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
1 楼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阿弗小传》是本有趣的传记。传记的主人公阿弗不仅是一只
狗,且并非伍尔芙自己的狗。而写别家宠物大多是借物喻人,就算真为宠物立传的,也
多是记传者自己的观察感叹,换句话说,极少有把别人家的宠物当作一个独立的有思想
有情感有内心独白的主角来写作的传记。伍尔芙这本《阿弗小传》不仅写了,还写得风
采卓绝趣味盎然,真是难得。
最先吸引我的是伍尔芙写阿弗对气味的感受:“许多气息交融着,那么微妙,刺激
着他的鼻孔。泥土的浓郁、花香的清甜,还有树叶荆棘莫名的香气;穿过马路时的气味
是酸酸的;豌豆地里的气味是辛辣的。突然,风中吹荡过来一种比任何气味都更浓烈、
更刺激、更令人困惑的气味,划破他的脑海,激起千般直觉、万种回忆,是野兔的气味
,狐狸的气味。他倏忽闪开,就像一条被激流裹挟远去的鱼。他忘记了女主人;忘记了
所有的人类。他听到肤色深暗的人叫着‘西班!西班!’,听到了鞭子劈啪抽响的声音
;他拼命跑啊冲啊。”这么细微丰富的心理描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哪有这么具情感
层次的狗嘛;但仔细想想,一只猎犬的举止不正如此活灵活现吗?必须承认,哪怕一只
狗也是有思维有脾性有灵魂沉迷的。
但无论如何,阿弗终究是一只狗。尽管伍尔芙在《传记文学的艺术》一书中曾反问
“难道一个曾经生活过并留下一小段生命轨迹的人,就不值得书写吗?”具体到《阿弗
小传》,问题并非值得不值得,而是有没有足够的内容以一本书的容量来记述阿弗的一
生。如果阿弗的生活轨迹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一样是单纯的幸福
的重复,那么也许一章内容便足矣;但阿弗的经历可谓丰富。他不仅更换过主人,从广
阔的田间进入逼仄的斗室,还曾与死神擦肩而过,旅居异国他乡,畅游亚平宁山脉,又
追随主人忠心耿耿回归故里;他经历过阶级与民主的双重启蒙,甘享了爱情的滋润,也
品尝过嫉妒、恐惧与失落的苦涩。总之,“阿弗不是一条普通的狗”,他的主人伊丽莎
白·巴芮特·勃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女诗人,阿弗是诗意的化身,是
主动放弃阳光全心全意爱上女诗人的潘神。
但伍尔芙却并非借阿弗写勃朗宁夫人(至少不是直接描写),虽说他们都“嘴巴宽
宽,眼睛大大,发卷浓密”,“奇怪地相似”;《阿弗小传》的唯一主人公是阿弗,明
确无误:阿弗的观察、困惑、恐惧、爱恋、妒忌、疯狂、和解,阿弗的品性,阿弗的心
——是的,狗也有心。阿弗对勃朗宁夫人的忠诚情感简直可媲美任何爱情的苦乐酸甜,
虽然“她说话了;而他不能。她是个女人;而他是条狗。”
当然,必须承认关于阿弗的一切思绪都是伍尔芙的想象,但想象也并非空穴来风。
伍尔芙在写作《阿弗小传》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文中常常直接引用勃朗宁夫人的
诗句或信件原文,除了对阿弗的内心波澜的描写是纯粹的想象力产物外,西班尼尔犬的
形态习性、伦敦温坡大街的风貌、勃朗宁夫人与勃朗宁先生的初次会面、意大利比萨与
弗洛伦萨的街景都有据可循,虽然这一切都是借阿弗之眼形成的二手观察,效果却更幽
默风趣,是风格化极强的传记。
伍尔芙在《传记文学的艺术》中说“传记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通过给我们讲
述真实故事,把不重要的细节逐一筛选出去,将整篇作品加以规划,使我们看到其概貌
。”不过我觉得仅仅描述概貌还不够,因为筛选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传
记作者观点的表达,不管这种表达是明显的盖棺定论还是字里行间的潜移默化,记传者
都不是沉默的。写作与笔记的不同就在于写作是整合后的思想,它是写作者观点态度的
体现。因此,传记固然要以事实为基础,但细节筛选的过程则是记传者的主观情绪流露
,好传记不能回避记传者的主观性,在客观与主观交织的记录中必须寻求一个合理的平
衡点,既不妨碍读者获取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又不遮掩回避记传者自己的立场,为读者
提供更高层次的观点参考。
那么,伍尔芙在《阿弗小传》中所进行的内容筛选是否揭示出她自己对阿弗,乃至
勃朗宁夫人的态度呢?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阿弗小传》中贯彻首尾的关键词是“相
似”,阿弗与勃朗宁夫人样貌外观特色的相似,与勃朗宁夫人行为举止情绪变更的相似
,阿弗与勃朗宁夫人新生婴儿的相似——“或许,他们各自,都是对方沉睡一面的充分
展现”,伍尔芙这样写阿弗。小传的几个关键处都在着墨阿弗对生活变化种种的困惑与
应对,阿弗思想的坦荡、生活的智慧,阿弗对感情的执着,阿弗在伦敦的隐忍与在意大
利的精神焕发。阿弗的轨迹就是勃朗宁夫人的轨迹。如果阿弗与勃朗宁夫人互为映照,
那么伍尔芙对笔下阿弗的由衷喜爱也可被当作她对这位女诗人的真诚致敬。于是,一只
