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小春:看《白毛女》zt#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j*n
1
去年回中国,先到北京。 第二天出去逛,不知怎么的就逛到了那个大鹅蛋,首都大剧
院。 太太就非进去看看不可。 太太喜欢看歌舞表演,中文学校的春节联欢会,从五岁
小孩的舞蹈,到中年妇女的时装秀,她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 我想,这和她小时候参
加学校文宣队有关,小时候的事情,往往影响人一辈子的。 不巧,几个歌舞演出门票
告罄。 有个现代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倒是还有票。 一看介绍,说是根据张爱
玲的小说改编,就想起张爱玲关于红玫瑰、白玫瑰的名言。 心想,肯定是个三角爱情
故事,就纵容太太买了门票,晚上去看。
吃好晚饭,匆匆赶去大鹅蛋。 话剧还没开演,就坐在椅子上等。 不到两分钟,我就睡
着了。 你想啊,飞回国内第二天,时差最强的时候,哪熬得住。 后来太太把我叫醒,
说演出开始了,我就提起精神看戏。 好像话剧跟张爱玲的小说没啥关系,讲的是当代
都市白领生活。 虽然讲的是中国话,我却有一半听不懂,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唉,和
国内生活脱节太久,接不上轨了。 慢慢地,演员的话越来越远,我又睡了过去。 太太
又把我搞醒,轻轻地在我耳边说:“你打呼了,很难为情的。” 我只好再提起精神看
戏。 台上有几个男女白领在坐飞机,机舱一会儿开一会儿关,人一会儿进一会儿出。
看着看着,一个漂亮姑娘从机舱里走出来,身子一闪,变成了两个姑娘,一样的长相,
一样的衣服,却讲不同的话。 我知道我又睡着了,怕打呼,就狠狠地拧了自己一把,
并对着太太的耳朵说:“不好意思,又睡着了,女主角都看出两个来了。” 太太对我
耳语道:“你没睡着,也没看错,别忘了,这是现代话剧,有意识流的。”
有了这次不太完美的经历,我想我是不会再去看什么表演了。
过了两个星期,太太和我在上海机场分别,各自东南飞;她飞美国、我飞深圳。 去深
圳是出差,三个星期。 回国一次,公私兼顾,挺好。
在深圳呆了十天八天后,该见的同学朋友就都见过了,同事该请吃的饭也都吃过了,接
下来的晚饭就得自理。 一天,不太想吃酒店的饭菜,就度出酒店,在天色将黑未黑的
时候,融到大街上的人流之中。 走了不久,前边传来一阵极熟悉,又久没听到了的音
乐。 稍一想,马上回忆起来,是《白毛女》的《北风吹》,“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
飘,…… ” 那音乐马上在我心里引起共鸣,并立马让我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了鲜活鲜
活的感觉,我的心里也就涌起一阵阵怀旧浪潮。
我知道,《白毛女》和其它革命样板戏,是我童年时代的时光标签。 许多东西,不经
意的就成了我们的时光标签,一接触到,就让我们回忆起自己人生的某一阶段。 比如
,我一尝到牛肉干的味道,就会想起大学生活,因为考上大学后,哥哥买了两斤散装牛
肉干送我,我把它们放在箱子里,带到学校,不时的拿一块吃吃,吃了整整一个学期。
还有,我一闻到清洁剂 Scrubbing Bubbles 的味道,就会想起刚来美国留学时的生活
,因为来美与人合租公寓,室友常拿一罐 Scrubbing Bubbles 在手里,摇一摇,滋---
滋---地喷在马桶上,清洗厕所。
童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装有有线广播,从清晨到晚上,要哇啦哇啦广播好几回,而许
多时候,广播的就是革命样板戏。 童年的记忆力多好啊,几部主要样板戏,《智取威
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听了几遍,就从头到尾都记住了,每段唱腔每句对
白都记得清清楚楚。 当然,有些唱词的意思并不明白。 比如,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就想,为什么阿庆嫂给伤病员煮生姜(三江)要用铜壶,而不用锅子
