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母亲的故事(读信)#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t*k
1
母亲的故事(读信)
母亲有一个习惯,她写的有些信是要我读的。当然,我有些兴趣缺缺,那些道理我早就
听她讲过,有的还不止一遍。不过就我的看法,她挺能写的,起码是简明扼要,一句是
一句,逻辑关系清清楚楚。由于她总是说我写东西废话多多,我曾经想过挑毛病,但那
的确是有些办不到。
我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没有网络,她也就只能有我这一个忠实的读者,还是一个不怎么
情愿的读者,运气不怎么好。
首先她的字很有特点,大而很有力,不怎么像女性写的。不管笔画的多少,字都是一般
大,从不潦草,一笔一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后来看过魏碑,我估计她年轻的时候练
过那玩意,那时候既没有电视,又没有网络,大概人就只能靠这来消遣。不过她一生都
是一个教师,写板书是基本功,过去是很讲究这个的。
这是她经常批评我的一点:
“你看你那个字,人家就会说你是一个不认真的人,字是能反映人的。不能笔画一少字
就变小,你得平等对待,就像你在家里最小,我能不能对你就不重视呢?写字要放开,
人家就会认为你是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她永远是大道理连篇,写字怎么能和平等有什么关联。她没有能看到将来科技的进步,
人现在都不写字了。
其实我认为她的文笔相当不错,比我要强多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写给一个老同学的信
。年轻人恐怕不知道,这里我得讲一下有关的背景。
文革中,母亲和她的同学,朋友都不敢联系,因为都是知识分子,一个个被整得稀里糊
涂,如果对方变成了一个反革命,不管内容如何,写信就都可能成为反革命的罪证。那
个信也没法写,去鼓励人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那不是往人家伤口上撒盐。同情,牢骚
,那就是叫做对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满,革命群众可不能答应,那个后果就不
得了。更何况还有一些想象力十分丰富的革命群众,你要是说一句“相约在冬季”,别
人就可以分析得出这是一个暗号,你们是在说准备在冬天起义。有人认为我是在玩黑色
幽默,但我向xxx保证,这绝对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那时人可没有现在最时髦的个人空间,你要谈隐私那是叫做有不可告人意图,对革命同
志有什么不能说,要隐瞒的,革命是不承认有什么自己的东西,思想都不行。
抄家,检查私人日记,信件是常见的事,我知道那时不少人那时就在这个上面栽了跟头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因为日记而被批斗,我因此写了《文革的故事》(批斗会)。
于是文革一结束,母亲的信就写得格外的多,向朋友报一个平安,也想知道对方情况,
但的确是没有什么好消息,人事全非,也许得到了回信就是好消息,还能指望什么呢?
那个老同学的丈夫是一个留英的海归,这种人在文革中,在我的印象中,除了钱学森没
有不受冲击的,他则是最倒霉的一种,用那时流行的语言叫做迫害致死。其实他一直都
在在走背,原因是那时留苏的那一派十分得势。这一点现在的人就知道的更少了,我是
因为母亲也被扯到其中而倒霉,所以知道一点。
那个时候的生物学,是“李森科坚持生物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基于基因的遗传
学。他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使用政治迫害的手段打击学术上的反对者,使他的学说成了
苏联生物遗传学的主流。”《维基百科》。中国那个时候因为政治的原因,紧跟苏联,
也认为孟德尔,摩尔根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在一段时间里,大学里根本是不讲孟德尔
,摩尔根,只讲米丘林的。后来跟苏联闹翻了,但是留苏的那一派人势力仍然很大,估
计是那些人比较懂政治。这个争论到文革后才彻底结束,结果就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谈不上有遗传学,直到最后还是得那一帮三,四十年代读大学的老先生来恢复。
遗传学在现在该是多么重要的学科,米丘林那一套就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分子生物学。
更实际一点,袁隆平幸亏是49年上的大学,就学到了正经八百的科学,“其研究彻底推
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
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
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维基百科》这里好像有误,米丘林的理论称为传统经典
有些不妥。因为那就是一个错理论,除了以苏联为首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别的科学家
根本就没有认可。
如果袁隆平再晚几年上大学,只学了米丘林,方向都会错,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杂交水
稻。我实在是有一点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说那个时代好,不讲科学,只讲政治会是一个
好时代?
实际上只讲政治的时代就是一个跟屁虫的时代。
那位老同学的来信的我也看了,跟我母亲不一样,字迹秀丽,一看就知道是女性。她先
开始回忆过去大家在一起美好时光,然后谈到她的丈夫是怎么死亡的,据说是自杀的,
但是她不相信,女人总是难以相信的,却毫无办法来弄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接下来引了二段古诗:
“散乱一相失。惊孤不得住。 缅然日月驰。远矣绝音仪。有愿而不遂。无怨以生离。”
“夕风飘野箨。飞尘被长道。亲爱难重陈。怀忧坐空老。”
这是在怀恋自己的丈夫,最后说自己只能“怀忧坐空老”。那时她在北京,孩子却受到
株连,都在外地,不过后来落实政策,有的回来了。
接下来就叫让人有些感慨了,她现在最感到痛苦地是和那些害她丈夫的人打交道,有些
还在台上,平反,追悼会都不得不和他们接触,不是说那些人对她刁难,有些人对她很
好,反而使她更感到不堪忍受,好像她在背叛自己丈夫似的。
