
媒体报道,巴铁是一种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采用了高效低碳新技术,将BRT和地
铁等优点融为一体的全新发明。巴铁运行时凌驾于道路之上,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
下层可通车,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从而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然而,在巴铁概念火爆的同时,笔者作为城市交通从业人员希望从行业的角度进行
一番思考,谈一谈巴铁创新发明需要遵循哪些基本科学原理。
首先,技术创新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巴铁的出发点仍在于“为小汽车让路”。城
市交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只有分清主次、把资源分配给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公共
交通,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巴铁概念的提出,是把最有利又有限的路面空间让
小汽车通行,而非从根本上抑制小汽车出行需求,也就很难作用于缓解交通拥堵。
其次,技术创新需要符合基本科学原理和技术标准。巴铁的许多基本参数还不满足
基本的标准要求。巴铁总高度只有4.5~4.7米,下层小汽车通行高度2.2米,上层乘客空
间高度2.3~2.5米。一是这个尺寸不符合最起码的交通安全要求。小汽车通行高度2.2
米只满足速度5公里以下的车库高度要求。在50~60公里设计时速下,2.2米净空高度没
有哪个小车司机敢开车行驶。国内外设计规范中,连非机动车道路的净空高度都要求3.
5米,何况机动车呢?对5座及以上的小客车(面包车)那就更不靠谱了。二是巴铁上层
空间的设计也不满足乘客基本空间的需要。巴铁长度达到54米,宽7.8米,可用于承载
乘客的空间面积约为350平方米。即便如此,考虑到座位、走廊空间等要求,巴铁最多
可承载600—700人左右,很难满足其“容纳1200-1400名乘客”的初衷。三是,这样的
宽体超大客车车型很难满足车辆结构安全稳定要求。假定巴铁车辆仅按600人载员计算
(而不是发明者宣称的1000~1200人),载员重量就高达35~37吨,加上车体自重,估
计接近40吨。这40吨的宽体巴铁车厢其重心距离地面高度达3米左右。而仅靠两侧很薄
的车体钢壳支撑,在30公里以上车速行驶中动载冲击下,几乎无法保证其车辆结构的安
全稳定。四是,巴铁4.5~4.7米高度的车辆很难在既有已经存在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
以及有许多几十甚至上百年行道树的城市道路上推广使用,不然将导致大量拆迁,破坏
城市历史、景观和文脉。此外,巴铁的巨型车体也不满足转弯半径、过街设施净空等规
范要求。
当然,公众的发明创新愿望和激情应该鼓励和保护。但是,发明创新都需要遵循最
基本的科学原理,需要充分论证和严密的科学计算,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
目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仍是缓解交通拥堵、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的根本途径和出路。
(作者系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avatar
l*o
2
基本可以确定是骗钱的载体
avatar
y*i
3
一下子变成1000多名乘客了?不是说300名么?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