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日本BP机明年才停服,这些曾经科技神器你记得几样
avatar
日本BP机明年才停服,这些曾经科技神器你记得几样# Joke - 肚皮舞运动
s*7
1
我给娃喂的米糊是和果泥或者蔬菜泥掺在一起喂的,是不是应该分开来喂?那么酸奶呢
?是不是应该单独喂?大家帮我看看,谢谢了!
avatar
M*a
2
2018/12/05
21:24
https://new.qq.com/omn/author/8214304
硅谷分析狮
企鹅号
日本服务商Tokyo Telemessage的一则公告,瞬间把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20年前,那个
时候正是寻呼机的发展黄金期,作为曾经的通信神器,它留给你了哪些回忆?恐怕提到
最多的就是接到信息后,在公共电话那排队等着回电话的场景吧,随后的小灵通遗憾离
场,你是不是也同样经历过呢,现在我们就来回忆下那些有年头的科技神器,恐怕都知
道的已经年龄不都不小了吧。
BP机
日本服务商Tokyo Telemessage给出的公告显示,2019年9月底将结束寻呼服务。目前他
们还拥有1500名用户,到那个时候寻呼机将彻底在退出历史舞台。相比日本,国内的寻
呼机淘汰的更早一些,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至此寻呼机正式进入国内。
1990年的时候,BP机是国内发展的黄金期,设备上有数字BP机,也有更高级的中文寻呼
机,前者显示内容是单纯的数字,后者则是变成了汉字,显示内容可以更丰富,比如天
气预报、留言人给你留言的重点信息等等。当然了,那个年代一部数字BP机要1000多元
,而中文2000多元,谁要是能挂上一部BP机上街,走起路来都特别带劲,特神气。
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的BP机用户到达顶峰,随着移动网络的逐渐形成,其受到了手机
等设备的冲击,加之本身通信上手段不够直接(还需要去公共电话亭回电话等),所以
就慢慢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这里有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国最后一个BP机使用者,是
2003年在内蒙古消失的,由于当时签约后该用户不同意退网,内蒙古联通公司就为他一
个人继续在寻呼台做投入。
小灵通
1997年小灵通在国内正式开通,这种终端采用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
盖。小灵通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这样在相应的网络内,就可以自由的通话了
。既然提到小灵通,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徐福新,1996年身为浙江余杭电信局局长的他
,大胆提出了让小灵通嫁接到固定电话网上,这样可以实现在一个固定的网络内进行通
话。
也是在1997年,徐福新和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的吴鹰合伙,成功从日本引进小灵通技术
,然后这款无线终端在国内推出后,用户出现了疯狂增长,开通的第10个年年头,也就
是2006年,小灵通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这个时期堪称小灵通的巅峰时期,随后人数就
开始下降,而2008年年底的时候,用户数已经降至7000万以内了。
从2009年开始,小灵通要退网的消息就基本确定了,当时不少用户感到惋惜,价格便宜
又轻巧,待机时间又长,不过当时全球网络的趋势是构建3G网络,所以运营商就要面临
转型,比如中国移动用1880-1900MHz和2010-2015MHZ频段共35MHz频率进行TD-SCDMA网
络建设,所以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要在2011年全部退网,以保证不对1880-
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至此小灵通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哥大
随着移动网络的慢慢形成,更方便的手机就成为了市场的主角,毕竟移动性更高。1973
年4月3日,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由摩托罗拉造出,其创造者是马丁·库帕(Martin
Cooper),这也被誉为手机之父,从大哥大开始,一个新时代的就开始了。
至于第一代手机“大哥大”的叫法,是从广东一带流传开来的,据说叫这个名字,是综
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手机的块头比较大,而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哥大
绝对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国内第一个用上大哥大的人叫徐峰,是广东中海集团
董事长,当时手机花费了2万元,入网费是6000元。
1987年中国首个900MHz模拟移动电话网在广东的开通,随后大哥大就开始从广东流行开
来,由于刚开始入网费和手机本身都比较贵,所以用的人并不多,真正的黄金爆发期
1995年前后,那时候梳大背头、抹发胶、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
直到2001年6月,中国移动完全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至此大哥大成为历史名词。
公共电话亭
顾名思义,公共电话亭就是放在公共场合供大家打电话的亭子,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广
泛出现,其实作为BP寻呼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黄金时期也是在1998年至2000年前后
,当时的街头一大盛景就是,总会见到许多人在街边的公用电话亭外排队等着打电话。
在那个时候,公共电话都是付费的,所以插磁卡或者IC卡是不少人随身必备的物件之一
,当时在不少大学校园内,不少学生冬天煲电话粥都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但经历过的
人也都会把这些当作最深刻的记忆。
随着移动电话的越来越普及,公共电话亭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不少被闲置的公共电话
亭,开始废弃物再利用模式,不少电话亭都进行了升级,原有的传统电话亭改造成具有
WiFi功能的智能电话亭。
万能充电器
万能充电器是2003年由我国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陈天晗所发明的,两根可调节
金属接触弹片,加一个固定电池的透明夹子,看起来比较简单的设计,却成为数以千万
中国手机用户的必备配件。
万能充电器又叫万能充,它的用途非常直接,是能够给电池充电的便捷充电器,更重要
的用途是给以手机电池为主的多种类型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在万能充电器横行的时代,其实也是非智能手机最鼎盛时期,那时候的功能手机都是可
拆卸设计,标配两款电池,自己用一块还有一块可以备用,所以万能充电器就在那个时
候火爆了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必备的物件,当然了这还是咱
们自己创造出的新品类,传到国外后也很受欢迎。
avatar
a*n
3
最好分开,我掺着喂是因为儿子不喜欢米糊。
avatar
y*i
4
听说美帝医院里还广泛使用寻呼机的。
avatar
j*2
5
我的感觉是吃东西要讲究美感,什么东西就是什么味道,我们现在要培养娃对各种食物
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吃,楼主混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是不喜欢吃说不出味道的东西
,要是娃问你他吃的是什么,你怎么回答。而且成人是水果不能和主食等一起吃,难道
娃娃就可以?
avatar
n*4
6
你们都没玩过呼叫机吧,我上大学的时候打工的电视台给我配了一个,不过见不得拿大
哥大的人,人那一出场才是大哥的范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2018/12/05
: 21:24
: https://new.qq.com/omn/author/8214304
: 硅谷分析狮
: 企鹅号
: 日本服务商Tokyo Telemessage的一则公告,瞬间把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20年前,那个
: 时候正是寻呼机的发展黄金期,作为曾经的通信神器,它留给你了哪些回忆?恐怕提到
: 最多的就是接到信息后,在公共电话那排队等着回电话的场景吧,随后的小灵通遗憾离
: 场,你是不是也同样经历过呢,现在我们就来回忆下那些有年头的科技神器,恐怕都知
: 道的已经年龄不都不小了吧。

