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周末看了老电影 -《活着》#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x*a
1
“《活着》(To Live,1994),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 葛优、巩俐
主演。此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 百科
《活着》是余华的作品。大学的时候,老妈给的生活费不少,我就乱七八糟买了好些书
,毕业的时候整整攒了三、五箱的闲书。记得是在三折出售书籍的地摊上,买了《活着
》和《许三观买血记》,那时候盗版书还不猖獗,能有便宜的书买,不容易。
有点儿黑色幽默感的愤青文人,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书不厚,作品也不多,所以
欣赏之余,特别希望他可以多写一些大部头,不光做一个鲁迅这样的愤青,更能在文学
泰斗的道路上多走几步。但是多年过去了,除了一本《兄弟》,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
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发出不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不谈政治。余华的小说写得好,所以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没那么高。特别是老谋子近些年
的《英雄》、《黄金甲》、《三枪》、各种《印象》,让我对他从《红高粱》、《黄土
地》(张是摄影导演陈凯歌)、《秋菊》所建立起来的印象逐年崩溃。但是老片子果然不
同。一直以来我的观点是改编的电影永远赶不上小说,但这次不一样。看完以后,感觉
《活着》的电影减少了书中黑色幽默的成分,却加了些直指人心的脉脉温情,这一种诠
释手段,更适合大众的口味,那一种笑中有泪的感觉,更能打动人心,而葛优靠这个角
色拿了戛纳影帝,也是实至名归。
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或多或少都会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活着?我
该怎样活着”。书中,作为旧社会败家子儿典型的福贵忙着败家,没有时间问这些问题
;侥幸在新社会过上平凡日子的福贵忙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有时间问这些问题;而一
次次在人祸中承受打击的福贵忙于生存,还是没有时间问这些问题。
至始至终,影片和小说似乎都没能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等等这些围绕着
“活着”的问题,没有树立起一个主旋律影片中常见的英雄个体或群体,而着力于描写
小人物在社会的跌宕起伏中拼命为自己为亲人求生的挣扎,以及在这挣扎中人性偶尔的
善良闪光,让观众对于“人”不至于失去希望。
看完电影,我脑子里的一幕场景是一只小小的黑蚂蚁,攀附在一片浮在水面的树叶上,
用尽全力去避免那近在咫尺的灭顶之灾。对于它而言,没有时间问自己为什么活着,或
象哈姆雷特一样叹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而就是简单地为了
生存的本能挣扎。
记得童年时,姥爷教我背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这诗里描述的,大概就是这样
一种生活,和诗人代表努力求生的人民对于“明君”的渴望。
这些年,战火燃烧运动频发的动荡年代仿佛很遥远了,那些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只能
在父辈或者爷爷奶奶的回忆中偶然听说了。但今天我们的社会和政府,应当为子民们做
什么?是提供一个可以安享天伦的田园,却虚其心而实其腹?还是或艳阳高照或狂风暴
雨,让他们在颠沛流离中惶然? 还是让人人丰衣足食后,可以有空思考围绕着“活着”
的这些个无解的问题?
IMDB 评分 8.1
我的:8.5
avatar
g*e
2
谢谢。
看《活着》时候觉得张艺谋太牛啦。
avatar
l*r
3
电影改了改没有小说悲惨
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悲惨结尾,
葛优演的也象
《兄弟》就是网络文学水平

