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语录 (转载)# Joke - 肚皮舞运动
b*d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领袖语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8 13:36:52 2018, 美东)
5年两会,习近平之喻言浅意深
1、绣花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两次用到“绣花”这一比喻。
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3月8日,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
番‘绣花’功夫”。
“绣花”,一针一线,针密线韧。习近平以此为喻,说的是精细、精准的工作方法。
唯有精细化管理,大城市发展才能针脚细密、严丝合缝,才能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增强
发展活力。唯有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全
过程才能环环相扣,也才能扎扎实实帮百姓脱贫致富。
“绣花”,绣的是城市扎实细密的内里,绣的是农村稳扎稳打的未来。
2、方向盘、安全带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键在领导干部。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好用权“方向盘”
,系好廉洁“安全带”。
手中之权,用之于民,则稳行于大道;用之于私,则必会跑偏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领导干部“清风两袖”,方能永葆初心,“车”行
千里而无忧。
3、石榴籽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
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之所以汁水饱满,是因为有众多的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斗。
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共同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至理之言。
4、眼睛、生命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没了“心灵的窗户”,生命难免失色。没了生命,一切无从谈起。将生态环境比喻为“
眼睛”和“生命”,习近平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言而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我们的“眼睛”和“生命”。
5、啃硬骨头、攻城拔寨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
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很多地方已摘掉贫困帽子,旧貌换新颜。好啃的骨头已被啃掉,小
坡小坎已都迈过,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是最坚固的堡垒。
是最难的阶段,却也是曙光在望的时刻。狭路相逢勇者胜。当此时刻,横下一条心,加
大力度,加快速度,齐心协力,不愁打不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
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是梦。
6、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丛林要欣欣向荣,必须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自然生态如此,政治生
态亦如此。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
政良好环境,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
警示、警戒。
对已烂到根的树木,需霹雳手段彻底拔除之,以正视听,以正纲纪。对“病树”和“歪
树”,则须正其主干,剪其病枝,使之恢复挺拔,此乃真正爱护之举。
治党必须从严。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危害的是整个政治生态。此喻发人深省。
7、盆景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说,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
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盆景”式扶贫,实乃搞“面子工程”,仅供“观赏”。此“盆景”处移花接木、花团
锦簇,彼非“盆景”处则仍是贫困如故。
扶贫,要的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让国家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要的不是宣传和汇
报时的涂脂抹粉,而是老百姓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要的不是一隅的华而不实和虚假政绩
,而是满目山河锦绣,再无疮痍贫苦。
与其费尽心思搞“盆景”,不如踏踏实实做实事。扶贫“盆景”,可以休矣!
8、加减乘除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正处在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如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习近平在2015年3月9日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为其支
招: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
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
东北重振雄风,需要的是脱胎换骨、破茧化蝶。通过“加减乘除”重新排兵布阵,变“
二人转”为群英会,以一时之痛一时之难,换可持续发展长久发展。此招是振兴东北的
“大招”。
9、稻草人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我曾专门讲纪律问题。生活纪律、组
织纪律、财经纪律、政治纪律,多少纪律,问题是执行得不好,有些人觉得纪律是“稻
草人”,不在乎,现在就是要严明纪律。各级干部要有敬畏之心,监督、奖惩措施要跟
上。不防微杜渐就会溃于蚁穴。
田里的稻草人,吓不跑偷嘴的鸟儿。若纪律成了“稻草人”,则会让蠹虫横行,坏了党
的形象,失了民心。
习近平用此喻指出,莫让纪律成为“稻草人”,而要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手
乱伸者敬之畏之。
10、钉钉子
历年两会上,习近平多次用到了“钉钉子”这一深刻比喻。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谈民生工作时指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
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
惠。
2014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和2013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在谈到作风建设时,
都提到了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指出要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无论是民生工作还是作风建设,“钉钉子”,强调的都是落实。
钉钉子,需要的是一锤接一锤,锤锤有力;干工作,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落到
实处,锲而不舍。
