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天地一沙鸥——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楼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本是杜甫辞官后感伤一生怀才不遇,飘零无所依靠;因其
意象高远洒脱,后人常转义引申为自由的象征与追求。无独有偶,西方也有天地一沙鸥
,他就是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1970年出版,之后迅速走红,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
榜首38周之久,评论皆把它与St. Exupery的《小王子》相提并论。巧的是作者Richard
Bach和St. Exupery一样是飞行员,Bach曾服役于美国空军,为飞行杂志撰稿和编辑,
酷爱飞行。为此书插配各种海鸥飞翔照片的Russell Munson也是个飞行爱好者。这个故
事正是为了那些一生有所痴爱的人写的。篇幅很短,网上有阅读链接:
http://img1.liveinternet.ru/images/attach/b/2/3599/3599086_rich
故事开头,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不愿像其他海鸥一样每日跟在渔船后面啄食
漏网之鱼、残羹冷炙,他更热衷于学习飞翔,摸索如何低空飞行、高空俯冲、平拉、翻
身、转弯、倒飞螺旋,如何打破海鸥的自身局限,飞得更高更快。父母规劝他为什么不
能和别的海鸥一样(why is it so hard to be like the rest of the flock),提醒
他飞行的目的是为了吃鱼、生存。但对Jonathan来说,飞行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生命
本身。不能投入飞行,生命便失去了意义。Jonathan忍受了几天逐食而生的日子,终于
还是违背父命,远走高飞,宁可忍饥挨饿,沉醉于飞行的探索之中,最终学会种种高难
度飞行技术,飞得比鹰隼更高更快。
然而海鸥社会的信条是生命不可知(life is the unknown and the unknowable),海
鸥该做的是吃和努力生存,而不是违背天命。Jonathan的特立独行遭到海鸥社会的一致
排斥,将之逐出群体,放逐边塞绝壁。接下来的情节趋向宗教神秘。两只通体光芒、慈
祥温和而又神奇飞翔、神通广大的欧鸟——极像《侠客行》中的龙木岛主——带引
Jonathan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天地学习飞行。Jonathan在此遇到一个绝世高手Chiang(
这个名字是否很东方),可以在一瞬间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其速度不可用数字表达,
因为任何数字都有局限,而完美是没有局限的,完美就是此在:Perfect speed is
being there. Chiang教Jonathan如何达到完美:在飞翔之前必须知道你已经到达(You
must begin by knowing that you have already arrived),你不是一个有骨肉躯壳
限制的海鸥,而是一种完美无局限的灵性,在时空中无所不在,自由无限:Each of us
is in truth an idea of the Great Gull, an unlimited idea of freedom.
以下更像基督教传道书:Jonathan学会了瞬间飞行的绝世武功,回到驱逐他的海鸥社会
,去教那些和他一样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海鸥,以此实践Chiang大师传授给他的最后最
高的教条:kindness and love. Jonathan不仅传授飞行,还让先天翅膀残废的海鸥举
翅入空,让死去的海鸥重生,这些奇迹犹如耶稣之举。有的海鸥惊呼the Son of the
Great Gull降世,有的畏惧地称之为devil。Jonathan哀叹这就是被人误解的代价:
they call you devil or they call you god. 他让业已成为一代大师的学生继续传道
授业,自己云游他方传播薪火和爱心。
这篇故事的说教气息较重,越往后越如此,语言严肃、紧张——Jonathan教他的学生飞
行时要做到smooth and easy,如果这篇故事能写得smooth and easy、随和自然,效果
会更好。它的突出优点时作者对飞行的醉心和痴迷触手可摸,字里行间充满激情,让同
道者心心相印,尤其这样的爱好与大众社会背道而驰,更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
。作者把追求过程中的曲折写得细致丰满,例如当他经历种种尝试,高空俯冲却总是失
控落水,他绝望得只想一沉到底,一死了之。而当他灵感突现,领悟到要像鹰一样收短
翅膀平拉,果然一试成功,兴奋得无以言表:生命不再是跟在渔船后面追逐食物,生命
有更高的意义;we can lift ourselves out of ignorance, and find ourselves as
creatures of excellence and intelligence and skill. We can be free! 这段心理
描写直可以与Hamlet的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的人类赞
歌相媲美。他兴致勃勃地想和同伴分享自由的喜悦,却被宣判为异类:It felt like
being hit with a board. His knees went weak, his feathers sagged, there was
a roaring in his ears. 这段也一样简单而强烈。
另外,这个故事还让人想起中国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寓言。同样是讲坚韧不移的精
神,中国的神话都事出有因,为着一个实用目标。西方寓言——比如这个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则可以完全脱离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纯粹出于对自然、自身
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努力打破自然和自身的局限。Jonathan打破飞行速度
纪录时心里想的是:The speed was power, the speed was joy, the speed was pure
beauty. 这与迪斯尼动画片《Cars》里的Lightning McQueen在赛车前默念speed、陶
醉于速度之中的欣快感完全相同。无怪乎西方那么多人热衷于登山、攀岩、流等挑战个
