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wh
1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一、原子弹的起源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民众兴趣寥寥,但在学界源远流长。德国物理学家Leo Szilard 1932年读了小说后,
全心致力于核裂变研究;同年,英国人James Chadwick发现中子;次年,Szilard提出
了加速中子产生核裂变的理论;再过5年,德国实验室首次实现核裂变反应,距Wells的
小说发表时间整整25年。
不由想到:如果没有Wells的狂想,没有Szilard的启发,还会不会有原子弹?估计还会
有,既然有E=mc²这根巨大的胡萝卜,又有放射元素、粒子加速器(1929年发明)
、原子可细分的条件,一定会有人去钻研怎样用细分得到大胡萝卜。没有Wells和
Szilard,胡萝卜到手得晚一点而已。罪魁祸首其实是爱因斯坦吧?没有他,或许真的
不会有原子弹。
二、天亡德
上面那位提出核裂变理论的Leo Szilard是德国犹太人(出生于匈牙利)。1933年元首
上任德国总理时,Szilard和另一位犹太科学家同时离开德国——你没猜错,那位就是
爱因斯坦。1938年德国实验室做出裂变反应后,忧心忡忡的Szilard找到如日中天的爱
因斯坦,劝他作为科学家代表向罗斯福总统进言,以美国一国之人力物力赶造原子弹。
沉浸在理论世界的爱因斯坦还不知道他的大胡萝卜已被实验科学逼近,得知裂变反应实
现时惊呼“I never thought of that!”
除了这两位,德国裂变反应实验室的X光负责人Lise Meitner和她侄子Otto Frisch也是
犹太人(出生于奥地利)。他俩力主用重物质铀做反应,立下汗马功劳;也先后逃离德
国。还有美国原子弹设计负责人Hans Bethe,也是逃离德国的犹太人。第一个核反应堆
的主持人Enrico Femi是意大利人,1938年趁着去瑞典领诺贝尔物理奖之机,和犹太老
婆逃离纳粹意大利,投身自由美国……
如果没有元首,拥有诸多关键人手的德国是否很有可能率先造出原子弹?忠直的德国首
席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33年就劝告元首莫逐犹太人,否则德国科学界损失惨重。任性的
元首天真地说:那就让德国没有科学好了……斯天意也。不过没有元首就没有二战,原
子弹研制失去最紧迫的动力,不知道猴年马月能造出来;说不定还会因为反人类而胎死
腹中?
三、德国、日本造得出原子弹吗?
美国政府搞曼哈顿计划的本意是和德、日赛跑,看谁先抢到大胡萝卜。可德、日政府都
不重视科研,一路贻误战机。德国开除犹太人后人才稀缺;国家财库大量消耗于常规武
器制造;1943年重水工厂被挪威游击队数度破坏至瘫痪后,已无力研制原子弹。日本起
先在战场上节节取胜,不屑于研究新武器。本国资源亦缺,本想开发中国满洲的铀矿,
苦于采矿技术不完备,盟军又不断轰炸满洲,阻止其开采。1943年日军在Guadalcanal
受挫后渐转劣势,政府与部队才着急组建了多个原子弹研究项目,然人力物力分散,互
相抢funding,最终一事无成。
相比之下,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从一开始就实行军事集中化管理,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
,征集120多万人参与,这样的财力与国力在当时无人可与比肩。1943年后美国已知轴
心国没戏,这时继续造原子弹,知情的科研人员或许是不舍得中途放弃,政治家们则是
为了全球称霸吧?所以战后美国拒不承认和英国秘密签订的核武器合作协议,拒绝分享
技术,抓了一大批苏联英国科技间谍,吓得各国巨资竞造核弹,大玩黑暗森林威慑,最
后又几乎全打水漂。如此奢华的浪费……
四、你会怎样投弹?
这是最让我困扰的问题。杜鲁门在45年六一儿童节决定使用原子弹时,军委给出了三种
选择。战争部副部长主张事先通知日本美国有原子弹,同时开出投降条件;另有人提议
召集日本领导人观摩原子弹演习;第三种方案便是鉴于日军鱼死网破的悍风,必须出其
不意、真枪实弹地袭击人群密集的军事要地,达到最大的心理震慑效果,如此才能促其
无条件投降。
你会选择哪一种?我觉得先通知再炸,可大幅度避免日后无穷无尽的道德谴责。不通知
主要是怕日本不降吧?可美国在长崎之后还有两颗原子弹;新原子弹制造速度差不多可
达十天一颗。即使日本不降,美国大可以无穷无尽地炸到夷平日本。又或当时不能完全
确定原子弹的威力,所以突袭一试?可之前都试爆三次了。
五、斯大林这么无耻?
苏日于1941年签订中立协约,保证互不侵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以外蒙
独立等利益需求为条件,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宣战。同年4月,斯大林通知
日本不再续签中立协约,但会遵守协约条款,一年之内不打日本。
然而德国5月9日投降。按雅尔塔协议,苏联需在8月9日之前对日开战。但按苏日协约,
苏联不得在46年4月5日之前打日本。孤军奋战的日本此时只想体面地停战,便以出让领
土为交换,多次请求斯大林代向同盟国协商停战条件。斯大林表示兴趣,但迟迟不明确
回复。
8月6日,广岛被炸。8日,日本再次恳求苏联出面协商停战。然而看到原子弹甜头的斯
大林断然拒绝,翻脸宣战;一小时后的9日零点,苏军挺进满洲,与日军开战。当天11
点,长崎再爆。
这是真的?如果苏联出面中介,就不会有第二颗原子弹?如此公然无耻见死不救、发战
争财的斯大林,当时怎么没被全世界的道德唾沫淹死,反在各国争夺利益的博弈中摇身
变成促使日本投降的大功臣?
avatar
s*e
2
苏联不救日本叫做无耻?!
avatar
wh
3
如果日本投降,就不会有第二颗原子弹吧?苏联出兵,除了多炸一个长崎,满洲多死一
批军人,对停战结果有什么影响?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苏联不救日本叫做无耻?!
avatar
m*n
4
old hundred last names in war is just like dirt......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日本投降,就不会有第二颗原子弹吧?苏联出兵,除了多炸一个长崎,满洲多死一
: 批军人,对停战结果有什么影响?

avatar
p*n
5
这么多关于爱因斯坦的错误,"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能量守恒定律"说错了。
狭义相对论里有质能转换公式,是针对光速的。有次爱因斯坦做完讲座的时候,
曾经有位青年人去问爱因斯坦这个公式的实用价值,可否开发能量?并有自己的设计。
爱因斯坦是否定的。
"1933年元首
上任德国首相时,Szilard和另一位犹太科学家同时离开德国——你没猜错,那位就是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早就移民瑞士,早放弃德国身份了。16岁就离开德国了.
后来爱因斯坦是支持曼哈顿计划的,曾经写信给美国总统。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wh
6
但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又是避免拖延战争、造成更大伤亡。不知道美国知不知道日
本请苏联调停?还是知道也当作不知道?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old hundred last names in war is just like dirt......
avatar
m*n
7
think again.
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 避免 造成 [美国 army men] 更大伤亡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但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又是避免拖延战争、造成更大伤亡。不知道美国知不知道日
: 本请苏联调停?还是知道也当作不知道?

avatar
wh
8
哦对,应该是质能转换公式,已改,谢谢。
书里也说爱因斯坦自己并没有想到实用科学,但这个方程给核裂变反应和原子弹研究提
供重要理论依据。
爱因斯坦1914年回到德国担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14-1932),兼柏林
洪堡大学教授、普鲁士科学院院士。33年希特勒上任总理时他在访美,决定不返回德国
,并放弃从1918年重新开始拥有的德国国籍。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么多关于爱因斯坦的错误,"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能量守恒定律"说错了。
: 狭义相对论里有质能转换公式,是针对光速的。有次爱因斯坦做完讲座的时候,
: 曾经有位青年人去问爱因斯坦这个公式的实用价值,可否开发能量?并有自己的设计。
: 爱因斯坦是否定的。
: "1933年元首
: 上任德国首相时,Szilard和另一位犹太科学家同时离开德国——你没猜错,那位就是
: 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早就移民瑞士,早放弃德国身份了。16岁就离开德国了.
: 后来爱因斯坦是支持曼哈顿计划的,曾经写信给美国总统。
:

avatar
s*e
9
你说苏联如果出面调停日本就会投降?怎么可能?!
即便是苏联出兵,美国扔了第二颗原子弹,日本还差点没有投降成,如果不是陆相阿南
拦住少壮派军官,无条件投降的事情很可能就被搅黄了,要知道近卫师团师团长都被少
壮派军官枪杀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日本投降,就不会有第二颗原子弹吧?苏联出兵,除了多炸一个长崎,满洲多死一
: 批军人,对停战结果有什么影响?

avatar
s*e
10
日本要无条件投降,直接给美国喊一嗓子就行了,还需要找苏联?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但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又是避免拖延战争、造成更大伤亡。不知道美国知不知道日
: 本请苏联调停?还是知道也当作不知道?

avatar
s*l
11
美国要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只有两条路,投放原子弹,攻占日本本土。后者估计伤亡得数
以百万计,仅冲绳岛就阵亡一万数千余人,米帝吓怕了,这个应该阿玉来讲,他对大和
武士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但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又是避免拖延战争、造成更大伤亡。不知道美国知不知道日
: 本请苏联调停?还是知道也当作不知道?

avatar
wh
12
那日本为什么多次找斯大林请求调停呢?
主战派和主降派一直势均力敌吧,日本高层找苏联和其他中立国家求谈判时,军方大部
分人坚持作战。不过天皇决定投降后,军队以服从天皇为主,参与叛变的毕竟是少数。
我觉得无论投下几颗原子弹,只要日本军队在,肯定会有拒降叛变的。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苏联如果出面调停日本就会投降?怎么可能?!
: 即便是苏联出兵,美国扔了第二颗原子弹,日本还差点没有投降成,如果不是陆相阿南
: 拦住少壮派军官,无条件投降的事情很可能就被搅黄了,要知道近卫师团师团长都被少
: 壮派军官枪杀了。