狗的心,时间轴两端两个女人的情,就这样被一本奇妙的不寻常的传记连接在了一起。
看吧,这世上的爱都是相通的。
狗,且并非伍尔芙自己的狗。而写别家宠物大多是借物喻人,就算真为宠物立传的,也
多是记传者自己的观察感叹,换句话说,极少有把别人家的宠物当作一个独立的有思想
有情感有内心独白的主角来写作的传记。伍尔芙这本《阿弗小传》不仅写了,还写得风
采卓绝趣味盎然,真是难得。
最先吸引我的是伍尔芙写阿弗对气味的感受:“许多气息交融着,那么微妙,刺激
着他的鼻孔。泥土的浓郁、花香的清甜,还有树叶荆棘莫名的香气;穿过马路时的气味
是酸酸的;豌豆地里的气味是辛辣的。突然,风中吹荡过来一种比任何气味都更浓烈、
更刺激、更令人困惑的气味,划破他的脑海,激起千般直觉、万种回忆,是野兔的气味
,狐狸的气味。他倏忽闪开,就像一条被激流裹挟远去的鱼。他忘记了女主人;忘记了
所有的人类。他听到肤色深暗的人叫着‘西班!西班!’,听到了鞭子劈啪抽响的声音
;他拼命跑啊冲啊。”这么细微丰富的心理描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哪有这么具情感
层次的狗嘛;但仔细想想,一只猎犬的举止不正如此活灵活现吗?必须承认,哪怕一只
狗也是有思维有脾性有灵魂沉迷的。
但无论如何,阿弗终究是一只狗。尽管伍尔芙在《传记文学的艺术》一书中曾反问
“难道一个曾经生活过并留下一小段生命轨迹的人,就不值得书写吗?”具体到《阿弗
小传》,问题并非值得不值得,而是有没有足够的内容以一本书的容量来记述阿弗的一
生。如果阿弗的生活轨迹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小狗卡列宁一样是单纯的幸福
的重复,那么也许一章内容便足矣;但阿弗的经历可谓丰富。他不仅更换过主人,从广
阔的田间进入逼仄的斗室,还曾与死神擦肩而过,旅居异国他乡,畅游亚平宁山脉,又
追随主人忠心耿耿回归故里;他经历过阶级与民主的双重启蒙,甘享了爱情的滋润,也
品尝过嫉妒、恐惧与失落的苦涩。总之,“阿弗不是一条普通的狗”,他的主人伊丽莎
白·巴芮特·勃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女诗人,阿弗是诗意的化身,是
主动放弃阳光全心全意爱上女诗人的潘神。
但伍尔芙却并非借阿弗写勃朗宁夫人(至少不是直接描写),虽说他们都“嘴巴宽
宽,眼睛大大,发卷浓密”,“奇怪地相似”;《阿弗小传》的唯一主人公是阿弗,明
确无误:阿弗的观察、困惑、恐惧、爱恋、妒忌、疯狂、和解,阿弗的品性,阿弗的心
——是的,狗也有心。阿弗对勃朗宁夫人的忠诚情感简直可媲美任何爱情的苦乐酸甜,
虽然“她说话了;而他不能。她是个女人;而他是条狗。”
当然,必须承认关于阿弗的一切思绪都是伍尔芙的想象,但想象也并非空穴来风。
伍尔芙在写作《阿弗小传》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文中常常直接引用勃朗宁夫人的
诗句或信件原文,除了对阿弗的内心波澜的描写是纯粹的想象力产物外,西班尼尔犬的
形态习性、伦敦温坡大街的风貌、勃朗宁夫人与勃朗宁先生的初次会面、意大利比萨与
弗洛伦萨的街景都有据可循,虽然这一切都是借阿弗之眼形成的二手观察,效果却更幽
默风趣,是风格化极强的传记。
伍尔芙在《传记文学的艺术》中说“传记一定要以事实为基础,……通过给我们讲
述真实故事,把不重要的细节逐一筛选出去,将整篇作品加以规划,使我们看到其概貌
。”不过我觉得仅仅描述概貌还不够,因为筛选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传
记作者观点的表达,不管这种表达是明显的盖棺定论还是字里行间的潜移默化,记传者
都不是沉默的。写作与笔记的不同就在于写作是整合后的思想,它是写作者观点态度的
体现。因此,传记固然要以事实为基础,但细节筛选的过程则是记传者的主观情绪流露
,好传记不能回避记传者的主观性,在客观与主观交织的记录中必须寻求一个合理的平
衡点,既不妨碍读者获取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又不遮掩回避记传者自己的立场,为读者
提供更高层次的观点参考。
那么,伍尔芙在《阿弗小传》中所进行的内容筛选是否揭示出她自己对阿弗,乃至
勃朗宁夫人的态度呢?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阿弗小传》中贯彻首尾的关键词是“相
似”,阿弗与勃朗宁夫人样貌外观特色的相似,与勃朗宁夫人行为举止情绪变更的相似
,阿弗与勃朗宁夫人新生婴儿的相似——“或许,他们各自,都是对方沉睡一面的充分
展现”,伍尔芙这样写阿弗。小传的几个关键处都在着墨阿弗对生活变化种种的困惑与
应对,阿弗思想的坦荡、生活的智慧,阿弗对感情的执着,阿弗在伦敦的隐忍与在意大
利的精神焕发。阿弗的轨迹就是勃朗宁夫人的轨迹。如果阿弗与勃朗宁夫人互为映照,
那么伍尔芙对笔下阿弗的由衷喜爱也可被当作她对这位女诗人的真诚致敬。于是,一只
狗的心,时间轴两端两个女人的情,就这样被一本奇妙的不寻常的传记连接在了一起。
看吧,这世上的爱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