人。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活着》(To Live,1994),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 葛优、巩俐
: 主演。此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 百科
: 《活着》是余华的作品。大学的时候,老妈给的生活费不少,我就乱七八糟买了好些书
: ,毕业的时候整整攒了三、五箱的闲书。记得是在三折出售书籍的地摊上,买了《活着
: 》和《许三观买血记》,那时候盗版书还不猖獗,能有便宜的书买,不容易。
: 有点儿黑色幽默感的愤青文人,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书不厚,作品也不多,所以
: 欣赏之余,特别希望他可以多写一些大部头,不光做一个鲁迅这样的愤青,更能在文学
: 泰斗的道路上多走几步。但是多年过去了,除了一本《兄弟》,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
: 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发出不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 不谈政治。余华的小说写得好,所以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没那么高。特别是老谋子近些年

avatar
x*a
4
嗯,小说结尾太黑色幽默,就是人都死光的那种.感觉原著还可以拍一科恩兄弟版的活着.
这一版俺也喜欢不过.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电影改了改没有小说悲惨
: 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悲惨结尾,
: 葛优演的也象
: 《兄弟》就是网络文学水平
:
: 人。

avatar
z*a
5
看得都快哭了还不够惨呀~!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电影改了改没有小说悲惨
: 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悲惨结尾,
: 葛优演的也象
: 《兄弟》就是网络文学水平
:
: 人。

avatar
x*a
6
不过这个片子也被禁是挺搞得,人把小说都和谐成这样了还不行.
avatar
l*r
7
问题是小说更悲惨啊,

【在 z***a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得都快哭了还不够惨呀~!
avatar
r*t
8
挺好看的,导的好,葛优巩俐也演得好,已经看了两遍……
avatar
E*w
9
我也是看完 活着 和 三官卖血记
才知道活着被拍成了电影,但已经改的不成样子了,还是原著惨啊,死的就剩头老牛和
他自己了。看的我自己都郁闷了好几天。
avatar
p*s
10
书写得好,电影拍得也好。
赞~ 决定有空把这电影再看一遍。。。
书就不想再看了,太糟心了

?: 》和《许三观买血记》,那时候盗版书还不猖獗,能有便宜的书买,不容易。
人。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活着》(To Live,1994),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 葛优、巩俐
: 主演。此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 百科
: 《活着》是余华的作品。大学的时候,老妈给的生活费不少,我就乱七八糟买了好些书
: ,毕业的时候整整攒了三、五箱的闲书。记得是在三折出售书籍的地摊上,买了《活着
: 》和《许三观买血记》,那时候盗版书还不猖獗,能有便宜的书买,不容易。
: 有点儿黑色幽默感的愤青文人,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书不厚,作品也不多,所以
: 欣赏之余,特别希望他可以多写一些大部头,不光做一个鲁迅这样的愤青,更能在文学
: 泰斗的道路上多走几步。但是多年过去了,除了一本《兄弟》,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
: 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发出不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 不谈政治。余华的小说写得好,所以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没那么高。特别是老谋子近些年

avatar
w*s
11
"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
发出不
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你是不是把余华余杰搞错了? 余华现在是微薄名人。

人。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活着》(To Live,1994),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 葛优、巩俐
: 主演。此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 百科
: 《活着》是余华的作品。大学的时候,老妈给的生活费不少,我就乱七八糟买了好些书
: ,毕业的时候整整攒了三、五箱的闲书。记得是在三折出售书籍的地摊上,买了《活着
: 》和《许三观买血记》,那时候盗版书还不猖獗,能有便宜的书买,不容易。
: 有点儿黑色幽默感的愤青文人,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书不厚,作品也不多,所以
: 欣赏之余,特别希望他可以多写一些大部头,不光做一个鲁迅这样的愤青,更能在文学
: 泰斗的道路上多走几步。但是多年过去了,除了一本《兄弟》,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
: 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发出不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 不谈政治。余华的小说写得好,所以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没那么高。特别是老谋子近些年

