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岛,孤儿院#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参加西游记活动。)
今天看到BBC报道,中国25个城市设立救助弃婴的“婴儿安全岛”后引起弃婴数量大增
,广州婴儿岛因“人满为患”宣布暂停,浙江宣布延迟本省数个婴儿岛的启用(新闻附
后)。婴儿岛设在福利院门口,弃婴被放入配备了婴儿保温箱、延时报警器、空调和小
床的安全岛后,接到报警的福利院员工将孩子抱进去妥善安置。中国每年大约有1万名
弃婴,平均存活率为三分之一。南京婴儿岛开设后的三个月里收到的弃婴相当于平时一
年的数量;在外来劳工密集的广州,婴儿岛开设50天内收到的弃婴几乎是年平均数的两
倍。被送进安全岛的弃婴大部分有中度到重度疾病或残障,男女性别平均,广州的男婴
超过女婴。婴儿安全岛从开设之初就引起争议,现在是坚持还是放弃,舆论各异。
正好我前一阵收到一位朋友的信,他大学毕业后去中国义务教书,周末参加社区活动,
常去当地孤儿院和小孩玩。有个五岁的小女孩和他特别亲,她几个月前上公共卫生间时
被父亲丢下,因为母亲怀上了男婴。朋友当时连女朋友都没有,却严肃考虑是否收养女
孩。没等他想好,一对家境优渥的瑞士夫妇前来领养了她。他从此再没见过她,但一直
想念她,后悔没留下那对瑞士夫妻的联系方式,只知道男人在沃尔沃工作。他现在想重
新找到她,让我帮他找当时刊登他和孤儿照片的本地杂志,想把照片贴到网上,期待强
大的网络实现人性的奇迹。我在旧仓库里找到那期尘封的杂志,看到他和一群小孩在游
乐场里的笑脸。有个女孩站在他的肩后,看起来像个男孩,不知道是不是他说的那个骑
在他肩上的女孩。
我扫描了照片寄给他,他回信说,他记得照片里的每一个孩子。但这不是他要找的女孩
的照片。我找不到其他照片。上网找那个孤儿院,倒是一下子找到了地址和电话,但没
有电邮和其他介绍内容;那是全国各地孤儿院的网页,只列出各地的地址与电话。我又
试着用“儿童福利院”搜索,得到的是同一个网站。我试拨了电话,倒是一下子就接通
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我传达了朋友的公益心和思念心,问孤儿院能否帮忙找找当年的收
养记录,找到那对瑞士夫妻的联系方式。男人说收养记录属于保密资料,不能向外透露
。我很理解,说我会把朋友的信息给您,能否请您转告给瑞士夫妻。男人说孤儿院不能
和收养人主动联系询问有关被收养人的事宜。我也知道希望渺茫,再作一次努力,说朋
友不懂中文,只知道女孩名字的拼音,能否帮他查一查她的中文名字,让他有更多的信
息贴到网上去找。男人说那么早的材料上哪里找啊。电话挂断了。
我不知道在哪里读过一则新闻,一群孤儿院的孤儿受清华邀请前往参观。孩子们惊喜兴
奋,没想到可以亲眼看到遥远的首都北京,亲身走在中国最高学府的校园里。我似乎记
得有个孩子说争取将来考上清华。又似乎没人这么说。我还记得另一则新闻,一个在国
内孤儿院长大的孩子考上本地的专科学校,每个周末回孤儿院教更小的孩子读书,鼓励
他们像她一样走出孤儿院。最后记得riveroak推荐过的电影《First Position》,记录
六个美国孩子从学芭蕾到参加决定命运的国际少年芭蕾赛的血泪过程。其中有个被收养
的非洲孤女,说小时候遇到战乱,家人失散,她被送到孤儿院。一次看到一本美国杂志
的封面上有个穿粉裙、踮脚尖的芭蕾女演员,惊得一魂出窍二魂升天:人可以这么美!
