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面对李敖的攻击,余光中只说了一句话zz
avatar
面对李敖的攻击,余光中只说了一句话zz#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b*t
1
很多人对余光中的认识,大抵是从诗歌《乡愁》开始。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
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21岁的余光中写下这首诗,撩拨起国人对家国
一统的浩荡思绪。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乡。这种一生的执念,唯有至死方休。
其实,一生在逃亡与离乡中颠沛流离,半世在纷争与战斗里孤独忧郁,这大概足以为其
文学风格奠定基本的调子。因此他的诗歌,满眼是“离乡”、尽皆是“孤独”,扑面而
至的是入骨的苍凉与磅礴。
《乡愁》大概算是一首好诗吧,如果沿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逻辑
来考量。小情大爱,家国情怀,倒也温婉而浩荡。但其实,若论同题诗,我还是更喜欢
席慕蓉的《乡愁》。
在余光中90年生平时光中,最好的诗歌,显然不只这首《乡愁》。这既是因为21岁的他
在文学上尚处于鸿蒙初开阶段,更因为其中西文学流派的体认远未历经浩劫而返璞归真
。老先生曾感慨万千地说——《乡愁》已经变成了我的名片,很多人认识我之前都会接
到这张名片。可是现在这张名片变的太大,把我整个人都遮住了。
《乡愁》这张名片,是自带节奏的。更何况,台湾歌手杨弦还曾将《乡愁四韵》、《民
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当然,唱《乡愁》的就更多了。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
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
。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诗比人先回乡,当然是诗人最大的安慰。余光中曾经写过:美国诗人佛洛斯特当年携妻
带子远去英国,在英国出版了《男儿的志向》与《波士顿以北》两卷,诗名渐渐传回美
国。佛洛斯特叹了一口气,对夫人说:“诗已先回去了,人也该回去了吧。”故乡倒是
回得去的,乡愁却是折不返的。
海峡虽浅,历史纵深。
一生写诗上千首,有风雅,有直白,有抽象的浪漫,有具象的质朴……犹记得2010年,
余光中回到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端午文化节的一个论坛,专门创作了一首纪念屈原
的诗歌《秭归祭屈原》。迤迤逦逦写将下来,长短句收放自如,引经据典灵气十足,真
叫人感慨才华就像足月孕妇的肚子,是藏也藏不住。当然,你若不习惯这种古典主义的
诗风,还有1967年创作的《或者所谓春天》,比《等你,在雨中》等等,大概要美妙一
百倍。
我们觉得诗好,大概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对于现代性困境,诗歌呈现了怎样的张力;
二是对于传统文化,诗歌恪尽了怎样的使命。余光中的诗能成为一种现象,大概基本上
比较典范地回应了以上两个命题。
一方面,他的诗歌跳脱了个人的情绪体验,未曾回避诸多历史和政治的思考;另一方面
,他的诗文基本契合台湾诗坛30年间“西化而回归”的走向。从“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
、便是泰晤士的河水”,终归于“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倒不是因为老先生驾鹤西去,就非要在其生平经过上鎏金,而是揆诸现实,他的文学价
值远在“乡愁”之上。有人说,余光中去世,这世间又少了一个高级而有趣的人。这话
未必作假,他曾在《朋友四型》中写:“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
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
,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
忽然想起几件小事:一是1973年,余光中应邀到台湾清华大学给教授们讲演,当他朗诵
到新诗《重上大度山》中“星空非常希腊”一句时,有人骂他崇洋媚外文句不通,余光
中可没闲着,说文学不是方程式、不懂就不要乱喷。这种类似当下“不懂就别瞎BB”的
愤怒,据说得罪了不少人。今天看来,在文人里倒算相当真性情。
二是主持人曹可凡曾访问他,说如何面对李敖的攻击却从不反击,余光中答,“他一直
骂我,我则保持沉默,这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这话
答得套路深深,却又格局开阔,堪称对骂回击之典范。
老先生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皆有建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这种著作等身
,非浪得虚名。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看过他的《翻译乃大道》,大概会发现另一个余光中;而2004年,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亦将散文家奖颁给了他。
文无定法,人无完人。
诗歌与诗人,终究是两回事情。那个今年4月自杀的台湾青年作家林奕含,大概曾说过
喜欢余光中是黑历史这样的话。原因何在?很多人考证的是上世纪70年代,余光中曾参
与两场肃杀气氛下的文学论战:现代诗论战、台湾乡土文学论战。2004年,中国社科院
文研所教授赵稀方还专门发了篇文章,披露“唐文标事件”和“台湾乡土之争”。
至于文人相轻或类似的私德话题,严谨的历史考据当然有重大意义,但对于一般读者来
说,诗文与诗人,大概未必需要画上等号的。
我以为最难能可贵的,其实是余光中对传统文化的恪守。他曾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
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亦明确表
示,“如果把文言文抛掉不用,我们就会变成没有记忆的民族!”在中国诗歌沦陷于各
种“体”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重读余光中,重读中国现当代诗文史,或许,并不
算特矫情的事。
一转眼,余光中与《乡愁》隔了个人间。满眼先生归也,不觉江南冬寒
avatar
p*9
2
写的真好
avatar
k*5
3
李敖的攻击中最有冲击的一条大概是余光中吃人血馒头,积极举报其他同情共党的人吧
,这也是我很不喜欢余光中个人的原因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是另一回事,不过说来中国传统上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都不能和谐体现作
者的做人,很多知名作者的人品都有缺陷。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