avatar
x*a
12
错了,错了,果然道听途说不好.谢谢勘误,改了改了.
avatar
wh
13
我觉得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算余华小说中黑色幽默成分较少、人文感温
情感较多的几篇。早期小说很愤很血腥很冷酷和嘲讽,中期活着这几个小说转向人文温
情。后来的兄弟又有早期的血腥暴力成分,不过前半部还很有人文温情成分。以前逍遥
游俱乐部有人批评活着光讲物理意义上的生存,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说中国文学有这
个通病。说得比较偏激,不过有他的道理。我去找找帖子能不能找到,很早以前了。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活着》(To Live,1994),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 葛优、巩俐
: 主演。此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 百科
: 《活着》是余华的作品。大学的时候,老妈给的生活费不少,我就乱七八糟买了好些书
: ,毕业的时候整整攒了三、五箱的闲书。记得是在三折出售书籍的地摊上,买了《活着
: 》和《许三观买血记》,那时候盗版书还不猖獗,能有便宜的书买,不容易。
: 有点儿黑色幽默感的愤青文人,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书不厚,作品也不多,所以
: 欣赏之余,特别希望他可以多写一些大部头,不光做一个鲁迅这样的愤青,更能在文学
: 泰斗的道路上多走几步。但是多年过去了,除了一本《兄弟》,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
: 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发出不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 不谈政治。余华的小说写得好,所以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没那么高。特别是老谋子近些年

avatar
wh
14
余杰出走什么?他一向有点作态,从抽屉文学,到剥钱穆的皮。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
: 发出不
: 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 你是不是把余华余杰搞错了? 余华现在是微薄名人。
:
: 人。

avatar
g*e
15
余杰跟余华比差几条大街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余杰出走什么?他一向有点作态,从抽屉文学,到剥钱穆的皮。
avatar
wh
16
不一样的路子,余杰搞研究,余华是原创文学。

