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how to rsync via sftp (有包子)
avatar
how to rsync via sftp (有包子)# Linux - Linux 操作系统
h*m
1
要转到另一个学校,要我出免疫证明,请问人在美国,这怎么办理呢,多谢!
avatar
l*n
2
这里好多人是靠读书或者做科研来美国, 因此大多数是通过职业移民Employment-
based申请绿卡。在公司的很多是通过劳工审查PERM的程序办绿卡,优点是不用自己操
心,缺点是由雇主petition, 因此不能换工作,受制于公司。也有少数通过杰出研究者
EB1b或者国家利益豁免EN2NIW来办。
在学校的基本只能靠 self-petition办绿卡,优点是比较自由,根据自己的背景和实际
情况,可以选择国家利益豁免EB2NIW或者杰出人才EB1a, 也有通过雇主petition办杰
出教授/研究者。缺点是自己要准备推荐信和大量的文件材料,很花时间。即使找律师
,律师也是给以样板信和一些指导,自己也还是要花不少时间去准备信和材料。
由于我是学纯文科的,几年前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正好做这一方面的工作,帮客
户准备样板信,改信,组织材料,填表,装订邮寄等等。说实话,做熟了以后觉得都是
重复简单劳动,但是每准备一个案子所花的人工的确很多,文员和秘书常常要加班加点
做,所以我觉得花几千块钱找律师做,也不能说律师啥都没做,起码他雇了人帮你做这
些事,而且律师给你提供法律建议,让你觉得自信,
avatar
c*l
3
米法贴在线的,只好送地址: http://youtu.be/5OvAyZtMqFY
撞车也就算了。。。还被其他车压了过去。。。这个惨不忍睹。。。够杯具的。。。
囧囧囧
avatar
B*y
4
傻瓜机,无技术指标,忽略背景,纯粹为了包子...
avatar
j*n
5
□ 江晓原  ■ 刘 兵
□ 最初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孔庆典向我推荐《鬼吹灯》的。他说《鬼吹灯》好看,
“而且可以和科学史发生某种联系”。我就去找了一册来看看,没想到居然真的很好看
,就去买了几册来。我既然看上了《鬼吹灯》,免不了它每出一册我就买一册,记得是
在买第六册时,那天我正好和我们科学史系的一位年轻教授一起逛书店,我一无所获,
只是拿了一册《鬼吹灯》,付款时这位年轻教授笑着说:江老师,你真的要买《鬼吹灯
》吗?不怕被人知道吗?我说我当然不怕。
这位年轻教授的话,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也确实反映出了这样的观念:即一
个大学教授看《鬼吹灯》这样的书,通常是不是会被认为不够体面?
我猜想当初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在大陆流行时,大概也有类似的光景吧。直到现在
,有些人仍然拒绝金庸武侠小说进入“文学殿堂”,他们甚至因为金庸武侠小说段落入
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而痛心疾首。
■ 你说的这个问题,恐怕涉及到好几个层次。我们不妨一一说来。
首先,是有人会认为大学教授不该看《鬼吹灯》这类小说,或者说,认为大学教授
看《鬼吹灯》是件不体面的事。就后来者说,那似乎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如果大学教
授要做像看《鬼吹灯》这样“不体面”的事,至少也应该是偷偷的,而不应该大张旗鼓
地张扬,毕竟人们总还是可以在私下里做些并不违法或违规但又不宜拿到台面上的事。
虽然就《鬼吹灯》来说,问题有些极端,但类似的在层度上略有差别的事,还是很常见
的。你说的金庸小说,但是一例,不过,现在随着金庸小说的普及和影响,甚至成为了
诸多学术研究的对象,说一个大学教授读金庸,至少在一些场合已经是某种可接受的个
人消遣了吧。
在我的印象中,有个著名的美国教授(好象是李政道,但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曾
说到过喜欢阅读侦探小说作为消遣,我当时的感觉,是当某人有了充分的自信时,就不
那么怕别人对自己的私人爱好说三道四了。大名鼎鼎的费曼一本自传性著作不就名为《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吗?说实在的,我就非常喜欢读侦探小说,认为那是一种很好
的休闲放松方式。同样类似地,当年念研究生时,同屋的同学非常喜欢高雅的交响乐,
我就公开地讲,我不能说自己不欣赏交响乐,但相比之下,我会更优先地选择合唱和民
歌。当然,那也是因为某种直白的坦率,不怕别人说自己不高雅。
就上面所说,私人的阅读本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有时因为“面子”
的关系,有些人不愿坦率承认罢了。这背后,其实又是有些“潜规则”来支撑着的。
不过,同样是私人阅读,与侦探小说或金庸作品相比,《鬼吹灯》似乎要更为特殊,因
为在这背后,除了(按传统的标准来看)怪力乱神恐怖猎奇等更不“高雅”的基调之外
,还涉及到与我们以往大力宣传的某些观念大相径庭的内容。对于表面上看来包含了大
量这种内容的作品的“享受性阅读”,恐怕就会引来更严重的甚至带有某种意识形态意
味的“鄙视”吧,你说呢?