avatar
wh
13
要面子,要减小损失,要向民众有所交代……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要无条件投降,直接给美国喊一嗓子就行了,还需要找苏联?
avatar
wh
14
骑墙派斯大林不肯当中人,美国就只有打。尤其广岛之后、日本再请之后翻脸宣战,明
摆着趁火打劫嘛。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要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只有两条路,投放原子弹,攻占日本本土。后者估计伤亡得数
: 以百万计,仅冲绳岛就阵亡一万数千余人,米帝吓怕了,这个应该阿玉来讲,他对大和
: 武士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avatar
a*u
15
制造大杀器这本书不错,缺点就是前270页将原子物理有点扯淡,令不清重点,废话写
了一大坨,估计不是专业人士。从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之后开始好看起来。
我老人家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历史博物馆,和一个老太太扯谈了1个多小时,她说她在洛
斯阿拉莫斯待了45年了,超级喜欢那个鸟不拉屎的小镇,不喜欢像Santa Fe这样的大城
市(我只能呵呵了),另外说了一大堆。临走的时候我老人家只好买了一本制造大杀器
算是给她的博物馆捧捧场。
还有Hans Bethe故居,其实Hans只在那里住了一年多。故居里的老头也是超级热情,发
现小地方的人很容易热情,和他聊得差点误了bus。他说,麻痹的,一看你就是物理学
家。我说,麻痹的,低端民工,物理学家个几把。另外奥本海默的故居,现在还住着人
,不让参观。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m*n
16
面子 vs. deaths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民众
heehee...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要面子,要减小损失,要向民众有所交代……
avatar
a*u
17
另外把原子弹的功劳归给文科生wells也太搞笑了吧?这是米油ppt的风格。
独国反应堆慢化剂用重水本来就失策,米油用的是石墨,又便宜又好,就是你说的
Szilard和Fermi他们搞的。独国原子弹研究还是不行,海森堡把裂变临界质量都算错了
,反应堆还用贵而稀少的重水。
avatar
a*u
18
另外不用过度神话原子弹的威力,第二颗原子弹炸长崎的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但是效
果却差。两颗扔完了,米国已经没原子弹了,下一批原子弹要等到1946年了,搞个屁啊
。日本主要是不知道米国的底细,要是知道米油已经没原子弹了,肯定继续抵抗至少到
1946年,届时苏联已经完整占领满洲和朝鲜半岛(也不会有今天分裂的朝鲜了)。米国
的Operation Downfall估计打个九州就死伤100万,苏联占领北海道,平推东北诸县,
日本被米苏瓜分,1950年朝鲜战争直接在日本开打。
毛主席当年听到日本挨了原子弹,一群傻逼心灾乐祸的样子,就说,麻痹的,炒作个屁
啊,原子弹就是个几把玩意儿,纸老虎。等到朝鲜战争,马克阿瑟威胁说要扔原子弹,
毛主席说,你扔啊,有多少扔多少,不扔是孙子。结果麦克阿瑟被杜鲁门啪啪啪打脸。
后来毛主席又说,原子弹这几把玩意儿有点意思,我们也要来一发,于是建国15年就造
出了原子弹,比法国还要早。现在想想毛主席真特么太牛逼了。
擦,想去豆瓣写书评了。
avatar
m*n
19
LOL... laugh die old son le....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不用过度神话原子弹的威力,第二颗原子弹炸长崎的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但是效
: 果却差。两颗扔完了,米国已经没原子弹了,下一批原子弹要等到1946年了,搞个屁啊
: 。日本主要是不知道米国的底细,要是知道米油已经没原子弹了,肯定继续抵抗至少到
: 1946年,届时苏联已经完整占领满洲和朝鲜半岛(也不会有今天分裂的朝鲜了)。米国
: 的Operation Downfall估计打个九州就死伤100万,苏联占领北海道,平推东北诸县,
: 日本被米苏瓜分,1950年朝鲜战争直接在日本开打。
: 毛主席当年听到日本挨了原子弹,一群傻逼心灾乐祸的样子,就说,麻痹的,炒作个屁
: 啊,原子弹就是个几把玩意儿,纸老虎。等到朝鲜战争,马克阿瑟威胁说要扔原子弹,
: 毛主席说,你扔啊,有多少扔多少,不扔是孙子。结果麦克阿瑟被杜鲁门啪啪啪打脸。
: 后来毛主席又说,原子弹这几把玩意儿有点意思,我们也要来一发,于是建国15年就造

avatar
f*n
20
日本不肯投降怪苏联不调停?这是娶不了老婆怪媒人的节奏啊。苏联在美帝面前有好大
面子嘛?这是阉狗做宠物可以踢狗不行的奇怪圣母情节
另外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你以为日本人会信会听吗
?天皇下诏书那天还有少壮派要武力阻拦的
avatar
p*n
21
我对广义相对论出来后,不太关心爱因斯坦。
那时就是名人,到处讲座,各地兼职吧。
没事搞搞思想实验,斗斗哥本哈根学派。
他恢复德国籍可能是和他表妹又好上了,
方便吧。
20年代德国的一道风景,是听老爱的讲座。
大批不懂物理的贵妇把他当观赏物。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哦对,应该是质能转换公式,已改,谢谢。
: 书里也说爱因斯坦自己并没有想到实用科学,但这个方程给核裂变反应和原子弹研究提
: 供重要理论依据。
: 爱因斯坦1914年回到德国担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14-1932),兼柏林
: 洪堡大学教授、普鲁士科学院院士。33年希特勒上任总理时他在访美,决定不返回德国
: ,并放弃从1918年重新开始拥有的德国国籍。

avatar
p*n
22
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 :
理由是报复珍珠港,美国海军ALMOST,这口气怎么算?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think again.
: 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 避免 造成 [美国 army men] 更大伤亡

avatar
p*n
23
美国是怕纳粹有原子弹,英国情报不准确,德国投降后,
原子弹要扔个地方,不然白造了,实验都很成功。
当然日本是最佳选择了,本来选的地点是京都,耐良。
后来改了,如果没巨大的仇恨,谁会仍下去呢?
又不是臭鸡蛋。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但美国投原子弹的主要理由又是避免拖延战争、造成更大伤亡。不知道美国知不知道日
: 本请苏联调停?还是知道也当作不知道?

avatar
p*n
24
你说老爱是原因,很可能是对的,他的信说服了总统,
他的名气和影响力太大了,这才开始曼哈顿计划。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p*n
25
海森堡应该直接告诉美国,什么炸弹我们根本搞不出来,
你们也别搞了。我们还是没有优太人聪明。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把原子弹的功劳归给文科生wells也太搞笑了吧?这是米油ppt的风格。
: 独国反应堆慢化剂用重水本来就失策,米油用的是石墨,又便宜又好,就是你说的
: Szilard和Fermi他们搞的。独国原子弹研究还是不行,海森堡把裂变临界质量都算错了
: ,反应堆还用贵而稀少的重水。

avatar
p*n
26
斯大林顾不上日本,不是故意的,人家对蛋丸小国有什么兴趣?
人家在乎的是欧洲地盘。
对你们亚洲人,人家甚至希望中国以长江为界。别打了,累!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日本为什么多次找斯大林请求调停呢?
: 主战派和主降派一直势均力敌吧,日本高层找苏联和其他中立国家求谈判时,军方大部
: 分人坚持作战。不过天皇决定投降后,军队以服从天皇为主,参与叛变的毕竟是少数。
: 我觉得无论投下几颗原子弹,只要日本军队在,肯定会有拒降叛变的。

avatar
wh
27
真是振振有词,气势汹汹啊。“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
”——谁通知的?
苏联有没有面子是你的主观感受,这和日本多次找苏联调停、苏联敷衍拖延、等广岛之
后突然翻脸出兵的事实有什么关系?德国投降后,日本主和派越来越大,与主战派势均
力敌。你可以认定必须投两颗原子弹才能让日本投降,我也可以认定日本有早投降的意
愿和可能。你可以认定两颗原子弹还不能让少壮派投降,更不可能早降;我也可以认定
12颗原子弹都不可能让少壮派投降(只要没死),但这样违抗天皇命令的只是少数。骂
苏联就成了日本不降、全怪苏联?这样的逻辑和扣帽子作风真牛啊。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不肯投降怪苏联不调停?这是娶不了老婆怪媒人的节奏啊。苏联在美帝面前有好大
: 面子嘛?这是阉狗做宠物可以踢狗不行的奇怪圣母情节
: 另外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你以为日本人会信会听吗
: ?天皇下诏书那天还有少壮派要武力阻拦的

avatar
p*n
28
为什么不提PEARL HARBOUR?
这是报复,明白吗?在战争里不是你投降了,就被放过了。
在战争里,就是要报仇你的。日本是不怕死的,就是要折磨
到你生不如死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真是振振有词,气势汹汹啊。“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
: ”——谁通知的?
: 苏联有没有面子是你的主观感受,这和日本多次找苏联调停、苏联敷衍拖延、等广岛之
: 后突然翻脸出兵的事实有什么关系?德国投降后,日本主和派越来越大,与主战派势均
: 力敌。你可以认定必须投两颗原子弹才能让日本投降,我也可以认定日本有早投降的意
: 愿和可能。你可以认定两颗原子弹还不能让少壮派投降,更不可能早降;我也可以认定
: 12颗原子弹都不可能让少壮派投降(只要没死),但这样违抗天皇命令的只是少数。骂
: 苏联就成了日本不降、全怪苏联?这样的逻辑和扣帽子作风真牛啊。

avatar
p*n
29
亚洲人是最恐怖残酷的,美国人懂这个。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不提PEARL HARBOUR?
: 这是报复,明白吗?在战争里不是你投降了,就被放过了。
: 在战争里,就是要报仇你的。日本是不怕死的,就是要折磨
: 到你生不如死的。

avatar
p*n
30
所以,美国人后来就去管朝鲜,越南的事。
亚洲人都是一样的。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亚洲人是最恐怖残酷的,美国人懂这个。
avatar
n*2
31
> 可美国在长崎之后还有两颗原子弹;新原子弹制造速度差不多可达十天一颗
根据我读到的, 上述不准确。 1945年美国佬造了三颗原子弹,他们也不知道这玩意工
作不。就用了一个用于试爆。
另外两个核弹丢到了日本头上。 而且, 这两个丢的时间是精心选择的。 先丢了一个
,这个炸弹的爆炸效果需要一点时间抵达东京。 而且东京的大本营肯定会想美国佬是
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大炸弹; 先不急于投降, 再等等。 所以, 第二个核弹是在第一个
三天后丢的。 这第二个彻底打碎了倭寇的幻想。
在这三个核弹后, 有很长一段时间, 美国都没有有组织的制造核弹。 所以当政府派
专员去视察核武器试验室, 他惊奇的发现所谓的美国的核威慑不存在, 一个生产核武
器的一条龙还不存在。
推荐一本书: Command and Control by Eric Schlosser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a*u
32
不是,爱因斯坦写信了罗斯福根本没有鸟。几个米油在瞎炒作老爱。
后来到底是分离U235还是用钚,物理学家还在争论不休。然而英国那边邱胖子准备搞核
武器,美国一听英国要搞,这才着急,正式开始自己的核武计划,刚立项连235怎么分
离还是不会。
一开始英国还摆着老大哥姿态,准备领导美国搞原子弹,然而money talks,穷光蛋英
国分分钟就转为给美国打工了。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老爱是原因,很可能是对的,他的信说服了总统,
: 他的名气和影响力太大了,这才开始曼哈顿计划。
:
: Making

avatar
a*u
33
米国轰炸机扔传单通知的,扔了一百万份,不过太君根本不鸟。
你看的这本书,本来就极度仇视元首和共产主义,没必要看了这书就反共。
苏联肯定不是突然翻脸,苏联红军入侵满洲准备了三个月,一火车一火车的运老兵和物
资去远东,积极备战。日本找苏联调停也是譬如不是,死马当活马医,不报希望的。
另外你把顺序搞反了,是美国在苏联出兵前突然扔原子弹,不是苏联在原子弹后突然出
兵。苏联早就承诺在独国投降后三个月(5月8日头像,也就是8月8日)进攻日本,米国
那时候在冲绳苦逼兮兮地陷入泥潭,满口答应。后来米国突然造出大杀器,反悔了,不
想苏联出兵,想独吞日本。杜鲁门向斯大林秀肌肉说,我们已经有大杀器,你怕不怕。
看苏联不鸟,急急忙忙在苏联出兵前扔原子弹。
这书的反共文宣手段,不需要当真。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真是振振有词,气势汹汹啊。“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
: ”——谁通知的?
: 苏联有没有面子是你的主观感受,这和日本多次找苏联调停、苏联敷衍拖延、等广岛之
: 后突然翻脸出兵的事实有什么关系?德国投降后,日本主和派越来越大,与主战派势均
: 力敌。你可以认定必须投两颗原子弹才能让日本投降,我也可以认定日本有早投降的意
: 愿和可能。你可以认定两颗原子弹还不能让少壮派投降,更不可能早降;我也可以认定
: 12颗原子弹都不可能让少壮派投降(只要没死),但这样违抗天皇命令的只是少数。骂
: 苏联就成了日本不降、全怪苏联?这样的逻辑和扣帽子作风真牛啊。

