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佛系青年”,听上去很高级#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b*t
1
“佛系青年”,听上去很高级。一代青年早早地就跟佛攀上了关系,而且还成为一派系
,真有要得道升天的架势了。
这里有一点儿小误会。其实并非有一帮子年轻人要剃度受戒,遁入空门。所谓“佛系”
,跟和尚尼姑、打坐念经之类的事情并无太大关系,只不过是他们持有一种特别的生活
态度,跟佛家的处世原则勉强有点相像,如此而已。
这一派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当是近十年的事情。据说,这一称号源自日本,有三四年时
间,今年以来大举侵入中国,其表现无非是一种看淡一切,怎么都行,随遇而安的生活
态度。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并不积极去处理,而是随它去。凭着兴趣和心情去做事,失
败和成功也都无所谓。虽然可能过得很糟糕,但也不试图去改变,对任何变化,比如换
工作,谈恋爱,结婚,等等,都觉得太麻烦,也就听之任之。
佛系朋友圈:随缘点赞,都是爱的鼓励;佛系恋爱:我们谈恋爱吧?都行,看你……甚
至减肥、健身等纯粹个人事务,也都懒得去努力。说他们随遇而安,并不太贴切,其实
并没有真正的内心平安,只有平安的外表;说他们是看破红尘也有点儿过了。不认真,
但也不是完全是游戏人生;有点颓丧,但也不是那种强烈的压抑感和绝望感。
刚刚盛行不久的让人无所适从的所谓“丧文化”尚未过去,一种更加让人无言以对“佛
系文化”又出现了。然而,倘若推到十年前,人们曾经将这一代青年称之为“新人类”
,并热切地欢呼一种属于“新人类”的全新的生命状态、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价值
观念的诞生。如今看来,这颇具讽刺意味。
毫无疑问,“佛系文化”是新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处境的真实体现。竟然没有什么
事情能够让他们兴奋起来,没有什么事情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斗志,如果不是
这个时代出了问题的话,那么,肯定是这一代人本身出来问题。然而,每一个时代都有
其时代本身的问题,相应地,每一个时代的青年也都有其自身的问题。也可以说,一个
时代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那个时代的青年的问题。
如果说,上一代人的生存状态的根本属性是“焦虑”的话,那么。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所
产生的不安和绝望,或者因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都有着相当显著的表现。他们在
生活中所养成的叛逆和反抗的品格,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标志。而新一代人并没有这种冲
动,也没有这种满足。相比而言,这一代青年比较容易得到各种需求上的满足。自他们
童年时代起,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父母、老师早都安排好了,并不需要他们去特别地追
求。
一般而言,他们的生活并无匮乏之虞,亦无后顾之忧。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意义上
的需求,比较容易满足,而满足之后,也并无特别的充实感。父母和老师给他们什么,
他们就接受什么,几乎没有商量和反抗的余地。与之前那些为匮乏所困的几代人相比,
他们的欲望的激发和满足,都大大地减弱了。
新一代人在他们少年时代,被父母和学校灌了太多的“心灵鸡汤”,培养了他们娇嫩、
懒惰的心灵。但他们所饮用的,实际上大多是一种品质可疑的“鸡汤”。他们全部的人
生理想和生活动力,即是建立在种种劣质“鸡汤”所激发起来的幻觉之上。当他们开始
进入成人社会,必须独立面对成人世界各种复杂的处境和关系当中的时候,他们必须依
靠自己来承担生活责任的时候,“鸡汤”的致幻作用立即消退。劣质“鸡汤”开始失效
,他们开始变得漫不经心和颓丧,以龟缩逃避的姿态来应对其所遭遇到的任何生活难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也是前些年喧嚣一时的“成功学”的反拨。虽然“成功学”很励志
,很鸡血,但其虚幻性在近几年也逐渐暴露出来了。生活现实告诉我们,年轻一代人的
成功几率越来越小,而且,即便有机会成功,对于这一代的青年人来说,也缺乏相应的
满足和充实。
另一方面,在不同代人身上,对于成功的渴求程度也不同,对于成功的理解也完全不一
样。上一代人出人头地的想法,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越来越失去吸引力。有房有车,
有家有口,有不错的职位,有体面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就算是能够实现,也未必就
很值得羡慕。
如果要获得更高一层级的生活,在当今时代倍加艰难,需要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而且
,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一种生活值得人们不惜代价地去追求。以往父母一代人教导他
们人生要拼搏,要奋斗,要征服这个世界,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这一代
人对于成为“人上人”并无兴趣,因而,吃“苦中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失去了生活
目标的状态下,生活的动力不足,面对艰难的生活状态,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佛系”一代的人选择了放弃。无力应对,放弃努力,也就随波逐流,听任生活的洪流
冲刷,将他们带到随便什么地方。
从更深的层面看,这也是新一代人的一种新的撒娇方式。向父辈撒娇,向世界撒娇,也
向自己撒娇,而且给这种变相的撒娇术以一个听上去很酷,也很让自己满意的名字——
“佛系”。
从根本上说,这一代人一向惯于撒娇。他们的撒娇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满足,而是
为了拥有更多的随心所欲的权利。问题是,有了更多的随心所欲的权利,这同时意味着
有了更多的责任。任何自主的选择,同时都意味着责任,要承担更多。
但这又是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一代人。通过放弃选择,进而逃避责任。装成一副看破红尘
的样子,仿佛看穿世事,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什么,是个近视眼,什么都看不清。不是
什么“难得糊涂”,乃是真糊涂。因而,所谓“佛系”状态,与其说是对人生失望之后
的颓靡,不如说是一种慢性损耗,如同槁木,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好的改变,但质地
已经槁掉了,不堪使用了。他们可以撒娇地说:这不赖我,你们看着办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