□ 相传“子不语怪、力、乱、神”,既然如此,自命孔子之徒的人就要“敬鬼神
而远之”啦——至少表面上要如此,免得“社会影响不好”。这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的
“正人君子”那里是有传统的。当然也有“思想解放”的古人,名头大的如纪昀(纪晓
岚)写了《阅薇草堂笔记》,袁枚则干脆将他那部专讲“怪力乱神”的笔记取名《子不
语》。“志怪小说”从六朝开始也形成了某种传统。但是我敢肯定,“子不语怪、力、
乱、神”的观念,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当代知识分子中仍然是有着很大影响的,所以才会
有教授看《鬼吹灯》是不是“体面”的问题。
《鬼吹灯》并不是不能和严肃话题联系起来。
比如,《鬼吹灯》故事中涉及了许多中国古代的方术,但作者将这些方术作了表面
上的“科学化”,使之看上去简直就像某种精密科学。八部《鬼吹灯》,反复展现了这
样一个逻辑框架:中国古代传下了一些关于风水的秘术,这些秘术又是被历代古墓的营
建者所普遍遵循的,所以,当小说中这伙因特殊机缘而掌握了这些风水秘术的“摸金校
尉”前去盗掘古墓时,自然就能够闯关夺隘直捣黄龙了。而这些“摸金校尉”又是用全
副现代探险技术装备武装起来的。这种逻辑框架的建构风格,倒是相当科学主义的——
尽管建构中所使用的部件,都是在现今主流话语中明显属于“伪科学” 的。
那么在这样的故事框架中,现代科学的权威究竟是被加强了呢?还是被消解了呢?
另一方面,一定会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故事,客观上起到了为现今主流话语所贬
斥的“伪科学”张目的作用。
■ 也许,当我们试图用“科学主义”、“伪科学”这类范畴来分析《鬼吹灯》这
套书的话,就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了。或者,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西方的某些“科幻”作
品。在那些作品中,干脆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但核心依据的,并非现代科学理论,那
些理论,我们会称其为“伪科学”吗?
在《鬼吹灯》中,作者亦是充分地展示了其超凡的想象力(这也正是这套书吸引人
而成为畅销书的原因之一),按照作者在第二系列中第四卷《巫峡棺山》之后所写的“
完结后记”中的“坦白”,书中许多情节、术语(甚至连贯穿始终的“棕子”),以及
“一切关于摸金校尉的传统行规,包括在东南角点蜡烛,以及鸡鸣灯灭不摸金的铁律”
,都是虚构的,那当然也要包括了其背后至少是部分的理论。对于这种文学作品中的虚
构、想象,我们会天真到用“伪科学”去批判吗?充其量,我们恐怕也只能说,这些虚
构,与那些“标准”的“伪科学”有某种相似之处而已。如果某些人因为读了《鬼吹灯
》而就会相信书中的那些“伪科学”,当然也没有什么办法,那倒像有些人看了“戏说
”式的历史剧就以为历史真是如此一样,因为以这样的方式来读小说的人,不读《鬼吹
灯》,读别的,也一样会相信“伪科学”。
我在读这套书时,确实了不时地在思考与你的提问类似的问题。我觉得,作者的叙
述很有意思,经常是在那些更像“科学”的理论解释和更像“伪科学”的理论背景之间
游移不定。经常地,作者会对其书中的神秘现象给出一点科学的解释,又不时地回到“
非科学”的神秘立场,并在这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张力,让人觉得在哪方面都不算过份
。也许这正是作者的某种高明之处吧。
□ 作为文学作品,《鬼吹灯》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除了文字流畅,叙事节奏掌
握得比较好之外,也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人物的性格形象。
《鬼吹灯》里绝大部分盗墓探险的故事,两男一女——老胡、胖子和Shirley杨,
是必然的主角(只有两个例外——鹧鸪哨的故事和《怒晴湘西》中的故事),这三个人
的形象塑造还是过得去的。老胡和胖子参过军,有胆色,满嘴文革期间的政治话语,并
且总是用这种话语来表达或包装他们高度商业化甚至江湖化的盗墓行为,这样不仅构成
了表面上的搞笑和反讽,而且使得他们能够和背景完全不同的Shirley杨和谐相处。身
为美籍华人的美女Shirley杨,是基督徒,又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祖上却是中国
另一派盗墓集团的首领,于是该美女古今融通,中西合璧,身手矫健,心思细密,简直