avatar
n*s
34
斯大林当时没准儿还有让美日拼个鱼死网破,自己渔翁得利一举拿下全欧的如意算盘。
以当时红军的实力,英美在大陆上那点玩意儿估计还不够塞牙缝,共产主义解放欧洲完
全是有可能的。
美国佬投原子弹是为了震慑斯大林的猜测是一直存在的。原子弹投下的时机和斯大林的
反应也很符合这一猜测。原子弹要不投,到了事先约定的三个月期限之时,斯大林往哪
边打还完全是个未知数。如果红军铁流开始推西欧了,那时候再投也不管用了。所以美
国人心急火燎的赶在期限到来前把弹投了,而且为了制造老子手里还有一堆的假象故意
连投两颗死了老毛子的心。事实证明斯大林也确实上套,第二颗原子弹投下后立马对日
宣战,绝了苏日联合抗美英的路子。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a*u
35
是先苏联开战,然后再是长崎原子弹吧。美国急了,把原子弹一股脑儿全扔完了,下面
木有蛋蛋了,只好开始唱空城计。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斯大林当时没准儿还有让美日拼个鱼死网破,自己渔翁得利一举拿下全欧的如意算盘。
: 以当时红军的实力,英美在大陆上那点玩意儿估计还不够塞牙缝,共产主义解放欧洲完
: 全是有可能的。
: 美国佬投原子弹是为了震慑斯大林的猜测是一直存在的。原子弹投下的时机和斯大林的
: 反应也很符合这一猜测。原子弹要不投,到了事先约定的三个月期限之时,斯大林往哪
: 边打还完全是个未知数。如果红军铁流开始推西欧了,那时候再投也不管用了。所以美
: 国人心急火燎的赶在期限到来前把弹投了,而且为了制造老子手里还有一堆的假象故意
: 连投两颗死了老毛子的心。事实证明斯大林也确实上套,第二颗原子弹投下后立马对日
: 宣战,绝了苏日联合抗美英的路子。
:

avatar
s*n
36
要是换成蒋光头,现在也不会有原子蛋。中国就是美国的植民地和商品倾销地。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不用过度神话原子弹的威力,第二颗原子弹炸长崎的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但是效
: 果却差。两颗扔完了,米国已经没原子弹了,下一批原子弹要等到1946年了,搞个屁啊
: 。日本主要是不知道米国的底细,要是知道米油已经没原子弹了,肯定继续抵抗至少到
: 1946年,届时苏联已经完整占领满洲和朝鲜半岛(也不会有今天分裂的朝鲜了)。米国
: 的Operation Downfall估计打个九州就死伤100万,苏联占领北海道,平推东北诸县,
: 日本被米苏瓜分,1950年朝鲜战争直接在日本开打。
: 毛主席当年听到日本挨了原子弹,一群傻逼心灾乐祸的样子,就说,麻痹的,炒作个屁
: 啊,原子弹就是个几把玩意儿,纸老虎。等到朝鲜战争,马克阿瑟威胁说要扔原子弹,
: 毛主席说,你扔啊,有多少扔多少,不扔是孙子。结果麦克阿瑟被杜鲁门啪啪啪打脸。
: 后来毛主席又说,原子弹这几把玩意儿有点意思,我们也要来一发,于是建国15年就造

avatar
s*e
37
斯大林怎么可能去调停日美之间的战争?天皇是他爹还是他妈?被扔了原子弹怪斯大林
不调停,全世界只有你才有这样的逻辑。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骑墙派斯大林不肯当中人,美国就只有打。尤其广岛之后、日本再请之后翻脸宣战,明
: 摆着趁火打劫嘛。

avatar
s*e
38
苏联就算是给美国说别打日本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好了也没有用。美国是一定要打得日本
投降的。除非苏联出动十几个集团军去守卫日本本土 --可是苏联图个啥啊?!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不肯投降怪苏联不调停?这是娶不了老婆怪媒人的节奏啊。苏联在美帝面前有好大
: 面子嘛?这是阉狗做宠物可以踢狗不行的奇怪圣母情节
: 另外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你以为日本人会信会听吗
: ?天皇下诏书那天还有少壮派要武力阻拦的

avatar
s*e
39
苏日联合抗英美,这斯大林是脑子抽筋了吧。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斯大林当时没准儿还有让美日拼个鱼死网破,自己渔翁得利一举拿下全欧的如意算盘。
: 以当时红军的实力,英美在大陆上那点玩意儿估计还不够塞牙缝,共产主义解放欧洲完
: 全是有可能的。
: 美国佬投原子弹是为了震慑斯大林的猜测是一直存在的。原子弹投下的时机和斯大林的
: 反应也很符合这一猜测。原子弹要不投,到了事先约定的三个月期限之时,斯大林往哪
: 边打还完全是个未知数。如果红军铁流开始推西欧了,那时候再投也不管用了。所以美
: 国人心急火燎的赶在期限到来前把弹投了,而且为了制造老子手里还有一堆的假象故意
: 连投两颗死了老毛子的心。事实证明斯大林也确实上套,第二颗原子弹投下后立马对日
: 宣战,绝了苏日联合抗美英的路子。
:

avatar
s*n
40
这个楼主,既然可以称红网无耻,当然可以称苏联无耻。
因为,楼主是完全战在资产阶级自由派立场上的。
从这点出发理解他的言论,一切都很透彻了。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不肯投降怪苏联不调停?这是娶不了老婆怪媒人的节奏啊。苏联在美帝面前有好大
: 面子嘛?这是阉狗做宠物可以踢狗不行的奇怪圣母情节
: 另外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你以为日本人会信会听吗
: ?天皇下诏书那天还有少壮派要武力阻拦的

avatar
n*s
41
记混了,同一天,原子弹晚。
45年德国投降后是共产主义离全球胜利最近的时刻了。斯大林一声令下朱可夫的百万红
军一鼓作气把美国佬赶下海,那之后就是社会主义欧亚大陆对资本主义美洲大陆的局势
。禁运之类的就要反过来搞了。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先苏联开战,然后再是长崎原子弹吧。美国急了,把原子弹一股脑儿全扔完了,下面
: 木有蛋蛋了,只好开始唱空城计。

avatar
n*s
42
1939年还一起瓜分波兰的苏德,转过头41年德军就闪击了。事后诸葛亮看来啥都是必然
,实际上当时的选择是有很多的。
45年的局势更复杂,丘吉尔是个死硬反共分子,事实上转过头46年就发表了铁幕演说。
要说斯大林没有预见到二战结束后美苏对立的局面,那只能是脑子秀逗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苏日联合抗英美,这斯大林是脑子抽筋了吧。
avatar
s*e
43
赶不下海的。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记混了,同一天,原子弹晚。
: 45年德国投降后是共产主义离全球胜利最近的时刻了。斯大林一声令下朱可夫的百万红
: 军一鼓作气把美国佬赶下海,那之后就是社会主义欧亚大陆对资本主义美洲大陆的局势
: 。禁运之类的就要反过来搞了。

avatar
n*s
44
盟军摘桃子都摘得那么艰难,碰上当时的红军那就是白给。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赶不下海的。
avatar
a*u
45
属实。可怜的建峰同志,居然为这事死掉了,同情5秒钟。
来自wiki
核子武器研究计划在中华民国的发展一直是个争议问题,因为中华民国曾经向加拿大进
口了一台4000万瓦特的重水反应堆供中山科学研究院使用。为了提炼出高纯度的浓缩铀
,中华民国首先以供核电站使用为由,从国外进口作为发电原料的浓缩铀。由于核电站
使用的浓缩铀纯度一般是3%至5%之间,而生产原子弹至少要达到纯度90%以上,必须
设法进口原料以提炼出核弹需要的更高纯度的浓缩铀,为此中华民国于1971年12月宣布
退出国际原子能委员会。
自70年代后,美国对中华民国的举动有了警觉,对其核计划的限制也日益加紧。1972年
1月台湾核能研究所的重水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点,9月燃料原件厂完工,都引起美国注
意,尼克森曾威胁要派人去台拆除核处理设施。中华民国在美国的压力下,被迫由时任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蒋经国出面,公开承诺不从事核武器研究发展。虽遭受挫折,但中
华民国仍在加紧核武研制步伐。直到197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按核计划对中华民国的核
设施进行检查,发现500多克钚不翼而飞。同时检查人员还发现中华民国的钚燃料化学
试验室竟然也能生产钚金属,并且用的是美国提供的铀来运作。考虑到事态非常严重,
美国务院台湾事务科科长李文(Surlon Levin)以国务卿基辛格的名义训令安克志大使
向华驻美大使沈剑虹交涉抗议,安克志再度表示美方对中华民国信守承诺不从事核武器
研究发展的怀疑。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中华民国首次秘密发展核武器才迫
不得已而告终。[2]
70年代后期,在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蒋经国上任后启动了第二次发展核武计划。这一次
中华民国汲取教训,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开始研制核武器,核武研制计划进展得颇为顺
利。中华民国在1979年至1980年短短两年内,先后兴建了磷酸提铀先导工厂、压水式反
应器燃料束先导工厂、磷酸提铀工厂、氧化铀提纯转化实验工厂、动力用反应器燃料先
导厂、伽马射线照射厂,并完成了600兆瓦肯都型重水压水式反应器的概念设计。1985
年成功制造了氧化铀及燃料丸。1987年致力研发激光铀浓缩技术[3],到年底内部估计
只差一两年时间就可以制造出原子弹。
1988年1月9日中科院研究核能的张宪义弃职赴美,并向美国政府提供了台湾研制核武器
的资料,美方立即向中华民国施压,要求终止其核武器发展计划。1月13日,蒋经国在
获知此事后的当天下午因心脏病逝世。即使早已在美国的掌握之中,但美方仍以违反过
去的承诺为由质问台湾。刚上任的继任总统李登辉再度承诺不发展核武器,然而1月18
日美国会同国际原子能总署到中科院核研所突击检查,没收了中科院核研究所的重要资
料,对发展核武的钚实验室进行灌浆,把价值18.5亿美元的重水反应堆改装成只能用于
试验的轻水反应堆[4],同时搬回台湾核反应堆里的重水,1988年到1991年清点核燃料
棒数量并全部运回美国[5],当时有六九九根燃料棒以干式贮存存放,处理过程中因部
分燃料棒护套年久劣化,燃料棒中的金属铀跟水汽经过擦撞产生氢气,在抽出燃料棒时
前后共发生六次氢爆、一次大火,历经三年左右的时间才顺利取出空运至美国[6],但
氢爆后放射性物质已流到核研所下方国有地[7][8]。此后美国每年都会到核研所来检查
三次,美方声称强制执行是要让中华民国遵守《核不扩散条约》,避免加剧台湾海峡的
紧张局势。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是换成蒋光头,现在也不会有原子蛋。中国就是美国的植民地和商品倾销地。
avatar
a*u
46
斯大林没有西方传说中的这么反复无常吧,雅尔塔会议刚刚定下来的决议,突然就推翻
不认人了?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记混了,同一天,原子弹晚。
: 45年德国投降后是共产主义离全球胜利最近的时刻了。斯大林一声令下朱可夫的百万红
: 军一鼓作气把美国佬赶下海,那之后就是社会主义欧亚大陆对资本主义美洲大陆的局势
: 。禁运之类的就要反过来搞了。

avatar
n*s
47
雅尔塔密约和日苏中立条约,他肯定是要背一个的。
日本当年也不是铁板一块,军政府里头亲英美派和亲苏派是同时存在的。局势明朗以后
的45年5到8月间,为了必将来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寄希望于以投靠苏联
阵营为条件换取苏联主导的“体面”的投降论(主要是保留天皇制)在日本政府里头也
是有市场的。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斯大林没有西方传说中的这么反复无常吧,雅尔塔会议刚刚定下来的决议,突然就推翻
: 不认人了?

