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
2 楼
老人不懂英文, 有没有给老人旅途准备的中英文纸条? 谢谢!
e*i
3 楼
杨晓城同志在年轻的时候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人物。
他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的时候他才初中而已。在初中的时候就颇为语文老师的赏识,也曾投稿诗刊,屡屡中第。语文老师姓宋,乃当时某区干部的夫人,在70年代末期就养了一身膘,于当时的回头率甚至胜过美女。中考将近,晓城兄依然在挑灯夜读某国外共产主义导师的游记,觉得颇有滋味。成绩一落千丈不说,还经常逃课翻墙被抓。有一天,宋胖子让他站在身旁,当着办公室所有老师的面,念了一篇他的作文。读罢,众师者都赞叹文章之精美。宋胖子不紧不慢地对众位老师说:各位同仁,这位翻墙者就是作者,他不但文笔犀利,而且轻功了得,现在都八十年代了,四化也会实现了,你们说这样的人还上什么高中考什么大学,我看可以江湖上行侠仗义嘛!
众位老师听了,早已笑翻一片。宋胖子似笑非笑地说:你一代儒侠,看到我们这样辛苦教你还被你气成这样,我看你给我们作首诗吧。
那个年代的老师,服装都比较统一,看着一件件松垮垮短袖衬衫在过堂风的吹拂下飘飘然的样子,杨晓城同学突然灵机一动,随口而成一首马屁诗:布衫飘飘,工资寥寥,孜孜耕耘,暮暮朝朝。众师长听罢这亦真亦玩笑的诗,且出自一个小孩子之口,更是笑成一片。
布衫飘飘工资寥寥这八个字,随即就成了他们学校老师中的常用口头禅。
宋胖子更加想不到,杨晓城同学以“晚村”为笔名,冒充大学生在北方某诗歌杂志发表了一篇情诗。在当时那个人心尚较保守的年代,哪怕是在校园这种清新之地,一封情书有时候也会给他带来大麻烦。
据晓城兄后来说,他当时写诗投稿醉心文字,都是因为一个女孩,当时还只有15岁的教授千金。书香门第的大小姐,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与众不同,而且举止文静,极有教养,在一众叽叽喳喳的初中女生中分外突出。她的文字更是极美,与杨晓城这种有才无情的文字一比就高下立见。宋胖子经常赞叹,说教授家的孩子写出来的字
真是有墨香。
晓城兄写文章的时候大胆且皮厚,洋洋洒洒,谈古论今,就算偏题跑调,都会被老师夸赞一二。但是遇到女孩,就立刻原形毕露,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唯唯诺诺,不成体统。幸好由于共同的爱好,他得以与教授千金经常接触,几乎天天一起回家。一路上杨晓城从来不敢怠慢,谈得都是小说散文等等装逼项目,未敢越雷池一步。倒是千金小姐颇放得开,经常与他说笑聊家常讲趣闻。两者一比,杨晓城更加不是个儿了。
初三下半学期,大小姐与杨晓城感情日益深厚,干脆互相约定每天早上在弄堂口左面第三棵树等对方一起去学校,若有紧急情况未能赴约,就在这棵树上刻字留言。如此浪漫之约,想必在今日,早已不见了。
这方法在今人看来虽然浪漫,却苦了当时的晓城兄,更苦了这棵树。那年晚冬,晓城兄突然发烧,跟学校请假,却因家中没有电话无法通知大小姐。出于无奈,晓城兄只能抱病趁夜遁形而出,到那棵树下,刻上失约通知,耗费无数白血球。哪知他却一病数日,高烧不退。于是每夜子时,晓城兄因为那种火热的情怀总会暂时性好转,精神抖擞,展开轻功到树下刻字。刻字就刻字,却不能随便刻写太过直白的文字,他每次都要酝酿许久,腹稿片刻,其文乃成。
宋胖子所说的不错,他的轻功和文字功力迟早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就在那几个发烧的日子里,他完成了一组情诗,被他戏称为烧中诗的文字。写完后一字未改,直接冒称N大大学生署名“晚村”送到某诗刊,第二个月立即便得以在该刊物的校园诗抄栏目中发表。
那组诗叫做:树影
