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1 楼
上次看卓别林还是我出国前的事了,当时也无非就是在电视上陆陆续续地看些国外经典
电影回放,卓别林也是其中之一。这次想起来要看,倒是因为在joke版上看到了化妆版
卓别林和素颜版卓别林的对比,发现年轻时的卓别林竟然是个美少年,忍不住就想再去
回顾一下他的电影了。
周末只看了两部,The Kid和City Lights。
我的反应连自己都始料未及。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两部电影都是一样,从头笑到尾也
从头哭到尾。为影中俏皮的小细节而笑,为主角的命运和经历而哭。只能感叹,大师就
是大师,卓别林无论如何都是独一无二的。
九十年前的黑白默片,制作技术与现在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台词要么就是用夸张的表情
和肢体语言来表现,重要一点的就打字幕。然而,正如youtube上的评论,心灵上的交
流从来不需要通过语言。
两部电影都是经典,网上的剧情回顾比比皆是,也就不必赘述。只说一下我对于部分剧
情的感想吧。
首先,这两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简单而清晰。对于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楚但绝不
多费笔墨。譬如The Kid的开头,首先是一个怀抱着初生婴儿从慈善医院走出来的年轻
女子,沿着一条不知通往何方的长路信步走去;紧接着是另一个场景,男子失手将那女
子的相片打落入壁炉,起初试图去抢救,最终却若无其事地将照片的残余部分烧光。不
过两三分钟,便恰到好处地交代了孩子的来历。还有City Light里,卓别林因为乌龙“
抢劫”而入狱服刑,前后不过三个场景——他走进监狱大门,铁窗边日历一页页飞快掉
落,最后是衣着褴褛的(刑满释放的)他走在大街上。之前我曾发现日本那部鬼片《怪
谈》也有着类似的简洁背景介绍。总觉得这样的简单特别对我胃口。与之成对比的是《
泰坦尼克》,高成本大制作还有细节无比周到,然而剧情冗长到我看到最后心里只是不
停念叨Jack你赶紧死了吧反正我们都知道你活不成了何必这么赖着就是不死呢?对比之
下越发觉得,好的电影,吸引人的应当是本色的表演,而不是借助那些不必要的煽情和
铺陈来获取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The Kid里的(当时的)小演员Jackie Coogan实在可爱到家——自动忽略他成年
之后的形象。他一出场是和卓别林配合“工作”——他负责拿石头砸人家玻璃,卓别林
负责修补。小鬼头砸人玻璃时的表情坚定,眼神凛然,一副志在必得的狠劲,那副将砸
玻璃当作重要任务来做的样子极为传神。后来多管闲事的医生发现他是被卓别林领养的
孤儿后要将他带到孤儿院,小孩满眼惊恐,与卓别林一起拼命反抗;被强行抱上车之后
哭喊着向仍在楼上的卓别林伸出手。这一段因为是默片,哭声是完全没有的;然而激烈
的音乐和孩子脸上惊慌绝望的表情,骗到我不少眼泪。Jackie Coogan演这个小孩时算
来也不过才六岁,真不知道这小孩的演技怎么可以好成那样。
再次,感觉那时候的人们比现在纯情太多了。这两部电影要是放到现在来拍,十个导演
里只怕九个都会给安排出床戏来。然而两部的镜头都十分干净。即便是爱情占了最大份
量的City Light,卓别林和卖花盲女之间的互动也仅仅是谈话,最亲近的不过是吻手。
最打动我的一幕是卓别林因为那场“抢劫“,自知难免身陷囹圄,于是最后找了那女孩
一次,将钱都给了她,要她去治眼睛。这里闪现的字幕全部都是女孩的台词——我该怎
么谢谢你呢?你不会走很远吧?你会回来看我的,对吧?而面对神情略显不安的女孩,
卓别林仅仅是温柔地笑着说些话,那些笑容和表情足以让每一个观众轻松猜出他的台词
——小事啦,不算什么的,当然了,只是临时出去一趟,我一定还会回来看你。就是在
这些淡淡的交谈中,我觉得自己清楚地看到那种带着些许决绝的牺牲的爱闪耀其中。
两部剧都是喜剧结尾,这一点却丝毫也不会令它们效果褪色。The Kid中,养父子最终
团聚;City Light中,女孩的眼睛复明,开了一家花店,最终认出了出狱的卓别林。悲
