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抗战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写在大陆纪念抗日胜利大阅兵后的一些话 (一)
avatar
【抗战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写在大陆纪念抗日胜利大阅兵后的一些话 (一)#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f*n
1

2015年9月3日,中国第一次组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
阅兵解说词里两次提到中共在十四年抗日战争(1931-1945)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之后有很多舆论对这个“中流砥柱”的用法表示异议,比如有网友对阅兵中充斥的“谎
言”表示愤慨,呼吁追寻所谓“历史真相”。其具体的指责为中国大陆忘却先烈,没有
给抗日国军足够纪念(比如应该提及长城,淞沪,徐州,武汉,长沙等等国军会战),
冒称中流砥柱等等。本文是笔者研究了一些网文资料以及官方资料的总结,尽量去除可
能存在偏见的评价对于结论的影响,重视职务,行为,后果等等比较接近客观(容易被
证伪)的部分,试图以之管窥历史的真相。因本人成分偏小将,没有选取如凯迪论坛之
类出处的资料。如果有网友加以补充,同以事实而非评价来参与讨论,互证心印,则不
胜感激。不以言立人,不因人废言。做不到闻过则喜,也不必嫌人口臭。版规为标准。
avatar
f*n
2
之一。 “中流砥柱”的来历
“中流砥柱”的表达表现于本次阅兵解说词,现将全文列出如下:
(分列式之前部分)
崔志刚: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一座拥有三千零六十年历史的城市。迎
来特别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此时此刻,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
生辉,万名官兵正等待三军统帅习近平主席的检阅。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东方古国,
屡遭蹂躏,泱泱中华,无战不败。一九三一,日寇再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同胞蒙
难,民族危亡。生死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危难
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十四年浴血
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
利。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尽雪前耻,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海霞: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
导人来到了天安门城楼。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来到了天安门城楼。数十位国际政要应邀
观礼。今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纪念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
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从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上退下来的老同志,部分抗战老
战士、老同志代表。
崔志刚:现场鸣响礼炮七十响,铭记抗战胜利七十年。回望当年,长城内外,大江
南北,共赴国难,浴血坚持。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端起土枪洋枪,挥动
大刀长矛,陷敌人于汪洋大海,驱日寇于国土之东。十四年间,有多少丈夫永远没有回
到家乡,有多少孩儿永远没有回到母亲身旁。上千万的中国军民没有等来胜利的那一天
。今天,声声礼炮为先烈鸣响,为胜利鸣响。
在抗击日本侵略的隆隆炮声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百年以来最为彻底的民族觉醒,也
赢得了百年以来最为宝贵的集体自信,中国抗战的胜利,是在向世界宣示,我们中华民
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
民族之林的能力。
(接下来,天安门广场将升国旗、唱国歌。)
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豪迈战歌,也是奏响在盟军
胜利日的雄壮凯歌。千千万万为抗战胜利流血牺牲的人民,今天,国歌为他们唱响。
崔志刚: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纪念活动中举行阅兵,是国际通信做
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成功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首都阅兵。今天,是中国第一次组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这彰显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也诏
告我们对和平的捍卫。
现在,习近平主席乘坐的检阅车已经在折返点返回。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前事不
忘,后事之师。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安邦,一支强大的军队
,一个巩固的国防,从来就是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可靠屏障。抗战的历史也雄辩地证
明,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70年砥砺奋进,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国家富强建立了不朽功勋,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做出
了重要贡献。当前,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速
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
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全军将士的共同心声,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殷殷重托。一代军人
有一代军人的担当,一代有一代军人的样子,今天的人民军队正在着力培养有灵魂、有
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抗战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就是毫不
动摇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人民军队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宁,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今
