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回顾】中缅边境,畹町一日#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暑假从昆明一路向西,穿越大理腾冲龙陵,直取滇缅边境畹町。沿路崇山峻岭,怒江沧
澜。新开的高速公路不是劈山钻洞,就是凌波架桥。再加上海拔高、雨水多,开车常如
天马行空,云里雾里,伸手便可抓一把塞嘴里。真是天地大美大浪漫……
新高速路边时见山间地里蜿蜒一条并行的灰白蛇线,那就是抗战时期20万云南民工用九
个月时间急建的、创世界公路建筑史奇迹的滇缅公路。当时的男壮力都已从军,绝大部
分劳工是来自十多个当地民族的老弱妇孺。环境险恶,工具简陋,死于爆破、坠崖、落
江、塌方和疟疾者超过三千,被日军轰炸伤亡者无数,可谓血肉铸就。
新公路壮观,旧公路壮烈!
一路可写的太多了。我挑个最容易的畹町,待得最短,东西最少……从龙陵沿旧滇缅公
路可直达畹町,只是旧路窄,大货多,下雨天路况尤其危险,据当地人说天天都有翻车
的。我们来回见到两起:
也可从龙陵向南到芒市后上高速,今年五月底刚修通芒市到畹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好
傣族噢:
一路见到的地名也很异域风情:
畹町、姐勒、勐腊、遮相、遮放……都是傣语的译音吧;后两者听起来很有佛意呢。
畹町不像之前经过的云南各地那么凉爽,空气是湿热的;路边植被也全是热带棕榈风光。
我们在这家振语饭店停车吃饭。老板夫妻居然是吉林长春人,今年四月刚搬来,说一汽
在这里新开个工厂,他们作为粮草后备一应跟上,东北人爱吃家乡菜么。健谈的老板娘
说畹町本来是中国最小的市,做生意可以免税;后来撤市并入瑞丽,边境贸易也冷清下
来。她说对面的山(见上照)就是缅甸境内了,山前的平地上有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是中
缅界河。两边的居民有时一不小心就过到对面去了,互相也不在意。通婚的也不少。
给异乡的东北饭馆一个镜头:
这锅灶让我想起以前在长白山下吃的狗肉火锅,只是缺根烟囱。老板娘说这是最近全国
流行的新吃法,叫这名儿:
我们急着赶路,没吃全国人民的新吃法,一海碗东北水饺打发。向西进入畹町市内,先
看到一个新建的金灿灿的边关文化园:
门边一角是褪色的畹町旧市标:
市区的确很小,再开一两分钟就到了边境:
两座头顶孔雀装饰的的出入境边检站,中间夹一条大道,通往畹町界桥:
界桥对面是缅甸的九谷镇。果敢在东边打,畹町这里还平静。我方有军警站岗,缅甸的
岗亭都是空的,海关也没有。中国海关管得严,个人不能去缅甸旅游,必须参加旅游团
才能办签证。畹町当地居民可以自由行,但必须当天返回。
这座钢筋水泥桥边还有一座旧钢架桥,桥下是滚滚界河水:
畹町桥是滇缅公路中国段的起点,本来只架了两根木头。1937年抗战爆发后,云南省长
龙云召集各民族民工在大山之间开辟滇缅公路,包括畹町单孔石拱桥,成为中国抗战时
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1941年日本进攻缅甸,意图切断滇缅公路。1942年十万中国远征
军跨过畹町桥,入缅作战。5月日本占领缅甸,通过畹町桥进入中国,攻占滇西大部分
领土。三年后远征军艰难收复失土,日军再次从此畹町桥逃离中国,桥亦被毁。1946年
重建战备式贝雷钢架桥。1993年再建水泥桥,把钢架桥拆掉,复建在水泥桥边,留作纪
念。2005年又在两桥之间竖立畹町桥碑,在桥堍修建“滇缅中印(史迪威)公路交汇点
”纪念碑:
纪念碑边是个硕大的石碾,据说是当年铺滇缅公路时用的真家伙。石碾上书“万众筑血
路,机工谱丹心,远征壮士行,铸就抗日功”——机工是指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征募三
千华侨司机和修车技工回国支援抗战,其中一千多人死在战场;壮士指前后40万远征军
浴血卫国,伤亡近半。
石碾旁边一溜卖缅玉、木雕、漆器的商店;辟有两间小室,展览抗战文物。
门口先有美军的威利斯吉普:
展品中有日军的“血滴子”:
远征军的草鞋——怎么跟红军走长征似的……
和日本军刀对砍的景颇刀:
与我军联合作战的大英将士用的是尼泊尔弯刀:
这几个角状火药罐,看着也很景颇噢:
文字介绍也好看,比如一堆领导人的头:
对于一个抗战来说,两间小屋实在容不下多少纪念。沿途所见,腾冲有个抗战纪念馆,
房间好几个,但淹没在一堆旅游景点中,陈列的图片也日久失色;龙陵有个松山战役遗
址,整座山头猫洞密布,壕沟交错,现场感极强,但没有一座图文物品集中的纪念馆。
滇西抗战史绝对值得更严整的纪念啊。
走出畹町抗战馆(室),正好看到两个从关口入境的缅甸青年:
仔细看缅甸人,长得是和中国人不大一样,尤其肤色较黑。据说以前畹町人常去缅甸买
货;现在缅甸人常来畹町大采购,大包小包扛回家。这是路边见到的一位缅甸老人,和
背景里的中国军人:
最后出两个包子问答题:
1. 畹町街头商店常见此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不是象棋子儿……)
2. 市中心有个小公园:
公园里有个秃头植物,这叫啥?