然后说早知道这样,就不要那个平反了,人都死了,平反有何意思!
然后就说她十分羡慕母亲,丈夫虽然没有平反,只要人好好的,比什么强。这是在安慰
母亲,我父亲只是一个小人物,又牵扯着49年前的事情,平反是后来的事。
母亲的回信则要简洁一些,写非常紧凑,有点半文言文。开始也在回忆一些往事,主要
在说她的丈夫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他们一家曾经有过多么幸福的日子,要多想那些好事
,多想到孩子,说自己完全能够理解她的感受,接下来也引用一句古诗:
“盛明难重来。渊意为谁涸。”
这是在说过去的美好难以重来,她的丈夫值得她这样思念。当我读到这工工整整,一丝
不苟的这十个大字的时候,就有点懂了什么叫做欲哭无泪,开始有点理解母亲了,有些
明白她经历了什么!
接下来就是尽力安慰她,最后又引了一句: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母亲的原话我是一句都不记得了,但是我却记得她的这封信写
得的确是非常好, 我那时已经读了不少书了,就觉得母亲这封信怎么来说,都是可以
算范文,比那些到处是的文章要强多了。那时就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用文言文好像更
能表达人有时的复杂的情感,直说不好,只能意在言中。尽管我时时废话多多,但肯定
相信简洁就是美,只是做到委实太难。
我记得这些诗,是因为我觉得她们用得非常好,就问母亲,这些诗是谁的,母亲告诉我
,她用的是鲍照的,我于是也是。于是我就去读了鲍照的诗集,现在是凭记忆在网上又
找到了这些诗,估计不会错。如果有什么错,那一定是我的,与她们无关。
鲍照(约415年~470年),被人认为是南北朝时成就最高的文学家,《维基百科》说:
“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八风气的文学家是鲍照。”这里的唐八我觉得应该是指唐宋八
大家。所以他的文评价也很高,但我没有读过,不敢瞎说,诗我认为是极好,对中国文
学最高峰的唐诗的影响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就拿我母亲引用的两句来说,“盛明难重来。渊意为谁涸。”有没有一点像杜甫,恐怕
说错了,因为鲍照在前,应该是杜甫像他。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的聚散就像
流水,从高处向下一倒,各自东西南北流,真是形象。人就是命,不这样说又怎么办,
况且我认为也是大实话。这一回说对,李白是不是有点像他。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他的诗中,几乎找不到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欢快的。原因不难知道,他一生都可以说
在乱世,又不得志,最后还死在乱兵之中,真是倒霉。
母亲其实是一个有点西化的人,过去不怎么读中国的老东西,但那一段时间却尽在翻这
些故纸堆。我想她一定是有了什么共鸣,她的一生也是很倒霉,战乱和动乱是一个接一
个。这恐怕十分容易,中国历史上的乱世真是太多了。
我想来很有些愤慨,你们要搞党内的政治斗争就去死人翻船地大搞特搞好了,干嘛要把
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牵扯进来,他们根本不关心,也不懂政治,有的只想做学问,再就
是养家糊口。
现在有一个问题更叫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些在美国的中国人还有说文革好的,这简直是
疯了。还嫌中国的乱世不够多,还要再来一个?人们总说乱世出英雄,这是错的,乱世
不一定出英雄,出倒霉蛋则是肯定的,比如想中国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汉人就找不出英
雄来,倒霉蛋就不知有多少。文革中我也找不到英雄,顶多是英雄的倒霉蛋。
那些人知不知道,如果再有一次文革,海归那就是特务的同义词;留在国外,那国内的
家人叫做有海外关系,升学,工作等等等都要受影响。这些人完全不懂什么是文革,那
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是要死人的,而海归最危险。
avatar
O*o
2
好文,生活的积淀才有好文啊。
大家说我的字象魏碑, 有空贴贴看, 您母亲大人的字还在吗, 也贴上来看看?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母亲的故事(读信)
: 母亲有一个习惯,她写的有些信是要我读的。当然,我有些兴趣缺缺,那些道理我早就
: 听她讲过,有的还不止一遍。不过就我的看法,她挺能写的,起码是简明扼要,一句是
: 一句,逻辑关系清清楚楚。由于她总是说我写东西废话多多,我曾经想过挑毛病,但那
: 的确是有些办不到。
: 我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没有网络,她也就只能有我这一个忠实的读者,还是一个不怎么
: 情愿的读者,运气不怎么好。
: 首先她的字很有特点,大而很有力,不怎么像女性写的。不管笔画的多少,字都是一般
: 大,从不潦草,一笔一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后来看过魏碑,我估计她年轻的时候练
: 过那玩意,那时候既没有电视,又没有网络,大概人就只能靠这来消遣。不过她一生都

avatar
m*U
3
好文!
avatar
o*e
4
好文。
很同意这个观点。

那时就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用文言文好像更能表达人有时的复杂的情感,直说不好,
只能意在言中。

【在 t**********k 的大作中提到】
: 母亲的故事(读信)
: 母亲有一个习惯,她写的有些信是要我读的。当然,我有些兴趣缺缺,那些道理我早就
: 听她讲过,有的还不止一遍。不过就我的看法,她挺能写的,起码是简明扼要,一句是
: 一句,逻辑关系清清楚楚。由于她总是说我写东西废话多多,我曾经想过挑毛病,但那
: 的确是有些办不到。
: 我现在想来,那是因为没有网络,她也就只能有我这一个忠实的读者,还是一个不怎么
: 情愿的读者,运气不怎么好。
: 首先她的字很有特点,大而很有力,不怎么像女性写的。不管笔画的多少,字都是一般
: 大,从不潦草,一笔一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我后来看过魏碑,我估计她年轻的时候练
: 过那玩意,那时候既没有电视,又没有网络,大概人就只能靠这来消遣。不过她一生都

avatar
w*e
5
頂一個!
avatar
i*c
6
好!那些诗用的真好。LZ记性更好,这么多年还记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