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avatar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Midlife - 人到中年
M*7
1
全新带标牌,几个月前朋友从GILORY OUTLET帮忙带回来的,打完折加上税大概31还是32吧,记不太清楚了。现在35包邮转。
尺寸是27*27的,超美貌,听朋友说OUTLET里只找到一条,估计都被抢光了。
照片是从网上找的,是一样的东西。
标上的号是POP BUTTERFLY 27X27 98826。
avatar
m*j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Diego 讨论区 】
发信人: mirrorjj (人在天涯), 信区: SanDiego
标 题: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7 23:37:40 2013, 美东)
发信人: Zijun (紫君), 版面: Talk
标 题: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发信站: 阿2013/06/07 18:40:11 EST)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以前应阿彻的询问,曾答应说要把自己怎样学英语的事情讲讲。一直没有得空。后来发
现阿彻不见了,很是不安,觉得自己答应了的事情还没有作,希望能够兑现。紫君向来
是很看重“君子一言,什么马难追”的。这回喜闻阿彻回归,无以言表,就以此文来庆
贺吧。希望阿彻高兴,也希望更多的网友喜欢。聊以解闷吧。也是一段历史。
我们那个时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不是人人都可以学外语的。许多小孩子(甚至包
括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大概都不知道外语为何物。)紫君小时候由于家庭的原因,来回转
学在天津和岛市。记忆中,天津的小学就从来没开过外语课。岛市倒还是学了两次。每
次都是一个北京来的王老师(同学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王瞪眼”,可能是她的眼睛很
大的缘故吧。)记得两次都只是学了一个词组,或是句子,还是个疑问句,最常用的,
翻译成中文就是:这是什么?俄语发音第一次教的是“奇多挨打”,第二次老师纠正说
是“使多挨打”了。但仅限于此, 终究没有学成。
后来到了天津,考上了中学之后,有了外语,就是俄语。那时普天之下,教的就只是俄
语。我们每天早自习大家玩了命的念的,就是俄语。那个颤音发声难倒了许多英豪,尤
其是男生。 紫君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但终究没有对老毛子话产生过任何感情,
只是被动的学着。记得同学们为了帮助记忆,发明了许多“联想记忆法”:,比如至今
还隐隐记得的:星期天就是”袜子搁在鞋壳里“, 男老师就说‘乌契接力”, 等等不
一而足。
后来上到高一那年 , (以前说过我们年级有四个班,紫君在二班。)学校里来了个印
尼华侨,在四班教英语。哇,这下同学们可开了眼了,这世界上敢情还有英语。据说就
是英国人说的话,而且全世界许多国家都说,比俄语可广泛多了,。那用处自然也就大
多了。 四班的同学也经常和我们炫耀,嗨,英语好学多了,没有颤音,没有十二个变
格,语法也简单,说起来还好听。大不列颠帝国啊,多棒!哎,How AREYOU! 懂吗?
那个劲儿,真让人羡慕。
后来年龄渐长,才明白,英语那时候只是在某些重点高中,一些高干子弟班可以学;而
在一些大学,要学英语等外语,那必须是经过严格政审,查过祖宗三代的。 一般人是
学不到的。可能是担心学了外语,了解了国外的情况,对国内的“和谐”不利?
紫君不懂,那时还跑到校长室,要求给我们也开英语课。校长是个进城干部,操着一口
唐山乡下话,但很和蔼,点着头说:嗯,党支部会考虑。没等到回音,就开始文革了,
他也成了阶下囚, 连自己都顾不了了。
这样一晃就是好几年,这期间,文革结束,上山下乡。紫君到了农村。但还是念念不忘
学英语,到底为了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就好像冥冥之中有那么一个力量在催着。
那时真是想尽了办法。当初下乡时的哈尔滨市接我们这些知青的邹叔叔,也曾给我找来
一本小英语词典,但不懂音标,也不会读;后来还经续四姨介绍她的一个朋友,曾经是
外交部驻外使馆人员,文革因为给张闻天贴了一张大字报,被打落到天津成都道中学教
英语。叫李映辉。她还送了我一本”英语900句,“据说是乔冠华从国外带回来的。
长话短说吧。最后是在七十年代初,邓小平那次上台之后不久。他发现中国的外语人才
几乎是一片荒芜。接不上了。连外交都出现了困境。于是开始了大力提倡学外语,尤其
是英语。
当时是开了一个广播教英语的课程。还是那个成都道中学的老师告诉我的,广播电台教
英语的是她的妹夫,姓张。叫张什么林,记不清了。
我知道后,立马到书店去买了一套教材。薄薄的九册书。从字母开始教起。有了书,但
是没有半导体,也听不了啊。那时家里没有。说起来六姨妈的家境应该还可以。但是花
上十几,几十元钱去买个半导体只为了给我学习用,恐怕也还是不太容易。我也没有去
试一试,连提都没有和姨妈提。因为心底里总是感觉自己不是亲生的,恐怕给添麻烦。
招来不愉快。紫君有事从来也不会对家里人说,更不用说商量了。但紫君还是有自己的
办法。四姨家有。那时亲四姨已经早过世了。是续娶的四姨。49年前是天津市警察局长
的三小姐。人很单纯,和我很谈得来。我们成了忘年交。我经常去她那里借书看。虽然
是文革后了,她还是有许多好看的书。老太太有个嗜好,每出一种新的半导体,她就会
买一个,当作收藏品似的。家里绕桌子摆了那么一圈各式各样的半导体。于是我就和她
讲了,想要借一个用用,学过之后再还给她。二话没说,她很痛快的答应了,让我随便
挑一个。紫君就拿了一个最小的。也不懂,以为越小的越便宜,怕损坏了,不好赔。
这样,就开始了学英语。每天听广播,照着镜子发音,看口型,矫正。走到哪里,也带
着那个书。
和姨妈出去看朋友,串亲戚,我都是只顾自己念英语,也不知为什么那么着迷。 六姨
都说:我这个女儿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学习来的。这样不知不觉的把那九本小册子学完了
,有了些基础。真正的把英语弄得比较门清,掌握的可以基本对话,那还是以后。
下乡回城后,城里招教师,很缺乏老师了。我们这些老三届的,就成了重点。当时天津