avatar
i*s
7
水果为什么不能跟主食一起吃啊?早餐的cereal里不是经常会掺着水果什么的么?
小娃娃的罐头食品里也有很多都是既有主食又有水果的啊。
再说娃问吃的是什么,首先lz家的娃一定很小,还问不出这样的话;其次就算问了,也
可以直说是什么和什么的混合物啊。

【在 j********2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感觉是吃东西要讲究美感,什么东西就是什么味道,我们现在要培养娃对各种食物
: 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吃,楼主混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是不喜欢吃说不出味道的东西
: ,要是娃问你他吃的是什么,你怎么回答。而且成人是水果不能和主食等一起吃,难道
: 娃娃就可以?

avatar
f*n
8
回国后没有手机,公话也快没了,的确不方便
avatar
B*y
9
如果第一次添加给孩子吃的,最好分开单独喂,比较容易知道哪种食物宝宝易过敏。如
果是宝宝都能吃的,混不混在一起喂,没有关系了。有些宝宝不喜欢蔬菜泥的味道,混
在迷糊里喂,味道就不那么重。

【在 s*****7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给娃喂的米糊是和果泥或者蔬菜泥掺在一起喂的,是不是应该分开来喂?那么酸奶呢
: ?是不是应该单独喂?大家帮我看看,谢谢了!

avatar
s*e
10
嗯,经常看着这帮人,穿着蓝短袖衫,戴着头罩,配个BP机,特拽地在食堂晃荡

【在 y****i 的大作中提到】
: 听说美帝医院里还广泛使用寻呼机的。
avatar
m*0
11
我给小孩喂的米糊是和在果泥或者蔬菜泥的.如果太稠,加一点奶.调好后小孩会吃很多,
比单喂米糊好多了,但米糊只跟一种类型的泥掺在.

【在 s*****7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给娃喂的米糊是和果泥或者蔬菜泥掺在一起喂的,是不是应该分开来喂?那么酸奶呢
: ?是不是应该单独喂?大家帮我看看,谢谢了!

avatar
m*d
12
只要宝宝没有过敏,而且愿意接受,怎么喂都行。
avatar
B*D
13
my friends do the same as you.
But I prefer to separate them. I just think mixing them will make each spoon
taste the same and that will make the bb lose interest fast.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