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t*k
1
体重和高血糖
我在这里仅仅讨论II型糖尿病,就是一般50以后才开始的血糖不正常。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医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偏高,因为关系到性命和生活质量,不
得不极端重视,所以看了一些书再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一点心得,讲的水平不敢保
证,但绝无半句假话。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糖尿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于遗传和生活条件和习惯都有关,第一,如果有直系血亲有
,那你就要特别当心;第二,“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
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维基百科》”我曾经读过一
篇在权威杂志上的流行病调查,早年营养不良会导致后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糖尿病可以说是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流行病,中国现在的数据是8%(说法不同,我取的
是中间值),只会高不会低,因为有人可能不知道。这是非常可怕的数据,因为绝大部
分都是II型,如果50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4,那意味着百分之30到40的50岁以上的中国
人有糖尿病,我似乎有点怀疑。
血糖高最可怕的在于不是直接的反应,而是所谓的并发症。就是说,如果你不体检,你
不会知道自己的血糖高,而是慢慢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到影响了心脏,肾脏,眼睛
等等重要脏器的时候你才知道,而这时就晚了,造成的损害已经无法挽回。但到损害智
力的时候恐怕是非常严重了,我肯定没有到,所以我的话还不是胡言乱语。
网上有句名言,人最怕就是病了自己不知道,所以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我知道自己
血糖不正常不是因为血糖高,而是血糖低,那一段时间我特别不能饿,一饿就心慌。开
始时我不觉得是一个大事,饿了当然不舒服,我又是那种不愿意说自己不舒服的人,于
是就吃,结果就胖。
太太发现有点不对头了,我到觉得挺好,因为有个理由吃巧克力是很爽的。于是她说:
你怎么一回事,吃这么多糖,开始像熊猫了。我就理直气壮地说:不吃不行,我心慌。
太太是学医的,想了一下就说:“你是不是有了糖尿病,你的那些因子都基本占全了。
”她就是在说,我的父亲,哥哥有糖尿病,我是中国人(东亚人),我早年营养不良。
我觉得她又是在找一个东西来糟鄙我,就说:
“你又在胡扯,心慌是低血糖。”
“你这样的人最要不得,说你不知道,你又知道一点,但却就一点,就以为自己什么都
知道,结果就是害人害己。你马上跟我去查血糖!”
当然,那个结果必然的,她又赢了。于是她说:
“这样不行,你是管不住自己的,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咬一口(好像有别的意思),我
得把你的吃管起来。你把体重控制住了,血糖就会正常。”
我知道自己算是给交代了,好像她过去唯一不管的就是我的吃,现在我最后的乐趣也没
有了,这恐怕就是叫做全面专政,我怎么怎么倒霉!
后来我读了一些资料,知道她说的不错。II型糖尿病我用通俗的话来说是这么一回事:
当我年轻的时候,身体的机器运行地不错,在一般情况下,不论饱还是饿,都能把血糖
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而现在年纪老了,机器不是那么有效了(不是完全无效,那人
就死翘翘了),于是血糖靠身体的内部调节已经不那么灵了。那怎么办,只有用外部的
办法来帮助一下,就是管住自己的嘴。简单地说,就是一少两多,少吃,多餐,多运动。
高深的理论咱不会,只能讲通俗的。比如说,你吃的碳水化合物很多,把自己撑得饱饱
的,那些东西都会转化成糖的,而你的血糖自身的控制又不好了,当然血糖会在长时间
内维持一个高水平。你一回吃一点点,不饿不吃,自然就会好一些。运动的目的也在于
消耗血糖,不让其过高。这样我们就知道,不能剧烈运动,这样会对血糖的控制要求较
高,而你本来就不好了。
所以对我这样血糖偏高的人,控制住了体重就是控制住了血糖,因为不让自己有多余的
能量。
但是,这绝非易事,因为我这样的情况是不能饿的,因为我是那种血糖控制不好的类型
,饿了会导致低血糖。高血糖是没有直接反应的,但低血糖却会导致休克,植物人,死
亡,没有什么比这些结果更严重。
所以我是既不能饱又不能饿,这个麻烦就难得办!
体重过高道理非常简单,吃的超过了自己的需要,于是就转化成了脂肪。那么少吃,多
消耗(运动)就不会胖。美国每年因为肥胖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用千亿美元来计算的(不
知那些专家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同时,减肥是美国的一个巨大的产业,每年也是要用
千亿来计算的。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肥胖的国家之一,超过一半的人过重。现在
的第一夫人把儿童的体重问题当着主要工作,但是,效果看不到,我哥哥住在巴黎,到
美国来看我,第一句话就说:
“我原来总是担心你有些胖,到美国才知道你算是苗条的,我看你们这里的人(德州胖
人不少)平均一个可以改成两个半巴黎人。”
为什么减肥这样困难,那些科学家给出了一个解释,他们什么都能给一个说法的,信不
信自己决定。大意是说:人类是因为工业革命而有了农药,化肥等等东西以后才是算能
吃饱了,这不过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类的绝大部分,在大部分时间内
,都是吃不饱的。所以,那种对食物的渴望,占有的欲望和行为是深深地埋藏人类的基
因之中的。
比如几万年以前,还不是农业社会,人要狩猎才有东西吃,因此早上睁开眼睛第一个想
法就是,今天用什么办法把自己弄饱?如果人类没有这种对食物的极为强烈的欲望,就