就是绝顶人物。然而这个人物却进一步衬托出老胡的超绝不凡——她渐渐地、然而也是
毫无悬念地爱上了老胡。
除此三人之外,其他人物出现在各个不同的故事中,基本上只是故事情节的载体,
或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者干脆就是过眼云烟,作者看来也懒得去塑造他们的性格
形象了。唯一的例外可能是《精绝古城》和《南海归墟》中的香港文物贩子明叔,稍微
有些性格形象的塑造。
老胡和胖子口中那些搞笑反讽的文革政治语言,构成了《鬼吹灯》最强烈的语言特
色,让人联想到王朔的小说和葛优的电影——难怪葛优出演了好几部王朔小说改编的电
影。按理说只有经历过“文革”的人才有可能充分领会和欣赏这种语言的反讽效果,但
是《鬼吹灯》在网上的读者中,估计大部分人并无此种经历,然而他们仍然热烈欢迎《
鬼吹灯》。莫非在《鬼吹灯》流行的原因中,这种语言特色并不重要?
■ 你在这里已经开始谈及文学评论之类的东西了,比如像人物的塑造,以及语言
特色等。我同意这些都构成了《鬼吹灯》吸引读者地方。除此之外,当然我们还可以谈
及书中情节的设置。虽然此书最先是在网上连载,也就是说作者随写随贴,这也有些在
报纸上连载小说的意味——金庸的小说不也是这样出来的吗?——但这种写法固然有其
生动灵活之处,却很难在写作的每个时段有效地控制全局。其实天下霸唱也承认这里面
有缺陷,但他在出版纸质版时,却不愿大做修改,唯恐会带来匠气。我想,能够以这样
的方式写出最后仍然可看的小说,恐怕是需要有从局部设想全局,并能随时灵活机动地
进行调整的某种本领吧。
不过,在说过了一些带有点文学评论色彩的话之后,我还是想把你拉回来,拉回到
上一段我提出的问题上,也即在这种可读性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关于“伪科学”与科学之
间的张力的问题。因为,如果排除了在一般文化背景中对大学教授读《鬼吹灯》这样的
作品的岐视之外,更会有争议的(在意识形态正确的意义上),恐怕还是其中的科学与
“伪科学”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里所无法回避的,尽管我们的观点也会引来不少争议
。或者,我想更明确的向你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像我前面所说的,用科学和“伪科学”
这种范畴来分析这套书有不太适合之处的话,你想到有什么其他的理论分类系统可以应
用于它吗?
□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首先,我并不反对使用“伪科学”来指称小说中的那些所谓的风水秘术。我和那些
喜欢用“伪科学”当作棍子去打人的人的区别,只在我不用“伪科学”当作棍子去打人
而已。喜欢用“伪科学”当作棍子去打人的人有一个预设的前提——不可以容忍“伪科
学”生存,对“伪科学”必须赶尽杀绝。而许多人都不经思考、糊里糊涂地接受这个前
提,所以他们对于自己被称为“伪科学”就会惊恐万状,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学说将失
去生存的权利。既然如此,我即使将《鬼吹灯》中的风水秘术称为“伪科学”,当然也
就绝不意味着我主张封杀或讨伐《鬼吹灯》。
其次,如果我们打算避免使用“科学”和“伪科学”这样的概念来谈论《鬼吹灯》
(事实上,这样做纯属自寻烦恼),我想也不必发明什么新名词,对于《鬼吹灯》中出
现的几乎所有秘术,都只消用“中国传统方术”来指称就行了。套用“科学知识社会学
”色彩的术语,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方术”是中国古代流行的“地方性知识”,它
们中的许多概念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甚至直接冲突。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辨明:写作、阅读小说《鬼吹灯》,毕竟不是对中国传统方术
的阐述或考察,所以正如《鬼吹灯》作者所声明的,书中所呈现的中国传统方术,当然
有虚构的成分,不能将它们当作真正的“中国传统方术”样本看待的。
不如让我们再往前走一步。在那些中国传统方术中,可以找到两种成份:一种是符
合现代科学的,这些成份早就被上一代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者们“开发”殆尽了;另
一种是不符合现代科学的,也就是会被指称为“伪科学”的。一个可以询问的问题是:
在后一种成份中,有没有可能存在着某些未来可以进入科学殿堂的东西?