【在 g***e 的大作中提到】
: 余杰跟余华比差几条大街
avatar
wh
17
找到了以前讨论余华/中国人的生存观的老帖子:
发信人: etude (小铃铛), 信区: ZST
标 题: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31 08:52:38 2008), 站内
发信人: hanhaoniao (寒号鸟),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Aug 13 15:20:22 2004) WWW-POST
中国文化喜欢把遭遇等同于生存。或者说它没有生存这一清醒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
化里,有认为人格可悲的,但却没有认为人性是可悲的。有认为生活是可悲的,但却不认
为生命是可悲的。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逃避,遭遇之下是没有清醒的痛苦意识的。所以我
说这种高尚里包涵着虚假性。福贵的形象被余华说成是一种高尚的写作,但人的存在应该
是自觉的,富贵的一生就是对自觉存在逐渐放弃的过程。余华自己曾说:“写作不是发泄
,不是揭露或者控诉,而应该是揭示一种高尚。”可我在富贵身上根本没有看见高尚。因
为中国人太有实用理性。对待世事,更多的是出现了对于历史的理智上的满足或者悲鸣,
却鲜少有美学上的感动。除了少数几个,那些先锋们对卡夫卡或者川端康成,博尔赫斯的
模仿也大多显得生硬乏味。余华是聪明的,一个不懂得变化的作家很快就会被读者抛弃。
瞧那可怜的莫言,写到现在还是没有跳出他的高梁地。
中国人喜欢温情主义,可惜这只是“皮相温情”,有时候甚至抵不过金庸笔下的那位
小流氓。不管余华是从回忆,还是从“恒久忍耐”,或是许三观的幽默去克服苦难,虽然
从中充满了你们所熟知的中国式智慧(你们可以从庄禅式的自我逍遥里头获得卑微的安慰
),可同样遍布了中国式的思想局限。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如此安逸,这也是不可思议的
。或许,暴力写作的余华笔下曾经充满血腥。而你们这种平稳的乐观也是一个道理,这不
是什么平稳乐观,不过是一种隐藏着的精神暮气。这和许三观,和福贵有什么本质上的不
同么?
****************
我觉得倒有几分在理。大家说尼?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ST
标 题: Re: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1 18:43:36 2008)
嗯,我也不喜欢余华早期作品的暴力。活着和许三观等后期的东西是好很多,但也是觉
得没有达到反思那个时代应有的深度,像苏联作品那样的。
发信人: etude (小铃铛), 信区: ZST
标 题: Re: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1 19:23:07 2008), 转信
这位mm说的当然有一些道理,但站在外面看,拿着西方的基督教背景下的道德伦理
观来对东方的生活哲学作美学评价,也未必不失偏颇。
比如福贵的高尚,高尚首先是一个道德的判断。在原文作者眼里,这个词所代表的
是被古典浪漫主义,比如我曾经很饭的席勒,大书特书的那种自觉的行为。有着这么
一个西方浪漫主义遗传的标尺,当然福贵看起来是实用的平庸,或者陶令的“颇为老
农”也只是小资知识分子的“皮相温情”。可是,我们又怎么来理解这段话呢: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 然知者去之,
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
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
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 祝之,社而稷之乎?”
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庚桑 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
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
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
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事,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我患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不过也许这些是年龄使然吧,人在变老的同时,也在向保守的右派转变……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ST
标 题: Re: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4 14:25:44 2008)
嗯,我也觉得高尚啊精神暮气啊,听着比较pompous,不过说不出你这样的子丑寅卯的
理论来,哈哈。
古文不懂哎。:(
发信人: cozofu (you are still a killer bee.), 信区: ZST
标 题: Re: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7 14:50:33 2008), 转信
中国传统本来就不认为人性是可悲的。孔子说仁,孟子说义,仁义本就不是可悲者表现
出来的,而是精神上的高贵者才有的。儒家的本质是一种大众教,就是把社会大众
抟成一个整体,使每个人都有一个水准以上的生活,使男女能够结合,国家能够提供
一些必要的服务,包括经济,包括文化教育,来教导这些公民,使他们也成为文化和精
神上
的高贵者,也就是士乃至贤。因此她
去中国人里面去找所谓可悲,又哪里找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之处,也不是这种
特意独立出来,特意找可悲的文青能够体会到的。找可悲,自然可以去佛教里找,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希腊神话里去找。中国文化,人本来是一张白纸,经过努力,
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贤人,可以和这相提并论的只有佛教,说人人可以成佛,
然而佛教的根本还是把个人从团体中解脱出来,去追求个人的智慧和完美,这和中国
儒家的传统是完全相反的。儒家是通过对政府,文化教育的建设,来达成一个地上的
相对理想的国度。从世界的趋势来看,现在很多国家做的无非也就是这一点。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算余华小说中黑色幽默成分较少、人文感温
: 情感较多的几篇。早期小说很愤很血腥很冷酷和嘲讽,中期活着这几个小说转向人文温
: 情。后来的兄弟又有早期的血腥暴力成分,不过前半部还很有人文温情成分。以前逍遥
: 游俱乐部有人批评活着光讲物理意义上的生存,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说中国文学有这
: 个通病。说得比较偏激,不过有他的道理。我去找找帖子能不能找到,很早以前了。

avatar
x*a
18
我一砖头砸出来这么多玉,不错不错。
慢慢读了学习。
avatar
x*m
19
没看过小说,在国内的时候也没看过电影,甚至都没听说过这片子。sign... 很不文学
... ‘活着’是到美国后,2002年左右偶然在CBS上看电视看的,当时那真是被震撼了。
那个年月在美国的电视上突然看到一个中文原音的电影,熟悉的演员,还是件很让人震
惊的事情,但是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电影的内容,这个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谁拍的,什么剧情的电影居然反映的是中国人最不愿意揭露给外国人看的文革年代,沉
重让人痛心的时代和人物,葛优巩俐两大明星那脸上始终存在悲怆的微笑,让我更深深
震撼于电影本身所营造的故事氛围。
当时我是花了几天时间才从看完电影后那种悲凉的心境中走出来的。
avatar
L*r
20
嗯,接着咂吧,这里玉多砖头少。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砖头砸出来这么多玉,不错不错。
: 慢慢读了学习。