澜。新开的高速公路不是劈山钻洞,就是凌波架桥。再加上海拔高、雨水多,开车常如
天马行空,云里雾里,伸手便可抓一把塞嘴里。真是天地大美大浪漫……
新高速路边时见山间地里蜿蜒一条并行的灰白蛇线,那就是抗战时期20万云南民工用九
个月时间急建的、创世界公路建筑史奇迹的滇缅公路。当时的男壮力都已从军,绝大部
分劳工是来自十多个当地民族的老弱妇孺。环境险恶,工具简陋,死于爆破、坠崖、落
江、塌方和疟疾者超过三千,被日军轰炸伤亡者无数,可谓血肉铸就。
新公路壮观,旧公路壮烈!
一路可写的太多了。我挑个最容易的畹町,待得最短,东西最少……从龙陵沿旧滇缅公
路可直达畹町,只是旧路窄,大货多,下雨天路况尤其危险,据当地人说天天都有翻车
的。我们来回见到两起:
也可从龙陵向南到芒市后上高速,今年五月底刚修通芒市到畹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好
傣族噢:
一路见到的地名也很异域风情:
畹町、姐勒、勐腊、遮相、遮放……都是傣语的译音吧;后两者听起来很有佛意呢。
畹町不像之前经过的云南各地那么凉爽,空气是湿热的;路边植被也全是热带棕榈风光。
我们在这家振语饭店停车吃饭。老板夫妻居然是吉林长春人,今年四月刚搬来,说一汽
在这里新开个工厂,他们作为粮草后备一应跟上,东北人爱吃家乡菜么。健谈的老板娘
说畹町本来是中国最小的市,做生意可以免税;后来撤市并入瑞丽,边境贸易也冷清下
来。她说对面的山(见上照)就是缅甸境内了,山前的平地上有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是中
缅界河。两边的居民有时一不小心就过到对面去了,互相也不在意。通婚的也不少。
给异乡的东北饭馆一个镜头:
这锅灶让我想起以前在长白山下吃的狗肉火锅,只是缺根烟囱。老板娘说这是最近全国
流行的新吃法,叫这名儿:
我们急着赶路,没吃全国人民的新吃法,一海碗东北水饺打发。向西进入畹町市内,先
看到一个新建的金灿灿的边关文化园:
门边一角是褪色的畹町旧市标:
市区的确很小,再开一两分钟就到了边境:
两座头顶孔雀装饰的的出入境边检站,中间夹一条大道,通往畹町界桥:
界桥对面是缅甸的九谷镇。果敢在东边打,畹町这里还平静。我方有军警站岗,缅甸的
岗亭都是空的,海关也没有。中国海关管得严,个人不能去缅甸旅游,必须参加旅游团
才能办签证。畹町当地居民可以自由行,但必须当天返回。
这座钢筋水泥桥边还有一座旧钢架桥,桥下是滚滚界河水:
畹町桥是滇缅公路中国段的起点,本来只架了两根木头。1937年抗战爆发后,云南省长
龙云召集各民族民工在大山之间开辟滇缅公路,包括畹町单孔石拱桥,成为中国抗战时
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1941年日本进攻缅甸,意图切断滇缅公路。1942年十万中国远征
军跨过畹町桥,入缅作战。5月日本占领缅甸,通过畹町桥进入中国,攻占滇西大部分
领土。三年后远征军艰难收复失土,日军再次从此畹町桥逃离中国,桥亦被毁。1946年
重建战备式贝雷钢架桥。1993年再建水泥桥,把钢架桥拆掉,复建在水泥桥边,留作纪
念。2005年又在两桥之间竖立畹町桥碑,在桥堍修建“滇缅中印(史迪威)公路交汇点
”纪念碑:
纪念碑边是个硕大的石碾,据说是当年铺滇缅公路时用的真家伙。石碾上书“万众筑血
路,机工谱丹心,远征壮士行,铸就抗日功”——机工是指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征募三
千华侨司机和修车技工回国支援抗战,其中一千多人死在战场;壮士指前后40万远征军
浴血卫国,伤亡近半。
石碾旁边一溜卖缅玉、木雕、漆器的商店;辟有两间小室,展览抗战文物。
门口先有美军的威利斯吉普:
展品中有日军的“血滴子”:
远征军的草鞋——怎么跟红军走长征似的……
和日本军刀对砍的景颇刀:
与我军联合作战的大英将士用的是尼泊尔弯刀:
这几个角状火药罐,看着也很景颇噢:
文字介绍也好看,比如一堆领导人的头:
对于一个抗战来说,两间小屋实在容不下多少纪念。沿途所见,腾冲有个抗战纪念馆,
房间好几个,但淹没在一堆旅游景点中,陈列的图片也日久失色;龙陵有个松山战役遗
址,整座山头猫洞密布,壕沟交错,现场感极强,但没有一座图文物品集中的纪念馆。
滇西抗战史绝对值得更严整的纪念啊。
走出畹町抗战馆(室),正好看到两个从关口入境的缅甸青年:
仔细看缅甸人,长得是和中国人不大一样,尤其肤色较黑。据说以前畹町人常去缅甸买
货;现在缅甸人常来畹町大采购,大包小包扛回家。这是路边见到的一位缅甸老人,和
背景里的中国军人:
最后出两个包子问答题:
1. 畹町街头商店常见此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不是象棋子儿……)
2. 市中心有个小公园:
公园里有个秃头植物,这叫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