?记得两年级或是三年级,老师带我们去看电影《红灯记》,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表杨
我,说我看电影看得认真,两只眼睛一秒钟也没有离开过屏幕。 其实,我是听说《红
灯记》里有打仗和送密电码的情节,怕错过了,就一直盯牢屏幕看。 过了几年,我才
意识到,那天看的是《钢琴伴唱红灯记》。
都说中国人聪明,但就是不太做得出大学问,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和童年时侯脑子里装
错了东西有关。
随着马路上的人流,我顺着《白毛女》的音乐往前走去。 在一家餐厅门前,看到一老
先生,坐在椅子上拉二胡,傍边还坐着一个老太太,两眼木木的。 他们的脚边有一个
小朔料盆子,里面有些零钱。 我就远远地站着,听着《白毛女》的乐曲,想了许多许
多。 大概总有半个小时,我才走过去,放了些零钱,离开了。
那一刻,我决定去看《白毛女》。 前两天,在同事的桌子上看到广告,上海芭蕾舞团
正在深圳大剧院上演《白毛女》。
我知道,我是在怀旧。
周末,去深圳大剧院。 观众并不多,上座率不到四成,且大多数和我一样,是到了中
年或过了中年的人。 前排右边坐了一位满脸油光的汉子,穿衬衣西装,但不打领带。
旁边坐一位女子,年纪大概不到汉子的一半。 汉子的右手一直在女子背后摩挲,每过
一两分钟就哼哼道:“啦----啦--啦啦啦, 扎呀嘛扎起来---”,同时把右手抬高,在
女子的头发上捋两下,女子就转过脸,朝他露个笑。
在汉子唱过第五遍“啦----啦--啦啦啦”之后,表演开始了。 我并不懂芭蕾舞,只是
《白毛女》的故事从小烂熟于胸,台上演员用舞蹈表达的意思,我也就看懂了。 与小
时候看的《白毛女》相比,现在的舞台场景要好许多,只是演杨白劳的演员,显然太胖
了一点,比黄世仁还要胖,不太像常年吃不饱的样子。 其实,在看《白毛女》时,我
的脑子并未在舞台上,而是随着舞台上熟悉的情景和音乐,想起了自己童年的许多许多
事情。
记得那年过年,全家都在忙碌。 父亲在清理大鲤鱼。 母亲在洗菜,并把三角纸包包着
的金针木耳泡在水里,准备做红烧肉,那是凭票买来的。 奶奶在蒸肉圆。 下午三四点
,天暗暗的,像要下雪,寒风吹得手背裂开一排排密密的小口子。 广播开始播放《白
毛女》,每年的这一天、这一时刻都要播的。 悲切的音乐,也并未破坏过年的快乐气
氛,我们小孩子还是兴奋地窜来窜去,找吃的找玩的。 后来,一个邻居小孩从门口跑
过,说弄堂里看到反动标语了,我们也就跟着跑去看。 反动标语在水井边的墙上,几
个穿警衣和不穿警衣的人在拍照。 反动标语还没有擦掉,写着“打倒毛泽东!”,并
在旁边画了个十二角星,有人说那是国民党党徽。 我就想起前两天开的公审大会,那
是学校组织去参加的。 大会上,几个现行反革命分子被五花大绑站在台上示众,每个
反革命都由三个解放军抓牢,两个解放军各抓一只手,另一个解放军抓头发。 反革命
脸上带了大口罩,听说是嘴巴里给塞满了棉花和石灰,怕他们喊反动口号。 解放军的
脸上也带了大口罩,所以台上是白花花一片口罩。 审判后,反革命分子拉去溪滩枪毙
,我是不敢去看的。
这边反动标语的事还没有处理好,那边就传来阵阵哭声。 住在弄堂尾的白头发爷爷,
从十几级高的台阶上摔下来摔死了。 白发爷爷是个绅士,白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走
路带着文明杖,看见谁都是笑眯眯的打招呼,连看见我们小孩也是。 白发爷爷唯一的
儿子当了县造反派头头,一会儿大红大紫,一会儿被人追杀,走路睡觉都带着保镖。
弄堂里的老太太就说,老先生走了好,走了清净,再也勿用为儿子担心了,只是时辰择
的勿好。
雪终于落下来了,我们就跑回家,等着吃年夜饭。 饭菜做得差不多了,母亲却闪进房
间里流眼泪。 最近几年,每年吃年夜饭前,母亲都会到房间里哭一回,不知道是为什
么,是想起因生她而死去的母亲?是想起她十多年前没饭吃而死去的父亲?是感到近几
年生活的艰辛?还是因为准备过年太劳累而使心情不好? 成年后,我常常想问母亲这
个问题,怕触到她也许已经愈合的伤口,就没敢问。 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
演出结束了,我的怀旧梦也做完了。 我不知道如何评价我的童年。 无疑,我的童年是