■ 看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交谈越来越深入了。我也把我的某些不一定成熟的想法
一一道来吧。
首先,我们之间看待科学划界问题(即区分科学、伪科学、非科学的标准)上,历
来是有些差异的。就象我们经常用“宽面条”、“窄面条”的比喻来形容的那样。你还
是主张要狭义地讲“科学”,但同时又并不像某些极端科学主义的人士那样,不把伪科
学打倒、扫净誓不罢休,你是主张宽容地对待那些“伪科学”,也给他们一席生存之地
。而我呢,则更倾向于用一种“宽”的科学定义,一种多元科学观,认为可以把许多相
当不同类型的知识(当然要是对自然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都纳入到那个多元的科
学大口袋里去。
以这样不同的方式来看《鬼吹灯》,也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我确实是倾
向于用像“中国传统方术”(如果更严格地,还可以再加上“在小说中虚构的”这样的
限定)之类的说法来形容《鬼吹灯》,这当然有着某种“地方性知识”的意味。这种虚
构的“中国传统方术”与非虚构的、历史上实有的“中国传统方术”之间的关系,倒有
些类似于某些(如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虚构的科学”与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实存在的
科学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时间箭头反过来了而已。
按照这种的方式来看,对于你上一段最后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可以分成两部分:1,
那些“伪科学”是有可能在未来进入科学殿堂的——其实从科学发展的开放性和逻辑推
演的规则来看,要想说不可能,给出彻底的否定也是极其困难的。2,这样的问题及像1
的那种回答,也许意义不大,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以未来它们是否可以进入科学殿堂
(这里当然是指现在这样的主流科学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作为它们是否有意义的判别
标准呢?它们为什么就不能凭其自身的资格在多元科学的阵营中占据一席之地呢?
□ 你说得很对。即使不能进入科学殿堂,或者在目前看不到任何进入科学殿堂的
可能性(至于未来的情形,谁知道呢?),也同样可以存在,并且为读者带来阅读快感
,带来想象力的激励,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以前在谈论科学传播时,经常强调“开发科学的娱乐功能”(这个观点有些人士
至今仍不赞成),如果我们从类似的角度来看《鬼吹灯》,那毫无疑问,它就是在“开
发伪科学的娱乐功能”。我以前还多次说过,伪科学的娱乐功能明显大于科学的娱乐功
能——事实上,伪科学几乎天生就具有直接的娱乐功能,大多数情况下它根本不需要人
们劳神费力地去“开发”。这是因为伪科学通常总是带着神秘主义色彩,而神秘主义经
常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够撩拨人们的好奇心。
在《鬼吹灯》的各个故事中,神秘主义色彩一个比一个浓厚,再加上悬疑小说、探
险小说常用的叙事策略,使得对它的阅读过程具有很强的娱乐效果。《鬼吹灯》能够先
在网上大热,使网站得以靠网络阅读取得赢利;接着出版纸书,竟然又能够畅销大卖,
神秘色彩加上成功的叙事策略,恐怕正是主要原因。
由此就引导到这样一个问题:小说《鬼吹灯》中所转述和虚构的那些中国传统方术
,会不会对读者产生误导作用?我觉得不必如此担心。首先,你前面注意到《鬼吹灯》
经常是在那些更像“科学”的理论解释和更像“伪科学”的理论背景之间游移不定,是
很重要的一点:正是这种“游移不定”,使得小说在“为伪科学张目”(如果一定要这
样指责它的话)的同时,也为科学做了宣传。其次,让我们重温希区柯克的名言:“这
只是一部电影”,仿此,对于《鬼吹灯》我们可以说:“这只是一部小说”——没有读
者会幼稚到将《鬼吹灯》误认为是学术文本或科学读本。
■ 问题只是,许多年来,我们的评论家们总是改不掉低估读者智商的毛病。事实
上,读者的需求,总是最有力量的推动力之一。只是限制,那是限制不住的。就连意识
形态管制最严格的“文革”期间,不也还是有人冒死在传抄“手抄本”吗?