人极限的冒险活动,这种天性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代代相传。
意象高远洒脱,后人常转义引申为自由的象征与追求。无独有偶,西方也有天地一沙鸥
,他就是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
《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1970年出版,之后迅速走红,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
榜首38周之久,评论皆把它与St. Exupery的《小王子》相提并论。巧的是作者Richard
Bach和St. Exupery一样是飞行员,Bach曾服役于美国空军,为飞行杂志撰稿和编辑,
酷爱飞行。为此书插配各种海鸥飞翔照片的Russell Munson也是个飞行爱好者。这个故
事正是为了那些一生有所痴爱的人写的。篇幅很短,网上有阅读链接:
http://img1.liveinternet.ru/images/attach/b/2/3599/3599086_rich
故事开头,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不愿像其他海鸥一样每日跟在渔船后面啄食
漏网之鱼、残羹冷炙,他更热衷于学习飞翔,摸索如何低空飞行、高空俯冲、平拉、翻
身、转弯、倒飞螺旋,如何打破海鸥的自身局限,飞得更高更快。父母规劝他为什么不
能和别的海鸥一样(why is it so hard to be like the rest of the flock),提醒
他飞行的目的是为了吃鱼、生存。但对Jonathan来说,飞行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生命
本身。不能投入飞行,生命便失去了意义。Jonathan忍受了几天逐食而生的日子,终于
还是违背父命,远走高飞,宁可忍饥挨饿,沉醉于飞行的探索之中,最终学会种种高难
度飞行技术,飞得比鹰隼更高更快。
然而海鸥社会的信条是生命不可知(life is the unknown and the unknowable),海
鸥该做的是吃和努力生存,而不是违背天命。Jonathan的特立独行遭到海鸥社会的一致
排斥,将之逐出群体,放逐边塞绝壁。接下来的情节趋向宗教神秘。两只通体光芒、慈
祥温和而又神奇飞翔、神通广大的欧鸟——极像《侠客行》中的龙木岛主——带引
Jonathan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天地学习飞行。Jonathan在此遇到一个绝世高手Chiang(
这个名字是否很东方),可以在一瞬间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其速度不可用数字表达,
因为任何数字都有局限,而完美是没有局限的,完美就是此在:Perfect speed is
being there. Chiang教Jonathan如何达到完美:在飞翔之前必须知道你已经到达(You
must begin by knowing that you have already arrived),你不是一个有骨肉躯壳
限制的海鸥,而是一种完美无局限的灵性,在时空中无所不在,自由无限:Each of us
is in truth an idea of the Great Gull, an unlimited idea of freedom.
以下更像基督教传道书:Jonathan学会了瞬间飞行的绝世武功,回到驱逐他的海鸥社会
,去教那些和他一样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海鸥,以此实践Chiang大师传授给他的最后最
高的教条:kindness and love. Jonathan不仅传授飞行,还让先天翅膀残废的海鸥举
翅入空,让死去的海鸥重生,这些奇迹犹如耶稣之举。有的海鸥惊呼the Son of the
Great Gull降世,有的畏惧地称之为devil。Jonathan哀叹这就是被人误解的代价:
they call you devil or they call you god. 他让业已成为一代大师的学生继续传道
授业,自己云游他方传播薪火和爱心。
这篇故事的说教气息较重,越往后越如此,语言严肃、紧张——Jonathan教他的学生飞
行时要做到smooth and easy,如果这篇故事能写得smooth and easy、随和自然,效果
会更好。它的突出优点时作者对飞行的醉心和痴迷触手可摸,字里行间充满激情,让同
道者心心相印,尤其这样的爱好与大众社会背道而驰,更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
。作者把追求过程中的曲折写得细致丰满,例如当他经历种种尝试,高空俯冲却总是失
控落水,他绝望得只想一沉到底,一死了之。而当他灵感突现,领悟到要像鹰一样收短
翅膀平拉,果然一试成功,兴奋得无以言表:生命不再是跟在渔船后面追逐食物,生命
有更高的意义;we can lift ourselves out of ignorance, and find ourselves as
creatures of excellence and intelligence and skill. We can be free! 这段心理
描写直可以与Hamlet的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的人类赞
歌相媲美。他兴致勃勃地想和同伴分享自由的喜悦,却被宣判为异类:It felt like
being hit with a board. His knees went weak, his feathers sagged, there was
a roaring in his ears. 这段也一样简单而强烈。
另外,这个故事还让人想起中国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寓言。同样是讲坚韧不移的精
神,中国的神话都事出有因,为着一个实用目标。西方寓言——比如这个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则可以完全脱离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纯粹出于对自然、自身
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努力打破自然和自身的局限。Jonathan打破飞行速度
纪录时心里想的是:The speed was power, the speed was joy, the speed was pure
beauty. 这与迪斯尼动画片《Cars》里的Lightning McQueen在赛车前默念speed、陶
醉于速度之中的欣快感完全相同。无怪乎西方那么多人热衷于登山、攀岩、流等挑战个
人极限的冒险活动,这种天性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之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