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样板戏?#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j*u
1 楼
最近比较怀旧,听了不少样板戏。据有关资料,“革命样板戏”一词出现于一九六七年
五月。《人民日报》五月二十四日报道了“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同时上演”,而后在
三十一日发表了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其中又五次出现了“八个革命样板戏
”的字样。“样板戏”一词从此流传开来。这两篇文章提到了八个剧目,即京剧《智取
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和芭蕾舞剧《红色娘
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从次年到一九七六年,又陆续增加了一些
样板戏剧目,其中包括钢琴伴唱《红灯记》、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杜
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红云岗》;芭蕾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
。
作为“文革”产物的“样板戏”,是一种扭曲了的文艺形式,与之伴随的“十年浩劫”
和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曾给人们带来巨大伤痛。但为什么备受“文革”折磨和愚弄
的人,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多年后的今天,却依然对“样板戏”“喜闻乐见”,而且
奉为经典呢?
就我个人来说,我欣赏样板戏,并不是拥护或怀念文革,看过我文章的网友都知道我对
文革是坚决否定的。但对样板戏这一文革遗产,我觉得是应该批判性地保留的。样板戏
某些方面,特别是政治性思想性方面,比如 “ 三突出” 的创作原则,无限拔高主人
公,脸谱化正面人物,夸大人民内部矛盾,无可否认地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是应该否
定的。 另一方面,样板戏又是京剧现代戏非常成功的改革例子,在艺术上是有创新的
, 这种创新表现在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它成功地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现代
生活,在音乐方面,唱腔设计方面,在舞台艺术上,包括布景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文
革旗手江青为创造样板戏确实起了关键作用,但并非她一人的功劳。现代戏改革从六十
年代初就开始了。江青为了替毛泽东发动文革制造舆论,利用了当时京剧现代戏的改革
成果,动用了巨大的国家资源,动员最优秀的文艺人才,耗时多年,呕心沥血细细打磨
,才成就了红色经典。
此外,我对样板戏的热衷还有一层怀旧的情感。我说的这个怀旧不是说怀念当时的这种
状况,而是当时的文化现象能够引起你对青少年时代甚至童年时代的一些回忆。比如说
《红灯记》就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
我小的时候,我爸是宣传队的一员,他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演出结束后,就顺
手把剧中的那个最重要的道具-红灯,带回家来。其实那个灯就是普通的手提灯,只是
在灯罩上涂了一层红油漆,所以灯看起来是红的。这个红灯就是我小时候最重要的玩具
。说是玩具,其实哪敢玩,像宝贝一样细心呵护。偶尔拿出来给别的小朋友看一眼,心
满意足地接受他们羡慕的眼神。过一两天就换个地方藏,生怕被别人发现。另外一件印
象比较深的是我家墙上贴着一张《红灯记》剧照,很著名的,就是在酒宴上,鸠山在一
旁威胁利诱,李玉和大义凛然的样子。平常看这个剧照就感觉很压抑,但不敢说,怕别
人说胆小鬼。碰巧有一次我得疟疾,过一阵就打寒战,大汗淋漓,头昏脑胀的,看到这
个剧照越发感到可怕,逼着家人揭掉方才安心。现在想来,国内对儿童心理确实照顾不
够,以为儿童个个都是小大人呐。
五月。《人民日报》五月二十四日报道了“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同时上演”,而后在
三十一日发表了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其中又五次出现了“八个革命样板戏
”的字样。“样板戏”一词从此流传开来。这两篇文章提到了八个剧目,即京剧《智取
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和芭蕾舞剧《红色娘
子军》、《白毛女》及交响音乐《沙家浜》。从次年到一九七六年,又陆续增加了一些
样板戏剧目,其中包括钢琴伴唱《红灯记》、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杜
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红云岗》;芭蕾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
。
作为“文革”产物的“样板戏”,是一种扭曲了的文艺形式,与之伴随的“十年浩劫”
和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曾给人们带来巨大伤痛。但为什么备受“文革”折磨和愚弄
的人,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多年后的今天,却依然对“样板戏”“喜闻乐见”,而且
奉为经典呢?
就我个人来说,我欣赏样板戏,并不是拥护或怀念文革,看过我文章的网友都知道我对
文革是坚决否定的。但对样板戏这一文革遗产,我觉得是应该批判性地保留的。样板戏
某些方面,特别是政治性思想性方面,比如 “ 三突出” 的创作原则,无限拔高主人
公,脸谱化正面人物,夸大人民内部矛盾,无可否认地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是应该否
定的。 另一方面,样板戏又是京剧现代戏非常成功的改革例子,在艺术上是有创新的
, 这种创新表现在中西结合、古典与现代结合。它成功地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现代
生活,在音乐方面,唱腔设计方面,在舞台艺术上,包括布景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文
革旗手江青为创造样板戏确实起了关键作用,但并非她一人的功劳。现代戏改革从六十
年代初就开始了。江青为了替毛泽东发动文革制造舆论,利用了当时京剧现代戏的改革
成果,动用了巨大的国家资源,动员最优秀的文艺人才,耗时多年,呕心沥血细细打磨
,才成就了红色经典。
此外,我对样板戏的热衷还有一层怀旧的情感。我说的这个怀旧不是说怀念当时的这种
状况,而是当时的文化现象能够引起你对青少年时代甚至童年时代的一些回忆。比如说
《红灯记》就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
我小的时候,我爸是宣传队的一员,他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演出结束后,就顺
手把剧中的那个最重要的道具-红灯,带回家来。其实那个灯就是普通的手提灯,只是
在灯罩上涂了一层红油漆,所以灯看起来是红的。这个红灯就是我小时候最重要的玩具
。说是玩具,其实哪敢玩,像宝贝一样细心呵护。偶尔拿出来给别的小朋友看一眼,心
满意足地接受他们羡慕的眼神。过一两天就换个地方藏,生怕被别人发现。另外一件印
象比较深的是我家墙上贴着一张《红灯记》剧照,很著名的,就是在酒宴上,鸠山在一
旁威胁利诱,李玉和大义凛然的样子。平常看这个剧照就感觉很压抑,但不敢说,怕别
人说胆小鬼。碰巧有一次我得疟疾,过一阵就打寒战,大汗淋漓,头昏脑胀的,看到这
个剧照越发感到可怕,逼着家人揭掉方才安心。现在想来,国内对儿童心理确实照顾不
够,以为儿童个个都是小大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