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威武之师昭告天下: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
胜利成果不容抹杀,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绝容
不下沙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经抗战烽火考验的人民军
队,正阔步行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
(稍后,分列式将正式开始。)
总是从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才能更加看清历史为什么这样选择。在这场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始终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唤醒民族觉醒,凝聚人民力量,高擎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正是中
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放眼全局,以持久战战略指明中国抗战的道路和前景。正是中国
共产党人深入敌后,驰骋疆场,成为坚持抗战夺取胜利的中坚力量。面对民族存亡的空
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这个战争,
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
上的。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担当起拯救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成为当之无
愧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战场,并
且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抗击和牵制了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主力,歼灭日军一百五十
万余人,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都思考过同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中国,战争结局将会怎样
。他们的答案是,如果没有中国,日本法西斯可能南下印度,西进中东,北攻苏联,并
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人类历史的黑暗一页不可能在1945年终结。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
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约占各国伤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伟大贡献。在今天参加纪念大会的观礼人员中,既有抗战老兵
、国际友人、知名人士、先进人物,也有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普通家庭,无论是来自繁
华都市或者偏远之乡,无论是独立打拼还是几代同堂,今天我们共同分享中国人的骄傲
,共同分享胜利者的荣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今天
中国向世界的庄严宣告。
------------- http://mil.sohu.com/20150905/n420437399.shtml
注意:在阅兵解说词中“中流砥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东方古国,屡遭蹂躏,泱泱中华,无战不败。一九三一,日寇再
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同胞蒙难,民族危亡。生死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
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这是中国近代
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尽雪前耻。
第二次:
总是从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才能更加看清历史为什么这样选择。在这场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中,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始终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正是
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唤醒民族觉醒,凝聚人民力量,高擎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正是中国共
产党人胸怀天下,放眼全局,以持久战战略指明中国抗战的道路和前景。正是中国共产
党人深入敌后,驰骋疆场,成为坚持抗战夺取胜利的中坚力量。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
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了。
我特意多截了一些上下文。这些字里行间,始终以中国人民为主角,赞扬中华民族的
热情和胜
利。“回望当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共赴国难,浴血坚持。。。上千万的中国军民
没有等来胜利的那一天。今天,声声礼炮为先烈鸣响,为胜利鸣响。”这已经明确点出
了国军的参与和致敬。
称中共的砥柱作用,都言明了是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上。版主大人引的台湾新党人士言
论可以补证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948163_0.html
孙大炮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在蒋上台后毁弃。从1935年中共的八一
宣言呼吁“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开始,到36年西安事变后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
剿共、一同抗日”的主张而获释,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抗日
统一战线形式上建立。再到37年7月蒋在庐山“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
有守土抗戰之責”声明。中共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上的确在国军之前,说是砥柱毫不为
过。
avatar
f*n
3
之二。 “中流砥柱”的资格
前文提到,在建立全国民族统一战线上,中共是首倡者,是当的起中流砥柱的称赞的。
蒋介石自从“四。一二”开始清党掌权以来,完全抛弃先总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的政策,将中共从国民党部队中清除出去,并在全国范围内通缉捉弄屠杀中共党员
,以至于连非中共的国民党党员也清洗了几万几十万人(维基资料https://zh.