avatar
L*r
21
有机会一定找来看完整,上次网上看到一半,就断了。而且看了这片子后对巩俐也肃然
起敬。

了。

【在 x**m 的大作中提到】
: 没看过小说,在国内的时候也没看过电影,甚至都没听说过这片子。sign... 很不文学
: ... ‘活着’是到美国后,2002年左右偶然在CBS上看电视看的,当时那真是被震撼了。
: 那个年月在美国的电视上突然看到一个中文原音的电影,熟悉的演员,还是件很让人震
: 惊的事情,但是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电影的内容,这个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 谁拍的,什么剧情的电影居然反映的是中国人最不愿意揭露给外国人看的文革年代,沉
: 重让人痛心的时代和人物,葛优巩俐两大明星那脸上始终存在悲怆的微笑,让我更深深
: 震撼于电影本身所营造的故事氛围。
: 当时我是花了几天时间才从看完电影后那种悲凉的心境中走出来的。

avatar
d*a
22
只看过书,基本从头哭到尾
有次带娃看儿医,医生犹太人,兴致勃勃和我说,最近看了部中国电影,真是他看过的
最好的电影,叫 to live
avatar
l*3
23
看玩,超抑郁n天。。。
avatar
J*i
24
呵呵,第一遍看书。。。失眠了

只看过书,基本从头哭到尾
有次带娃看儿医,医生犹太人,兴致勃勃和我说,最近看了部中国电影,真是他看过的
最好的电影,叫 to live

【在 d*********a 的大作中提到】
: 只看过书,基本从头哭到尾
: 有次带娃看儿医,医生犹太人,兴致勃勃和我说,最近看了部中国电影,真是他看过的
: 最好的电影,叫 to live

avatar
k*o
25
看过余华的《古典爱情》,震撼恶心,我的观点他是有点恶品位和变态,小时候可能爱
好用放大镜太阳底下烧死蚂蚁。
avatar
l*r
26
烧蚂蚁很多人都玩过吧。。。

【在 k***o 的大作中提到】
: 看过余华的《古典爱情》,震撼恶心,我的观点他是有点恶品位和变态,小时候可能爱
: 好用放大镜太阳底下烧死蚂蚁。

avatar
l*3
27
书早就看过,相当震撼那时候活着的不容易。。。
还在NYU大学读书的时候,路过一个班里不知道什么课给学生们放葛优穿着破军装的场
景电影录像,看了一会觉得有意思,后来才知道是“活着”。。已经看了三遍了,还想
找来看。。。喜欢这种让人看了珍惜现在生活的作品。。。大家都好好活着吧。。
avatar
N*n
28
恩,借贴说。
能还原生活的真实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就象鲁迅说红楼梦写的很真实。
凡作者兴致勃勃的扮演上帝,主动追求悲剧/喜剧/高尚/下劣的,都不能算好作品。
我是很久以后,才忽然明白胡适的话:。
avatar
i*h
29
谁说的, 象我这样的三好儿童只玩过水淹七军...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烧蚂蚁很多人都玩过吧。。。
avatar
s*a
30
原来牛筋还有一个马甲,叫“很多人都”。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烧蚂蚁很多人都玩过吧。。。
avatar
q*8
31
对你老的评论又是完全赞同啊,你快给我发包子吧!兄弟前半部里那个爸爸简直是作为
一个象征来写的。说活着光讲物理意义上的生存不同意,小说里老头在人都死光了,
没有任何希望,无所谓希望绝望的状态下继续活着,并给一个路人讲述自己从前的一生,
这个在我看来挖掘的够深了。所以说电影跟小说不能比,改得不光是一个尾巴而已,整个
似是而非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算余华小说中黑色幽默成分较少、人文感温
: 情感较多的几篇。早期小说很愤很血腥很冷酷和嘲讽,中期活着这几个小说转向人文温
: 情。后来的兄弟又有早期的血腥暴力成分,不过前半部还很有人文温情成分。以前逍遥
: 游俱乐部有人批评活着光讲物理意义上的生存,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说中国文学有这
: 个通病。说得比较偏激,不过有他的道理。我去找找帖子能不能找到,很早以前了。

avatar
q*8
32
刚看到这个,我认为讲述着的老年富贵正是达到了“人性是可悲的”“生命是可悲的”
所谓深度(搞不懂为啥这个就是深度)如果是深度的话,电影把这种深度该没了