剧固然可以足够虐,但是这样有泪有笑的喜剧,又何必借助额外的虐呢。
电影回放,卓别林也是其中之一。这次想起来要看,倒是因为在joke版上看到了化妆版
卓别林和素颜版卓别林的对比,发现年轻时的卓别林竟然是个美少年,忍不住就想再去
回顾一下他的电影了。
周末只看了两部,The Kid和City Lights。
我的反应连自己都始料未及。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两部电影都是一样,从头笑到尾也
从头哭到尾。为影中俏皮的小细节而笑,为主角的命运和经历而哭。只能感叹,大师就
是大师,卓别林无论如何都是独一无二的。
九十年前的黑白默片,制作技术与现在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台词要么就是用夸张的表情
和肢体语言来表现,重要一点的就打字幕。然而,正如youtube上的评论,心灵上的交
流从来不需要通过语言。
两部电影都是经典,网上的剧情回顾比比皆是,也就不必赘述。只说一下我对于部分剧
情的感想吧。
首先,这两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简单而清晰。对于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楚但绝不
多费笔墨。譬如The Kid的开头,首先是一个怀抱着初生婴儿从慈善医院走出来的年轻
女子,沿着一条不知通往何方的长路信步走去;紧接着是另一个场景,男子失手将那女
子的相片打落入壁炉,起初试图去抢救,最终却若无其事地将照片的残余部分烧光。不
过两三分钟,便恰到好处地交代了孩子的来历。还有City Light里,卓别林因为乌龙“
抢劫”而入狱服刑,前后不过三个场景——他走进监狱大门,铁窗边日历一页页飞快掉
落,最后是衣着褴褛的(刑满释放的)他走在大街上。之前我曾发现日本那部鬼片《怪
谈》也有着类似的简洁背景介绍。总觉得这样的简单特别对我胃口。与之成对比的是《
泰坦尼克》,高成本大制作还有细节无比周到,然而剧情冗长到我看到最后心里只是不
停念叨Jack你赶紧死了吧反正我们都知道你活不成了何必这么赖着就是不死呢?对比之
下越发觉得,好的电影,吸引人的应当是本色的表演,而不是借助那些不必要的煽情和
铺陈来获取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The Kid里的(当时的)小演员Jackie Coogan实在可爱到家——自动忽略他成年
之后的形象。他一出场是和卓别林配合“工作”——他负责拿石头砸人家玻璃,卓别林
负责修补。小鬼头砸人玻璃时的表情坚定,眼神凛然,一副志在必得的狠劲,那副将砸
玻璃当作重要任务来做的样子极为传神。后来多管闲事的医生发现他是被卓别林领养的
孤儿后要将他带到孤儿院,小孩满眼惊恐,与卓别林一起拼命反抗;被强行抱上车之后
哭喊着向仍在楼上的卓别林伸出手。这一段因为是默片,哭声是完全没有的;然而激烈
的音乐和孩子脸上惊慌绝望的表情,骗到我不少眼泪。Jackie Coogan演这个小孩时算
来也不过才六岁,真不知道这小孩的演技怎么可以好成那样。
再次,感觉那时候的人们比现在纯情太多了。这两部电影要是放到现在来拍,十个导演
里只怕九个都会给安排出床戏来。然而两部的镜头都十分干净。即便是爱情占了最大份
量的City Light,卓别林和卖花盲女之间的互动也仅仅是谈话,最亲近的不过是吻手。
最打动我的一幕是卓别林因为那场“抢劫“,自知难免身陷囹圄,于是最后找了那女孩
一次,将钱都给了她,要她去治眼睛。这里闪现的字幕全部都是女孩的台词——我该怎
么谢谢你呢?你不会走很远吧?你会回来看我的,对吧?而面对神情略显不安的女孩,
卓别林仅仅是温柔地笑着说些话,那些笑容和表情足以让每一个观众轻松猜出他的台词
——小事啦,不算什么的,当然了,只是临时出去一趟,我一定还会回来看你。就是在
这些淡淡的交谈中,我觉得自己清楚地看到那种带着些许决绝的牺牲的爱闪耀其中。
两部剧都是喜剧结尾,这一点却丝毫也不会令它们效果褪色。The Kid中,养父子最终
团聚;City Light中,女孩的眼睛复明,开了一家花店,最终认出了出狱的卓别林。悲
剧固然可以足够虐,但是这样有泪有笑的喜剧,又何必借助额外的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