avatar
a*u
48
没有任何问题啊。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是1941年4月签订的,条约给了5年,但是第三条给
了一个毁约的后门:
第三条 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
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
第四年1945年4月的时候,苏联正式召会日本,不再renew互不侵犯条约,废除中立条毁
。这个比元首突然毁约,要文明太多了。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雅尔塔密约和日苏中立条约,他肯定是要背一个的。
: 日本当年也不是铁板一块,军政府里头亲英美派和亲苏派是同时存在的。局势明朗以后
: 的45年5到8月间,为了必将来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寄希望于以投靠苏联
: 阵营为条件换取苏联主导的“体面”的投降论(主要是保留天皇制)在日本政府里头也
: 是有市场的。

avatar
m*e
49
区别是协商停战,和无条件投降?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日本投降,就不会有第二颗原子弹吧?苏联出兵,除了多炸一个长崎,满洲多死一
: 批军人,对停战结果有什么影响?

avatar
n*s
50
第三条有个trick,日本认为一年前宣布无效的条款是指不自动延长,苏联认为可以直
接毁约。据说当年日本驻苏大使跟莫洛托夫说了这个问题,莫洛托夫回答了一句看来有
分歧。
两家的官僚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很可能日本人就报告天皇说苏联人毁约只是不续约
,莫洛托夫就告诉斯大林说日本人已经知道我们毁约了。
当然,实际上就是看拳头大了。条约这种东西在那个年代都是擦屁股纸的。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没有任何问题啊。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是1941年4月签订的,条约给了5年,但是第三条给
: 了一个毁约的后门:
: 第三条 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
: 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
: 第四年1945年4月的时候,苏联正式召会日本,不再renew互不侵犯条约,废除中立条毁
: 。这个比元首突然毁约,要文明太多了。

avatar
f*n
51
波茨坦公告之后轰炸警告信不知撒了几万份了,有用?非要告知哪架飞机上带着原子弹
,好让日本高射炮打下来?你可以认为日本想投降,无视历史资料和事实,那你可以穿
越去说服美国人不投啊。投弹的没问题,挨弹的很可怜,反而没劝架的要付责任?前面
那么多人说了,美国是为了让日本快速投降好占领世界,同时威慑苏联,这才投弹的,
日本还有强大下克上的少壮派在不断挟持阻碍投降,这种情况下苏联劝解有用?进攻美
国本土以示威胁?前有诺门坎之战,后有两大阵营之分,还有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吃饱
了撑的去给日本求情。所以苏联既不愿意也无能力阻止美国投弹。你怎么认为是你的问
题,因为“可以”做或“能”做但没有做,这样就得责备的话,不但缺乏政治常识,连
和朋友相处的基本情商都没有。任何双商正常的人把锅扣在苏联头上,都只是为了反共
宣传而罔顾历史事实和基本逻辑
我就受不了一群人对着原子弹唧唧歪歪,比起其他一直在日本上空使用的高爆弹和燃烧
弹,原子弹并不是杀人最多的武器,也不是最低廉高效的武器。
这贴就和版上某些人一样,一受到别人指责就觉得别人在扣帽子,说大道理(即不正确
的道理)。让人不禁怀疑你们究竟有没有受过接受批评和反省自我的基本训练,以及讲
道理不要闹情绪的基本辩论道德。究竟是谁在扣帽子?
基于本人的强大智商,我甚至可以比这本书做得更好。不是日本人在中国找不到石油橡
胶,不是中国战场牵涉了日本很大精力,日本根本不可能挑战美国。常校长和美国人走
得很近,为何不替日本人求情?让美龄再去国会演讲嘛,苏联能来美国国会演讲吗?所
以原子弹这锅完全是中国的错!wait,当时是校长治国没法怪到土工头上吗?土工大敌
当前破坏团结,阻碍国家统一和领袖意志,原子弹当然最后只是土工的错!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真是振振有词,气势汹汹啊。“长崎之前是有通知日本在五个城市中可能挑一个投弹的
: ”——谁通知的?
: 苏联有没有面子是你的主观感受,这和日本多次找苏联调停、苏联敷衍拖延、等广岛之
: 后突然翻脸出兵的事实有什么关系?德国投降后,日本主和派越来越大,与主战派势均
: 力敌。你可以认定必须投两颗原子弹才能让日本投降,我也可以认定日本有早投降的意
: 愿和可能。你可以认定两颗原子弹还不能让少壮派投降,更不可能早降;我也可以认定
: 12颗原子弹都不可能让少壮派投降(只要没死),但这样违抗天皇命令的只是少数。骂
: 苏联就成了日本不降、全怪苏联?这样的逻辑和扣帽子作风真牛啊。

avatar
p*n
52
美国就是为混合人种为目的,把黑人从非洲抓来。
把亚洲难民用武器搞来。白人一直移民过来。
现在亚洲人口太多了,也移过来。居然穆丝林也那么多,
干脆也慢慢搞来。。。。这个目标在奥巴时代是一直
这么做的。所以川谱就代表了那种不愿意的力量。
历史上蒙古人基因分散了,太好战让大清用喇嘛教毁灭了。
优太人是不好战的,非常高智商的一种,就是要传下去的。
中华民族也非常类似,文化根基太深了。
最后胜利者不一定要通过武力的,而是
看谁磨的久,都是几百,几千年的磨合。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美国人后来就去管朝鲜,越南的事。
: 亚洲人都是一样的。

avatar
p*n
53
美国这些所有的有利条件就是要当世界警察的。
don't blame on 爱因斯坦.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爱因斯坦写信了罗斯福根本没有鸟。几个米油在瞎炒作老爱。
: 后来到底是分离U235还是用钚,物理学家还在争论不休。然而英国那边邱胖子准备搞核
: 武器,美国一听英国要搞,这才着急,正式开始自己的核武计划,刚立项连235怎么分
: 离还是不会。
: 一开始英国还摆着老大哥姿态,准备领导美国搞原子弹,然而money talks,穷光蛋英
: 国分分钟就转为给美国打工了。

avatar
p*n
54
武力的征服永远都是暂时的,而文化的先进才是永久的。
是某种具有融合性质的文化把征服者征服了。
人类的战争就是征服者被征服的过程。
人类要脱离战争,只有能够进入某种特别先进而优秀的文明
才可能。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这些所有的有利条件就是要当世界警察的。
: don't blame on 爱因斯坦.

avatar
p*n
55
日本没输啊,全世界都是动画片。电子游戏。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波茨坦公告之后轰炸警告信不知撒了几万份了,有用?非要告知哪架飞机上带着原子弹
: ,好让日本高射炮打下来?你可以认为日本想投降,无视历史资料和事实,那你可以穿
: 越去说服美国人不投啊。投弹的没问题,挨弹的很可怜,反而没劝架的要付责任?前面
: 那么多人说了,美国是为了让日本快速投降好占领世界,同时威慑苏联,这才投弹的,
: 日本还有强大下克上的少壮派在不断挟持阻碍投降,这种情况下苏联劝解有用?进攻美
: 国本土以示威胁?前有诺门坎之战,后有两大阵营之分,还有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吃饱
: 了撑的去给日本求情。所以苏联既不愿意也无能力阻止美国投弹。你怎么认为是你的问
: 题,因为“可以”做或“能”做但没有做,这样就得责备的话,不但缺乏政治常识,连
: 和朋友相处的基本情商都没有。任何双商正常的人把锅扣在苏联头上,都只是为了反共
: 宣传而罔顾历史事实和基本逻辑

avatar
q*d
56
扔第一颗的时候,就考虑过要不要来通知,
但第一颗是一个枪法的U弹,这种材料和设计的原子弹都跟实验过的那颗不一样,
先实验一下,又太浪费了,不如拿日本人试试.
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敢肯定这个原子弹一定工作,
要是警告了日本,最后这个原子弹失败了,
那警告成为笑话,适得其反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q*d
57
这本书的作者本身就是物理phd,
那些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科普写的相当之好,
此书最后得了普利策奖,是原子弹历史最经典的一本.
稍有物理背景的,也应该能够理解那些内容,
除非就是没看懂

读边
必然
G.
种通
军队
素;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制造大杀器这本书不错,缺点就是前270页将原子物理有点扯淡,令不清重点,废话写
: 了一大坨,估计不是专业人士。从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之后开始好看起来。
: 我老人家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历史博物馆,和一个老太太扯谈了1个多小时,她说她在洛
: 斯阿拉莫斯待了45年了,超级喜欢那个鸟不拉屎的小镇,不喜欢像Santa Fe这样的大城
: 市(我只能呵呵了),另外说了一大堆。临走的时候我老人家只好买了一本制造大杀器
: 算是给她的博物馆捧捧场。
: 还有Hans Bethe故居,其实Hans只在那里住了一年多。故居里的老头也是超级热情,发
: 现小地方的人很容易热情,和他聊得差点误了bus。他说,麻痹的,一看你就是物理学
: 家。我说,麻痹的,低端民工,物理学家个几把。另外奥本海默的故居,现在还住着人
: ,不让参观。

avatar
q*d
58
1.使用效果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形,
长崎多山,把胖子的威力挡了一下
2.认为美国就哪3颗原子弹的都是文科生吧,
战争机器一开动,Pu在哪不断生产,U235也在哪不断生产,
文科生们的精液新婚之夜一过就没了?
3.文科生们能不能不要对理科生的东西胡说八道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不用过度神话原子弹的威力,第二颗原子弹炸长崎的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但是效
: 果却差。两颗扔完了,米国已经没原子弹了,下一批原子弹要等到1946年了,搞个屁啊
: 。日本主要是不知道米国的底细,要是知道米油已经没原子弹了,肯定继续抵抗至少到
: 1946年,届时苏联已经完整占领满洲和朝鲜半岛(也不会有今天分裂的朝鲜了)。米国
: 的Operation Downfall估计打个九州就死伤100万,苏联占领北海道,平推东北诸县,
: 日本被米苏瓜分,1950年朝鲜战争直接在日本开打。
: 毛主席当年听到日本挨了原子弹,一群傻逼心灾乐祸的样子,就说,麻痹的,炒作个屁
: 啊,原子弹就是个几把玩意儿,纸老虎。等到朝鲜战争,马克阿瑟威胁说要扔原子弹,
: 毛主席说,你扔啊,有多少扔多少,不扔是孙子。结果麦克阿瑟被杜鲁门啪啪啪打脸。
: 后来毛主席又说,原子弹这几把玩意儿有点意思,我们也要来一发,于是建国15年就造