统文
不认
以我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找到了以前讨论余华/中国人的生存观的老帖子:
: 发信人: etude (小铃铛), 信区: ZST
: 标 题: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31 08:52:38 2008), 站内
: 发信人: hanhaoniao (寒号鸟),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看看这位MM的帖子
: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Aug 13 15:20:22 2004) WWW-POST
: 中国文化喜欢把遭遇等同于生存。或者说它没有生存这一清醒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
: 化里,有认为人格可悲的,但却没有认为人性是可悲的。有认为生活是可悲的,但却不认
: 为生命是可悲的。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逃避,遭遇之下是没有清醒的痛苦意识的。所以我

avatar
q*8
33
很重要的一点,老年富贵并不是“恒久忍耐”,他只是人都死光了他还活着,
没有自杀而已。这种绝望到尽头生命失去所以依托还活着的状态很震撼。
富贵忍耐什么呢,他明天就可以倒头死掉,死掉还好点。忍耐是还有希望,
有点什么盼头才会忍耐,富贵还能希望个啥?这个还没死的老头子身上唯一
和希望沾点边的是他对老牛的态度。于此同时他还一天天活着,活着在这里是
个大背景,绝对底色。这还不够深度的?快深没底了都。
avatar
q*8
34
你是说武侠小说是自渎?推荐吴思的《金庸给我们编了什么样的梦》大概是这个题目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恩,借贴说。
: 能还原生活的真实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就象鲁迅说红楼梦写的很真实。
: 凡作者兴致勃勃的扮演上帝,主动追求悲剧/喜剧/高尚/下劣的,都不能算好作品。
: 我是很久以后,才忽然明白胡适的话:。

avatar
t*e
35
太惨了 看着堵心
avatar
L*r
36
“这种绝望到尽头生命失去所以依托还活着的状态很震撼。”——很同意这种感受。
这算是生命的原始力量吧。所以片子叫活着,去掉了喜怒哀乐,才能看到一个pure的生
命。但这样说又没了人性。。。矛盾啊。

【在 q*********8 的大作中提到】
: 很重要的一点,老年富贵并不是“恒久忍耐”,他只是人都死光了他还活着,
: 没有自杀而已。这种绝望到尽头生命失去所以依托还活着的状态很震撼。
: 富贵忍耐什么呢,他明天就可以倒头死掉,死掉还好点。忍耐是还有希望,
: 有点什么盼头才会忍耐,富贵还能希望个啥?这个还没死的老头子身上唯一
: 和希望沾点边的是他对老牛的态度。于此同时他还一天天活着,活着在这里是
: 个大背景,绝对底色。这还不够深度的?快深没底了都。

avatar
x*a
37
这段说的好啊。小说就是太沉重了,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感觉还好点儿。批判现实就好了
,不要那么深的人生探讨吧,太累了。记得Klimt有幅画,把女人幼年,青年和老年都
画在一起,看得人那个郁闷阿。

【在 q*********8 的大作中提到】
: 很重要的一点,老年富贵并不是“恒久忍耐”,他只是人都死光了他还活着,
: 没有自杀而已。这种绝望到尽头生命失去所以依托还活着的状态很震撼。
: 富贵忍耐什么呢,他明天就可以倒头死掉,死掉还好点。忍耐是还有希望,
: 有点什么盼头才会忍耐,富贵还能希望个啥?这个还没死的老头子身上唯一
: 和希望沾点边的是他对老牛的态度。于此同时他还一天天活着,活着在这里是
: 个大背景,绝对底色。这还不够深度的?快深没底了都。

