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水调歌头-赞小土豆# Literature - 文海拾贝
d*y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irl 讨论区 】
发信人: dragonslay (屠龙), 信区: Girl
标 题: 水调歌头-赞小土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1 23:17:17 2008), 转信
绝世逸国色,淑韵令倾城。
应如天女芳泽,不似染尘生。
隐至云霄神若,万水千山难觅,消逝尽鸿蒙。
忽转闪清影,为报苦心诚。
凝脂肤,犀皓齿,秀罗绳。
玉颜光润,明眸青睐又何曾。
幽淡菊兰馥郁,卷起千层澎湃,激荡凤鸣声。
乘兴作轻舞,独为美人呈。
avatar
r*e
2
再说两句。
格律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产生的。近体诗的规范在南北朝时期就
开始浮现。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说,最初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拗口的诗句。其
中,现代汉字的“四声”虽然与古代不同,但至今仍在使用。这是汉语区别于其他东亚
语言的地方,也是汉语美的所在。隋唐以后,在“四声八病”的基础上,由于科举的出
现,律诗逐渐成熟。韵书本身是应科举的需要产生的。陆法言“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意思就是说,这只是规范,没有什么可多讨论的。和我们现在所用汉语拼音表一样,
是一种给汉字声韵分类的工具。其本身并不带有褒贬。声律说的出现,一开始就促进了
古代诗歌的繁荣。可以说没有格律诗也就没有诗歌的盛唐。对于格律研究反感的朋友可
以读一读王力的《汉语格律学》。在大家夸夸其谈的时候,老先生们早就在研究新诗中
可能存在声韵。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实践的态度。
转回到古诗。古诗的基本素材是古汉语。对于我们这样远离古汉语环境的人。怎样才能
吸取古代民间营养来做古诗呢?我觉得办法不多。因为很显然,我们对古诗音律的感受
已经早就不精确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古文和古诗词。这样才会使
avatar
r*e
3
李白的诗当然是好的:)
我最早读的个人诗集就是李太白集,之后仔细看过陶渊明集,王子安集,以及唐以前的
那些诗歌。《离骚》那个简注本也是因为当时读着费劲才做的。事实上,这些就是我早
期喜欢的诗人。
那时候记性好,所以到现在为止,李白的长诗还能记住很多。比较喜欢他瑰丽的古风,
如《远别离》《蜀道难》《万愤词》《长相思》等等。像《梁甫吟》那样议论为主的看
多了有些烦,当然本身也是好诗。还有他清丽的五律,这个非常多,不仔细举了。
后来开始学习写诗。由于以上背景的影响,发现自己的诗很容易写大白话。虽然流畅且
不失豪气,但往往粗率而没有回味。这期间,和他人写诗唱和,各朝代的诗词都看过一
些。还有在古书店淘了一大堆词集,巴掌大小,不带注的那种,特别适合随时翻阅。所
以自己的写作上,也是诗比较认真,词比较率性,呵呵。
avatar
r*e
4
“以韵害义”这个说法适合于初识格律的人。由于格律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
碍,有可能导致生搬硬造,才有所谓“以韵害义”现象的产生。对于初学者,这样的说
法虽然能够避免生造和堆砌,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辞句过于浅白。类比来说,就是古诗中
的“梨花体”。所以,我个人不太赞同使用这种说法。诗歌本来就是“韵”和“义”
完美的结合体,一旦对立起来,就失去了诗的本质。而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有
所偏废的。
还是抄老祖宗的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
以和”。“志”和“言”就是“义”,即志向感情内容;“声”和“律”就是“韵”,
即音声之美;“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就是小猪所说的“余味”。所以从最
基础的层次上,诗歌必须富有志向内容和音声之美。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就难以称之
为诗歌。或者说,难以称之为好的诗歌。“音声”和“内容”“克谐”,并反复吟咏(
永),就会产生“余味”。
所以,我一直以为,“音声之美”是诗歌所必须具备的。展开了讲:写非格律诗,无论
古风或者打油,必须要有音声之美;写格律诗,即使平仄全对,如果聱牙佶屈,一样不
是诗歌。“音声之美”是诗歌最
avatar
r*e
5
或许我表达的不好。
“大白话”本身没有问题,不带褒贬。但问题就出在你所说的意境上。也就是说,即使
“大白话”,也要有所“兴发”。这是诗三百以来,一直的传统。比如说“床前明月光
”,如果没有“低头思故乡”的话,它就不是好诗。你举的所有“明白晓畅”的优秀诗
歌都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所谓“写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李梦阳),是写诗粗
率者的良药。
举个“梨花体”作为反例。“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这是大白
话,音韵流畅,有断句,还贴近生活。它是好诗么?我甚至不认为这是诗。因为它没有
诗意,它就是大白话本身,即使断成五言也改变不了。
至于“让人看懂”是否好,这对诗歌是很难成立的问题。从诗经以来,包括诗三百里大
量的篇章,一直都存在“士大夫”阶层之外看不懂好诗。楚辞说得更明白:俺这就是发
牢“骚”的。“香草美人”不是字面上的那种意思。李白杜甫更是一样,“悲慨至极而
以豪语出之”。一直到近代,“无产阶级战士”鲁迅先生写“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
水照缁衣”,“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你觉得他是给普通人,给“无产
阶级”看得“大白话”么。我的理解是,这种诗是写给看得懂的

【在 d********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irl 讨论区 】
: 发信人: dragonslay (屠龙), 信区: Girl
: 标 题: 水调歌头-赞小土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1 23:17:17 2008), 转信
: 绝世逸国色,淑韵令倾城。
: 应如天女芳泽,不似染尘生。
: 隐至云霄神若,万水千山难觅,消逝尽鸿蒙。
: 忽转闪清影,为报苦心诚。
: 凝脂肤,犀皓齿,秀罗绳。
: 玉颜光润,明眸青睐又何曾。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