avatar
p*n
59
对原子物理的重点,作者对思想突破关注的太少。
我粗略感觉。上世纪物理学的热闹场面发展到原子弹就惨了。

【在 q*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本书的作者本身就是物理phd,
: 那些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科普写的相当之好,
: 此书最后得了普利策奖,是原子弹历史最经典的一本.
: 稍有物理背景的,也应该能够理解那些内容,
: 除非就是没看懂
:
: 读边
: 必然
: G.
: 种通

avatar
q*d
60
建国15年造出原子弹,比法国还早,
你丫搞清楚了那是原子弹还是氢弹吗?
你说的话,说实话很难找出几句对的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另外不用过度神话原子弹的威力,第二颗原子弹炸长崎的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但是效
: 果却差。两颗扔完了,米国已经没原子弹了,下一批原子弹要等到1946年了,搞个屁啊
: 。日本主要是不知道米国的底细,要是知道米油已经没原子弹了,肯定继续抵抗至少到
: 1946年,届时苏联已经完整占领满洲和朝鲜半岛(也不会有今天分裂的朝鲜了)。米国
: 的Operation Downfall估计打个九州就死伤100万,苏联占领北海道,平推东北诸县,
: 日本被米苏瓜分,1950年朝鲜战争直接在日本开打。
: 毛主席当年听到日本挨了原子弹,一群傻逼心灾乐祸的样子,就说,麻痹的,炒作个屁
: 啊,原子弹就是个几把玩意儿,纸老虎。等到朝鲜战争,马克阿瑟威胁说要扔原子弹,
: 毛主席说,你扔啊,有多少扔多少,不扔是孙子。结果麦克阿瑟被杜鲁门啪啪啪打脸。
: 后来毛主席又说,原子弹这几把玩意儿有点意思,我们也要来一发,于是建国15年就造

avatar
q*d
61
胡说八道,为什么就有人能相信这种大规模生产的核材料能说停就停?
而且这三颗根本不是一个时间造出来的,先爆的那个先造出来而已,
怎么在某些人眼里,这么复杂个事,都不要过程,一口气造出三个,
然后说停就停?

读边
必然
G.
种通
军队
素;
平平

【在 n*********2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美国在长崎之后还有两颗原子弹;新原子弹制造速度差不多可达十天一颗
: 根据我读到的, 上述不准确。 1945年美国佬造了三颗原子弹,他们也不知道这玩意工
: 作不。就用了一个用于试爆。
: 另外两个核弹丢到了日本头上。 而且, 这两个丢的时间是精心选择的。 先丢了一个
: ,这个炸弹的爆炸效果需要一点时间抵达东京。 而且东京的大本营肯定会想美国佬是
: 不是只有这么一个大炸弹; 先不急于投降, 再等等。 所以, 第二个核弹是在第一个
: 三天后丢的。 这第二个彻底打碎了倭寇的幻想。
: 在这三个核弹后, 有很长一段时间, 美国都没有有组织的制造核弹。 所以当政府派
: 专员去视察核武器试验室, 他惊奇的发现所谓的美国的核威慑不存在, 一个生产核武
: 器的一条龙还不存在。

avatar
q*d
62
啥叫思想突破?量子力学,相对论都是最大的思想突破,
但是跟原子弹关系不大.
那本书本身也是一本极好的核物理简史,你找不出一本
写的更好的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对原子物理的重点,作者对思想突破关注的太少。
: 我粗略感觉。上世纪物理学的热闹场面发展到原子弹就惨了。

avatar
q*d
63
互不侵犯条约不得46年才到期?
不renew就等于废除了?

以后
苏联
头也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没有任何问题啊。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是1941年4月签订的,条约给了5年,但是第三条给
: 了一个毁约的后门:
: 第三条 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
: 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
: 第四年1945年4月的时候,苏联正式召会日本,不再renew互不侵犯条约,废除中立条毁
: 。这个比元首突然毁约,要文明太多了。

avatar
p*n
64
其实基本粒子这个领域每一步都是思想突破。
它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是数学推导。
就比如音乐可以表达思想,用的是自己的工具。
这里面有技术也有灵感。当然,量子力学,相对论是
非凡的灵感。
原子弹不是,这个作者是个政治工具吧!

【在 q*d 的大作中提到】
: 啥叫思想突破?量子力学,相对论都是最大的思想突破,
: 但是跟原子弹关系不大.
: 那本书本身也是一本极好的核物理简史,你找不出一本
: 写的更好的

avatar
n*2
65
> 胡说八道,为什么就有人能相信这种大规模生产的核材料能说停就停?
建议你去读一读
Command and Control by Eric Schlosser
这个是从这本书里来的。 这本书写得很好。
早期制造核武器很象手工作坊,不是大规模生产的。 他们在试爆第一棵蛋蛋的时候,
因为天气的原因推迟了一个晚上。 那个在塔上负责照看蛋蛋的家伙都不是部队的专业
人员。
二战后那个总统秘密特使到核武器实验室调查发现所谓的核威慑是不存在的, 在那本
书里也有描写。
(Eric Schlosser的书是讲历来的蛋蛋事故的。)

【在 q*d 的大作中提到】
: 胡说八道,为什么就有人能相信这种大规模生产的核材料能说停就停?
: 而且这三颗根本不是一个时间造出来的,先爆的那个先造出来而已,
: 怎么在某些人眼里,这么复杂个事,都不要过程,一口气造出三个,
: 然后说停就停?
:
: 读边
: 必然
: G.
: 种通
: 军队

avatar
M*k
66
盟军海空军实力这么强,红军也走不了多远.

【在 n***s 的大作中提到】
: 盟军摘桃子都摘得那么艰难,碰上当时的红军那就是白给。
avatar
s*l
67
Re。 苏联破海军还想登录日本就是找死。

【在 M******k 的大作中提到】
: 盟军海空军实力这么强,红军也走不了多远.
avatar
a*u
68
扯几把谈。
首先,Richard Lee Rhodes只是一个本科生。
第二,物理PHD算个屁啊,还是狗屁不懂的占99.9%。

【在 q*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本书的作者本身就是物理phd,
: 那些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科普写的相当之好,
: 此书最后得了普利策奖,是原子弹历史最经典的一本.
: 稍有物理背景的,也应该能够理解那些内容,
: 除非就是没看懂
:
: 读边
: 必然
: G.
: 种通

avatar
a*u
69
你也算是买提老ID了,说出来的话怎么和文盲一样,不看在你是老ID的份上,根本不想
回你。
广岛原子弹的U235的量,在橡树岭提炼了一年,直接在广岛消耗完了,接下来要搞U弹
的235提炼至少还要一年。
钚弹的钚也没有了,洛斯阿拉莫斯提炼的钚要等到1946年,十字路口行动用的钚一直到
1946年6月才准备好,为此洛斯阿拉莫斯还发生了几次临界事故死了几个人。
你个文盲物理phd,53岁精液早就干了,扯个几把单啊。

【在 q*d 的大作中提到】
: 1.使用效果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形,
: 长崎多山,把胖子的威力挡了一下
: 2.认为美国就哪3颗原子弹的都是文科生吧,
: 战争机器一开动,Pu在哪不断生产,U235也在哪不断生产,
: 文科生们的精液新婚之夜一过就没了?
: 3.文科生们能不能不要对理科生的东西胡说八道

avatar
a*u
70
米国把蛋蛋一股脑儿扔完了,木有了,下面开始大唱空城计,说10天造一颗蛋蛋,一个
月让日本吃三颗,为的主要目的还是吓唬苏联。没想到苏联在洛斯阿拉莫斯安插了间谍
,米国扯谈没有用。事实上,第二波原子弹到1946年造出,还是急急忙忙搞的,害的几
个洛斯阿拉莫斯的科技民工在临界事故中极度痛苦地死去。
哈哈,楼上那个文盲是物理phd,就这水平,还不如我一个新东方烹饪学校业余学习物
理的。



【在 n*********2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说八道,为什么就有人能相信这种大规模生产的核材料能说停就停?
: 建议你去读一读
: Command and Control by Eric Schlosser
: 这个是从这本书里来的。 这本书写得很好。
: 早期制造核武器很象手工作坊,不是大规模生产的。 他们在试爆第一棵蛋蛋的时候,
: 因为天气的原因推迟了一个晚上。 那个在塔上负责照看蛋蛋的家伙都不是部队的专业
: 人员。
: 二战后那个总统秘密特使到核武器实验室调查发现所谓的核威慑是不存在的, 在那本
: 书里也有描写。
: (Eric Schlosser的书是讲历来的蛋蛋事故的。)

avatar
S*E
71
这书很出名。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质量也很高。
可惜部头太大,而英文版我看起来速度太慢,一直没有下决心读。
这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图片超多。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a*u
72
太君主要防线都放在九州和关东平原,北海道和北方诸岛守备薄弱,还是可以登陆的。
你可以看一下服部卓四郎 《大东亚战争全史》里终战时日军分布图。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Re。 苏联破海军还想登录日本就是找死。
avatar
p*n
73
关于二战的书我只看过战争风云,但是真的没看懂,也不喜欢。
小时候大人塞给我看的。关于物理学的书都是自己找的。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V*l
74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也没警告。美国人不会警告的。

【在 q*d 的大作中提到】
: 扔第一颗的时候,就考虑过要不要来通知,
: 但第一颗是一个枪法的U弹,这种材料和设计的原子弹都跟实验过的那颗不一样,
: 先实验一下,又太浪费了,不如拿日本人试试.
: 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敢肯定这个原子弹一定工作,
: 要是警告了日本,最后这个原子弹失败了,
: 那警告成为笑话,适得其反
:
: Making

avatar
V*l
75
咦,我昨天想起来,你好像说过你是搞物理的。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米国把蛋蛋一股脑儿扔完了,木有了,下面开始大唱空城计,说10天造一颗蛋蛋,一个
: 月让日本吃三颗,为的主要目的还是吓唬苏联。没想到苏联在洛斯阿拉莫斯安插了间谍
: ,米国扯谈没有用。事实上,第二波原子弹到1946年造出,还是急急忙忙搞的,害的几
: 个洛斯阿拉莫斯的科技民工在临界事故中极度痛苦地死去。
: 哈哈,楼上那个文盲是物理phd,就这水平,还不如我一个新东方烹饪学校业余学习物
: 理的。
:
: ,

avatar
q*d
76
Pu是洛斯阿拉莫斯提炼的?你丫不号称去过吗?
这种基本事实你都没搞清楚?你连帖子里面说的这本书都没看过好不好?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也算是买提老ID了,说出来的话怎么和文盲一样,不看在你是老ID的份上,根本不想
: 回你。
: 广岛原子弹的U235的量,在橡树岭提炼了一年,直接在广岛消耗完了,接下来要搞U弹
: 的235提炼至少还要一年。
: 钚弹的钚也没有了,洛斯阿拉莫斯提炼的钚要等到1946年,十字路口行动用的钚一直到
: 1946年6月才准备好,为此洛斯阿拉莫斯还发生了几次临界事故死了几个人。
: 你个文盲物理phd,53岁精液早就干了,扯个几把单啊。

avatar
V*l
77
你这气势,是海归版被你带出来的,还是海归版把你训练出来的?
真相是,是不是有两个人? 哈哈,

【在 q*d 的大作中提到】
: Pu是洛斯阿拉莫斯提炼的?你丫不号称去过吗?
: 这种基本事实你都没搞清楚?你连帖子里面说的这本书都没看过好不好?

avatar
V*l
78
算了,算了,别吵了,就是个误解吧。
avatar
V*l
79
这个没啥
我也是业余物理爱好者。不过,实在没功夫研究“大胖”,“小男孩”
就是量子力学,现在流行的,也只能浅尝即止。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君主要防线都放在九州和关东平原,北海道和北方诸岛守备薄弱,还是可以登陆的。
: 你可以看一下服部卓四郎 《大东亚战争全史》里终战时日军分布图。

avatar
wh
80
站务删了几个帖。我恢复了几个劝架帖。各位别粗口,各摆事实好了。谢谢探讨!