wikipedia.org/wiki/%E5%9B%9B%E4%B8%80%E4%BA%8C%E4%BA%8B%E4%BB%B6 四一二事件
对中国国民党组织发展影响深远。清党前,中国国民党普通党员人数(不含军政和海外
党员)约121万(一说65万),其中有中国国民党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员不超过5万。清
党一年后的1928年3月,中国国民党员人数为22万。),主动挑起了国共矛盾。
31年东北沦陷直至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一直以小股部队不断试探逐步深入中国腹地,
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中日间必有大战,何况松花江上,国土泪垂。国民党政府至少有六年
和平时间用以战争准备。可惜的是,这六年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五次围剿中共的战役,
却故意减少和回避与日军冲突相关的军事训练和活动,为了避免“刺激日军打草惊蛇”
。先是抽掉已改旗易帜成为国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东北军入关“剿匪”,引发九一八事
变,万人关东军打退不抵抗的四十万东北军(包括近20万精锐部队),缴获260架飞机
,25俩坦克,2500挺机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四个月沦陷东北。1933年
日满势力向关内扩张,围绕长城一线发生的数场战役,与热河战役相连接。由于当时南
京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仍落在“安内”与战争准备阶段,故采取了退让态度,结局以双
方签订了塘沽协定暂息争端。当时中国国内抗日救亡运动涌起,紧接长城抗战还发生了
“察哈尔民众抗日民众同盟军”的事件,以及在当年发生“闽变”,造成南京政府的忙
乱,不过蒋中正最终在“围剿”中还是成功地将红军赶往了中国西部。在中方的隐忍退
让之下,直到1935年12月,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日本势力逐渐进入了华北。
就拿有些网友津津乐道的长城战役为例,日军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对阵张学良指挥
(后由何应钦接替指挥)的国军先后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
军进关。 虽然有喜峰口大捷等小规模胜利,但最终由于军备不良、战力消耗殆尽、战
略位置丧失而撤退。 ---- 维基资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5%
9F%8E%E6%88%B0%E5%BD%B9
那么,31年到33年,国民党除了“攘外必先安内”之外,做了多少事情来防止“军备不
良、战力消耗殆尽”或加强长城防线呢?请大家补充。对了,还杀了抗日将领吉鸿昌,
原因可能是因为其是中共党员。
网友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基层国军的大量英勇牺牲,作为国民党的抗战功绩。而对于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牺牲,却仅仅归于国力弱,日军战斗力强军械好,或是中共打内战
,从来不顾自31年起大部分国军并没有在剿共也没有用于备战日军的事实。国民党在当
时的中国是合法的统一政府,不对自己的领导过失加以反省,却直到现在还在执着于和
被自己以优势兵力剿的不得不长征的中共比所谓单纯抗日战果,以百倍军力(500万对5
万)百倍资源却忙于内乱不思防敌,长城战役也好其他战役也好,牺牲越多国民党就越
应该被谴责。今天我们只应该纪念抗战军民而唾弃尸位素食倒行逆施的国民党。
老实说,抗战前乃至抗战期中,我们的中央政府实在没有具备任何足以与外族作战
的条件。自北伐完成后,中央政府中,事实上是蒋先生一人当国。由于他蓄意排除异
己,造成由他一人控制的党政军系统,因此引致内战频仍,兵连
祸结。中央当局为政既不以德,则中国真正统一便永远不能完成,为应付这一错综复杂
的政治局面,蒋先生在中央各部门,及其权力能到达的省份中,全是因人设事。不是用
人唯材,励精图治,而是以政府名器作酬庸,来拉拢亲蒋人士。因而在中央能彻底控制
的省份中,其行政效率与各项建设,反不若中央政令不能贯彻的各剩桂、粤、晋、川、
滇等省曾与中央有过对立或隔阂,姑且不论,即以与中央比较接近的鲁、湘二省为例,
亦可见一斑。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李宗仁)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44430399.html
中共自从和前期国民党党内合作以来,1935年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到36年西安事变后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同抗日“,国民政府被迫放弃“
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抗日统一战线形式上建立。再到37年7月蒋在庐山“地無分
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
有守土抗戰之責”声明。中共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上的确在国军之前,对比国共在对
对方和对日军的态度,说是砥柱毫不为过。
以下选自中共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从日本战史资料看中共敌后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723/c40531-27346993.html
按照游击战方针,到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前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和华中先后开辟
