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旧文化续命的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
avatar
为旧文化续命的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h*n
1
记得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某一年,偶尔翻阅河南出版的《人生与伴
侣》杂志,一位大龄女青年谈择偶条件的短文,使我眼睛顿时为之一
亮。她的条件之一是,读文学作品只达到欣赏琼瑶小说水平的对象不
在考虑之列。
这条择偶标准之所以使我动容,不仅由于感叹这位女青年艺术欣
赏的高趣味,而且稍加吟味,这里面还包括着一个有关人文精神的重
大问题。再一深思,则这个问题,而今不少教授学者也还没有弄清楚。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五四”新人文精神
之一翼的中国新文学,是以宣扬和促进人的觉醒,发现和开掘人生问
题,高扬人的精神素质为指归的;从而,不得不冲击和克服陈腐、顽
固的传统人文意识孵育下的种种文学现象。其中,即使不称之为逆流
也是和新文学的“为人生”的目标对垒,而且拥有很大群众影响的,
首推以消闲为宗旨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武侠小说、社会黑幕小说等等。
这些代表旧的人文意识、适应传统阅读习惯的东西,用新瓶装旧酒的
手法,从语言和形式上改造其应世面貌,诱使数量颇大的读者沉迷其
中,也受到某些批评家的膜拜,其中不乏以新文学理论权威自命的学
者、教授,还有某些文化教育官员。
说起来,生活越来越繁复化了,人们的阅读需求也越来越呈现出
丰富多彩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可以多样化,这也是我们
为什么允许各种包裹着陈旧意识的、消闲的,乃至含有一些庸俗趣味
的作品存在的原由。但容许存在不等于要提倡和鼓吹,这是毋庸解释
的。看闲书消消闲,娱娱乐,也无可厚非。鲁迅对母亲很孝顺,他的
日记和书信中记录着多次买《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之类的书寄
给住在北平的母亲,让她消遣时光;但鲁迅肯定不会将这类书推荐给
年轻一代。鲁迅常慨叹旧势力是强大顽固的,其中就包括着助长并绵
延旧势力的这类向群众灌输旧文化的读物在内。可怪和可怖的是,
“五四”过去了80年,今天竟有人对这种旧文化越加鼓掌欢迎,评功
摆好!
为什么说琼瑶言情小说(我个人认为还包括金庸武侠小说)之类,
是和旧的人文精神联系着的呢?旧观念宣扬:小说是闲书,是文人故
作狡狯博读者一乐的消遣之作,这与“五四”新人文精神主导下的
“为人生”的新文学迥异。为鸳鸯蝴蝶派续命的琼瑶言情小说,是复
活中国古代小说中最粉饰生活、最背离人生、主体人格最孱弱、艺术
构造上最模式化的品种——佳人才子小说。它所呈示的不是生活真实,
而是生活的蜕壳,剥去它的时新语言,剥去它从西方小说中所抄来的
情节葛,剩下来的便只是三角四角,要死要活。书中的男女都是不
食人间烟火的真空管里的人物,他们只是为爱情才活着,才啼笑,才
被克隆出来的。它使少男少女沉迷的也只是悲欢离合的戏剧性的故事,
勾引得阅世未深的稚弱的灵魂如痴如醉而已;当然,也还能供心智永
远长不大的成年人消闲。
行文至此,恰好看到1999年7月9日的《西安旅游报》,有一篇署
名陈曼的短文《琼瑶》,这位女作者自陈当年如痴如醉地沉迷于琼瑶,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翻回头再看琼瑶的作品,只会觉得它煽情,
夸张,可笑……这样幼稚肤浅的东西,怎么竟会让当年的我们如痴如
狂!”
可惜,并非所有人都像陈曼女士那样能醒悟,琼瑶小说和琼瑶电
视片依然俘掳着大批男女,新近《还珠格格》一集两集地上市,收视
率极高,霸占着黄金时段。我是不屑看这类无聊玩意的,也没有这么
多时间浪费给它;可是听由于职业上的原因非审看不可的朋友见告:
《还珠格格》除了在官制、礼俗和清代的体制方面出了不少笑话以外,
故事的基本戏剧葛,是偷取了马克·吐温的《乞丐与王子》的骨架
敷衍而成的——这也不称奇,这类多产作家,往往只能靠别人的灵感
济穷。
至此,顺势来谈谈武侠小说。和鸳鸯蝴蝶派一样,武侠小说也是
和“五四”新文学对抗的旧意识营垒中的顽固势力。只要想一想30年
代与进步电影争夺市场的《江湖奇侠传》、《荒江女侠》,还有鬼打
架的许多武侠片之行情涨得停板,就可知它和新文化抗争中所起到的
凶狠作用了。幸于那时“五四”新人文精神还没有被人忘记,人们还
能清醒地辨识武侠小说陈腐意识的本质。
“五四”新人文精神所呼唤的目标之一是民主,即要求如毛泽东
所说的“中国人民站起来”。要站起来,就得摆脱封建传统意识的有
害的侵蚀和桎梏。旧社会里,可怜的庶民们,第一只盼望有个好皇帝,
少施虐政,让百姓透口气;第二盼望有个清官,少刮地皮,断事公平,
让百姓少受冤屈;但天高皇帝远,纵有清官也管不周全,于是在明君
清官之外,还希望出几个路见不平,拔刀仗义的侠客,锄暴安良,为
无告的百姓出口冤气。武侠小说不论花样如何多端,变化万状,实质
上就是体现、迎合和鼓吹这样一种旧社会无助群众的求助幻想,和马
克思论“精神鸦片”的宗教之作为“无情世界的虚幻的精神抚慰”作
用相似;同要求“中国人民站起来”新的人文精神背驰,只能拖思想
解放和群众觉醒的后腿。
“五四”以后,这类为旧文化、旧意识续命的鸳鸯蝴蝶派小说、
武侠小说之类,一直在与新的人文精神、新文学对抗,视社会思潮的
状况而起起伏伏。至90年代末的今天,竟由自命为新派的批评家来大
唱赞歌,真可谓咄咄怪事。批评家是干什么的?批评家应该是站在文
学思潮的高处,予大众读者以有益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阅读欣
赏的水平和品位;而不是跟在某些落后思潮后面,无原则地吹吹拍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