病愈后,已经到了中考冲刺阶段,大小姐家里压力甚大,而她的教授老爸为了避免女儿在关键时刻有所闪失,干脆天天接送。这可让晓城兄傻了眼,因为在学校里,他几乎没有时间可以跟对方接触,课间十分钟早已被老师们压缩到5分钟,排队上厕所都未必来得及,更别说找机会私下谈话了。
诗歌发表之时,晓城兄兴奋异常。以此为由,在课间将大小姐约了出来,双手奉上大作。大小姐一边读一边嘴中还念念有词,非常之认真,甚至上课铃打了她都不为所动。晓城兄就一直在旁边站着,注视着她。
“这是写给你的!”兴之所至,脱口而出,这是晓城兄后来的解释。
大小姐低着头,又过了良久,才以冷淡却平静的口吻说道:本来一百分的东西就被你糟蹋到六十分了。说完拂袖而去。
晓城兄呆立当场,直到被路过的老师看到才被遣送回教室。按照他后来的说法:理想与现实之反差,让我只想睡去。
当天放学后他不知不觉走到了那棵树下,看着自己在上面雕刻的文字,更加胸闷惆怅,真想将这棵树砍掉。正叹气间,突然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原来他这所有的文字,并非刻在弄堂口左面第三棵树上,而是第四棵。难道那么多的信息,都没有传递出去?那一刻的感觉,恐怕无法以文字形容,再联想到刚刚的冷漠,晓城兄长叹一声,悻悻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与对方联系。
当晓城兄叙述到这里,我妈在隔壁厨房冷笑了一声:乘除法不会,加减法不行,你连数数看来都有困难,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你第一个老婆。
我与晓城兄相视一笑,没有回答。
不一会儿,我妈将水饺端了上来,不经意地来了点睛之笔:还有你那情书,人家说了,100变60,不是59。你自己没听明白吧。
晓城兄猛然一抬头,盯着我妈看了半晌,随后眼珠子转了转,看着饺子说:来点醋吧。
所以说文人的算术,总是不可信的。
他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的时候他才初中而已。在初中的时候就颇为语文老师的赏识,也曾投稿诗刊,屡屡中第。语文老师姓宋,乃当时某区干部的夫人,在70年代末期就养了一身膘,于当时的回头率甚至胜过美女。中考将近,晓城兄依然在挑灯夜读某国外共产主义导师的游记,觉得颇有滋味。成绩一落千丈不说,还经常逃课翻墙被抓。有一天,宋胖子让他站在身旁,当着办公室所有老师的面,念了一篇他的作文。读罢,众师者都赞叹文章之精美。宋胖子不紧不慢地对众位老师说:各位同仁,这位翻墙者就是作者,他不但文笔犀利,而且轻功了得,现在都八十年代了,四化也会实现了,你们说这样的人还上什么高中考什么大学,我看可以江湖上行侠仗义嘛!
众位老师听了,早已笑翻一片。宋胖子似笑非笑地说:你一代儒侠,看到我们这样辛苦教你还被你气成这样,我看你给我们作首诗吧。
那个年代的老师,服装都比较统一,看着一件件松垮垮短袖衬衫在过堂风的吹拂下飘飘然的样子,杨晓城同学突然灵机一动,随口而成一首马屁诗:布衫飘飘,工资寥寥,孜孜耕耘,暮暮朝朝。众师长听罢这亦真亦玩笑的诗,且出自一个小孩子之口,更是笑成一片。
布衫飘飘工资寥寥这八个字,随即就成了他们学校老师中的常用口头禅。
宋胖子更加想不到,杨晓城同学以“晚村”为笔名,冒充大学生在北方某诗歌杂志发表了一篇情诗。在当时那个人心尚较保守的年代,哪怕是在校园这种清新之地,一封情书有时候也会给他带来大麻烦。
据晓城兄后来说,他当时写诗投稿醉心文字,都是因为一个女孩,当时还只有15岁的教授千金。书香门第的大小姐,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与众不同,而且举止文静,极有教养,在一众叽叽喳喳的初中女生中分外突出。她的文字更是极美,与杨晓城这种有才无情的文字一比就高下立见。宋胖子经常赞叹,说教授家的孩子写出来的字
真是有墨香。