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6个抗日根据地。1937年12月22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方面军
占领地区治安维持实施要领》中,就把对八路军进行“讨伐”列入作战计划。从1938年
开始,日本华北方面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肃正作战”。据日本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旅
团直属第三大队作战主任田副正信少佐回忆,该旅团1938年4月在河北涞源、灵丘等地
对八路军进行“肃正作战”,一年间进行了50次作战,“我军屡次讨伐,土匪被消灭了
,但八路军的势力却逐步扩大。”时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副参谋长的武藤章大佐回忆说,
1938年秋,日军华北占领区“治安恶化”,尤其是共产党军队以山西省山区为根据地,
“巧妙地开展游击战,在日军防守的缝隙中猖狂地扰乱治安”。
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2月6日,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
《1938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中,规定日本中国派遣军“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
不准备扩大占领地区,而将占领地区划分为以确保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
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这里所谓的“治安地区”,主要是指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
4月20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制订了《治安肃正要纲》,计划从1月至10月分3期进行。在
制订计划时,日军还比较注意占领区内国民党残余军队的存在,到第三期“肃正作战”
中就完全将重点指向了八路军。
1939年9月23日,日本大本营在给日本中国派遣军的《大陆命第363号》命令中提出:“
大本营的企图是希望迅速处理中国事变。”当时,日本中国派遣军拥有24个师团、1个
骑兵兵团,其中14个师团即56%的兵力用于对敌后战场作战,表明日本对华作战重点开
始向敌后战场转移。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震动中外的百团大战。据《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
,“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
。”百团大战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也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百团大战后,日本华北
方面军决定,“以治安第一为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由此表明,
以百团大战为标志,日本将对华作战重点指向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
地,也标志着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1941—1943年,日本继续将敌后战场作为对华作战的重点,对敌后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
“治安战”,敌后战场进入了抗战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八路军、新
四军紧紧依靠群众,挫败了日军的“治安战”,承担了中国抗战主战场的重任。------
-------节选结束
即使去除对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的论断,日军的资料的确指出了中共敌后游击队对于
日军的不懈的战斗。又如战后日本防卫厅编的《华北治安战》这部战史,详细记载了日
本侵略者与坚持在华北敌战区与之进行游击战的共产党抗日武装之间的反复“拉锯战”
。其中包括了1939年以来,日本华北方 面军在冈村宁次指挥下,对共产党抗日武装先
后发起的冀东、冀中(包括五一扫荡)、冀南、晋南、晋中、鲁西等地数十次所谓“肃正
作战”,以及先后五次勾联指 挥华北华中伪政权机关、伪军和特务针对八路军、新四
军发起的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书中确认,“中共游击战”是一场“不分昼夜、连续
不断、永无休止的战 争”,是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
兹举书中若干记载:
华北方面军第一一0师团报告,在1938年8月——1939年10月一年多一点时间中,与共
产党武装交战次数约为2250次,每日平均约5次(上卷第156页)。
日军第二十七师团报告,从1939年1月至1940年11月间,仅该师团出发讨伐次数大小合
计29168次,讨伐战斗次数为2759次(上卷第278页)。
1941年1月的所谓“冬季肃正作战”,日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仅在1月份内就达1682
次,每日约有五、六十次战斗(下卷第17页)。
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写道(第326页):“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
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
日 本史学家、1941年从军的藤原彰在《中国战线从军记》中证实了冈村宁次的说法。