习近平之喻,用心良苦,言浅意深。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领袖语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28 13:36:52 2018, 美东)
5年两会,习近平之喻言浅意深
1、绣花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两次用到“绣花”这一比喻。
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3月8日,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
番‘绣花’功夫”。
“绣花”,一针一线,针密线韧。习近平以此为喻,说的是精细、精准的工作方法。
唯有精细化管理,大城市发展才能针脚细密、严丝合缝,才能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增强
发展活力。唯有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脱贫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全
过程才能环环相扣,也才能扎扎实实帮百姓脱贫致富。
“绣花”,绣的是城市扎实细密的内里,绣的是农村稳扎稳打的未来。
2、方向盘、安全带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键在领导干部。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好用权“方向盘”
,系好廉洁“安全带”。
手中之权,用之于民,则稳行于大道;用之于私,则必会跑偏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领导干部“清风两袖”,方能永葆初心,“车”行
千里而无忧。
3、石榴籽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
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石榴之所以汁水饱满,是因为有众多的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斗。
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共同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至理之言。
4、眼睛、生命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没了“心灵的窗户”,生命难免失色。没了生命,一切无从谈起。将生态环境比喻为“
眼睛”和“生命”,习近平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言而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我们的“眼睛”和“生命”。
5、啃硬骨头、攻城拔寨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
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很多地方已摘掉贫困帽子,旧貌换新颜。好啃的骨头已被啃掉,小
坡小坎已都迈过,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是最坚固的堡垒。
是最难的阶段,却也是曙光在望的时刻。狭路相逢勇者胜。当此时刻,横下一条心,加
大力度,加快速度,齐心协力,不愁打不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
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是梦。
6、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丛林要欣欣向荣,必须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自然生态如此,政治生
态亦如此。
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
政良好环境,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
警示、警戒。
对已烂到根的树木,需霹雳手段彻底拔除之,以正视听,以正纲纪。对“病树”和“歪
树”,则须正其主干,剪其病枝,使之恢复挺拔,此乃真正爱护之举。
治党必须从严。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危害的是整个政治生态。此喻发人深省。
7、盆景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说,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
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盆景”式扶贫,实乃搞“面子工程”,仅供“观赏”。此“盆景”处移花接木、花团
锦簇,彼非“盆景”处则仍是贫困如故。
扶贫,要的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让国家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要的不是宣传和汇
报时的涂脂抹粉,而是老百姓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要的不是一隅的华而不实和虚假政绩
,而是满目山河锦绣,再无疮痍贫苦。
与其费尽心思搞“盆景”,不如踏踏实实做实事。扶贫“盆景”,可以休矣!
8、加减乘除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正处在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如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习近平在2015年3月9日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为其支
招: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
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
东北重振雄风,需要的是脱胎换骨、破茧化蝶。通过“加减乘除”重新排兵布阵,变“
二人转”为群英会,以一时之痛一时之难,换可持续发展长久发展。此招是振兴东北的
“大招”。
9、稻草人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我曾专门讲纪律问题。生活纪律、组
织纪律、财经纪律、政治纪律,多少纪律,问题是执行得不好,有些人觉得纪律是“稻
草人”,不在乎,现在就是要严明纪律。各级干部要有敬畏之心,监督、奖惩措施要跟
上。不防微杜渐就会溃于蚁穴。
田里的稻草人,吓不跑偷嘴的鸟儿。若纪律成了“稻草人”,则会让蠹虫横行,坏了党
的形象,失了民心。
习近平用此喻指出,莫让纪律成为“稻草人”,而要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手
乱伸者敬之畏之。
10、钉钉子
历年两会上,习近平多次用到了“钉钉子”这一深刻比喻。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谈民生工作时指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
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
惠。
2014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和2013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在谈到作风建设时,
都提到了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指出要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无论是民生工作还是作风建设,“钉钉子”,强调的都是落实。
钉钉子,需要的是一锤接一锤,锤锤有力;干工作,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落到
实处,锲而不舍。
习近平之喻,用心良苦,言浅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