幸运的,因为有父母的呵护,有家庭的温暖。 但是,如果我有选择,我会让我的童年
避开那血腥、荒唐、和贫穷的年代;我也会选择不同的事物做我童年的时光标签,比如
安童生的童话,而不是革命样板戏。
□ 读者投稿
avatar
l*m
2
吃过炒鹅蛋吗?胶东一带流行,有点儿腥。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年回中国,先到北京。 第二天出去逛,不知怎么的就逛到了那个大鹅蛋,首都大剧
: 院。 太太就非进去看看不可。 太太喜欢看歌舞表演,中文学校的春节联欢会,从五岁
: 小孩的舞蹈,到中年妇女的时装秀,她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 我想,这和她小时候参
: 加学校文宣队有关,小时候的事情,往往影响人一辈子的。 不巧,几个歌舞演出门票
: 告罄。 有个现代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倒是还有票。 一看介绍,说是根据张爱
: 玲的小说改编,就想起张爱玲关于红玫瑰、白玫瑰的名言。 心想,肯定是个三角爱情
: 故事,就纵容太太买了门票,晚上去看。
: 吃好晚饭,匆匆赶去大鹅蛋。 话剧还没开演,就坐在椅子上等。 不到两分钟,我就睡
: 着了。 你想啊,飞回国内第二天,时差最强的时候,哪熬得住。 后来太太把我叫醒,
: 说演出开始了,我就提起精神看戏。 好像话剧跟张爱玲的小说没啥关系,讲的是当代

avatar
A*1
3
看出来了,对现代话剧没感觉;而白毛女又勾起童年伤感的回忆。。。
安童生里卖火柴的小女孩,鱼美人都是非死不可的结局啊,不成你给改改?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年回中国,先到北京。 第二天出去逛,不知怎么的就逛到了那个大鹅蛋,首都大剧
: 院。 太太就非进去看看不可。 太太喜欢看歌舞表演,中文学校的春节联欢会,从五岁
: 小孩的舞蹈,到中年妇女的时装秀,她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 我想,这和她小时候参
: 加学校文宣队有关,小时候的事情,往往影响人一辈子的。 不巧,几个歌舞演出门票
: 告罄。 有个现代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倒是还有票。 一看介绍,说是根据张爱
: 玲的小说改编,就想起张爱玲关于红玫瑰、白玫瑰的名言。 心想,肯定是个三角爱情
: 故事,就纵容太太买了门票,晚上去看。
: 吃好晚饭,匆匆赶去大鹅蛋。 话剧还没开演,就坐在椅子上等。 不到两分钟,我就睡
: 着了。 你想啊,飞回国内第二天,时差最强的时候,哪熬得住。 后来太太把我叫醒,
: 说演出开始了,我就提起精神看戏。 好像话剧跟张爱玲的小说没啥关系,讲的是当代

avatar
s*y
4
真够乱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年回中国,先到北京。 第二天出去逛,不知怎么的就逛到了那个大鹅蛋,首都大剧
: 院。 太太就非进去看看不可。 太太喜欢看歌舞表演,中文学校的春节联欢会,从五岁
: 小孩的舞蹈,到中年妇女的时装秀,她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 我想,这和她小时候参
: 加学校文宣队有关,小时候的事情,往往影响人一辈子的。 不巧,几个歌舞演出门票
: 告罄。 有个现代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倒是还有票。 一看介绍,说是根据张爱
: 玲的小说改编,就想起张爱玲关于红玫瑰、白玫瑰的名言。 心想,肯定是个三角爱情
: 故事,就纵容太太买了门票,晚上去看。
: 吃好晚饭,匆匆赶去大鹅蛋。 话剧还没开演,就坐在椅子上等。 不到两分钟,我就睡
: 着了。 你想啊,飞回国内第二天,时差最强的时候,哪熬得住。 后来太太把我叫醒,
: 说演出开始了,我就提起精神看戏。 好像话剧跟张爱玲的小说没啥关系,讲的是当代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