可能存在不下去,所以这种欲望就被用基因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就像年轻人往往被性弄得十分苦恼,和基因(本能)作对总是非常艰难的。
当然,巴黎人的祖先也是打猎的,为什么他们的胖子少?我哥哥想出的答案有两条,第
一,美国人的性格比较张扬,我行我素,不怎么在乎别人的想法;第二,美国人吃东西
太可怕,在餐馆里看到有人吃那种一磅的汉堡包,他眼睛都珠子都快掉了出来,说他在
法国餐馆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汉堡包,巴黎人多半以沙拉为主,就那么几片薄面包。第一
条不好说;第二条是所谓饮食文化,恐怕是无疑的。
我记得曾经读过一篇专家的文章,说肥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真正要减体重实际上是
要根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然不会成功,所以是极为困难的。就是说,当你体重过
重,其实是你原来的生活方式有问题,你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坚持,想用简单的
办法,短时间突击,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从我个人的经历,这是至理名言。
我哥哥总是嘲笑我小时候是怎么好吃,我过去气得要命,当然现在不会,因为我断定他
小时候是一个样子,只不过我看不到。不过我坦率地承认,我的确好吃,而且最喜欢的
东西是巧克力,冰激凌。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包装,我立刻哈拉子都忍不住,这不光是
我的错,那些公司把东西设计成这个样子,太不负责任了。要知道我小时候基本吃不到
这样的东西,现在到美国即多又便宜,这种引诱实在太难得抵抗得住。
减肥实际上是一个意志力的问题,你得随时随地要跟自己的本能作斗争,当你要张嘴的
时候,你得想到这意味着什么,要战胜自己,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人曾经说
到,减肥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最喜欢巧克力,那么你就放一盒在手边,一个星期只看不
吃,你就可以不必担心体重了。
只可惜我认为那是天方夜谭,没有人能忍受这种酷刑,至少我是做不到,我只能眼不见
心不烦。老实说,我打巧克力这个字的时候,生理都会有些反应,所以大家对我拍砖头
的时候温柔一些,请想到我所做的牺牲。
所以说美国普遍存在的肥胖歧视问题,并非毫无道理。一个人成功必须的素质就是要有
意志力,一个连吃都控制不住的人,何以谈意志力!
所以那个新泽西的州长想竞选总统,首先就得减肥;所以那些大公司的老板,那些电视
露面的政客,很少有肥胖的;所以你的肥胖,别人会认为你缺乏意志力。
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人不舒服应该尽早去看医生,不应该到网上听人胡侃。我只是说
我的情况,各人不会一样,比如糖尿病严重的人是会消瘦,不会胖。我觉得有价值的一
点是:当你特别不能饿,会出现心慌,虚汗,这不是正常现象(我原来只是肚子不停地
叫),这时你应该考虑也许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了。
到目前为止,我控制得不错,但是,代价是非常惨烈的,我现在只吃无糖巧克力,一年
不超过一磅;冰激凌一年只吃一次,就是costco减价的那一次,实在是太便宜了,浪费
了天理不容。本来太太连这都不允许,但遭到了我的拼死抵抗,要是连这一点盼头都没
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论多么好吃的东西,只吃几口,永远不要吃饱,老实说,我已经忘记吃饱是什么样的
一种满足了。要时时处处保持高度的警觉,当我看到那种梦幻般的美食的时候,就提醒
自己那正是披着美女画皮的狼,不能落入她的陷阱。也许对有的人不算什么,但对我这
样好吃,又比较软弱的人来说,恐怕已经是极限了。
然而,我清楚地知道,我这部机器只会越来越老,将来有一天也许不得不依赖药物。但
是,血糖不正常的人很多,年纪越老越多,在美国很多人都控制的不错,并不影响生活
,至于寿命,那是一个天注定的事情,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我希望血糖不正常的人要这样想:人都是要死的,而且必定有一个原因。所以现在我知
道了这个原因,就是一件好事,至少我就能想办法争取一个好一些的结果。所谓“无病
暴毙,久病延年”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一想你就会轻松一些。
avatar
t*u
2
原创?没人顶?不科学阿。
支持一下。
avatar
a*a
3
是查了A1C? 控制碳水后,效果怎么样?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体重和高血糖
: 我在这里仅仅讨论II型糖尿病,就是一般50以后才开始的血糖不正常。
: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医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偏高,因为关系到性命和生活质量,不
: 得不极端重视,所以看了一些书再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一点心得,讲的水平不敢保
: 证,但绝无半句假话。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 糖尿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于遗传和生活条件和习惯都有关,第一,如果有直系血亲有
: ,那你就要特别当心;第二,“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
: 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维基百科》”我曾经读过一
: 篇在权威杂志上的流行病调查,早年营养不良会导致后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 糖尿病可以说是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流行病,中国现在的数据是8%(说法不同,我取的

