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闲聊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异 [转发朋友之作]
avatar
闲聊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异 [转发朋友之作]# Literature - 文海拾贝
D*e
1
家里亲戚,一向身体很健康,突然就脑出血,昏迷很多天,发烧.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已经出
院现在在康复治疗中.现在可以写字,不能完整说句子,右半身不能动,
为什么28岁就会脑出血?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样的情况完全康复的可能性有多大,我
们都很担心,祈求上天保佑快快康复.
avatar
m*n
2
还不够心惊胆战的呢。主要是现在的美剧都是那种节奏特别快的。我这种小清新看不了
了啊。还有一些腐向的剧目还挺多的。我看都是那种诚心的卖,我也接受不了。
我还记得当年我追汉尼拔的时候。那个时候基本还能当做是美食的剧目来看。现在的就
完全是那种中土类型的上来就打打杀杀的,我觉得个人层面有点接受不了的感觉。
日剧感觉还是那种慢慢的,故事情节也很明确。更多的电视剧是先有的小说还能体会一
下角色的设定什么的。感觉就挺好的。美剧不知道为什么就算是有小说我也觉得是那种
很凌乱的。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才疏学浅的缘故就是看不懂里面的门道。让我觉得就是
有的什么东西就是不太喜欢。
不过我周边的人都爱看美剧的多一些。感觉美剧的跳动大有的场面和尺度也大就适合年
轻人。
我是不是以后就当自己是老人了。这岁数还年轻都看不下去。以后就更看不下去了吧。
avatar
j*b
3
闲聊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异
最近耶鲁大学的华人教授蔡美儿人气很旺,我们华南师大附中八零届高二(1)班的同
学也在网上进行讨论。大鸣大放之下,我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这位蔡教授的《虎妈战歌》我没有读,也不想读,因为我已经听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
人行》节目议论过,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出那是什么样的故事,没有什么新鲜感。类似
的故事有很多。远的说,有个匈牙利出生的中国女孩小学时在匈牙利出完大名后随父母
来到美国生活,经过几年历练后又是风光无限,钢琴、读书、领导才华无不名列第一。
先是总统接见,后来读大学期间到北京奥运会当义工。结果,在运动员休息室被来接见
美国队的小布什一眼认出,总统撇下其他人与之交谈了好多分钟。近的说,我们班的汤
南生同学那对双胞胎女儿的故事如果由汤太太执笔写成畅销书,肯定是首红遍大洋东西
的《虎妈虎女双战歌》了。而且,耶鲁的那个虎妈妈用的是颇受争议的方法,女儿六点
多吃完晚饭后就得练琴到十一点,中间连厕所都不准去。而加州(现居住新墨西哥州)
的汤爸爸汤妈妈用的是快乐的美式方法,成果显著。比方说,虎女们参加加州“全美未
来商业领袖”的竞选,结果一个被选为主席,一个被选为财政部长。至于成为当地的选
美冠军、才女冠军、全美数学竞赛及加州音乐比赛获奖者更是不在话下了,还入选全美
100个优秀高中毕业生等待总统接见的行列。现在一个在哈佛大学一个在斯坦福大学已
好几年,专业成就先不说,连股神巴菲特都与其中之一合过影,其他的副业如钢琴、声
乐、作曲等也都玩得有声有色,是不是令人艳羡?
汤太太开了个英文网站http://juliatang.awardspace.com,提供为报考美国著名大学做准备的咨询服务,并有她女儿们所获成就一览表。她在文学城有个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34229),内有许多高水平的内容,更有她培养女儿们的故事。汤太太在一九八零年从广州一中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学习过,并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过化学硕士学位。
对于中美教育的差异以及对于成功,我们班的李锐锋同学已经作了分析:“中西方教育
大大不同。其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或宗旨是什么,就颇有分歧。中国父母比较关注孩子
的成才,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掌握一定技能的人。白人父母则更在意孩子的幸福,
即他们的内心感受。侧重点不同导致了方法的不同。对于中国父母来说,孩子要掌握一
定的技能,就要从小训练,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如果孩子‘不成器’,没有成才
,中国父母不仅没有面子,而且负担很重,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负担。这是谁之过呢?