各区教育局都办了教师培训班,专门招的是老三届,数文理化,各门老师都缺少,尤其
是外语。更是需要。可是这些人极少有人愿意教外语的。所以没门没路的,就都进了英
语班。可紫君却是自愿的。本身对英语感兴趣。后来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把英语
教材熟透了,也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这里面也有许多故事,很有意思的。
总的来讲,我的英语就是这么学的。没有想到的是,英语成了我的饭碗,而且,后来还
竟然来到美国,正经的用上英语了,成了每日不可或缺的,主要的语言了。。。
写到这里想起有个朋友说,党无论如何,还是开了门,让人们随便学外语了。。。紫君
明白,是因为这样做,根本就不会像他们原来所担心的,人们了解了国外,会动摇他们
的专制。为什么?因为到海外来的许多人,由于忙于生活工作,再加上语言障碍,(语
言再好,也不是母语,总是不那么随心所欲)很少人能够真正把国外民主实质研究透了
,去唤醒中国国民的。所以,就放开了,学吧。更有的是,由于到了国外的不习惯,思
乡,而产生的恋国,恋乡情结,对国内的一切不加思考的一概护短起来。紫君就是这样
,记得那年发生的什么飞机事件,身边的老外问紫君怎么看,紫君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
:如果有人在你家门口开枪,你怎么想?
好了,就到此吧。欢迎阿彻回来。
avatar
m*r
3
哇,好美的蝴蝶啊。
avatar
M*a
4
三块肉给你妈吃
avatar
m*j
5
哈哈,我们说的是三克油买来买去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三块肉给你妈吃
avatar
g*A
6
avatar
s*n
7
俺是天津郊区农村的,小学没有英语课--没英语老师。中学要到运河对岸的邻村去上,
上了中学才发现河对岸的几个小学的孩子都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我记单词
一直尝试找出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联系,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一时学的tractor这个词。当
时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读"出-阿-克.."的音,结果一次小考时还是同桌的同学告诉我
"t-r-a-c-t-o-r"我才答出来,这是我唯一一个机械记住拼法的词。
初二的时候,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放BBC的教学节目Follow Me,还是一位从外地转
学来的同学告诉我的。我们就一起去买了教材,放学以后在家跟着电视学。同时还开始
疯狂搜集各种电台英语教学节目。那时的习惯是早睡早起,晚9点以前睡觉,早上5点起
床听英语讲座,天津台、北京台、河北台、中央台,可以从5点一直听到7点。除了电视
台的Follow Me以外,受益最深的还要算中央电台的英语讲座,跟着朱新茂、张耘老师
系统学习了国际音标,也明白了为什么tractor要那么发音。初三开始基本上就不在学
校的英语课上学什么了,而且一直考英语最高分,大学英语分级的时候是班里唯一一个
二级的男生。
avatar
m*j
8
佩服,我都跟着老师学的,没另外找教材。
英语其实最后还是来这里一遍一遍看老友记学了很多说法,再加上和同事闲聊。
现在都跟着孩子,孩子看的书,跟着读了几本。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俺是天津郊区农村的,小学没有英语课--没英语老师。中学要到运河对岸的邻村去上,
: 上了中学才发现河对岸的几个小学的孩子都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我记单词
: 一直尝试找出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联系,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一时学的tractor这个词。当
: 时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读"出-阿-克.."的音,结果一次小考时还是同桌的同学告诉我
: "t-r-a-c-t-o-r"我才答出来,这是我唯一一个机械记住拼法的词。
: 初二的时候,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放BBC的教学节目Follow Me,还是一位从外地转
: 学来的同学告诉我的。我们就一起去买了教材,放学以后在家跟着电视学。同时还开始
: 疯狂搜集各种电台英语教学节目。那时的习惯是早睡早起,晚9点以前睡觉,早上5点起
: 床听英语讲座,天津台、北京台、河北台、中央台,可以从5点一直听到7点。除了电视
: 台的Follow Me以外,受益最深的还要算中央电台的英语讲座,跟着朱新茂、张耘老师

avatar
L*e
9
唉,说起学英语这个事儿真是我心头之痛啊,初中时英语老师好像是赤脚老师后来转正
的,那口英语我记得当时就觉得那么怪啊,反正就是那么怪的发音我学了三年,结果是
到现在出国都好几年了,这个发音就是改不掉,没有办法了,都已经混中年版的人了,
还能怎么样呢。
avatar
m*j
10
很多名人也有口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印度人,日本人给你垫底呢。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唉,说起学英语这个事儿真是我心头之痛啊,初中时英语老师好像是赤脚老师后来转正
: 的,那口英语我记得当时就觉得那么怪啊,反正就是那么怪的发音我学了三年,结果是
: 到现在出国都好几年了,这个发音就是改不掉,没有办法了,都已经混中年版的人了,
: 还能怎么样呢。

avatar
d*e
11
越牛的人越要故意带点口音:)

【在 m******j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名人也有口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印度人,日本人给你垫底呢。
avatar
g*A
12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