在专门回忆了1942年其所在联队有一个小队遭遇八路军伏击,全军覆没的 “事件”后
,他随即写道:“八路军的战术是,如果看到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就撤退回避,发现日军
处于劣势时,就预设埋伏,全歼日本士兵,然后夺走他们的武器装 备。”“像这样表
明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
也经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
《华北治安战》中还记载有“百团大战”期间,日军几个小部队被共产党武装全歼的案
例:
“从 9月24日晨,榆社、辽县之间的各警备队(独立步兵第十三大队)及东潞路的小滩
镇警备队,同时遭到共军急袭。这是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第三八五旅所属的共 军精
锐部队,其兵力约8000人。榆社——辽县道路上的榆社、常家会、王景村、铺上、管头
等地的警备队,虽尽力进行防御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半遭到全 歼,战死约80人
。”(上卷第314页)
“9月23日夜,各据点同时遭受共军急袭,各自孤军奋战。东圈堡(当时也称东团堡)
及三甲村的守备队虽奋勇战斗,但终为玉碎。共军最后从两阵地撤退时,在墙上写下‘
该阵地日军守备队打的勇敢’等字样而去。”(上卷第316页)
另据日本防卫厅《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79页),仅1941年
这一年,华北方面军各部与中共交战次数为17198次!日方损失是战死2352人,负伤501
人。
------------ 以上选自红旗文稿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074/201507/21138.html
以上的日军伤亡人数通常会被日本消减来自夸战功,但在同一本书中和中共交战的伤亡
数是和和国军交战伤亡数相当的, 如第一次长沙会战与第二次长沙会战,均由国民党
战将薛岳指挥,国民党方面声称每次歼敌都在4万至5万余人。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在《长
沙会战》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没能给予重庆军以应有打击……我方损失竟达战死1591人,战
伤4412人。”(第214页)
“第11军发表的第2次长沙作战的战果及我方损失如下……敌遗弃尸体28612具……我方
损失战死1591人,(其中军官数108人)战伤4412人(其中军官数241人),死伤战马
1766匹。”
考虑到大数目伤亡会被消减得更多,因此即使我们不认为国共消灭的日军人数相当,起
码也应该承认中共敌后游击队并不是游而不击,而是对日军进行了长时间的切实战斗。
在敌后战场上成为主流砥柱,中共当之无愧。
《华北治安战》还可以看到国军的通敌投降的很多事情,甚至可以看到日寇和国军夹击
八路军的事。比如在1939年,当八路军和国军石友三(高树勋)部决战时(石友三当时
已经和日寇秘密勾结,后来更公开投降,结果被部下高树勋诱捕活埋),日寇出兵协助
石友三部作战,当冀中八路军吕正操部南下追击石友三部时,日寇将吕部击溃。比如山
西军阀阎锡山和日寇大量勾结,共同围剿八路军的事实。比如山东国军荣子恒等部大量
投降日军(山东伪军高达20万)。从这个角度看,华北抗战的领导权,是国军将领的投
降的行径拱手让给八路军的。另外在《华北治安战》上册的结尾处提到,发生华北中条
山会战的1941年,华北日寇在广播里承认,本年度最大的战斗不是和国军的中条山会战
,而是对鲁南沂蒙山八路军的扫荡。------------- 华北治安战读后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29/03/503396_42167362.shtml
之所以引日军军史,是我认为其对于中共敌后战场究竟战斗激烈程度的一个比较客观的
反映。同时也有日军对国共军队的分析对比,不止一处认为中共军队在作战中阵亡/被
俘比例比国军更高,更难以对付。在关注中共毙伤日军的时候,各位网友请记住同时还
有对大量伪军的消灭。这些伪军,有很多是原国军或者地方军阀军投降的。
avatar
wh
4
想起鲁迅是从四一二之后反国挺共的,对于大屠杀、不把人命当命、尤其杀年轻人和无
辜民众的,他立马嫉视之……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之二。 “中流砥柱”的资格
: 前文提到,在建立全国民族统一战线上,中共是首倡者,是当的起中流砥柱的称赞的。
: 蒋介石自从“四。一二”开始清党掌权以来,完全抛弃先总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
: 工”的政策,将中共从国民党部队中清除出去,并在全国范围内通缉捉弄屠杀中共党员
: ,以至于连非中共的国民党党员也清洗了几万几十万人(维基资料https://zh.
: wikipedia.org/wiki/%E5%9B%9B%E4%B8%80%E4%BA%8C%E4%BA%8B%E4%BB%B6 四一二事件
: 对中国国民党组织发展影响深远。清党前,中国国民党普通党员人数(不含军政和海外
: 党员)约121万(一说65万),其中有中国国民党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员不超过5万。清
: 党一年后的1928年3月,中国国民党员人数为22万。),主动挑起了国共矛盾。
: 31年东北沦陷直至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一直以小股部队不断试探逐步深入中国腹地,

avatar
f*n
5
而且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使得杀人无算(后面红军肃反也部分有这个倾向),死的
国民党比共党还多。鲁迅肯定受不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想起鲁迅是从四一二之后反国挺共的,对于大屠杀、不把人命当命、尤其杀年轻人和无
: 辜民众的,他立马嫉视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