‘父之过’!白人父母则好做多了,放任自流,随孩子天性发展好了。孩子没有压力,
肯定感觉幸福的。我想,我们其实没有选择。我们受中国传统教育多年,中国的传统思
想已进入我们的骨髓,我们一定会像过去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父母一样,对我们的孩子施
以同样的教育,给他们同样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国外生活的同学,一定希望孩子在当地
立足、成才。你们敢对孩子放任不管吗?”
我想情形大体上也是这样。不过说到在国外的中国父母对子女抓得紧是因为希望孩子能
在当地立足,我可不这样看。需要立足的是我们这些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移民(指在当
地出生的移民后代)与当地孩子毫无二致,要立足还不容易?再怎么浑球也能混上个平
均水平啊,美国人怎么活你就怎么活就是了,大部分美国人过得也就是平均生活。在美
国找工作不需要裙带关系社会背景,你是什么水平就干什么工作,公平得很。中国父母
对孩子教育的过多干预其实来源于传统。汉族文化讲求社会主流价值,个性基本被抹杀
了,对成功的定义变得很窄小,人生的幸福往往是被社会认可后的“功成名就”、“衣
锦还乡”。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对别人的尊重大多建立在地位、财富与才能上,而不
是人品、责任心、正义感与生活态度上。你可以经常听到一个人用羡慕的口吻说“这人
真有本事,有钱有地位,什么关系都玩得转。你绝少会听到有人夸奖“某某人真好,有
社会良心。” 相反,更多听到的是“别人都不忧国忧民,就你逞能啊。”因此,中国
人喜欢活在别人的印象里,是否感觉良好往往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而这些评价又被社
会的价值标准所决定,要达到这些标准,读好书找份好工作谋求事业的成功就变得很关
键了。而西方文化推崇个性自由,只要不是你的business,那又“干卿甚事”?于是乎
,老外活得比我们潇洒,成功标准幸福感也比我们宽广强烈得多。目标达到就算是成功
了,无需别人与社会对我怎么看。因此在美国,教育的功利作用就让位于愉悦作用了。
我认为父母采用何种教育方式完全可以取决于个人喜好。中国的那一套有它可取的地方
,尤其是在打基本功等技术方面。美国孩子弹钢琴时指型千奇百怪;美国人与中国人一
同跳芭蕾,怎么看怎么觉得中国演员的动作规范好看。但中国式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在
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学得太辛苦了,或者是父母要求社会期待而不
得不学。中国学生可以把数学学得很好(相对于美国学生),但有几个中国学生真正喜
欢数学那只有天知道。中国学生书本知识很多,但是否懂得怎样应用也是个问号。中国
解放后没有出现过伟大的作家,有人归咎于制度的限制。中国选手在体现技术性的国际
钢琴、小提琴、声乐、芭蕾等项目上得奖无数,却很难出现一个体现整体创新能力的世
界级的作曲家与编舞家。当然,张艺谋享有国际知名度,但他绝对不是中国传统教育培
养出来的,他是野路子,是天才加鬼才。西方重视的是兴趣教育,首先要培养兴趣,然
后才有学的动力。如果最后学成功了,那一定是喜欢学而出来的结果。所以美国学生是
两头突出:要么很天才,一点就通甚至无师自通,要么很蠢才,大学生了还不懂怎么做
分数加减法。对比之下,中国学生是中间突出两头几乎没有。好在美国是个移民国家,
缺少的中间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引进外国人才来解决,只要那天才的部分能牢牢地掌握在
自己人手里就行。
话要说回来,谁都懂得“天才+勤奋+机会=成功”这样一个公式。在目标明确后,尤其
是目标定得很高大时,中式教育那刻苦的部分是必要的。美国教育的缺陷是对基本功重
视不够。以数学为例,很少有学生懂得写好一个条理清晰的四则运算算式,交上来的答
案过程往往像写在草稿纸上的东西。但美式教育的最大优点是对学生探索能力的鼓励与
个性化的保护。比方说,我那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有天带回来家庭作业,是写一遍关于
动物的文章。老师没有规定具体内容,女儿根据以前读过的图书以及网上资料,写成一
篇介绍吸血蝙蝠的文章,并附上妙趣横生的插图。尽管文章存在一些瑕疵,但老师的评
语是鼓励性的,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学得生动,孩子是满怀兴趣地完成这次作业的。顺便
提一句,即使是小学生的一次作业,老师仍然要求学生标明所引用文献的来源,由此可
见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从小孩子开始的。
应该把中美两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强调兴趣的前提下,狠抓基本功,同时培养创造
才能。正所谓“有兴趣才会艺精,艺精才能入化境”。我个人看法,假如一个学生资质
不错又能耐得住寂寞并有着远大目标志向,可以多给他或她增加点中式教育甚至是强迫
性教育使之百炼成钢。中国人那种“不食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反之,对大多数成不了“人上人”的普通人来说,能够高高兴兴地学,力所能及地学,