对于你以前提倡的的乐功能这一点,我持一点有限度的保留。或者,我们是不是可
以这样想,你说的那种科学,当然是指主流科学,其娱乐功能总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当
人们将其娱乐功能过分开发时,剩下的,几乎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主流科学了。甚至
于,就连传统的科普也是一样,当在满足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前提下来表
述主流科学的知识内容时,那些被表述的科学知识其实已经是相当变形、不准确、不严
格的知识,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科学知识了。科学的娱乐化可能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相比之下,一些“伪科学”似乎有着更强的娱乐化倾向和功能,这也许是由其不同
于主流科学的天性造成的。这里我们依然面对着两难,甚至“多难”的局面。是要捍卫
科学的严肃性、严格性而不要娱乐化,还是要娱乐化而让科学“去严格性、去严肃性”
?在目前正统观点中,对于极端情形中的两极,即最标准的科学,和最标准的“伪科学
”,还是有着大致的认定的。其实,在这两者之间,还有着广阔的过渡地带。在这过渡
地带中形形色色的知识系统,我们是干脆全将其归入“伪科学”,还是更宽容地承认,
那些按照极端正统的主流科学的标准来看不那么标准的知识系统,也可以(在现在或未
来)成为可接受的科学?或者,科学干脆就是多元的,非一致性?我并不一定是要说《
鬼吹灯》就提供了这样的典型样板,但它至少给我们了某种可以联想的启发。
□ 其实,我们上面的讨论似乎仍然有着某种“左”的嫌疑。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彻
底抛开“伪科学”的问题,用一种更为自然的眼光来看《鬼吹灯》——不就是一种盗墓
小说(可以归入探险类小说)吗?它既没有宣传科学的义务,也没有批判伪科学的义务
,我们何必非要将诸如“是否为伪科学张目”之类的问题强加于它呢?事实上,仔细想
想,你会发现,如果我们非要声称,世界上有某一类小说必须履行宣传科学的义务和批
判伪科学的义务,那将是非常难以言之成理的。那些伟大的小说履行过这种义务吗?《
红楼梦》?《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既然如此,《鬼吹
灯》作为一种商业性的探险小说,当然也没有这种义务。
如果我们接受了上面这种立场,我甚至还能够表扬《鬼吹灯》已经“顺便”为“科
普”作出了贡献!
你看,小说中多次描述了那些依据科学技术原理制造的现代探险装备,描述了这些
装备的形态、结构、用途,这不是已经在歌颂科学、宣传科学了吗?这不正是传统意义
上的所谓“科学普及”吗?当然,那些喜欢用“伪科学””为棍子打人的人可以指控说
,《鬼吹灯》同时也进行了“伪科学普及”。如果这样,那至少也能“功过相抵”吧?
■ 你看你看,你刚刚说了“没有这种义务”,接下来,就又用同一种逻辑在谈其
“功过”了。要把一种逻辑坚持到底,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与我们习惯的
背景有某种相悖时)。
说到这里,也许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谈话的要点了。但我却发现,这次谈话的总
结也是不怎么好做的。因为我们涉及到了太多的问题:从科学、伪科学,到小说的功能
,到科学或非科学的娱乐,到意识形态与某些类型娱乐的冲突,等等,等等。但说到底
,也许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其中的复杂性,反而是因为我们带上了某种框框而造成的
。你设想一下,当一个读者在书店中买了《鬼吹灯》,当他轻松地在享受中阅读时,他
会想到那么多的矛盾吗?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把分类重新整理一下,比如说,在各种作品中,有专门宣
传科学、普及科学的,有不那么严格,但又在幻想中打着科学旗号的,也有一些是专门
宣传伪科学的,但还有一些,则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会想到上述分类的——尽管我
们也可以将某些分类强加于它们,但这种强加的代价,却像是给这样的作品硬穿上了一
件并不合身的衣服,从而更加歪曲了其本来的形象。
归根结底,我想,最根本的症结,恐怕还是我们将科学过于意识形态化,并将这种
意识形态化在应用范围上加以不合理扩大的习惯在做怪吧。
《鬼吹灯》I、II,天下霸唱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2008年4月第1版,包
括如下8册:
《精绝古城》,定价25元;《龙岭迷窟》,定价25元;《云南虫谷》,定价26.80
元;《昆仑神宫》,定价28元;《黄皮子坟》,定价26.80元;《南海归墟》,定价28
元;《怒晴湘西》,定价28元;《巫峡棺山》,定价39.80元。
avatar
c*t
6
I only has sftp account to a remote server; how to use rsync? any tutorial?