这么自由!她没想到有朝一日离开家乡、来到美国,没想到自己也能穿上芭蕾裙和舞鞋
,实现那深埋在心里的遥不可及的梦。她为此甘洒数倍于常人的热血、汗水与泪水,因
为黑人的形体不适合跳芭蕾,因为许多老师拒绝了她,因为她的并不富裕的纽约的养父
母坚持为她奔走抗议,因为最后接受她的两位老师给予了她无尽的关爱。
祝福孩子们快乐,有梦。
今天看到BBC报道,中国25个城市设立救助弃婴的“婴儿安全岛”后引起弃婴数量大增
,广州婴儿岛因“人满为患”宣布暂停,浙江宣布延迟本省数个婴儿岛的启用(新闻附
后)。婴儿岛设在福利院门口,弃婴被放入配备了婴儿保温箱、延时报警器、空调和小
床的安全岛后,接到报警的福利院员工将孩子抱进去妥善安置。中国每年大约有1万名
弃婴,平均存活率为三分之一。南京婴儿岛开设后的三个月里收到的弃婴相当于平时一
年的数量;在外来劳工密集的广州,婴儿岛开设50天内收到的弃婴几乎是年平均数的两
倍。被送进安全岛的弃婴大部分有中度到重度疾病或残障,男女性别平均,广州的男婴
超过女婴。婴儿安全岛从开设之初就引起争议,现在是坚持还是放弃,舆论各异。
正好我前一阵收到一位朋友的信,他大学毕业后去中国义务教书,周末参加社区活动,
常去当地孤儿院和小孩玩。有个五岁的小女孩和他特别亲,她几个月前上公共卫生间时
被父亲丢下,因为母亲怀上了男婴。朋友当时连女朋友都没有,却严肃考虑是否收养女
孩。没等他想好,一对家境优渥的瑞士夫妇前来领养了她。他从此再没见过她,但一直
想念她,后悔没留下那对瑞士夫妻的联系方式,只知道男人在沃尔沃工作。他现在想重
新找到她,让我帮他找当时刊登他和孤儿照片的本地杂志,想把照片贴到网上,期待强
大的网络实现人性的奇迹。我在旧仓库里找到那期尘封的杂志,看到他和一群小孩在游
乐场里的笑脸。有个女孩站在他的肩后,看起来像个男孩,不知道是不是他说的那个骑
在他肩上的女孩。
我扫描了照片寄给他,他回信说,他记得照片里的每一个孩子。但这不是他要找的女孩
的照片。我找不到其他照片。上网找那个孤儿院,倒是一下子找到了地址和电话,但没
有电邮和其他介绍内容;那是全国各地孤儿院的网页,只列出各地的地址与电话。我又
试着用“儿童福利院”搜索,得到的是同一个网站。我试拨了电话,倒是一下子就接通
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我传达了朋友的公益心和思念心,问孤儿院能否帮忙找找当年的收
养记录,找到那对瑞士夫妻的联系方式。男人说收养记录属于保密资料,不能向外透露
。我很理解,说我会把朋友的信息给您,能否请您转告给瑞士夫妻。男人说孤儿院不能
和收养人主动联系询问有关被收养人的事宜。我也知道希望渺茫,再作一次努力,说朋
友不懂中文,只知道女孩名字的拼音,能否帮他查一查她的中文名字,让他有更多的信
息贴到网上去找。男人说那么早的材料上哪里找啊。电话挂断了。
我不知道在哪里读过一则新闻,一群孤儿院的孤儿受清华邀请前往参观。孩子们惊喜兴
奋,没想到可以亲眼看到遥远的首都北京,亲身走在中国最高学府的校园里。我似乎记
得有个孩子说争取将来考上清华。又似乎没人这么说。我还记得另一则新闻,一个在国
内孤儿院长大的孩子考上本地的专科学校,每个周末回孤儿院教更小的孩子读书,鼓励
他们像她一样走出孤儿院。最后记得riveroak推荐过的电影《First Position》,记录
六个美国孩子从学芭蕾到参加决定命运的国际少年芭蕾赛的血泪过程。其中有个被收养
的非洲孤女,说小时候遇到战乱,家人失散,她被送到孤儿院。一次看到一本美国杂志
的封面上有个穿粉裙、踮脚尖的芭蕾女演员,惊得一魂出窍二魂升天:人可以这么美!
这么自由!她没想到有朝一日离开家乡、来到美国,没想到自己也能穿上芭蕾裙和舞鞋
,实现那深埋在心里的遥不可及的梦。她为此甘洒数倍于常人的热血、汗水与泪水,因
为黑人的形体不适合跳芭蕾,因为许多老师拒绝了她,因为她的并不富裕的纽约的养父
母坚持为她奔走抗议,因为最后接受她的两位老师给予了她无尽的关爱。
祝福孩子们快乐,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