【在 V***l 的大作中提到】
: 算了,算了,别吵了,就是个误解吧。
avatar
wh
81
广岛长崎每次投弹都携带一枚备用弹,长崎之后至少还有那颗备用弹吧。
美国在八九月间有3-4颗可以再投,九月后生产速度基本可达10天/颗,这是Colonel L.
E. Seeman (Groves的助手)对负责太平洋战场的General John E. Hull电话汇报的,
收在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62/72.pdf
相关几点:
H: There's one of them due up the 23rd as I recall it.
S: There's one ready to be shipped - waiting on order right now.
...
H: If the order is given now, when can it be ready?
S: Thursday would be its readiness; the 19th it would be dropped.
...
S: Then there will be another one the first part of September. Then there
are three definit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 fourth one in September,
either the middle or the latter part.
...
H: They come out approximately at the rate of three a month.
...
S: The biggest gap will be between the one now and the one for the first
part of September. After that, I would say approximately one every ten days.
里面提到受储备限制,以后制造的一部分原子弹可能less powerful。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米国把蛋蛋一股脑儿扔完了,木有了,下面开始大唱空城计,说10天造一颗蛋蛋,一个
: 月让日本吃三颗,为的主要目的还是吓唬苏联。没想到苏联在洛斯阿拉莫斯安插了间谍
: ,米国扯谈没有用。事实上,第二波原子弹到1946年造出,还是急急忙忙搞的,害的几
: 个洛斯阿拉莫斯的科技民工在临界事故中极度痛苦地死去。
: 哈哈,楼上那个文盲是物理phd,就这水平,还不如我一个新东方烹饪学校业余学习物
: 理的。
:
: ,

avatar
wh
82
才知道有这本大部头的同名书 :P 你看了中译本?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书很出名。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质量也很高。
: 可惜部头太大,而英文版我看起来速度太慢,一直没有下决心读。
: 这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图片超多。
:
: Making

avatar
wh
83
第三条的意思是提前一年通知弃约,有效期到46年为止。wiki说苏联向日本强调保证46
年之前不打: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viet%E2%80%93Japanese_War
The Soviets had decided that they did not wish to renew the Neutrality Pact.
The terms of the Neutrality Pact required that 12 months before its expiry,
the Soviets must advise the Japanese of this, so on 5 April 1945 they
informed the Japanese that they did not wish to renew the treaty. This
caused the Japanese considerable concern, but the Soviets went to great
efforts to assure the Japanese that the treaty would still be in force for
another twelve months, and that the Japanese had nothing to worry about.*
* Boris Nikolaevich Slavinskiĭ, The Japanese-Soviet Neutrality Pact: A
Diplomatic History 1941–1945, Translated by Geoffrey Jukes, 2004, Routledge
.
引用的书是从苏联角度写的,wiki给了个online extract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ddhxSKGQ9oC&pg=PA150&lpg=PA150&dq=soviet+
neutrality+pact+1941+denounce&source=bl&ots=tj0UgpSAy0&sig=1Hr3Et_42UG1_
fM5QYEVD-bLs4s&hl=en&ei=O_1-Ssm8OqD8tget-MnzAQ&sa=X&oi=book_result&ct=result
&resnum=4#v=onepage&q=soviet%20neutrality%20pact%201941%20denounce&f=false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没有任何问题啊。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是1941年4月签订的,条约给了5年,但是第三条给
: 了一个毁约的后门:
: 第三条 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
: 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
: 第四年1945年4月的时候,苏联正式召会日本,不再renew互不侵犯条约,废除中立条毁
: 。这个比元首突然毁约,要文明太多了。

avatar
V*l
84
好的,好的,谢谢~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站务删了几个帖。我恢复了几个劝架帖。各位别粗口,各摆事实好了。谢谢探讨!
avatar
q*d
85
下面他的原文,我就是翻译了一下,人家一嘴一个麻痹的,物理个几把,
我看完之后确实激动了一点
还有Hans Bethe故居,其实Hans只在那里住了一年多。故居里的老头也是超级热情,发
现小地方的人很容易热情,和他聊得差点误了bus。他说,麻痹的,一看你就是物理学
家。我说,麻痹的,低端民工,物理学家个几把。另外奥本海默的故居,现在还住着人
,不让参观。

【在 V***l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气势,是海归版被你带出来的,还是海归版把你训练出来的?
: 真相是,是不是有两个人? 哈哈,

avatar
q*d
86
这本书2000年前就有两个不同的中译本,我都看过.
到美国后,发现Amazon上才17刀一本,我买了一个英文版,
看了一遍,有回抱着上学校的厕所,丢了,
然后又买了一本,目前是三瓣的状态,
中译本和英文原版,总共加起来,我应该看过不下10遍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才知道有这本大部头的同名书 :P 你看了中译本?
avatar
q*d
87
老美扔之前真的论证过要不要警告一下,
反衬了小日本的无耻

【在 V***l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也没警告。美国人不会警告的。
avatar
q*d
88
也是,年还没过完

【在 V***l 的大作中提到】
: 算了,算了,别吵了,就是个误解吧。
avatar
wh
89
日本的协商口气很低,说愿意考虑苏联的任何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天皇制能否保留,
因为这是波茨坦公告里没有提到的,公告只提到日本军队必须无条件投降。
日本第一次发给同盟国的投降书里也提出接受波茨坦公告,但不接受改变天皇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rrender_of_Japan
Japan would accept the Potsdam Declaration, but would not accept any peace
conditions that would "prejudice the prerogatives" of the Emperor.
盟国的回复是:
“th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an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o rule the state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Allied powers who will
take such steps as he deems proper to effectuate the surrender terms.”
日本内阁又僵持不下是否接受,最后天皇再次拍板接受。不过天皇告诉皇族准备投降时
,有人问如果天皇制不能保留,是否接着打仗,天皇说当然。
最后签的投降书里写的也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军队无条件投降,天皇与日本政府的
权力subject to盟军最高司令官。然后就是盟国决定不起诉天皇,保留天皇制。

【在 m**e 的大作中提到】
: 区别是协商停战,和无条件投降?
avatar
wh
90
wiki说苏联本想登陆北海道: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urrender_of_Japan
Japan's sudden surrender after the unexpected use of atomic weapons
surprised most governments outside the US and UK. The Soviet Union had some
intentions of occupying Hokkaidō. Unlike the Soviet occupations of eastern
Germany and northern Korea, however, these plans were frustrated by the
opposition of President Truman.[153]
[153] Hasegawa, Tsuyoshi (2005). Racing the Enemy: Stalin, Truman, and the
Surrender of Japa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君主要防线都放在九州和关东平原,北海道和北方诸岛守备薄弱,还是可以登陆的。
: 你可以看一下服部卓四郎 《大东亚战争全史》里终战时日军分布图。

avatar
wh
91
盟军轰炸日本城市前经常撒警告信。八月份撒的警告信和常规轰炸信一样,没有提原子
弹:
https://www.atomicheritage.org/key-documents/warning-leaflets
"In the next few days, some or all of the cities named on the reverse side
will be destroyed by American bombs.... We cannot promise that only these
cities will be among those attacked..."
传单背面列了12个城市,有两种不同组合,但都没有广岛或长崎:
https://hyperallergic.com/216234/the-leaflets-dropped-before-the-hiroshima-
atomic-bomb/
美国内阁的决议本来也是不通知原子弹轰炸,以达到最大心理威慑。
日本想投降不是我的一厢情愿,无视历史资料和事实的是你。苏联调停有没有用是一回
事,有没有调停、怎么应对日本的调停请求是另一回事。说斯大林坏,不等于说日本没
责任。日本不直接找盟国谈判投降,而找了个黄鼠狼,是日本活该。
骂斯大林就是反共宣传?就是奇怪圣母情结?这不叫扣帽子?这叫和朋友相处的基本情
商、接受批评和反省自我的基本训练、讲道理不闹情绪的基本辩论道德?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波茨坦公告之后轰炸警告信不知撒了几万份了,有用?非要告知哪架飞机上带着原子弹
: ,好让日本高射炮打下来?你可以认为日本想投降,无视历史资料和事实,那你可以穿
: 越去说服美国人不投啊。投弹的没问题,挨弹的很可怜,反而没劝架的要付责任?前面
: 那么多人说了,美国是为了让日本快速投降好占领世界,同时威慑苏联,这才投弹的,
: 日本还有强大下克上的少壮派在不断挟持阻碍投降,这种情况下苏联劝解有用?进攻美
: 国本土以示威胁?前有诺门坎之战,后有两大阵营之分,还有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吃饱
: 了撑的去给日本求情。所以苏联既不愿意也无能力阻止美国投弹。你怎么认为是你的问
: 题,因为“可以”做或“能”做但没有做,这样就得责备的话,不但缺乏政治常识,连
: 和朋友相处的基本情商都没有。任何双商正常的人把锅扣在苏联头上,都只是为了反共
: 宣传而罔顾历史事实和基本逻辑

avatar
f*n
92
具体到警告原子弹投弹城市这里,的确是没有具体警告那么详细,我之前说的不对
但日本有人要投降和日本想投降是不同的,在战场上绝不会因为敌人可能是不愿战斗而
不射击的。这点上说你贴一厢情愿圣母派毫无问题。指责苏联和斯大林也是一样,就是
毫无道理和缺乏和人相处的常理。平时骂苏联和斯大林可以,因为原子弹骂就是没道理
。这点上我绝对不会错,而且我绝对不是少数
不信你可以搞投票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盟军轰炸日本城市前经常撒警告信。八月份撒的警告信和常规轰炸信一样,没有提原子
: 弹:
: https://www.atomicheritage.org/key-documents/warning-leaflets
: "In the next few days, some or all of the cities named on the reverse side
: will be destroyed by American bombs.... We cannot promise that only these
: cities will be among those attacked..."
: 传单背面列了12个城市,有两种不同组合,但都没有广岛或长崎:
: https://hyperallergic.com/216234/the-leaflets-dropped-before-the-hiroshima-
: atomic-bomb/
: 美国内阁的决议本来也是不通知原子弹轰炸,以达到最大心理威慑。

avatar
n*2
93
刚才查了一下:Command and Control, page 96
在1947年4月,原子委员会的头David Lilienthal 视察蛋蛋实验室后的结论:
"The substantial stockpile of atom bombs we and the top military assumed was
there, in readiness, did not exist."
"We not only didn't have a pile, we didn't have a stock"
"At most one [蛋蛋], was probably operable."
The threat to destroy the Soviet Union, if it invaded Western Europe, was a
bluff
(“aoiyu (演歌战神)”说的1946年的事故,在书里的 page 94 )

L.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广岛长崎每次投弹都携带一枚备用弹,长崎之后至少还有那颗备用弹吧。
: 美国在八九月间有3-4颗可以再投,九月后生产速度基本可达10天/颗,这是Colonel L.
: E. Seeman (Groves的助手)对负责太平洋战场的General John E. Hull电话汇报的,
: 收在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 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62/72.pdf
: 相关几点:
: H: There's one of them due up the 23rd as I recall it.
: S: There's one ready to be shipped - waiting on order right now.
: ...
: H: If the order is given now, when can it be ready?

avatar
s*e
94
请问这篇可以发公众号吗?