avatar
wh
38
哇!啧啧啧。看书太少。哈哈哈。不过我昨天想起来,你以前是个文青啊,你给我推荐
毕业失恋的,还转贴过毛尖的文章。现在整个转型了,哈哈。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第一遍看书。。。失眠了
:
: 只看过书,基本从头哭到尾
: 有次带娃看儿医,医生犹太人,兴致勃勃和我说,最近看了部中国电影,真是他看过的
: 最好的电影,叫 to live

avatar
wh
39
她的意思可能是还不够悲,没有说到生命本身是个悲剧这个份上,富贵所有的悲剧都是
外在的,外部强加的,不是像古希腊悲剧那样把生命本身视为悲剧的。

【在 q*********8 的大作中提到】
: 刚看到这个,我认为讲述着的老年富贵正是达到了“人性是可悲的”“生命是可悲的”
: 所谓深度(搞不懂为啥这个就是深度)如果是深度的话,电影把这种深度该没了
:
: 统文
: 不认
: 以我

avatar
J*i
40
我一直是文盲来着。。。企图扮成文青。。。未遂。。。
现在发现。。。做文盲。。。挺好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啧啧啧。看书太少。哈哈哈。不过我昨天想起来,你以前是个文青啊,你给我推荐
: 毕业失恋的,还转贴过毛尖的文章。现在整个转型了,哈哈。

avatar
wh
41
遂的遂的,你是出入自由,文青文盲自由转换,哈哈。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是文盲来着。。。企图扮成文青。。。未遂。。。
: 现在发现。。。做文盲。。。挺好

avatar
d*9
42
我也刚看完 活着,竟然发现我无动于衷。
avatar
t*e
43
我觉得《活着》的电影改编得很好,比原著单一的探索人生加入了更多的社会批判。电
影中虽然死的人少了,看起来没那么苦,但这些改编确实更适合电影。
(1)原著中人物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在福贵的口中娓娓道来,是一种沧桑感,静静的
压抑的状态,更能引起读者去思索。电影则需要一个高潮,不能像小说中那样匀速的死
人。高潮选在了凤霞生产,还加入了小说中没有的王教授,这一段对时代的批判更有力
度(当然小说主要不是为了批判社会)。当然,高潮之后,就可以结局了,没必要让二
喜和苦根也死掉。给点希望也能让人心酸。
(2)“。。。牛长大了,就共产主义了”这段话福贵说过两次,第二次在结尾,没有
了共产主义。这个改编也很不错。一个时代的结束阿。
(3)福贵唱戏。这个加的很好,我忘了原著来里面福贵是干什么工作谋生了,好像只
是一代而过。葛优的表演也很赞。这个皮影戏赌场里消遣唱,没钱了唱,解放后又给村
里人唱,唱到被说成四旧,那盒子要被村长砸了炼铁铸子弹打台湾(后来搁置了),最
后唱到有庆死,最后烧到了有庆的坟头。这个线索作用还是很好的。

【在 x*******a 的大作中提到】
: “《活着》(To Live,1994),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 葛优、巩俐
: 主演。此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 百科
: 《活着》是余华的作品。大学的时候,老妈给的生活费不少,我就乱七八糟买了好些书
: ,毕业的时候整整攒了三、五箱的闲书。记得是在三折出售书籍的地摊上,买了《活着
: 》和《许三观买血记》,那时候盗版书还不猖獗,能有便宜的书买,不容易。
: 有点儿黑色幽默感的愤青文人,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他的书不厚,作品也不多,所以
: 欣赏之余,特别希望他可以多写一些大部头,不光做一个鲁迅这样的愤青,更能在文学
: 泰斗的道路上多走几步。但是多年过去了,除了一本《兄弟》,就是听到是他出走的消
: 息。叹息之余,也不禁感慨,喏大一个中国,却容不下一两个发出不同声音的愤青文人。
: 不谈政治。余华的小说写得好,所以我对电影的期待就没那么高。特别是老谋子近些年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