avatar
f*n
7
你的证明是自己打完就有的啊,不需要开。
如果没打,就到当地医院打一下

【在 h**m 的大作中提到】
: 要转到另一个学校,要我出免疫证明,请问人在美国,这怎么办理呢,多谢!
avatar
k*a
8


【在 c*******l 的大作中提到】
: 米法贴在线的,只好送地址: http://youtu.be/5OvAyZtMqFY
: 撞车也就算了。。。还被其他车压了过去。。。这个惨不忍睹。。。够杯具的。。。
: 囧囧囧

avatar
T*N
9
这江某是鬼吹灯的托儿吧,谁会觉得那小说和科学会带一丝关系。 话说回来,鬼吹灯
看第一本还看得下去,再看第二本翻都翻不下去了。竟然一本接一本。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 江晓原  ■ 刘 兵
: □ 最初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孔庆典向我推荐《鬼吹灯》的。他说《鬼吹灯》好看,
: “而且可以和科学史发生某种联系”。我就去找了一册来看看,没想到居然真的很好看
: ,就去买了几册来。我既然看上了《鬼吹灯》,免不了它每出一册我就买一册,记得是
: 在买第六册时,那天我正好和我们科学史系的一位年轻教授一起逛书店,我一无所获,
: 只是拿了一册《鬼吹灯》,付款时这位年轻教授笑着说:江老师,你真的要买《鬼吹灯
: 》吗?不怕被人知道吗?我说我当然不怕。
: 这位年轻教授的话,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也确实反映出了这样的观念:即一
: 个大学教授看《鬼吹灯》这样的书,通常是不是会被认为不够体面?
: 我猜想当初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在大陆流行时,大概也有类似的光景吧。直到现在

avatar
c*t
10
the remote server doesn't allow ssh login in; the sftpd is hosted by JSCAPE

【在 c**t 的大作中提到】
: I only has sftp account to a remote server; how to use rsync? any tutorial?
avatar
h*m
11
小时候的麻疹,破伤风,家里证明也没了,医院也消失了,还有大学时打的乙肝怎么证
明呢?
avatar
d*d
12
有多美?
avatar
a*7
13
这个《鬼吹灯》的科学跟一般武侠小说中“左脚背点右脚背”越飞越高的科学就是一回
事嘛,有啥可新鲜的。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 江晓原  ■ 刘 兵
: □ 最初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孔庆典向我推荐《鬼吹灯》的。他说《鬼吹灯》好看,
: “而且可以和科学史发生某种联系”。我就去找了一册来看看,没想到居然真的很好看
: ,就去买了几册来。我既然看上了《鬼吹灯》,免不了它每出一册我就买一册,记得是
: 在买第六册时,那天我正好和我们科学史系的一位年轻教授一起逛书店,我一无所获,
: 只是拿了一册《鬼吹灯》,付款时这位年轻教授笑着说:江老师,你真的要买《鬼吹灯
: 》吗?不怕被人知道吗?我说我当然不怕。
: 这位年轻教授的话,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也确实反映出了这样的观念:即一
: 个大学教授看《鬼吹灯》这样的书,通常是不是会被认为不够体面?
: 我猜想当初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在大陆流行时,大概也有类似的光景吧。直到现在

avatar
f*n
14
没有证明就没办法了,只好再打了
看看学校或者社区医院能不能免费打
不行就得花钱了

【在 h**m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时候的麻疹,破伤风,家里证明也没了,医院也消失了,还有大学时打的乙肝怎么证
: 明呢?

avatar
q*r
15
好奇,你现在的学校当初是怎么证明的呢?
avatar
h*m
16
我现在学校没有要免疫证明,现在要去的学校反而要。麻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