Mak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一阵看完秘密运送原子弹的悲剧电影《USS Indianapolis》,找来一本《The Making
: of the Atomic Bomb》研究。没想到居然像读武打书一样,看得紧张而着迷。边读边
: 还油然生出一个个“如果历史反转”的问号和感叹号:历史究竟有多少偶然,多少必然
: ?写下来向历史军事大牛们请教。
: 一、原子弹的起源
: 原子弹的设想竟然起源于科幻小说,而且直接启发了相关科学家。英国花花公子H.G.
: Wells在191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The World Set Free》里,无师自通地发明了一种通
: 过原子核裂变(fission)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子弹。Wells娓娓描述世界爆发大战,军队
: 空投原子弹,夷平一座座城市……当时的科学背景是:16年前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
: 9年前爱因斯坦发表E=mc²。还没人发现中子,更没人想到核裂变。此书销量平平

avatar
p*n
95
我家大人把战争风云这套四本的书给11岁的小孩看,怎么想的出来?
我只记得拜伦二公子爱上了一个优太女孩娜塔沙。
看物理书的结果就是,玉泉路北京去了数次,为了和一个喜欢的师姐
积在一个单人床上。加速器实在是没意思的事,
我的口袋里已经放着福克纳的干燥的九月,塞林格的九故事了。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关于二战的书我只看过战争风云,但是真的没看懂,也不喜欢。
: 小时候大人塞给我看的。关于物理学的书都是自己找的。
:
: Making

avatar
m*n
96
roll bed sheet with 师姐?
zkss...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家大人把战争风云这套四本的书给11岁的小孩看,怎么想的出来?
: 我只记得拜伦二公子爱上了一个优太女孩娜塔沙。
: 看物理书的结果就是,玉泉路北京去了数次,为了和一个喜欢的师姐
: 积在一个单人床上。加速器实在是没意思的事,
: 我的口袋里已经放着福克纳的干燥的九月,塞林格的九故事了。

avatar
p*n
97
整理老照片,看到师姐一张照片,送给我的。
好深情。亲笔提字。
我要睡觉了,师姐还要提示我给她背单词。
一个脾气的,另外一个我爸爸的大学女友的女儿,
我也和她同床过,她也要我和她背单词,好讨厌,
英语这么优美的语言,背什么单词?哈哈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roll bed sheet with 师姐?
: zkss...

avatar
p*n
98
看到你们对斯大林这样争论,我觉得斯大林是不懂核武器的厉害的。一个苏联打的很苦
,自己怕西方国家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他宁可等待。也不要轻举妄动。美国和日本的
事情。他其实是想不到的。
之后看到原子弹到威力。才开始也搞核武器。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科学是武器的基础。
苏联有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叫朗道。这个人很可能知道
一些事情。但是斯大林那个笨蛋,和毛泽东一样。很土。


: 米国轰炸机扔传单通知的,扔了一百万份,不过太君根本不鸟。

: 你看的这本书,本来就极度仇视元首和共产主义,没必要看了这书就反共。

: 苏联肯定不是突然翻脸,苏联红军入侵满洲准备了三个月,一火车一火车的运老
兵和物

: 资去远东,积极备战。日本找苏联调停也是譬如不是,死马当活马医,不报希望
的。

: 另外你把顺序搞反了,是美国在苏联出兵前突然扔原子弹,不是苏联在原子弹后
突然出

: 兵。苏联早就承诺在独国投降后三个月(5月8日头像,也就是8月8日)进攻日本
,米国

: 那时候在冲绳苦逼兮兮地陷入泥潭,满口答应。后来米国突然造出大杀器,反悔
了,不

: 想苏联出兵,想独吞日本。杜鲁门向斯大林秀肌肉说,我们已经有大杀器,你怕
不怕。

: 看苏联不鸟,急急忙忙在苏联出兵前扔原子弹。

: 这书的反共文宣手段,不需要当真。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太君主要防线都放在九州和关东平原,北海道和北方诸岛守备薄弱,还是可以登陆的。
: 你可以看一下服部卓四郎 《大东亚战争全史》里终战时日军分布图。

avatar
p*n
99
我非常崇拜朗道,他是真有天赋的人。


: 看到你们对斯大林这样争论,我觉得斯大林是不懂核武器的厉害的。一个苏联打
的很苦

: ,自己怕西方国家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他宁可等待。也不要轻举妄动。美国和
日本的

: 事情。他其实是想不到的。

: 之后看到原子弹到威力。才开始也搞核武器。

: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科学是武器的基础。

: 苏联有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叫朗道。这个人很可能知道

: 一些事情。但是斯大林那个笨蛋,和毛泽东一样。很土。

: 兵和物

: 的。

: 突然出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你们对斯大林这样争论,我觉得斯大林是不懂核武器的厉害的。一个苏联打的很苦
: ,自己怕西方国家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他宁可等待。也不要轻举妄动。美国和日本的
: 事情。他其实是想不到的。
: 之后看到原子弹到威力。才开始也搞核武器。
: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科学是武器的基础。
: 苏联有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叫朗道。这个人很可能知道
: 一些事情。但是斯大林那个笨蛋,和毛泽东一样。很土。
:
:
: 米国轰炸机扔传单通知的,扔了一百万份,不过太君根本不鸟。
:
: 你看的这本书,本来就极度仇视元首和共产主义,没必要看了这书就反共。

avatar
a*u
100
哈哈,1945年11月的时候,米陆军省航空兵让洛斯阿拉莫斯制造100颗胖子蛋蛋,洛斯
阿拉莫斯说牙的,滚蛋,最多造两颗。
什么一个月三颗的ppt谎言,早就被揭穿了。

was
a

【在 n*********2 的大作中提到】
: 刚才查了一下:Command and Control, page 96
: 在1947年4月,原子委员会的头David Lilienthal 视察蛋蛋实验室后的结论:
: "The substantial stockpile of atom bombs we and the top military assumed was
: there, in readiness, did not exist."
: "We not only didn't have a pile, we didn't have a stock"
: "At most one [蛋蛋], was probably operable."
: The threat to destroy the Soviet Union, if it invaded Western Europe, was a
: bluff
: (“aoiyu (演歌战神)”说的1946年的事故,在书里的 page 94 )
:

avatar
a*u
101
错了,斯大林在洛斯阿拉莫斯有间谍,他完全了解原子弹的底细,米国写ppt唱空城计
没有用。米国一开始还假惺惺地大搞人道主义,说噢哟,原子弹死了交关多宁,哈撒宁
的,不要搞了。结果1949年苏联有了原子弹,米国大惊,the reds have the bomb!赶
紧捅破人道主义的处女膜,造禽蛋。
结果苏联的萨哈罗夫搞禽蛋,几乎和米国人同时搞出来。米国大怒,于是卸磨杀驴,把
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奥本海默给当成地富反坏右批斗了。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你们对斯大林这样争论,我觉得斯大林是不懂核武器的厉害的。一个苏联打的很苦
: ,自己怕西方国家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他宁可等待。也不要轻举妄动。美国和日本的
: 事情。他其实是想不到的。
: 之后看到原子弹到威力。才开始也搞核武器。
: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科学是武器的基础。
: 苏联有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叫朗道。这个人很可能知道
: 一些事情。但是斯大林那个笨蛋,和毛泽东一样。很土。
:
:
: 米国轰炸机扔传单通知的,扔了一百万份,不过太君根本不鸟。
:
: 你看的这本书,本来就极度仇视元首和共产主义,没必要看了这书就反共。

avatar
m*n
102
so what's next?
any country making negative material bombs?
avatar
a*u
103
这个。。。居然可以造这么多蛋蛋啊,苏联高呼米国不可战胜,日本吓尿晚上做噩梦,
毛主席只能躲窑洞里不敢出来了。
好吧,说正经的,亏我老人家今天心情好,来个长一点的。
读资料一定要自己思考,不是贴上来就好了。这个解密报告我早就看过了,我帖子里说
米国号称1945年9月以后十天一颗蛋蛋,一个月让日本吃3颗蛋蛋,就来自这个对话报告
。这报告已经基本证明是个ppt笑话,这个吹牛皮一下子就可以戳破,除非屁股决定脑
袋。至于长崎投弹携带备用弹,八九月份三颗蛋蛋,更是扯谈了。
你说长崎原子弹携带的备用弹,那么很简单的问题,请问备用弹后来到什么地方去了?
活不见蛋,死不见蘑菇云,难道给弄丢了?根本就是个hoax。事实上,demon core是长
崎原子弹之后米国剩下的唯一一个plutonium core,留在洛斯阿拉莫斯,这个core还出
了好几条人命,所以被称为dem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n_core
可以看到 seaman 海人上校比他的boss Groves还要牛叉,Groves估摸着24日可以扔,
海人直接19日可以扔了。事实是什么呢?这个Demon core 13日开始打造,16日才完全
搞好,还没有加外壳呢。之后进行临界实验,我擦,直接出人命了,只好放一边,等重
新测试。这一重新测试,又特么出人命了,又放到一边,只好废除手工操作,改用
remote操作,直到1947年才安装好,搞个屁啊。可惜这颗蛋蛋可惜命太苦,没被使用就
销毁了。就算日本不投降,按照这频繁出人命的节奏,这个demon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还是未知数啊。
至于seaman的大牛皮10天一颗,更是八字没一撇的ppt了。小学生数学题,Hanford从
1944年下半年开始到8月份大半年送给了洛斯阿拉莫斯3个钚core的量,U弹需要一年一
颗,请问一个月到底可以造几颗蛋蛋?这还是保守估计。哈哈,事实上呢,看这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t_Man
In November 1945, the Army Air Forces asked Los Alamos for 200 Fat Man bombs
. At the time there were only two sets of plutonium cores and high-explosive
assemblies.
再来一遍,
In November 1945, the Army Air Forces asked Los Alamos for 200 Fat Man bombs
. At the time there were only two sets of plutonium cores and high-explosive
assemblies.
哈哈哈,米军的ppt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洛斯阿拉莫斯直接啪啪啪打米军的脸啊。
讲完道理,再摆事实——
到1946年7月十字路口行动的时候,米国事实上只造出了7颗蛋蛋,估计还算上了demon
core那颗,3颗1945年造的,全部扔完了,4颗是1946年的。其中2颗是U弹,5颗是钚弹
,一颗用于最初实验,一颗用于长崎,demon core这颗算不算还不知道,还有两颗用于
十字路口行动,其中一颗蛋蛋叫Gilda,1946年电影美女,very luable,一颗蛋蛋叫胸
罩,sorry,叫比基尼,全特么用完了。不要和我说,如果日本不投降,米军小宇宙爆
发,7颗蛋蛋变成200颗,洛斯阿拉莫斯的产量直接打脸,哦也。
就算到1946年把这4颗全部扔给日本,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估计要去琵琶湖钓鱼了,米国
还远在九州,另外陷入王冠行动的泥潭里,大部分可以挨炸地盘分布着米苏军队,太君
发扬毛主席运动战,麻雀战的风格,主力躲在山里,还炸个屁啊。不过那年头可以感受
到原子弹真相的,只有毛主席一人吧?
总之,生命很可贵,ppt很扯谈,就不要帮着美国瞎jb吹10天一颗蛋蛋炸平日本的大牛
皮了。米国估计自己都不好意思吹了吧,所以现在天天帮太君炒作广岛长崎的忧伤。
退一步说,美国的确可以大规模生产蛋蛋,不过那要等到1949年mark 4型蛋蛋了(也就
是胖子改良弹)。当年麦克阿瑟威胁要在满洲扔的蛋蛋,就是mark 4。
哎,开了这么长的课,究竟几个人看得懂啊,不会又对牛弹琴了吧。
哈哈。