晓城兄写文章的时候大胆且皮厚,洋洋洒洒,谈古论今,就算偏题跑调,都会被老师夸赞一二。但是遇到女孩,就立刻原形毕露,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唯唯诺诺,不成体统。幸好由于共同的爱好,他得以与教授千金经常接触,几乎天天一起回家。一路上杨晓城从来不敢怠慢,谈得都是小说散文等等装逼项目,未敢越雷池一步。倒是千金小姐颇放得开,经常与他说笑聊家常讲趣闻。两者一比,杨晓城更加不是个儿了。
初三下半学期,大小姐与杨晓城感情日益深厚,干脆互相约定每天早上在弄堂口左面第三棵树等对方一起去学校,若有紧急情况未能赴约,就在这棵树上刻字留言。如此浪漫之约,想必在今日,早已不见了。
这方法在今人看来虽然浪漫,却苦了当时的晓城兄,更苦了这棵树。那年晚冬,晓城兄突然发烧,跟学校请假,却因家中没有电话无法通知大小姐。出于无奈,晓城兄只能抱病趁夜遁形而出,到那棵树下,刻上失约通知,耗费无数白血球。哪知他却一病数日,高烧不退。于是每夜子时,晓城兄因为那种火热的情怀总会暂时性好转,精神抖擞,展开轻功到树下刻字。刻字就刻字,却不能随便刻写太过直白的文字,他每次都要酝酿许久,腹稿片刻,其文乃成。
宋胖子所说的不错,他的轻功和文字功力迟早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就在那几个发烧的日子里,他完成了一组情诗,被他戏称为烧中诗的文字。写完后一字未改,直接冒称N大大学生署名“晚村”送到某诗刊,第二个月立即便得以在该刊物的校园诗抄栏目中发表。
那组诗叫做:树影
病愈后,已经到了中考冲刺阶段,大小姐家里压力甚大,而她的教授老爸为了避免女儿在关键时刻有所闪失,干脆天天接送。这可让晓城兄傻了眼,因为在学校里,他几乎没有时间可以跟对方接触,课间十分钟早已被老师们压缩到5分钟,排队上厕所都未必来得及,更别说找机会私下谈话了。
诗歌发表之时,晓城兄兴奋异常。以此为由,在课间将大小姐约了出来,双手奉上大作。大小姐一边读一边嘴中还念念有词,非常之认真,甚至上课铃打了她都不为所动。晓城兄就一直在旁边站着,注视着她。
“这是写给你的!”兴之所至,脱口而出,这是晓城兄后来的解释。
大小姐低着头,又过了良久,才以冷淡却平静的口吻说道:本来一百分的东西就被你糟蹋到六十分了。说完拂袖而去。
晓城兄呆立当场,直到被路过的老师看到才被遣送回教室。按照他后来的说法:理想与现实之反差,让我只想睡去。
当天放学后他不知不觉走到了那棵树下,看着自己在上面雕刻的文字,更加胸闷惆怅,真想将这棵树砍掉。正叹气间,突然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原来他这所有的文字,并非刻在弄堂口左面第三棵树上,而是第四棵。难道那么多的信息,都没有传递出去?那一刻的感觉,恐怕无法以文字形容,再联想到刚刚的冷漠,晓城兄长叹一声,悻悻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与对方联系。
当晓城兄叙述到这里,我妈在隔壁厨房冷笑了一声:乘除法不会,加减法不行,你连数数看来都有困难,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你第一个老婆。
我与晓城兄相视一笑,没有回答。
不一会儿,我妈将水饺端了上来,不经意地来了点睛之笔:还有你那情书,人家说了,100变60,不是59。你自己没听明白吧。
晓城兄猛然一抬头,盯着我妈看了半晌,随后眼珠子转了转,看着饺子说:来点醋吧。
所以说文人的算术,总是不可信的。
s*z
4 楼
这种没营养没头绪的贴子,发了有什么意义?
m*i
5 楼
自己写点不就好了
d*o
6 楼
其实大小姐就是第三棵树变化而成的。。。
n*d
7 楼
MBA的数学水平,鉴定完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