avatar
x*a
4
生活小品文。有医生做太太真好!
avatar
wh
5
共勉,我也血糖忽低忽高。costco什么时候冰淇淋减价?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体重和高血糖
: 我在这里仅仅讨论II型糖尿病,就是一般50以后才开始的血糖不正常。
: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医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偏高,因为关系到性命和生活质量,不
: 得不极端重视,所以看了一些书再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一点心得,讲的水平不敢保
: 证,但绝无半句假话。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 糖尿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于遗传和生活条件和习惯都有关,第一,如果有直系血亲有
: ,那你就要特别当心;第二,“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
: 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维基百科》”我曾经读过一
: 篇在权威杂志上的流行病调查,早年营养不良会导致后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 糖尿病可以说是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流行病,中国现在的数据是8%(说法不同,我取的

avatar
L*h
6
赞技术含量和写得用心。
avatar
N*0
7
不是吧?我最近几年都是不能饿,一饿就头晕眼花马上歇菜,不马上吃点儿的话站都站
不住
avatar
l*z
8
楼主你做了多少研究啊,关键的都没有讲到啊.
1型的不说了,2型的.
我觉得和体重关系不大.除非你特别胖.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造成血糖高.你就是体重偏重,但只要改分
泌胰岛素的时候分泌量足够,那么就不会有糖尿病.
那么这个胰岛素分泌不足有不同原因, 我知道的:
1: 你的内脏功能不行了.胰岛素不能合成足够. 通常年纪大了才会这样,但年轻人有的
也会这样.这个没办法了.
2.你的内脏没问题,但你的身体对血糖不敏感.通常血糖高了身体马上有反应,会分泌胰
岛素来控制.但有的情况下,身体对血糖不敏感,即使血糖很高,身体没反应.自己也感觉
挺正常的.
为什么会这样? 我在华尔街日报里面看到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有人经常国际出差,所以身
体对时差不习惯,这样身体系统紊乱,所以对血糖高不敏感.
但这种情况就很容易解决.就是要经常锻炼身体,让身体本身机制强大起来,那么即使有
时差这种问题,身体会很快缓过来.那样身体对血糖会敏感,自动分泌胰岛素.这样可以解
决糖尿病的问题.
你说的体重,其实只要锻炼就可以了. out = in的时候就平衡了.你吃的多也要锻炼多.
我认识的一个老外,什么junk food都吃,berger之类的吃不少.但他每天跑步机上跑两个
小时.按他的话说,什么junk都被排掉了.
avatar
p*r
9
据说在美国2000年后出生小孩1/3 会得糖尿病。 现在还没有办法根治, 将来可能也是
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体重和高血糖
: 我在这里仅仅讨论II型糖尿病,就是一般50以后才开始的血糖不正常。
: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医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偏高,因为关系到性命和生活质量,不
: 得不极端重视,所以看了一些书再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一点心得,讲的水平不敢保
: 证,但绝无半句假话。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 糖尿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于遗传和生活条件和习惯都有关,第一,如果有直系血亲有
: ,那你就要特别当心;第二,“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
: 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维基百科》”我曾经读过一
: 篇在权威杂志上的流行病调查,早年营养不良会导致后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 糖尿病可以说是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流行病,中国现在的数据是8%(说法不同,我取的

avatar
R*E
10
高血糖的确是要早点检查早点引起重视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体重和高血糖
: 我在这里仅仅讨论II型糖尿病,就是一般50以后才开始的血糖不正常。
: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医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偏高,因为关系到性命和生活质量,不
: 得不极端重视,所以看了一些书再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一点心得,讲的水平不敢保
: 证,但绝无半句假话。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 糖尿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于遗传和生活条件和习惯都有关,第一,如果有直系血亲有
: ,那你就要特别当心;第二,“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
: 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维基百科》”我曾经读过一
: 篇在权威杂志上的流行病调查,早年营养不良会导致后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 糖尿病可以说是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流行病,中国现在的数据是8%(说法不同,我取的

avatar
f*r
11
同意。楼主的文章好像觉得控制体重就可以控制血糖,其实两个有一些关系,但并不直
接。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了,估计怎么减肥都没法让血糖恢复正常了。