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人生最美好的学生时代,那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针对在美国的学生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而言。在中国,“百万人
争过独木桥”的国情使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其正常走向,素质教育、兴趣教
育只能是说说而已,中小学生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大学生毕业
即告失业,类似钱学森问温家宝“什么时候中国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大师级人物”这样
的问题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答案。而在美国,中小学生下午早早放学,课外作
业少得可怜,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学习才艺发展兴趣,暑期还可以到大公司、研究所甚至
白宫实习,好为将来顺利融入社会作准备。为了让孩子们能活得轻松点,劝大家尽量送
他们来美国吧,美国的确是孩子们的天堂啊!要认识中国,应该到美国来;要认识美国
,应该到中国走走。当今人类已经进入“地球村”时代,以开放心态达成的相互交流绝
对是有益无害的。
李XX,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至2011年5月3日星期二,写于美国爱达荷州Pocatello市
郊家中。
avatar
t*n
4
是血管瘤破裂么?
健康人血管瘤破裂是先天畸形+后天概率,还真没法预防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家里亲戚,一向身体很健康,突然就脑出血,昏迷很多天,发烧.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已经出
: 院现在在康复治疗中.现在可以写字,不能完整说句子,右半身不能动,
: 为什么28岁就会脑出血?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样的情况完全康复的可能性有多大,我
: 们都很担心,祈求上天保佑快快康复.

avatar
s*n
5
但是日剧一直就那个样子,没创新变化,跟80年代日本片子差不多,且不如以前的更走
心。
前段时间陪老婆看过一个女的在东京职业奋斗的剧,好像很火,被捧得很高。看完觉得
比国产剧走心,但觉得憋得慌,无趣,而且觉得似乎看过一样,走不出以前日剧的影子
。与美剧是不能比,鸡汤味有点重。
avatar
g*y
6
这是你写得还是转载的?

【在 j*****b 的大作中提到】
: 闲聊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异
: 最近耶鲁大学的华人教授蔡美儿人气很旺,我们华南师大附中八零届高二(1)班的同
: 学也在网上进行讨论。大鸣大放之下,我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 这位蔡教授的《虎妈战歌》我没有读,也不想读,因为我已经听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
: 人行》节目议论过,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出那是什么样的故事,没有什么新鲜感。类似
: 的故事有很多。远的说,有个匈牙利出生的中国女孩小学时在匈牙利出完大名后随父母
: 来到美国生活,经过几年历练后又是风光无限,钢琴、读书、领导才华无不名列第一。
: 先是总统接见,后来读大学期间到北京奥运会当义工。结果,在运动员休息室被来接见
: 美国队的小布什一眼认出,总统撇下其他人与之交谈了好多分钟。近的说,我们班的汤
: 南生同学那对双胞胎女儿的故事如果由汤太太执笔写成畅销书,肯定是首红遍大洋东西

avatar
y*o
7
中风?现在好像中风年林提前了。
avatar
j*b
8
朋友写的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你写得还是转载的?
avatar
D*e
9
现在可以稍微站一下了, 右边胳膊努力也能稍微抬起, 这样是不是在恢复中, 是不是努
力做康复就可以完全恢复阿
avatar
g*y
10
哦,我说呢,怎么看也不象,而且看样子年龄也对不上。。。

【在 j*****b 的大作中提到】
: 朋友写的
avatar
a*e
11
其实归根结底,是美国社会比较diversified,虽然也有主流价值观,但并不要求所有
人都照一个模式生活,因此也不会照一种价值观来判断/指责(宪法的根本是将权利赋
予/保护弱势群体);中国则相反,是集体主义传统,没什么移民,对多元的容忍度极
低。在这样的社会里,不丛众,就得亡。
avatar
t*t
12
不说虎妈的方法到底好不好,起码她那种方法培养不出来像老毛,爱因斯坦这样狂放不
羁的天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