L.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广岛长崎每次投弹都携带一枚备用弹,长崎之后至少还有那颗备用弹吧。
: 美国在八九月间有3-4颗可以再投,九月后生产速度基本可达10天/颗,这是Colonel L.
: E. Seeman (Groves的助手)对负责太平洋战场的General John E. Hull电话汇报的,
: 收在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 https://nsarchive2.gwu.edu/NSAEBB/NSAEBB162/72.pdf
: 相关几点:
: H: There's one of them due up the 23rd as I recall it.
: S: There's one ready to be shipped - waiting on order right now.
: ...
: H: If the order is given now, when can it be ready?

avatar
a*u
104
这站还有站务?不是快倒闭了吗?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站务删了几个帖。我恢复了几个劝架帖。各位别粗口,各摆事实好了。谢谢探讨!
avatar
m*n
105
站务 不可战胜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站还有站务?不是快倒闭了吗?
avatar
S*E
106
没看,只是查询过。
英文出版界厉害的是好多这种写传记的人才。
中文世界这类书基本都是翻译作品,而且我怀疑都是出一本赔一本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才知道有这本大部头的同名书 :P 你看了中译本?
avatar
p*n
107
我认为斯大林是没文化,也缺乏想象力的人,他对科学家
也不好,他曾经把朗道这样的人才抓起来,后来人家告诉
他朗道半年后就会死去,他是人才,他才把他释放。
我不是说他是好人,我是说他有局限性,当然,也可能很坏。
但是他的坏是出自国家利益的,这是政治。
朗道是宝贝,是比费米,奥本海默都聪明的人。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错了,斯大林在洛斯阿拉莫斯有间谍,他完全了解原子弹的底细,米国写ppt唱空城计
: 没有用。米国一开始还假惺惺地大搞人道主义,说噢哟,原子弹死了交关多宁,哈撒宁
: 的,不要搞了。结果1949年苏联有了原子弹,米国大惊,the reds have the bomb!赶
: 紧捅破人道主义的处女膜,造禽蛋。
: 结果苏联的萨哈罗夫搞禽蛋,几乎和米国人同时搞出来。米国大怒,于是卸磨杀驴,把
: 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奥本海默给当成地富反坏右批斗了。

avatar
p*n
108
原编者按 1949年8月29日,苏联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俄罗斯核物理专家叶·韦利霍夫
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当时研制原子弹的经过。
记者尤里·梅德韦杰夫:哈里顿院士1993年说,苏联的原子弹是根据情报部门获取的美
国原子弹的材料复制而成的。是这样的吗?
叶·韦利霍夫:是的,我们得到了情报部门提供的有关材料。但是,拥有秘密是一回事
,是否善于利用秘密又另一回事。在二战爆发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力量已具备
了研制原子弹的能力。在30年代,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哈尔科夫等地的研究所已完成了
举世公认的核物理方面的某些试验。
当时,苏联的一些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了铀的军事意义。令人遗憾的是,战争使苏联科学
家在核物理方面的科研工作中断了。
尤里·梅德韦杰夫:现在得知,斯大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认为情报部门获取的美国
原子弹情报是假的。很可能,这是受了贝利亚的影响。1942年,国防委员会科技处领导
人卡夫塔诺夫和约费院士越过贝利亚直接向斯大林报告了美国人研制原子弹的情况,这
一点并非偶然。
叶·韦利霍夫:贝利亚的立场一直是犹豫不决的。后来,他依据三个来源向斯大林呈送
了一份报告:年轻学者弗廖罗夫致领袖的信、情报部门的材料以及被枪杀的德国军官的
日记,这些材料中都涉及到了连锁反应问题。此后,斯大林作出了恢复核问题研究的决
定,但令人奇怪的是,莫洛托夫被任命为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但他主管这一工作并不
合适。斯大林始终对情报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认为科学家们是在白忙,不过为了以防
万一,他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试验的机会。
1943年初,著名的第二实验室诞生了,后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以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
·库尔恰托夫(著名物理学家、苏联核科学技术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名字命名的库尔
恰托夫研究所。到1943年年中,在实验室工作的人有100人左右。
应当说,苏联当时研究原子弹的前景是非常渺茫的。原因之一是国家缺乏足够的铀矿。
仅进行核反应堆试验就需要至少40吨铀。最主要的问题也未得到解决:如何从天然铀中
分离出轻质同位素。情报部门在此之前向库尔恰托夫通报说,美国人采用的是“气体扩
散法”,但这种办法成本昂贵。
考虑到上述种种原因,因此美国人曾经预言:即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苏联在1952年之
前是造不出原子弹的。
尤里·梅德韦杰夫:情况是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
叶·韦利霍夫:1943年年中,情报部门提供的几个重要消息促使局面发生了变化。第一
个消息是:不用铀235,用钚也能制造出原子弹;第二个消息是:在反应堆的天然铀中
能直接提取钚;第三个消息是:不仅是重水,石墨也能作为中子减速剂。库尔恰托夫的
处境是可想而知的:只有他一人知道,应当根本改变研究方向,因为没有人能够商量,
他遂独自作了决定。
尤里·梅德韦杰夫:库尔恰托夫并未提出其他方案,否则的话,我国研制原子弹至少得
花10年时间……
叶·韦利霍夫:现在看来是这样的。当时,国内没有一个人知道钚为何物。一切都得从
零开始:生产高纯度石墨和反应堆用的金属铀;研究从反应生成物中提取钚的工艺……
,总之,都是全新的任务。
当时的工作举步维艰。库尔恰托夫不止一次请求政府帮助,但每次都毫无结果。他非常
清楚,美国从事这一项目研究的人员达20万,而苏联只有100人!1944年,库尔恰托夫
请求贝利亚代替莫洛托夫主管核研究工作,但直到1945年年中,一切仍然照旧。
尤里·梅德韦杰夫:也就是说,在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之前,我国的核研
究工作进展不大?
叶·韦利霍夫:是的。对斯大林来说,这次美国对日本的原子弹轰炸完全出乎预料。几
天之后,研制核武器的专门委员会宣告成立,贝利亚任主席。斯大林规定了最后期限—
—5年时间,他认为,在这段时间内美国暂不会对苏联实施核打击。
专门委员会成员之一 ——卡皮察的立场颇令人奇怪。他在第一次会议上听取了库尔恰
托夫的详细计划——研制核武器的三个阶段,但三个月后,他在致斯大林的一份报告中
说:“……我们并不知道原子弹的秘密。目前获悉的情报尚无法研制出原子弹。毫无疑
问,向我们提供的情报是为了把我们引向岐途。”
尤里·梅德韦杰夫:看来,库尔恰托夫从情报部门得到了另外一个重要信息:如何引爆
使用钚的炸弹……
叶·韦利霍夫:是的,这一点出乎他的预料。库尔恰托夫原以为,也可以像对待铀235
一样,采用“制炮”方法。美国人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因而,他们发明了所谓的“
内爆法”:在装有钚的球体周围安放了爆炸装置,然后在32个不同的点上同时引爆,其
误差极其微小。巨大的压力使球体达到了临界点,然后迅速爆炸。
尤里·梅德韦杰夫:专门委员会成立之后,苏联的核研究工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
展开。兴建了一批秘密军营、工厂、矿场。其规模让我大为惊讶。
叶·韦利霍夫:从一方面说,您是对的:人们不得不面对重重困难,因为大量资金被投
入到核武器研究之中。但另一方面,在苏联建立了旨在应付战争的强大的动员式经济,
科研中心和工业都是面向战争的需要。当库尔恰托夫需要建立反应堆时,他很快找到这
方面的专家——多列扎利。正是多列扎利提出了与美国人不同的反应堆设计方案:将铀
棒垂直放置,而不是水平放置,这样的威力更大。迄今,全世界仍然在采用这种方法。
反应堆需要专门的金属构件,由梅利尼科夫领导的科研系统提供帮助;需要分离钚,由
韦尔纳茨基和赫洛平领导的科研中心负责;需要金属铀和钚,由博奇瓦尔的研究所承担
。这些学术权威个个都拼命工作,仅用四年的时间就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
尤里·梅德韦杰夫:铀矿足够吗?
叶·韦利霍夫:最初使用的并不是本国的铀矿。我们非常走运:哈里顿和基科因在德国
发现了100吨铀矿。这在1946年的物理反应堆试验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一颗原子弹使
用的铀是从德国、捷克及本国获得的。
尤里·梅德韦杰夫;1949年8月29日进行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据说,为了以防
万一,贝利亚准备了一份一旦发射失败就予以处决的人员名单。后来,这些本来可能被
处决的人却得到了英雄奖章,有的还获得了列宁勋章。
叶·韦利霍夫:不排除这种可能,但确切情况我不了解。
尤里·梅德韦杰夫:这场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必要吗?在建设秘密军营过程中,有许多囚
犯和军人丧生,有的深受其害。
叶·韦利霍夫: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研制原子弹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代价,但我同
时在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的人员的回忆录中还读到:这些年代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年
华,一种非凡的激情将他们连接在一起。有一封信中还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像初恋
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应当考虑到那些年代的特殊背景。美国人在日本使用原子弹向苏联敲响了警钟:这意味
着,明天我们也可能遭到袭击,尽管苏联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对许多人来说,研制
原子弹是战争的继续。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派往何处,也不知道什么是辐射,谁也不能
拒绝。
尤里·梅德韦杰夫:难道人们真的以为美国人会向前不久的盟友投掷原子弹吗?
叶·韦利霍夫:不少院士对此确信无疑。
(编译自俄罗斯《祖国历史》 李有观编译)
avatar
p*n
109
我想我是懂得一点政治的,这还是从小读战争风云的结果。
很可能在读战争风云之前,我问过关于毛泽东的事情,
而且我看了一本批评吕后的画书,非常喜欢,里面讲
汉朝的刘姓江山是如何被吕后专权的,我可能问了大人
很多问题,大人干脆给我一套战争风云。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认为斯大林是没文化,也缺乏想象力的人,他对科学家
: 也不好,他曾经把朗道这样的人才抓起来,后来人家告诉
: 他朗道半年后就会死去,他是人才,他才把他释放。
: 我不是说他是好人,我是说他有局限性,当然,也可能很坏。
: 但是他的坏是出自国家利益的,这是政治。
: 朗道是宝贝,是比费米,奥本海默都聪明的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