【在 l****z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你做了多少研究啊,关键的都没有讲到啊.
: 1型的不说了,2型的.
: 我觉得和体重关系不大.除非你特别胖.
: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造成血糖高.你就是体重偏重,但只要改分
: 泌胰岛素的时候分泌量足够,那么就不会有糖尿病.
: 那么这个胰岛素分泌不足有不同原因, 我知道的:
: 1: 你的内脏功能不行了.胰岛素不能合成足够. 通常年纪大了才会这样,但年轻人有的
: 也会这样.这个没办法了.
: 2.你的内脏没问题,但你的身体对血糖不敏感.通常血糖高了身体马上有反应,会分泌胰
: 岛素来控制.但有的情况下,身体对血糖不敏感,即使血糖很高,身体没反应.自己也感觉

avatar
s*g
12
ding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体重和高血糖
: 我在这里仅仅讨论II型糖尿病,就是一般50以后才开始的血糖不正常。
: 首先声明,我不是学医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血糖偏高,因为关系到性命和生活质量,不
: 得不极端重视,所以看了一些书再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一点心得,讲的水平不敢保
: 证,但绝无半句假话。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 糖尿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于遗传和生活条件和习惯都有关,第一,如果有直系血亲有
: ,那你就要特别当心;第二,“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
: 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维基百科》”我曾经读过一
: 篇在权威杂志上的流行病调查,早年营养不良会导致后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 糖尿病可以说是危害最大,最常见的流行病,中国现在的数据是8%(说法不同,我取的

avatar
g*x
13
要做剧烈的有氧运动,锻炼身体各个器官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否则身体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反应钝化,变成“贪婪”的脂肪细胞,即使身体其他器官
需要血糖能量,但摄取的大部分糖都被“贪婪”脂肪细胞存储起来,结果人越来越胖,
却越来越觉得饿,吃得也越来越多,脂肪就进一步积累。进入恶性循环。
avatar
l*z
14
以后stem cell研究好了,一般的糖尿病重新生长一个胰腺就搞定了.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据说在美国2000年后出生小孩1/3 会得糖尿病。 现在还没有办法根治, 将来可能也是
: 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avatar
j*d
15
收藏了
avatar
r*s
16
LZ是对的,只是在这点上没解释清楚罢了。
II型糖尿病的产生,是由胰腺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胰腺功能下降。
体重大的人对胰岛素的需求大,同时控制体重也相当于控制对糖类的摄入,从而减小对
胰腺的负荷。
死于糖尿病很惨的。蒋经国这么好的医疗条件,都死于糖尿病。死的时候,大半身瘫痪
,腿部手部麻木,烫了都不知道,最后都烂光了,眼睛也瞎了。

【在 f*****r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楼主的文章好像觉得控制体重就可以控制血糖,其实两个有一些关系,但并不直
: 接。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了,估计怎么减肥都没法让血糖恢复正常了。

avatar
S*1
17
我认识协和医院的一个内分泌科医生。他看上去偏瘦,却每天中午不吃饭,说是在减肥
。他说他轻度脂肪肝,还有他妈妈是糖尿病,所以要控制体重。他说其实相对于碳水化
合物,脂肪对胰腺更加不好。他讲了原理,但我听不清,说话非常着急,经常吃掉一些
字。说是他们在老鼠上做过实验,高脂肪的食物,对糖尿病II型患者非常不好。
II型糖尿病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胰脏超负荷了,不能够产生足够的胰岛素。第二种是细
胞对胰岛素变得很迟钝了。感觉大致原理是营养摄入太多,需要胰脏超负荷工作,而且
长期胰岛素对细胞的刺激,会引起细胞对胰岛素的迟钝反应。
总之我觉得粗茶淡饭是最好的。营养不要太好,瘦一点更好。
avatar
S*e
18
据说最近发现insulin resistance的原因是脂肪颗粒沉积在细胞壁,阻止血糖正常分解
。所以控制体重确实是第一要素。

【在 l****z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你做了多少研究啊,关键的都没有讲到啊.
: 1型的不说了,2型的.
: 我觉得和体重关系不大.除非你特别胖.
: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造成血糖高.你就是体重偏重,但只要改分
: 泌胰岛素的时候分泌量足够,那么就不会有糖尿病.
: 那么这个胰岛素分泌不足有不同原因, 我知道的:
: 1: 你的内脏功能不行了.胰岛素不能合成足够. 通常年纪大了才会这样,但年轻人有的
: 也会这样.这个没办法了.
: 2.你的内脏没问题,但你的身体对血糖不敏感.通常血糖高了身体马上有反应,会分泌胰
: 岛素来控制.但有的情况下,身体对血糖不敏感,即使血糖很高,身体没反应.自己也感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